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國子監 | 兩位著名的國子監祭酒

2021-02-23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北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等職位。祭酒是國子監的最高管理者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

許衡(1209—1281),字仲平,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是我國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學家、哲學家。

許衡雖為農家出身,但他自幼勤讀好學,才華橫溢。在思想、教育、曆法、哲學、政治、文學、醫學、歷史、經濟、數學、民俗等方面,皆有頗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他籌劃、創建並主持元初國學,他不僅是元朝名臣,還是一位著名的學者、教育家。許衡擔任國子學祭酒時,堅持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施教原則。他以「樂育英才,面教胄子」為理念,善教不分種族;在其眾多學子中有漢族,還有蒙族、契丹族等少數民族。許衡還是一位科學家,他精通天文歷算。至元17年(1280年),年屆七旬高齡的許衡終於完成了《授時曆》的制定,並推算出365.2425天為一年,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數字只差26秒,比歐洲《格列高利歷》還早300年。

許衡,無愧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他編著的《魯齋集》、《魯齋心法》、《授時曆經》、《讀易私言》等,經編輯再版收入《四庫全書》。在孔廟和國子監院內還有兩株最古老的槐柏樹「觸奸柏」和「復甦槐」,樹齡都有七百餘年,據說都是許衡所值。如今這兩株古樹仍鬱鬱蔥蔥,枝繁葉茂,成為古老廟學的歷史見證者。

李時勉(1374—1450),名懋,號古廉,今江西省安福縣楓田鎮新屋場人。

李時勉自幼聰慧,傳說在他周歲那天,父親按照民間抓周習俗,在他面前擺放上書本、筆墨、銅錢、糖果等物,只見李時勉先抓筆,後取墨,又取書入懷,族人見此,驚喜異常。李時勉7歲時就能背誦四書,熟讀五經,12歲能詩會賦。

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時勉考中進士,升翰林侍讀,正統六年(1441年)任國子監祭酒。在任六年期間,治學嚴謹,深受學生稱讚,他培養出的人才盛於往屆。李時勉性格剛正耿直,一次在國子監彝倫堂露臺旁,有下垂的樹枝妨礙了學生列隊,李時勉命砍去樹枝。此事傳到當時的大宦官王振耳裡,於是以「擅伐官樹」的罪名,罰他冒著酷暑,在國子監大門外戴枷三天,國子監千名學生跪伏宮前紛紛為校長鳴不平。最後皇太后出面為他說情,才釋放了李時勉。李時勉一生清廉,深受學生愛戴。

