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孔廟國子監,感受「最高學府」的魅力

2020-12-25 澎湃新聞

遊歷孔廟國子監,感受「最高學府」的魅力

2020-12-2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這條胡同裡

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了

今天,我終於忍不住逛了逛

這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讓人看了心情都豁然開朗了

ONE

01

孔 廟

孔廟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

大德十年建成(1306),經歷過多次的重修

是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築,又名"先師廟"

廟宇坐北朝南,仍保持著元代的風格

走進孔廟

▲▲▲

整座廟宇都是主體建築再覆以黃色琉璃瓦

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建築規制

建築坐落在高大的磚石臺基上

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

五龍戲珠,栩栩如生

走入第二座院落,這裡是廟宇的中心

每逢祭孔大典,這裡便鐘鼓齊鳴,樂舞昇平

位於中心的大成殿是孔廟內最神聖的殿堂

大成殿

大殿始建於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後毀於戰火

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建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

殿內金磚鋪地,內頂施團龍井口天花

可以與故宮太和殿媲美

殿的正中央供奉著孔子木牌位

兩側則有著「四配十二哲」的牌位

神位前的祭案

上面有著尊、爵、卣、籩、豆等祭器

全部都是清乾隆時期的御製真品

大殿內外高懸清康熙至宣統9位皇帝的御匾

均是皇帝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

是珍貴的文物

看著庭院中的古樹鬱鬱蔥蔥

與絕美的建築交相輝映

就如同一幅畫卷

柏樹上的瘤以各種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

紋理清晰卻

就像是特意雕刻而成

孔廟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

它有著十三經碑林

十三經,是儒家的13部經典著作

包括《詩經》、《周禮》、《論語》、《孟子》等等

孔廟的十三經刻石共有189座

與十三經同在一處的還有

清康熙帝御筆《大學碑》

清乾隆登基60年(1795年)時鐫刻的

《御製說經文》碑13座

以及《御製石刻蔣衡書十三經於闢雍序》

滿、漢文碑各1座

TWO

02

國 子 監

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

明代永樂,正統年間曾大規模的修葺和擴建

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闢雍」一組皇家建築

形成了現在的規制

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

走進國子監

▲▲▲

——琉璃牌坊

一進門就能看到這個琉璃牌坊

三門四柱七座,做工相當的精美華麗

牌坊頂上覆蓋著黃色琉璃瓦

具有典型的皇家建築特徵

跟其他的牌坊相比,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位於正中心的主體建築——闢雍大殿

大殿四面環水,通高34米,建於四方高臺上

除了石基外,全部為傳統的木質結構

周圍環繞著長廊

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

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象徵著天圓地方

池岸則用漢白玉做護欄

其獨特建築風格,體現了闢雍深邃的歷史內涵

——水下的小魚

——冰面上的小鳥

走入大殿,正中間就是皇帝講學的地方

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做一次講學

中國科舉制度展

設在東六堂內的展館

中國的科舉制度發源於漢朝

創立於隋唐,終結於清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實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它的影響所及,遠播海外

