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註汕頭孔廟、小孔廟,潮汕別史製圖
青牛滌杯:「疫禁」仍在,汕頭「小孔廟」還沒正式開門。快高考啦,聖人庇佑學子啊——至少減少高考不公!
道長持杯:何為小孔廟?
青牛頓杯:汕頭原有較大規模的百年孔廟,早荒廢;居民遂於附近持續香火,廟極窄、俗稱「小孔廟」。廟小神明顯,據說歷年學子所求皆有得,於是每逢入學、大考季,熱鬧非凡著呢。
道長把杯:不是說要重光孔廟麼?
汕頭孔廟遺蹟,陳正新攝
1、東南亞孔教策源地
1900年,同文學堂的丘逢甲、王曉滄從汕頭出洋,往東南亞傳學、勸導尊孔。自1899年下半年康有為等煽點的華社「孔教」火苗,至此得以真正熱火朝天。
丘、王等在東南亞十分活躍,馬來亞霹靂富商捐出價值7000新加坡元的土地興建孔廟,是為東南亞較早且實質性扯出「孔」字號廟宇(1900年5月《日新報》)。而檳城、怡保、馬六甲、新加坡和印尼等地接踵成立的孔教會,細究淵源,均與丘逢甲等的宣揚密切相關。因此說,在海外宣孔上,丘逢甲與康有為等的貢獻同樣重要(顏清湟)。
結合其他細節,目前觀點是:汕頭埠可謂是東南亞孔教運動策源地之一(陳景熙)。
汕頭孔廟遺蹟側面,王漫琪攝
2、汕頭孔廟構建概略
清末尊孔浪潮到了民國初大為降溫,「尊孔與自由思想相違」(蔡元培)更得人心,袁世凱極力推廣尊孔政策、但各地多不理會,1915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以「反孔教」為口號,此後,雖然偶有起伏,但尊孔並非主流,孔教會也日趨沒落。
潮汕地區一直尊孔,清末民初被較少波瀾的繼承下來,並隨著同文學堂尊孔背景的學人成長而壯大;另一方面,汕頭商埠作為海內外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李宏新),在前述孔教潮流外傳後的反哺下,尊孔日趨旺盛——此點至為關鍵、因為海外反哺的是真金白銀的僑資捐助。兩者結合,催生出20世紀20年代汕頭的孔教會。
孔教會成立之後,1926年,汕頭孔教會的楊立雪,為了籌建孔廟及汕頭時中中學,赴東南亞募捐,新加坡僑領楊「纘」文、廖正興(均潮安籍、曾任新加坡孔教總會會長等)籌資新加坡幣9萬元集捐,汕頭孔廟得以建構。這兩位僑領均厲行慈善,名聞海內外,是充滿正能量的「愛國僑領」。譬如楊曾任南京政府僑務顧問,新加坡華人參事局議員獲英女皇、新加坡元首勳章等。
孔廟開光,不少居民瞻仰禮敬,而在民俗心理作用下,不少人將其當成文化事業謀望、趨吉避兇的神明老爺祭拜了。遂香火日盛。
1936年祭孔之日,汕頭女生留下日記,認為每年不過春秋二祭,並不麻煩。日記為有趣,咱們摘錄幾句、以略窺小姐姐們的思想吧:「這祭孔的議論,各自意見不同,有些人以為不應該祭,因為孔子輕視女子,但是有些人卻主張孔子是我國聖人,應該祭他,弄得不明不白;但,依據我的意見,卻以為孔子輕視女子、這該是他的錯處,但他是聖人,也該尊敬。」
汕頭孔廟的特殊時期荒廢,目前,原址屬於軍事管理區域,由汕頭警備區管理和使用。荒廢之後,附近居民延脈香火,在百步之內設立牌壇,是為「小孔廟」,初期尚較隱蔽,目前已為眾所知。
汕頭孔廟遺蹟正面,黃松書攝
3、汕頭孔廟現狀與期待
經比對,近現代百餘個通商口岸中,除了汕頭之外,尚沒有發現其他地方、存在著民國時期建的正規孔廟,因此,汕頭孔廟具有唯一性,或妥當一點講,具有稀缺性(李宏新)。
寒風烈雨,令孔廟大受破壞,不過,其顯著的歇山頂式屋脊等傳統建築風格,迄今保持整體完好。相信還有散落民間的相關文物、以及文獻資料可彌補不足,所以,歷年均不乏讀書人呼籲重光孔廟,尤其汕頭政協領導以及文史委員會眾多有識之士,一直多方努力著。
2019年初,汕頭市政協委員鄭鶴齡領銜提案《關於保護、修復汕頭孔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0年初,廣東政協委員黃三吾領銜提出《關於將汕頭孔廟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議》。
2020年疫情稍歇,5月開始,接省政協交辦任務,省、市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調研等。
另一邊廂,偶然獲悉此事的海內外讀書人,無不對此翹首以待,譬如「國際潮學研究會學委會」顧問黃挺、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廣東僑史學會會長張應龍,東南亞著名收藏家、藝術家陳克湛等(排名依年齡)。
汕頭孔廟遺蹟內部,黃松書攝
青牛停酒:汕頭孔廟意義重大啊。想來也是緣分,當年劃歸軍管、避免了摧毀性破壞,而多次擬開發房地產,也好得警備區領導們高瞻遠矚,才有遺蹟保存至今。相信他們會繼續樂意為潮汕文化再做貢獻的!呵呵,眾所周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事件之一「孔子學院」正興,應是切合大勢呢。
道長飲酒:倘若成事,功德無量。
青牛醉酒:……「小孔廟」正式開廟時間未定,許是趕不上高考了……他們說,近日不少寶媽們手捧準考證,於廟外虛空禱告著呢。
道長醮酒:讀書人的事,老爺保賀!
據稱頗靈驗的汕頭小孔廟,陳奕群攝
圖片已獲授權。潮汕別史原創首發,轉發不留名,老爺不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