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本土英語教學法述評

2021-02-13 英語教學與考試

【內容摘要】長期以來,西方教學法在我國基礎英語教學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任務型教學法、聽說法、交際法等貫穿使用於中國基礎教育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而中國本土英語教學法卻未受到重視。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本土教學法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簡要回顧,對其理論思想、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加以分析,以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一、中國本土英語教學法之內涵

自清朝末年開始培養外語人才至今,中國英語教學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當前中國英語基礎教育的規模、人數和範圍已位居全球首位。根據一些學者的劃分,我國英語教學存在兩種類型或方式,即英語教學法本土化和中國本土英語教學法。

本土英語教學法指由英語教學工作者,傳承和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教育理念與精華,首創的現代英語教學法,具備以下要素: 第一,它是本國獨有而西方所無的英語教學法,並在中國基礎教育中首次使用。我國本土英語教學法有其從萌芽到形成的自我內部演變過程,絕不是西方某種教學法的翻版。即使我國本土英語教學法也有借鑑西方一些學科如哲學、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但無法在西方某些具體的英語教學法中找到原型。第二,它將我國英語教學實際和傳統文化精髓相結合,是帶有本國文化烙印的本土英語教學法。在傳承我國五千多年的教育精粹如「慎思」和「習性」等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母語化語境、教學思想及語文教學理論及實踐情況,在不同階段的國情和學情基礎上誕生了我國本土的教學法。根據以上標準,本文將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英語研究工作者和一線教師所創立的教學法進行簡要介紹和評述。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本土英語教學法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主要從西方教學流派和相關理論中引介教學方法,在研發屬於自己英語教學法的工作上略顯不足,而且我國英語學者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也經常遭到忽視,甚至是批判。但我國仍有少數學者積極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我國傳統教育思想和語文教學理念,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英語教學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形成的特色鮮明的本土英語教學法主要包括: 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和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

1.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

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是指「適當集中, 反覆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這四點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樹立「心理優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

2.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

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立足「大膽構建, 小心驗證」,形成了內含學生、目的語、教學環境、經濟和跨國文化五要素的開放式系統教學法。

3.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

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由直呼式韻律英語教學法,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和詞彙、語法、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法組成,形成了整體教學法模式。

4.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

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是由起初的中高考英語複習教學法相繼產生的「四位一體」課堂教學法,「四位一體」平時複習方法,「四位一體」課外學習策略和「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構成了完整的「四位一體」教學法體系。「四位一體」教學法遵循循序漸進、階段側重、精講精練、五技並舉的教學原則,調整「五技」的順序為讀、聽、寫、說、譯,尤其是翻譯不能忽視,重視對學生「雙基」(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的培養,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基本技能的檢驗,基本技能的培養和形成依靠使用基本知識,兩者互相作用,相互聯繫。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本土英語教學法之評析

1.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中內含的傳統教育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不僅是在其形成過程和實踐上是國內本土首創,而且對於中國傳統教學精粹的吸納繼承也體現了本土這一特點。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循序漸進、階段側重」的教學模式,正是中國傳統教學中所蘊含的「經典背誦、反覆操練」等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運用和發展。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 中「自主學習、糾錯、監督」的教學模式,正是「啟發誘導」和「因材施教」的糅合使用。

2.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的理論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吸納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思想理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為整個基礎英語的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理論依據。

(1)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體現了系統論的運用

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認為在教材和教學這一整體中,應按照語言內部規則系統安排詞彙、語法、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使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語言知識而且提高語言運用技能。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認為中國外語教學是一個由學生、目的語、教學環境為教學都將納入這個系統。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由三個子系統構成,每個子系統都是一個獨立的三位一體,但是三個子系統又緊密聯繫,共同組成完整的大系統。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中用金字塔圖解釋不同方面的「四位一體」,所有構架都由四方面要素構成金字塔,內容涉及理論闡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等多方面,自下而上,保障教學系統順利進行。

(2)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形成了自身的理論

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要求教學內容要按照語言規則、目的語與母語的區別與聯繫來安排;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全面考慮學情,從國情出發,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辯證教學理論,並將外語習得論發展到基礎教學中,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控制學得的知識;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提出「外語教學的系統論」,努力用系統論的整體性、有序性和動態平衡性研究教學內容的最佳組合;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用素質教育論、語言素養論和語言知識能力論來指導課上、課下教學和複習。

(3)本土英語教學法還將個體學習心理學和教育理論納入理論探討

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追求樹立學生的心理優勢;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將教學主體轉移到學生;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結合低年級階段學生樂學易學等學習心理,將學習內容與母語結合,降低學習難度;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自信心的影響,認為其作用與教學密不可分。這些教學理念都是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的結合使用。

3.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的教學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體系都是在系統觀指導下建構教學模式,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和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平衡協調,進而確立教學原則、設計操作模式和安排教學步驟。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是一種提倡語言輸入,注重語言知識,聚焦語言形式,提高語言技能,培養語言素養,領悟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真正做到了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相結合。操作體系有「分階段,固雙基」的特點,這同樣以「循序漸進、階段側重、精講精練、五技並舉」的教學原則為指導。