從八世紀到十九世紀

日本、朝鮮半島、越南

都模仿中國建立了各自的科舉制度

近代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

也吸取了科舉制的成功之處

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在古代的先進

也是中國在近代落後的原因之一

在這個展館裡

您能看到科舉制是如何發展、興盛再走向終結

在展館內,看的最多的就是試卷

如何答卷,如何評卷

也展現的一清二楚

——評卷

試卷

——科試卷

康有為殿試卷

������

考完試後每個考生最關心的就是

有沒有「金榜題名」了

那麼這張皇榜就非常重要了

儘管考規很嚴

但作弊的方法依舊花樣百出

這兩張就是考生作弊用的夾帶

上面用蠅頭小楷寫滿了答案

☰☰☰☰

科舉制有著成功之處自然也有著負面影響

在封建社會,一旦中舉就平步青雲

所以導致讀書人如痴如狂的追求功名利祿

多少人才沿著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的階梯苦苦攀登

萬人爭過獨木橋

科舉牢籠士子,驅策英才

八股取士禁錮思想

END

參觀信息


原標題:《遊歷孔廟國子監,感受「最高學府」的魅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北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北京孔廟國子監,我終於來了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 直播 | 帶您逛逛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有一條東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繪牌樓橫亙於古槐的枝繁葉茂間,街東西口的兩座牌樓上書「成賢街」,門前兩座牌樓上書「國子監」,此處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恰逢期末,星貓帶大家來成賢街走走,逛逛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希望能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給各位學子們帶來好運氣!
  • 相當於清華北大的「北京國子監」,元明清三代最高學府
    一說到古代的最高學府,我們一定會想到的就是「國子監」,它是集元明清三代最高的學府,即使放再如今,也完全可以和清華北大高校媲美,甚至說高於清、北兩所國內頂尖名校也不算誇張,畢竟這可是培養狀元郎的地方。每到中考、高考季就會有很多學子來到許願,討個好彩頭,希望自己可以考出好成績,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
  • 元、明、清三朝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是北京國子監
    北京國子監位於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5號,與孔廟毗連、雍和宮相鄰,為元、明、清三代國學所在。古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漢稱「太學」,晉稱「國子學」,唐以後開始稱「國子監」。通俗地講,國子監相當於今天的清華,北大和教育部。國子監既是國家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教育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大門名集賢門,門內東西兩側有井亭。二門名太掌門,門內左為鍾亭,右為鼓亭。門北甬道中有一座琉璃牌坊,高大華美,三門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專為教育設立的琉璃牌坊。
  • 明清最高學府國子監到底是怎樣的?
    在明清兩代,當時的最高學府,就是人們熟知的國子監。不同之處在於,國子監只是一所學校,只有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才能通過廷試或者吏部試等渠道直接做官。對大部分國子監的學生來說,要想考取功名,還是要參加科舉。不過,對讀書人而言,只要能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就意味著離仕途不遠了。因此,國子監不管是在招生政策上還是入學後的管理制度上,都非常嚴格,極為重視教育質量。
  • 高清組圖:秋冬時節 北京孔廟國子監景色宜人
    記者今天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看到,院內各種樹木枝頭依然掛滿色彩斑斕的秋葉,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出幾分通透;環繞闢雍的一池秋水,猶如墨綠色的翡翠點綴著幽靜的院落;一陣風吹過,樹葉零星地飄落而下,地上的滿地落葉也留著晚秋斑斕的意蘊…… 北京孔廟佔地22000平方米,有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得建築依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
  • 直播 | 帶您逛逛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有一條東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繪牌樓橫亙於古槐的枝繁葉茂間,街東西口的兩座牌樓上書「成賢街」,門前兩座牌樓上書「國子監」,此處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恰逢期末,星貓帶大家來成賢街走走,逛逛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希望能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給各位學子們帶來好運氣!
  • 帶兒子看世界:規格最高孔廟,最高等級學府,教育部所在,牛了!
    之後便是孔廟的正門「先師門」,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左廟右學,均為典型的中軸線左右對稱建築風格,分別是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我們能說出來的牛人,基本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于謙,袁從煥,林則徐,沈均儒...北京孔廟不是規模最大的,但卻是級別最高的,主體建築均覆以象徵皇室至高地位的黃色琉璃瓦,同時也只有這裡有這樣的碑林。孔廟是典型的三進院結構,前院為祭祀準備區域,除了進士碑林,還有兩座碑亭,此外便是神廚,省牲亭,井亭等祭祀場所常見的設施。
