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教培機構老師的成長之路嗎?

2020-08-29 龍哥說教培

老師是教培機構的核心競爭力。老師師團隊的穩定對機構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要確保教師團隊的穩定性,就必須做好教師團隊和教師個人的成長計劃,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成長的空間,讓每個老師都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而要做好這一點,就需要從從老師的本職工作——教學做起:

老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老師將已有自己的素質變為現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是老師內在素質的「外化」,是老師師對教材進行鑽研和處理的一次重新「編碼」的過程。而對於很多剛轉行進入教培行業的老師或者沒有教學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備課卻是在教學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

要解決這個「攔路虎」,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抱定「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目標不放鬆。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老師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2. 讓「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深入自己的教學骨髓

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怎樣設計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而要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活力,

首先,要把教材內容結構化。老師要理解編者意圖,明確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體系。按照教材體系設計教學環節。

其次,要把教材內容問題化。巧妙的情景問題設置,常常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要多從學生的「興趣」方面來設計問題,要做到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再次,教材內容操作化。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科學地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活動,根據學生現有條件,設計一些情景或者活動方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幫助學生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體系。

同時還要注重教學設計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係,對於課堂出現的新的教學資源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能慌,不要急,必要時要留到課後處理。

最後,把教材內容最優化。要讓學生對你的這一堂課始終有興趣,不僅僅靠巧妙的問題設計,還要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內容的精髓,用最恰當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協調起來,使學生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住對這堂課的長久興趣。

3. 老師要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要關注社會熱點。

依照參考書備課,是很多老師的常規備課做法。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封閉式」的備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於老師來說,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已經成為目前教培機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

我們常說老師的工作「教書育人」,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可以給學生教授很多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正向的引導作用。所以一個好的老師,是不會在課堂上大談消極現象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非常喜歡了解與自己周圍有關的人和事。因此教師若想使自己所舉事例有親近感,真實可信,除運用國內外重大事件外,要積極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這有利於使學生倍感親切,有感染力,說服力。

4. 「你的地盤,你做主」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情景賞析自主感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走進生活學以致用學後反思提高升華課後實踐擴展延伸助學五環節,或者用一個故事貫穿整個課堂,或者用感悟、感受、體驗、走進、實踐等形成環節。

老師備課備什麼?

1. 備表情

為人師者,必然要擁有豐富的表情。這表情只屬於學生、屬於課堂;不被生活的瑣事羈絆而遷怒於學生,不因心情的鬱悶而煩躁於課堂。踏上「三尺之地」,心便坦然、寧靜、專一。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給學生你的燦爛的微笑、真實的表情,相信他們的心靈不會寒冷,即使嚴寒也依然溫馨。

走進課堂之前,照照心靈的「鏡子」,問問自己:準備好「表情」了嗎?

2. 備語言

教師的語言非一日之功,的確要我們費一番腦筋。特別是課前溝通語、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和結束語。

教師的語言要「簡約」。還記得那句廣告詞嗎——「簡約而不簡單」。

簡約就是一種以簡馭繁,返璞歸真,追求的是一種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

3. 備服裝

教師的職業特點就已決定了三尺講臺不是T型臺,我們不是在那兒走秀;但仍然是有要求的,整潔乾淨、大方得體是必須的。

要注意個人風格的,或樸實、或高雅、或活潑,有自己的個性,又不失教師的風範。


教學成長的另一種方式:聽課

教師應怎樣聽課?要學會聽課,聽好課至少要做到3點:

1. 聽課前有期待

聽課前,先了解執教者使用的教及要教的內容,先行思考並設想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及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就會在聽課中成為參照。

在自己的思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以處理的難點,或是感到自己有著特別的教學方式,聽課時就會有期待,期待執教者對教材的處理與自己對比的高下,期待難點處的巧妙解法等,執教者的教學水平及知識背景就會在比較中十分明了,自己該學習什麼也就十分清晰。

2. 聽課中善於觀察思考

勤快與耐心是聽課的重要素養,聽課時要把自己進入到執教者的角色去思考與觀察,敏感於課堂上出現的意外細節。

思考講臺上上課的老師每發出的一條信息與他要達到的目的,還有學生回答時的話中可能包含的各種信息可能。

判斷執教者是否準確抓住學生發出的有效信息,並思考他的處理方法,判斷執教者的課程意識,觀察他的教學技能,吸收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記錄下自己即興判斷與思考的成果。