4.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不僅有完備的教學體系,而且也擁有多元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在「繼承、吸收、創新、堅持」的指導下,張思中創造性提出教學三大策略(從無序到有序策略、分散難點與各個擊破策略、增加輸入數量與提高輸出質量的策略)與十大教育方法(導向法、循環法、軍訓法、形象法、觀察法、分析法、聯想法、篩選法、演繹法、辯證法)貫穿於「十六字教學法」中。張正東外語「立體化教學法」中對教學方法和技巧有詳細的論述,以便教師能夠各取所需。教學方法主要通過創新和翻新兩種方式進行,無論是創造自己獨特的方法,還是運用十大翻新之法(翻方式之新、翻組合之新、翻功能之新、翻範圍之新、翻生成之新、翻由教到學之新、翻激發興趣之新、翻設備利用之新、翻揚長避短之新)都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寫照。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將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創造性地整合,在母語正遷移性學習中發明音素學習的掐頭法、詞彙的編碼學習;統籌英語學習、跳躍性學習和程序性學習等策略中使詞彙、閱讀和語法同步進行。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將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相結合,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糾正 知識錯誤並監控學習進度,只起指導監督作用。

5.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的研究方法

以上四種教學法在「反思學習—理性思考— 實踐探索—理論升華—實驗推廣」的形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驗研究方法。張思中「十六字外語教學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由張思中掃盲教學和個人自學大學俄語的個人反思和學習;第二階段是個體實驗、局部推廣,搜集大量數據,初步形成「十六字外語教學法」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第三階段是完善理論並全國推廣的成熟階段。三個階段將實驗法、個體抽樣等定量法和觀察法、調查法等定性分析結合在一起,構建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外語「立體化教學法」是張正東教授憑藉著其紮實的西方外語教學法的理論涵養,審視外國語言教學法在我國教學使用中的優缺點,提出理論假設,建立課題並實驗,運用行為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等提煉出系統的外語立體化教學法的教學觀點、教學模式和教學技巧,最後推廣到多所學校。馬承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將課堂觀察法、理論思辨法、實驗法等運用到教學反思中,不斷探索創新,最後推廣至全國。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與觀察、科學抽象和協同論等也被運用到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整個研究過程中。

四、中國本土英語教學法之發展展望

中國英語教學應根據本國國情和學情,研究出適合本國實際情況的英語教學法,讓外語教學不只停留在西方教學法的移植和改造上,而是要形成中國本土的英語教學法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整體,其理論貢獻不僅促進了本土創新意識的崛起,也使我國英語教學體系更加健全;其實踐價值對於基礎教育的實驗和改革、英語教材的編寫和師資力量的培訓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本土英語教學法研究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其理論體系還未形成鮮明的流派,研究人員缺乏等,所以應加強英語本土教學的實驗研究,重視提升教學法理論,不斷健全研究隊伍,堅持營造本土研究文化環境,從而推動我國本土英語教學法研究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 陳豔君.本土英語教學法: 流派、體系與特色[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1).

[2] 張思中.張思中與十六字外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壯,2006.

[3] 張正東.張正東英語教育自選集[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4] 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巧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5] 馬承.科技效率英語[M].北京:職工教育出版社,1990.

[6] 馬承.低年級新型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直呼式韻律英語教學法[J].人民教育,2001(3).

[7] 馬承.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J].人民教育,2001(4).

[8] 馬承.詞彙、語法、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法[J].人民教育,2001(5).

[9] 包天仁.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12) .

[10] 李永大.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中國實踐——包天仁教授訪談錄(一)[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10).

[11] 李永大. 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中國實踐——包天仁教授訪談錄(二)[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11).

[12] 李永大. 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中國實踐——包天仁教授訪談錄(三)[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8(12).

[13] 張傳燧.本主課程與教學論:內涵及其特色[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1).

[14] 王天潤.張思中外語教學法的形成與發展[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1).

[15] 張正東.外語教學法理論研究的三個問題[J].外語教學,1987(3).

[16] 唐浦兮.英語「四位一體」教學特色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6(11).

[17] 魏立明.外語立體化教學法:解決本土問題的本土之法[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4).

[18] 陳豔君.基於本土視角的中國英語教學法研究[D].長沙:湖南師範大學,2015.