  • 教師節,探秘古代「中國最高學府」
    當天,來自多個學科的「教師團」來到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為現場師生和線上觀眾帶來一場以「承師之美德 傳國之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分享沙龍活動。「國子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兼管理教育的行政機構。」跟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講解員陳宇彤和主持人來到國子監門前,大門的牌匾上,「集賢門」三個字格外醒目。「集賢,意即聚集人才的地方。」
  • 莫言給北京孔廟國子監題的字,左右方向反了?
    莫言給北京孔廟國子監題的字,左右方向反了?,再次暴露管理部門無知》,從貼出的圖片來看,北京孔廟國子監博物館匾額上題寫的是「乾隆石經」四字(亦稱十三經刻石),落款為莫言。
  • 國子監琉球學館有望復建
    本報訊(記者劉冕)作為國子監史上的「留學生樓」之一的琉球學館可能在今年內復建。昨天,記者從孔廟和國子監管理處了解到,目前其修繕方案已上報國家文物局等待批准,其中就包括了琉球學館的復建。  國子監是我國目前保存完好的惟一一座元、明、清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來自琉球(現在的日本衝繩縣,當時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大批留學生也曾在此「留學」。而作為國子監「二把手」司業辦公場所的西廂,在琉球留學生到來時便充當留學生的宿舍和學習場所。
  • 元、明、清三代的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實景
    國子監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中國元、明、清三代的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機構,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其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集賢門、太學門、琉璃牌坊、闢雍殿、彝倫堂、敬一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親子遊學社北京夏令營第四期 國子監裡學做人 清華感受藝術氣息
    2018年8月6日,北京國子監,親子遊學社2018北京夏令營第四期開營。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營員們在白紙上寫下一個大大的「人」字。人字雖然只有兩筆,一撇一捺,但卻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 聊聊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看看明清學校考試考勤有多嚴
    又到了金秋九月開學季,又迎來了9月10日教師節,先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古時候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看看明清學校的考試考勤有多嚴,看看學(xiong)生(hai)們(zi)如何逃課被發現。
  • 古代的最高等學府,來此探幽訪古,祈求考學順利!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是由北京市內的古建築孔廟和國子監共同組成,兩者本就緊緊相鄰,而且主題比較相近,如今作為同一個景區對外開放。售票處在孔廟大門邊,購票後進入孔廟,在碑亭旁的「持敬門」進入國子監遊玩。 孔廟始建於元朝,是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
  • 國子監: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也實行「分層次教學」。明代將國子監分為六堂三級以區別層次。初入國子監,只知曉《四書》而「十三經」尚未通達者,進入正義、崇志、廣業三堂學習。學習一年半後,在考課中行文流暢、條理分明者升入修道、誠心二堂。再經過一年半,需要兼通經史,才有資格升入最高級的率性堂。明代對生員的學業考核,主要有坐堂、考課和積分三類。
  • 中國最多皇帝題字的孔廟,位於首都北京,現為著名旅遊勝地
    現存的古代地位最崇高的孔廟在哪裡?很多人可能會說在山東曲阜,其實是在我們的首都北京。北京孔廟位於國子監街,和國子監在同一個景區內,相比起天壇公園、故宮、雍和宮等景區,到這裡遊玩的遊客並不是很多,幽靜的環境保留了孔廟「身在塵世中,獨立浮雲外」的特點。
  • 劉墉兼管國子監事務以後,便成為了全國最高學府的負責人
    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六月劉墉就任工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以後,他多次兼理國子監,成為這所全國最高學府的負責人。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學校教育向來發達。早在周朝時期就有專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當時稱為太學或國子學。
  • 周末遊學必來之地國子監:白天看古裝樂舞表演晚上邊漫步邊思考
    如果你讓我推薦一條北京老城區內適合在秋夜散步的街,我一定會脫口而出:國子監街。作為老東城人,我也不時驚詫於一個事實,這麼多年過去了,任都市喧囂歲月流逝,國子監街依舊安靜、淡然,擁有從容不迫的氣質。而說到這條街,必然會提及坐落在這條街上的最重要的建築--始建於元代的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這兩處場所,可以說是學生們的一個必遊之地了。
  • 話說國子監 | 兩位著名的國子監祭酒
    北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等職位。祭酒是國子監的最高管理者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1209—1281),字仲平,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是我國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學家、哲學家。許衡雖為農家出身,但他自幼勤讀好學,才華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