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這條胡同裡
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了
今天,我終於忍不住逛了逛
這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讓人看了心情都豁然開朗了
ONE
01
孔 廟
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
大德十年建成(1306),經歷過多次的重修
是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築,又名"先師廟"
廟宇坐北朝南,仍保持著元代的風格
走進孔廟
▲▲▲
整座廟宇都是主體建築再覆以黃色琉璃瓦
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
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
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
五龍戲珠,栩栩如生
走入第二座院落,這裡是廟宇的中心
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
位於中心的大成殿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
大成殿
大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後毀於戰火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
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
可以與故宮太和殿媲美
殿的正中央供奉著孔子木牌位
兩側則有著「四配十二哲」的牌位
神位前的祭案
上面有著尊、爵、卣、籩、豆等祭器
全部都是清乾隆時期的御製真品
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
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
是珍貴的文物
看著庭院中的古樹鬱鬱蔥蔥
與絕美的建築交相輝映
就如同一幅畫卷
柏樹上的瘤以各種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
紋理清晰卻
就像是特意雕刻而成
孔廟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
它有著十三經碑林
十三經,是儒家的13部經典著作
包括《詩經》、《周禮》、《論語》、《孟子》等等
孔廟的十三經刻石共有189座
與十三經同在一處的還有
清康熙帝御筆《大學碑》
清乾隆登基60年(1795年)時鐫刻的
《御製說經文》碑13座
以及《御製石刻蔣衡書十三經於闢雍序》
滿、漢文碑各1座
TWO
02
國 子 監
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
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的修葺和擴建
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闢雍」一組皇家建築
形成了現在的規制
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
走進國子監
▲▲▲
——琉璃牌坊
一進門就能看到這個琉璃牌坊
三門四柱七座,做工相當的精美華麗
牌坊頂上覆蓋著黃色琉璃瓦
具有典型的皇家建築特徵
跟其他的牌坊相比,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位於正中心的主體建築——闢雍大殿
大殿四面環水,通高34米,建於四方高臺上
除了石基外,全部為傳統的木質結構
周圍環繞著長廊
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
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象徵著天圓地方
池岸則用漢白玉做護欄
其獨特建築風格,體現了闢雍深邃的歷史內涵
闢
雍
——水下的小魚
——冰面上的小鳥
走入大殿,正中間就是皇帝講學的地方
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做一次講學
中國科舉制度展
設在東六堂內的展館
中國的科舉制度發源於漢朝
創立於隋唐,終結於清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實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它的影響所及,遠播海外
從八世紀到十九世紀
日本、朝鮮半島、越南
都模仿中國建立了各自的科舉制度
近代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
也吸取了科舉制的成功之處
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在古代的先進
也是中國在近代落後的原因之一
在這個展館裡
您能看到科舉制是如何發展、興盛再走向終結
在展館內,看的最多的就是試卷
如何答卷,如何評卷
也展現的一清二楚
——評卷
試卷
——科試卷
康有為殿試卷
������
考完試後每個考生最關心的就是
有沒有「金榜題名」了
那麼這張皇榜就非常重要了
儘管考規很嚴
但作弊的方法依舊花樣百出
這兩張就是考生作弊用的夾帶
上面用蠅頭小楷寫滿了答案
☰☰☰☰
科舉制有著成功之處自然也有著負面影響
在封建社會,一旦中舉就平步青雲
所以導致讀書人如痴如狂的追求功名利祿
多少人才沿著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的階梯苦苦攀登
萬人爭過獨木橋
科舉牢籠士子,驅策英才
八股取士禁錮思想
END
參觀信息
原標題:《遊歷孔廟國子監,感受「最高學府」的魅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北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