本文節選自《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要覽》名人軼事篇

編輯 | 王    前

審核 | 呂會東

相關焦點

  • 正派家風:從皇宮走出的一門三代國子監祭酒
    在這七位進士中,又先後出了三位國子監祭酒、五位六部尚書。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家唯一的最高學府的校長,而六部尚書是正二品的國家重要高級官員。一門四代出了七位進士、三位國子監祭酒、五位六部尚書,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林家是怎麼做到的?林氏的家風、家教有什麼經驗值得借鑑呢?林家是福建閩縣(今福州一帶)人。
  • 清朝時期,「國子監祭酒」到底是什麼機構,有哪些人員組成
    文章引言:「國子監祭酒」這個稱呼,很多人都熟知,可是它到底是幹什麼的,人們知之甚少。清朝時期,很多制度都是沿襲明朝舊制,唯一不同的是,清朝時期,實行的「滿漢」雙軌制度。琉球學和俄羅斯學為非常設教學機構,有疏球和俄羅斯學生入學時,由國子監選派教習並派人管理。南學,為學生宿舍。雍正八年(1730),由祭酒孫嘉滄奏請,專為來京學習的貢監生設置的。南學生員佔內班生員額缺。從六堂教官中選取兩人,擔任正、副學官,管理南學學生。
  • 吃瓜群眾為何揪住國子監祭酒的小錯不放手?
    昨天是一所相當於古代太學(明清兩代國子監)學府的雙甲子生日大慶。略有些尷尬的是,國子監祭酒大人在慶典致辭中讀錯了一個常用字(和隔壁學府前校長顧公不識小篆還是不一樣)。於是,網路騰笑。其實這本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畢竟現代大學專業分得細,學者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要求一個理科出身的祭酒,文史水平像清代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那樣。有些常用字小時候念錯了,往往會一錯到終老。即便數次查字典糾正,自我提醒下回不可再讀錯,可一到某篇文章中碰到,很容易習慣性念錯。
  • 國子監,相當於今天的什麼機構?
    國子監(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兩者經常互稱。至唐宋,據《舊唐書·高宗本紀》:「凡六學,皆隸於國子監。」所謂六學,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它們都屬國子監管理。
  • 明代的學校與書院——中央官學之國子監
    秋天的國子監國子監也分南北明朝實行雙京制,有京師北京及南都南京,兩地都分別設有國子監。南京國子監歷史悠久,氣勢恢宏,教室寬敞且環境優美。北京國子監國子監的監生國子監作為明代時的太學(最高學府),其學生稱為監生。
  • 明清最高學府國子監到底是怎樣的?
    如果確有事情需要請假,則需要直接向祭酒(校長)申請。國子監的學生在「就業」方面也是前景大好,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直接舉薦或是到各衙門實習並經過考核後直接授官的途徑成為國家公職人員。考試期間則由祭酒委派專員進行試卷的發放、回收以及巡場、監場工作。試卷回收之後閱卷人員統一用藍筆進行批改,最後由祭酒親自用黑筆進行復批,以保證考試的公平和公正。
  • 相當於清華北大的「北京國子監」,元明清三代最高學府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北京國子監」,國子監(Imperial College),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明、清時稱成賢街)15號,與孔廟相鄰,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北京國子監又稱為「北監」或「北雍」 。
  • 古代「大學」國子監:舉辦「開學禮」 每日禮儀活動師生均參加
    隋煬帝時,太學改為國子監,但國子監內還同時設太學。唐、宋兩代太學與國子學並存,且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學制。到元、明、清三代開始,不設太學,只設國子學或國子監,國子監既是國家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教育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隋朝統一天下後,非常重視教育,設國子寺,置祭酒,專門管理教育。而且國子寺從太常寺脫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專門的教育行政部門,首次設置專職教育官員。
  • 北京國子監為何種有很多槐樹?隱含了怎樣的奧妙?
    歷史上的國子監不僅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還接待外國來華的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最早的國子監建於三國時期東吳景帝孫休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西晉晉武帝鹹寧四年(278年),設立國子學,並設博士和國子祭酒,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
  • 直播 | 帶您逛逛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有一條東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繪牌樓橫亙於古槐的枝繁葉茂間,街東西口的兩座牌樓上書「成賢街」,門前兩座牌樓上書「國子監」,此處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恰逢期末,星貓帶大家來成賢街走走,逛逛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希望能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給各位學子們帶來好運氣!
  • 朱元璋嚴酷訓導,朝中官僚新成國子監
    於是國子監應運而生。國子監的教職員,從祭酒司業博士助教學正到監丞。都是朝廷命官,任免出於吏部。政治和教育一體,官僚和師儒合一。祭酒雖是衙門校長,只起嚴立規矩,表率屬官的作用,並無任免教官的權利。監丞品位雖低,卻參領監事,凡教官怠於師訓,生員有戾規矩,課業不精,並從糾舉。學校辦公處叫繩愆廳,特備有行刑紅凳二條, 撥有直廳皂隸二名,專事「教刑」。
  • 直播 | 帶您逛逛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在北京城安定門內有一條東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繪牌樓橫亙於古槐的枝繁葉茂間,街東西口的兩座牌樓上書「成賢街」,門前兩座牌樓上書「國子監」,此處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子監。恰逢期末,星貓帶大家來成賢街走走,逛逛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希望能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裡給各位學子們帶來好運氣!
  • 國子監琉球學館有望復建
    本報訊(記者劉冕)作為國子監史上的「留學生樓」之一的琉球學館可能在今年內復建。昨天,記者從孔廟和國子監管理處了解到,目前其修繕方案已上報國家文物局等待批准,其中就包括了琉球學館的復建。  國子監是我國目前保存完好的惟一一座元、明、清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來自琉球(現在的日本衝繩縣,當時是一個獨立的王國)、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大批留學生也曾在此「留學」。而作為國子監「二把手」司業辦公場所的西廂,在琉球留學生到來時便充當留學生的宿舍和學習場所。
  • 元代國子監的管理體制是怎樣的?有何意義?
    導語:元代國子監的管理體制是怎樣的?有何意義?元代中央官學體制與其他朝代的不同點,就是在京城設了三個國子監,這三個國子監又分別各轄一所國子學,形成了監、學合一的管理體制。自北齊創設國子寺以來,隋、唐、宋各朝的國子監都管轄著數所學校。為本民族子弟開設學校並非首創於元代,在金朝就為女真族開設了女真國子學和女真太學,但它們都和國子學一起共同隸屬於國子監。而元代則不同。從名義上看,元代的國子監、蒙古國子監和回回國子監都是行使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其管轄的職權卻只各有相應的國子學一所。這在實際上已經淡化了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能,而突出了學校管理的職能。
  • 貞觀年間李世民改國子監,興學重教育人才
    而開國子監、立最高學府,以及其他「諸學」的蓬勃興起,正是大唐文化教育高度發展的前奏。貞觀二年,李世民改國子學為國子監,作為全國的最高學府。國子學原隸屬於太常寺,李世民將其改名為監,使其成為獨立的教育機構,此舉標誌著國子監地位的提高,也是李世民重視發展教育的表現。
  • 劉墉兼管國子監事務以後,便成為了全國最高學府的負責人
    自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六月劉墉就任工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以後,他多次兼理國子監,成為這所全國最高學府的負責人。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學校教育向來發達。早在周朝時期就有專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學校,當時稱為太學或國子學。
  • 國子監,是什麼機構
    2012年5月23日上午,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和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共同主辦的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流動課堂啟動儀式暨首次講座在東城區教委報告廳拉開帷幕。在啟動儀式上,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平原作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工作報告。而國子監在中國古代是最高學府和官府的名稱,也有人形象地說,國子監就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
  • 聊聊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 看看明清學校考試考勤有多嚴
    在明清兩代,當時的最高學府,就是人們熟知的國子監。對讀書人而言,只要能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就意味著離仕途不遠了。因此,國子監不管是在招生政策上還是入學後的管理制度上,都非常嚴格,極為重視教育質量。
  • 如果在古代,你可以去國子監上學嗎?都有哪些課程?有體育課嗎?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心,我搜索了很多關於國子監的知識,原來是這樣的。一、國子監解讀1.國子監也稱國子學,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叫做監生。3.國子每年接納各地歲貢學生,也接待外國留學生。4.清光緒三十一年設學部,國子監退出歷史舞臺。
  • 國學常識:國子監科普
    國子監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歷代太學、國子監都注重考試,但考試形式和方法不盡相同。漢初定歲試,後實行二歲一試。唐代中央官學的旬試、歲試、畢業試;宋代太學的三舍試法;明清國子監一年積滿八分為合格的積分試法。北京城內的國子監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建於元朝大德十年(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