3. 聽課後寫好聽課小結或聽課反思

無論聽到的課是優於自己的思考還是遜色與自己設計,聽課後你必須要去思考,才能有所借鑑,倘若聽課只是瞬間的激動,過後便罷,則不會有收穫的。

聽課應當看著是與自己思想的一次碰撞,從聽課中了解當前教學的主導思想或是某個地方的教學特色。

而記下的自己的課堂發現與批判及自己的差距就是聽課時的現場收穫。

相關焦點

  • 教培機構老師頻繁離職?這可能不只是錢的事兒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教培老師的頻繁流動?教培行業為什麼留不住高精尖的人才?如果想要降低老師離職帶來的損失,機構又該做些什麼呢?01.「為什麼要離職?是工資太低了還是行業不景氣?」都說教培行業離職率逐年攀升,但是,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 畢業後直接去教培機構當老師很沒有未來嗎?
    任何時候你想做教育,都要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做公校老師還是教培老師?典型的情況就是公校老師嫌錢少,出來做教培了;教培老師擔心未來沒保證,進公校了。也有一些老師在兩者之間反覆橫跳。在此,重點介紹一下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一定要選擇教培機構?
  • 教培機構如何應對老師的頻繁離職?
    最近好幾個做教培機構的朋友都抱怨說各自的機構裡都出現了不同的程度的老師離職。 對教培行業來說,機構老師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老師的頻繁離職,到底會對機構造成什麼影響?而教培機構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進行預防呢?
  • 教培機構如何做好售後服務?
    商品賣出後需要周到的售後服務,教培機構同樣需要做好後續服務,即使你還沒有發現最有效地進行後續服務的方式,長久進行此方面的實踐也比不做要好得多。要堅持不懈地對你的準家長、現有家長開展後續服務。最重要的是,要把後續服務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 初創教培機構運營的那些坑,你都避開了嗎?
    如果要客觀的去評價教培行業,我覺得用「偽熱門」來形容是最貼切不過的了。教培行業看似進入門檻低,幸運的話還會受到資本的追捧。很多人覺得教培行業好,主要是看中了教培行業的現金流。於是很多老師、市場、銷售、跨界進來的從業者越來越多,在具備一定的優勢或者資源後,加入到教育行業的創業大潮中,從此踏入教育培訓行業這一「苦逼」行業。
  • 後疫情時代,怎樣讓你的教培機構起死回生?
    如果你的課程、師資、價格等方面比不過那10%的大型教培機構,那麼家長的選擇可想而知新東方、猿輔導、斑馬AI等大型教培公司已經進軍全國2、3、4線城市,後疫情時代招生競爭將更為火爆,校長們試問:這樣的環境下,你的教培機構如何生存立足?
  • 校外教培機構究竟該不該全面取締?教育回歸校園後,就公平了嗎?
    而且更有的輔導機構的老師根本不專業,甚至有的老師還沒取得教師資格證,對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不能有效的突破,大多數輔導機構的老師讓學生進行機械式訓練,這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也有的輔導機構超綱教學,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擾亂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堅持取消的家長們認為:現在全面取締校外教培機構,可以減少學生對輔導的依賴,有利於更好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
  • 教培機構的九月:倒閉潮or滿血復活?
    教培機構做的是口碑生意,而其中最核心的資產,就是教師。據不完全統計,教培行業將近有40%的教師流失!老師走了,家長們要求退費和續班難就成了壓垮機構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也有51.8%的教培機構校長認為9月將是大部分教培機構的止損點!因為隨著所有的教培機構開始完全投入到工作當中,且秋招有個相對較好的環境,教培從業人員對於整個行業形勢更加有信心!
  • 教培機構門店如何構建一套私域運營體系?
    發布朋友圈,連結用戶,點讚用戶,作為機構的IP人設去產生關係。超級連接器,個人號連結社群,公眾號,小程序。教培機構在運營個人號當中,一定要有「資產意識」,很多的銷售人員或者老師都是用個人的號去添加家長,最後因為老師的離職,很多銷售線索也就白白的流失。
  • 疫情過後,線下教培機構就能安穩嗎?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肆虐,人民生活和各行各業受到了巨大衝擊,尤其是傳統行業更是一片哀鴻,教培行業作為傳統行業的一支也正在經歷這場生死考驗。 筆者現在回想起1月底那種令人恐慌的焦慮依然心有餘悸,突然之間微信、qq、機構交流群裡各種消息狂轟濫炸,「你們那停課了嗎?
  • 經營教培機構的本質是 經營團隊
