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工業園整治是目前制約佛山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佛山市政協就促進村級工業園全面整治進行了專題調研。昨日,佛山市政協召開十二屆三次主席會議,對「《大力整治提升村級工業園,促進我市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專題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進行了專題議政。《調研報告》就目前佛山市村級工業園存在的幾大問題,提出了五大方面整治提升建議,並附上了可借鑑的具體成功案例。佛山市副市長趙海在會上表示,希望可以通過典型的成功整治案例,起到星星之火燎原的目的。此外,他還表示,短期清理村級工業園可以通過環保、安全生產、土地供應等幾方面倒逼工業園升級提升。
問題
投入產出低,產業低端化
目前,佛山市有村級工業園1037個,面積約178.06平方公裡,其中南海、順德區的村級工業園數量較多。南海區現有村級工業園685個,面積約95平方公裡;順德區有村級工業園249個,面積約70平方公裡。兩區村級工業園約為全市總量的93%。《調研報告》指出,村級工業園是佛山市今後經濟發展的最大空間,既含有大量可進行再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也含有豐富的產業資源,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突出問題和矛盾的聚集地。
《調研報告》提出,目前佛山市的村級工業園有五大問題:村級工業園普遍存在「兩低」情況,土地利用率低,投入產出低。根據數據顯示,南海區村級工業園平均容積率為0 .49,順德區平均容積率也只有0 .8,且以低矮的簡易廠房為主,可再利用的不多。相比之下,深圳很多村級工業園提升都是利用原舊廠房、舊物業進行的。「村級工業園整治是制約佛山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佛山土地低效開發,南海平均容積率不到0 .5。佛山每畝地產出比不上深圳、廣州,也比不上東莞。」佛山市副市長趙海在會上坦言。
其次,目前,村級產業園還存在產業低端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佛山市政協副主席萬志康在會上解讀《調研報告》時說,佛山市的村級工業園企業雖然為數眾多,但多以有色金屬加工、五金、紡織、家具、服裝、陶瓷等傳統產業為主,產業層次不高,再加上優質企業大量外遷,淘汰關停企業不少。「村集體為保障集體和農民的經濟收入,招商引資的門檻越來越低,短期行為越來越嚴重。據調查,南海村級工業園內無牌無證企業總數超4200家,佔園區企業的23%。」
環保、安全生產隱患較多
此外,村級工業園的環保、安全生產問題隱患較多,且整治難度大。「全市村級工業園存在汙染物排放企業多達2萬家,順德尚有65%企業沒有經過合法的環評審批,廢氣、廢水、廢渣排放現象比較嚴重;過去五年,南海區70%的安全生產事故都來自村級工業園。」
另外,村級工業園土地利用布局過於分散,規劃建設水平低,管理缺位,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村級工業園的投資環境和生產、生活環境。「隨著房地產市場迅猛發展,土地價格上漲,村級工業園用地權屬人在開展『 三舊』改造時,更傾向於『工改商住』,以獲得更豐厚的土地收益,造成農村集體土地隱形市場越來越活躍,工業用地數量越來越少。」《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大量工業用地通過城市更新退出中心城區。據統計,城市更新已實施項目中,工業用地佔比由原來的75 .5%下降至11 .9%。「中心城區產業空心化趨勢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市工業立市的基礎,也對我市的產業升級造成一定的影響。」
採寫:南都記者 田海燕
建議
強化工業用地資源保護
《調研報告》從五大方面,提出了策略和建議。
首先,建議強化工業用地資源保護。「全市儘快總結推廣順德、南海建立工業用地保護區制度的經驗,劃定保護紅線,制定保護措施,明確保護區內的用地只能用於發展工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適度比例的生活性服務業。」其次,《調研報告》建議擴大土地儲備範圍,政府不但要積極儲備一批國有建設用地,還要想方設法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合作開發等形式,對一些重要區域的村級工業園用地實施集中整理、控制起來。
第三,《調研報告》建議再打造一批村級工業園轉型升級的示範標杆。「優化村級工業園的布局,徹底解決各項規劃不協調的問題。」《調研報告》還給出了具體借鑑的成功案例,如東莞市建設7個環保專業基地的做法和推廣容桂華口恆鼎工業園的成功經驗,打造一批具有佛山優勢傳統產業特色的專業園區。
《調研報告》還建議,要加快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推動南海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政策在佛山市率先推廣,鼓勵農村集體更多以使用權出讓方式提供經營性建設用地,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到村級工業園發展。其次,要改變以村為主導的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一鎮一園」的園區一體化管理新體制,即鎮(街)的園區管理機構要從單一管理鎮層面的園區,延伸到統籌管理村級工業園。
讓村集體和村民享實惠
此外,《調研報告》指出,村級工業園整治之所以難,在於市民積極性不高,利益是核心問題。因此,調整利益分配格局,讓參與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的村集體和村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才是關鍵所在。可以通過改革村集體工業用地「工改商住」的土地收益分配機制,保護區紅線外的村集體工業用地在「工改商住」時,應綜合考慮反哺村級工業園的發展和改善發展村級工業園的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二是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後產生的稅收中地方留成的增量,在一定期限內要以適當比例返還給村集體和村民;三是政府對參與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的村集體和村民,視其整治提升的規模、生態清退力度、綜合整治提升的效果等給予獎勵。此外,要制定一系列適合村級工業園發展的政策,如招商引資、產業轉移等政策。
借鑑
報告列出6個成功案例
村級工業園的整治和改造具體怎麼做?調研組發現,佛山村級工業園整治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調研報告》中列出了6個案例。「這六大案例都是整治比較好的,希望能夠通過這些範例,起到星星之火燎原的目的。」趙海表示。此外,調研組還走訪了深圳、東莞、上海、浙江等地,將幾個省內城市和省外地區土地整備、環保治理、農村土地改革經驗等匯總,作為佛山村級工業園整治的借鑑案例寫進了調查報告。
A
南海丹灶日本中小企業工業園
2008年初,南海區丹灶鎮抓住日系汽配企業進駐佛山發展的時機,針對日系中小企業更願意輕資產經營的特點,鎮政府通過返租的方式整合了連片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以建設標準廠房、個性定製廠房和租地自建廠房,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並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合作對口招商,建設日本中小企業園。目前,園區兩期共500畝土地已招商發展完畢,共引入企業25家(其中日資企業22家),去年共實現工業產值近20億元,納稅約1.5億元,其中納稅額超3000萬元的企業1家,超1000萬元的企業3家。該園區已成為丹灶鎮近年工業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的新的增長點。
調研組點評:這是個政府主導、定位精準,充分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招商引資的好範例。類似還有中歐科技合作產業園項目。
B
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改造
2006年,南海區政府和大瀝鎮政府對聯滘工業區實施節能減排行動,關停了塑料、化工、五金等小型汙染企業、店鋪2021家,騰出了15個村小組集體建設用地1837畝。2007年,大瀝鎮政府以「統一規劃、連片開發」的方式進行土地二次開發,一部分土地通過政府徵用,用於發展總部經濟、房地產及其它商服業,另一部分土地通過由政府統一返租,通過引入民間資本投入用於發展商務辦公、商貿展覽、休閒文化、娛樂購物等產業。
調研組點評:這是一個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融合發展,打造高標準產業載體的成功典範。類似還有丹灶大金智地科技創新先導區等項目。
佛山村級工業園整治成功案例
瀚天科技城模式
一汽-大眾汽車城模式
南海丹灶日本中小企業工業園模式
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改造模式
廣東新光源產業基地模式
容桂華口恆鼎工業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