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國子監科普

2020-12-15 新歷史號

國子監

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歷代太學、國子監都注重考試,但考試形式和方法不盡相同。漢初定歲試,後實行二歲一試。考試分口試、策試和設科射策。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更定課試之法,每兩年考一次,不限錄取名額,以通經多寡授以不同的官職。這種注重課試、以試取士的做法,打破了世卿世祿、任人唯親的制度,對於選拔封建賢德之才,具有積極的意義。唐代中央官學的旬試、歲試、畢業試;宋代太學的三舍試法;明清國子監一年積滿八分為合格的積分試法。

北京城內的國子監

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建於元朝大德十年(1306)。

闢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北京「六大宮殿」之一。闢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國子監闢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是皇帝臨雍講學的場所。其建築風格獨特,為重簷黃琉璃瓦攢尖頂的方型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闢雍四門。構成「闢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置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相關焦點

  • 國子監免費聽國學 內容涉及《論語》等國學典籍
    國子監免費聽國學  晨報訊(實習記者 王萍) 昨天下午,靜謐肅穆的國子監迎來了數百名普通市民,大家在這座古老的皇家大學裡,聆聽北京大學著名教授李中華講授《論語與現代文明》,「北京大學-國子監大學堂」正式開課,大學堂將每兩周舉行一次,隔周周六開課,內容涉及《論語》、《周易》等國學典籍和各種中國傳統民間文學
  • 話說國子監 | 兩位著名的國子監祭酒
    北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等職位。祭酒是國子監的最高管理者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許衡(1209—1281),字仲平,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是我國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天文學家、哲學家。許衡雖為農家出身,但他自幼勤讀好學,才華橫溢。
  •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常識?
    二、國學常識有什麼用處?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不僅是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磨練口才、提高個人素質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缺乏國學常識,就會對生活中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現象感到費解,甚至在工作中錯誤百出。可見,掌握一些基本的國學常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國學知識亦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對於個人發展來說,更加不可或缺。
  • 多讀國學常識精粹
    閒暇無事,讀了一本經典著作《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來說,有不少的心得和收穫。讀《國學常識》對我的感觸挺深的,快節奏的社會中,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很有效,跟不上快節奏的變化。社會節奏快,人們內心很浮躁,多看看國學的書,可以陶冶情操。
  • 文言文常識:司業
    今天要給大家拓展一個文言文常識:司業,學官名。隋後國子監置司業,為監內副長官,協助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至清末始廢。國子監(jiàn),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設司業一職,到清代末代廢除。例: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 什麼是太學與國子監?國子學和太學的區別是什麼
    那時學校的名稱主要有「學」 「校」 「庠」 「序」,其中 「校」「庠」「序」是民間小學,而國學與國子監是國家級的學校。一、古代學校庠是殷商時代學校的統稱;序是周代學校的總稱。《孟子·滕文公》:「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
  • 【漲知識】必須了解的國學常識匯總大全
    國學常識三:「尚方寶劍」是一柄什麼劍國學常識四:什麼是「三禮」國學常識五:中國一共有過多少個皇帝國學常識六:「故宮」為什麼被稱作「紫禁城」國學常識七:「福祿壽」怎麼來的?國學常識八:「烏紗帽」最初是指什麼國學常識九:《論語》是怎樣一本書國學常識十:《孟子》對後世有何影響國學常識十一:《大學》有什麼現代含義國學常識十二:《詩經》的體例分類是怎樣的國學常識十三:流傳千年的《尚書》系「偽書」?
  • 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
    本文整理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在近五年的國考中,歷史人文就如同一匹「黑馬」,以強勁兒的勢頭,衝入到了大家的視線中。相關題目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對於這一部分的更像是大海裡撈針——無從下手。
  •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勝南鑼鼓巷(圖)
    據介紹,國子監街是北京唯一一條牌樓街,除了完整保留了東西兩側成賢街牌樓,這條街道最有名的標誌性建築是孔廟和國子監,乾隆皇帝曾稱讚「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街道以其古樸、低調氣質,「大隱於市」。記者了解到,今起國子監街將舉辦為期三天的首屆國子監文化節。
  • 高考文化常識專練與解析:科舉
    4.下列文化常識的解說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試:又稱秋闈,考中者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B.考中進士又稱「折桂」,「披官錦」,「及第」等。C.博士是國子監的教育行政長官。D.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為殿試。
  • 歷史上國子監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或「國學」。 主要功能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教育管理機構,是古代封建社會中最高的機構,位於中國。
  • 高清組圖:秋冬時節 北京孔廟國子監景色宜人
    記者今天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看到,院內各種樹木枝頭依然掛滿色彩斑斕的秋葉,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出幾分通透;環繞闢雍的一池秋水,猶如墨綠色的翡翠點綴著幽靜的院落;一陣風吹過,樹葉零星地飄落而下,地上的滿地落葉也留著晚秋斑斕的意蘊…… 北京孔廟佔地22000平方米,有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得建築依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
  • 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挑戰一下吧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今天和大家分享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及答案,老師、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看看,拓展知識面。答案在每張圖的底部。
  • 文化常識之教育科舉
    文化常識之教育科舉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打「
  • 北京孔廟國子監,我終於來了
    早飯吃過後,從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出發,穿過北京印刷學院的校園,乘地鐵4號線從清源路到宣武門,再換乘2號線到雍和宮站下車,出了地鐵站,幾分鐘時間就走到了國子監街口。一路還是挺順利的。國子監招收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包括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國子監又是全國唯一可以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學校:琉球、日本、朝鮮、越南、泰國、俄羅斯等國的學生,也曾在國子監讀書。
  •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本文關於國學常識的知識點,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學習興趣,快樂地記憶國學知識!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181、《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氣炎熱似火   B、天氣漸漸轉涼
  • 國學教育:回歸常識 回到經典
    現在最缺的是質量合格、數量可觀的國學教師,以及適於教師參閱、學生修習的中華經典讀本。」在日前舉行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座談會上,該書審讀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鑑的一番話道出了國學教育的現狀,同時也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的恰逢其時和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國學經典教育的當務之急。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的基本常識有哪些呢
    最近這幾年國學掀起了一股浪潮,這也激起了很多人對國學的熱愛,都知道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國學是一門需要我們深究的學問,當你真正的去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呢。儘管這幾年大家對國學產生了樂趣,但是真正去學習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基本的常識都不明白,對於一個中華兒女而言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呢,所以我們要學習國學讓大家都能夠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的到普及!
  • 貞觀年間李世民改國子監,興學重教育人才
    而開國子監、立最高學府,以及其他「諸學」的蓬勃興起,正是大唐文化教育高度發展的前奏。貞觀二年,李世民改國子學為國子監,作為全國的最高學府。國子學原隸屬於太常寺,李世民將其改名為監,使其成為獨立的教育機構,此舉標誌著國子監地位的提高,也是李世民重視發展教育的表現。
  • 國學是什麼?你在學嗎?
    國學方興未艾。總體來說,國學是一門智慧之學!從內容看。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從民間定義看。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