    本質上還是不會組建團隊,培養團隊,經營團隊所致,很多校長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一心撲在教學上,具體的經營管理事件中,從來沒有走出校區學習過,只知道埋頭拉車,不了解抬頭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很多校長給我說過類似這樣的話:Jacky老師我們是小機構,小本買賣,招一二個老師就夠了,我也沒指望做多大,賺多少錢,我就想找個事做。
  • 粉絲提問:如何選擇瑜伽教培機構?
    首先聲明,英俊哥不會推薦任何瑜伽機構,更不會收費推薦瑜伽機構,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這期跟大家聊聊怎麼挑選瑜伽教培機構!對了!你關心的什麼行業級證書,畢業包分配這種問題不做贅述,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其他推文。
  • 重慶教培機構口碑紅黑榜,看看你報的機構上榜了嗎?
    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提高,報校外培訓班也成為了社會常態,經常看到大家在報班前,都會在家長群裡問問某家機構怎麼樣?老師教得怎麼樣?如今重慶校外培訓班的種類多,各區的培訓機構繁雜,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相當多:老師流動性大;學了幾期不見收效;甚至還有機構突然關門,留下一眾家長退款無門···為避免更多家長入坑,小幫搜集了部分家長的體驗分享,整理出重慶教育培訓機構口碑榜,都來看看重慶的教培機構到底有哪些紅黑榜?
  • 重慶教培機構口碑紅黑榜,看看你報的機構上榜了嗎?
    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提高,報校外培訓班也成為了社會常態,經常看到大家在報班前,都會在家長群裡問問某家機構怎麼樣?老師教得怎麼樣?如今重慶校外培訓班的種類多,各區的培訓機構繁雜,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相當多:老師流動性大;學了幾期不見收效;甚至還有機構突然關門,留下一眾家長退款無門···為避免更多家長入坑,小幫搜集了部分家長的體驗分享,整理出重慶教育培訓機構口碑榜,都來看看重慶的教培機構到底有哪些紅黑榜?
  • 教培機構攻略十四:20%機構利潤超過80%?事實真的如此嗎?
    利潤,是教培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也是教培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現在,有很多教培機構面臨著瓶頸問題,調研發現,很多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都非常在意機構有多大規模、教學設備有多麼先進、機構有多少名師,可是問到利潤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時,卻連連搖頭。
  • 教育培訓機構了解多少,教培老師職業好嗎,工資怎樣算
    首先,就以我們當地一個比較大的教培機構為例子吧。剛進入公司的新人,要先進入培訓期,培訓期間基本工資1000,比較坑,然而更坑的是,如果你離職(不管任何時候,除非公司主動開除你)這一千塊錢的培訓費是要扣下的,真是步步算計啊。那麼,什麼是培訓呢?
  • 2020年決定教培機構沉浮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很多貼子紛紛轉發各地禁止託管,禁止教培機構開展線下課程的通知。對於已經停業三個月的教培業無疑雪上加霜。據了解,單單深圳市就有4000多家教培機構,還不包括沒有註冊的私人機構。這麼多家的教培機構數十萬人的行業,如果真是那樣,那麼這幾十萬人算是處在等失業狀態了。
  • 教培機構的老師如何做好備課?
    對於大部分的教育培訓機構來說,因為受限於成本和規模,多數情況下無法實施大規模的備課和教研工作。即便是一些認識到教研重要性的教配機構,多數情況下,也是處於有心無力的情況。但是,對於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教研已經成為機構教學質量保障和提升不可或缺的任務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當下以及不遠的將來,沒有教研能力的教育培訓機構是無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足夠的市場認知和份額的。
  • 教培機構在秋季打響持久戰
    李先生經營著一家規模偏小的線下教培機構,從今年二月初被勒令線下停課後,李先生的機構也隨著教育大軍停下了營業的步伐。一路以來,隨著疫情對教培行業一波又一波浪潮的衝擊,李先生眼睜睜看著大家從瘋狂轉型線上,到暑期免費低價熱潮,再到暑期班火熱海拼......最後他看到身邊大量的機構,經歷著復工複課的成功與失敗、堅守與倒下。
  • 教師節沒有一位老師是「局外人」,聚師網為教培老師正名
    但近些年關於教師的議題從未停止過,有人說這個時代缺教師,負責任的好老師已成為社會稀缺資源,而教培機構老師更是身處非議。這些觀點便是事實嗎?作為專業教培機構的聚師網教育便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拍攝了一個致敬教培機構老師的短片《偏見》,為大家揭示出教培機構老師工作、生活的真實狀態,傾聽他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