(本文有刪節)

(原載《中學外語教與學》,2018年 第2期)

請在微信關注我們

微信搜索:英語教學與考試 或 tefl-china 或點擊右上角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新中國70年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歷程
    一部中國基礎教育70年的發展史,也是新中國從落後走向振興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2018年,這一數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大國教育跨越式發展。
  • 趙俊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人事制度回溯及評價
    運用長時段的研究方法,藉助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頒布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系統回顧70年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歷史進程,總結其聚人、評人、聘人中呈現的從多元經本土到域外、從思想政治經教學科研至教學科研師德並重、從終身經約束至淘汰等基本特徵,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四對衝突提出未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構路徑,以助力我國「雙一流」建設。
  • 新中國70年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歷程:夯實千秋基業 聚力學有所教|特別...
    一部中國基礎教育70年的發展史,也是新中國從落後走向振興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1.6年,2018年,這一數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大國教育跨越式發展。
  • 盧仲衡自學輔導教學模式述評
    一方面他對我國傳統的自學理論與模式以及班級授課制、個別教學、程序教學進行了反思與批判;另一方面他又從教育智慧、自學輔導教材、師生關係、教學原則、學生學習心理品質分類、教學過程等方面重構了本土化的自學輔導教學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他首創的在教師輔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學的「啟、讀、練、知、結」自學輔導課堂教學過程,對中國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
  • 永大英語|解讀英語課改 把握教學方略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顯現出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仍值得反思。本文從歷時三十年的英語課程改革進程入手,梳理出「新理念」、「新方法」等特點,對這些特點做深入剖析後認為,它們背離我國教情和學情,同時探討了教法演變和教材變革所帶來的理念紛爭。
  • 文秋芳教授:新中國外語教學理論70年發展歷程
    文秋芳教授 文秋芳教授著作 語言學通訊推薦 1.前言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外語教育跌宕起伏,經歷了從「俄語獨大,英語受壓」到「全民學英語」,繼而到「英語熱降溫」,再到「多語種黃金期」(文秋芳,2019)。
  • 解讀英語課改 把握教學方略
    關鍵詞:課改進程;教法演變;教材變革;本土化一、引言從建國以來,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50多年來,我國中小學外語教育發展經歷了動蕩期、荒廢期、發展期和改革期四個階段(黃遠振、陳維振,2009:17)。
  • 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高校科技創新發展歷程與改革成果
    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體系是如何演進的」「促進我國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體系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體系是如何演化的」這三大關鍵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
  • 原民辦教師對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貢獻分析及養老問題之我見
    民辦教師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為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在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特別是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回顧中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就可以更加清楚看到他們所發揮的歷史性作用。
  • 新中國成立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的發展歷程與經驗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建設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由全國通用教材到一綱多本教材多樣化,再到統編統用教材。70年走過了不斷探索改革的發展道路,積累了豐富經驗,譜寫了歷史篇章。
  • 重磅,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又一國家級獎勵已啟動評選!
    從會上獲悉,2020年開展的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全面覆蓋教材建設各領域的專門獎勵項目,也是全國教材建設領域的最高獎,每四年評選一次。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的教材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初步確立,期間啟動了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遴選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教科研院所等機構,打造服務教材建設的專業智庫。
  • 新中國成立70年:大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歷程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大學教學方法經歷了一系列改革,大致經歷了學習與借鑑時期(1949年—1956年)、探索與停滯時期(1956年—1978年)、恢復與發展時期(1978年—1999年)、深化改革時期(1999年至今)四個時期。
  • 新中國成立70年: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徵與趨勢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研究無意將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做一個歷史的梳理,主要是從整體上考察新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思想、特徵和趨勢,以期以一種簡潔和概括的方式來闡述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K12教育引領中國教育新時代|k12教育|教學法|語文_網易訂閱
    2020-12-31 10:15:08 來源: 廣角資訊 舉報   新中國成立至今
  •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
    為什麼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
  •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偽造假幣案件告破
    公安部經偵局的直接組織指揮下,廣東、黑龍江兩地警方開展統一收網行動,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和廣東省汕尾、廣東惠州市等地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搗毀1個大型印刷窩點和1個假幣專用紙張儲藏窩點,查封大型假幣印刷機器2臺、假幣膠片1套24張和大批制假設備、原材料等,現場繳獲2005版百元面額假人民幣成品4.22億元,查扣假幣專用紙張6噸,成功破獲新中國成立以來單案數量最大偽造假幣案。
  •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憲法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於1954年9月20日(以下簡稱五四憲法)、1975年1月17日(以下簡稱七五憲法)、1978年3月5日(以下簡稱七八憲法)和1982年12月4日(以下簡稱八二憲法)通過四部憲法。現行憲法在1982年憲法的基礎上,歷經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四部憲法、五部憲法修正案在什麼樣的契機下修訂?這期間發生怎樣的故事?做了何種修改?
  • 試論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外語教學理念
    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堅持的知識能力等同於喬姆斯基所定義的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可生成多種語言技能,正如該教學法提倡的「五技並舉」的教學原則。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語言觀和我國的教情和學情決定著英語教學類型。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將中國的英語教學定位為英語外語教學,這是對中國外語教學理論體系建設的一大貢獻。英語外語教學是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類型。
  • 我國基礎教育水平邁入世界中上,hellokid專業外教保證教學質量
    12月10日上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據教育部介紹,目前,我國共有中小學(幼兒園)51萬所,在校(園)生2.26億人。「十三五」以來,我國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以推進公平和質量提升為中心,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整體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
  • 新中國成立70年科技期刊發展歷程與展望
    (《經濟學家》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科技期刊呈現出由少到多、由弱到強的蓬勃發展態勢。時值祖國70周年華誕,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我國正書寫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