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教培機構的核心競爭力。老師師團隊的穩定對機構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要確保教師團隊的穩定性,就必須做好教師團隊和教師個人的成長計劃,為他們提供學習和成長的空間,讓每個老師都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而要做好這一點,就需要從從老師的本職工作——教學做起:
備課是老師將已有自己的素質變為現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是老師內在素質的「外化」,是老師師對教材進行鑽研和處理的一次重新「編碼」的過程。而對於很多剛轉行進入教培行業的老師或者沒有教學經驗的新老師來說,備課卻是在教學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
要解決這個「攔路虎」,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抱定「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目標不放鬆。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老師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2. 讓「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深入自己的教學骨髓
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怎樣設計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而要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活力,
首先,要把教材內容結構化。老師要理解編者意圖,明確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體系。按照教材體系設計教學環節。
其次,要把教材內容問題化。巧妙的情景問題設置,常常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要多從學生的「興趣」方面來設計問題,要做到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再次,教材內容操作化。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科學地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活動,根據學生現有條件,設計一些情景或者活動方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幫助學生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體系。
同時還要注重教學設計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係,對於課堂出現的新的教學資源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不能慌,不要急,必要時要留到課後處理。
最後,把教材內容最優化。要讓學生對你的這一堂課始終有興趣,不僅僅靠巧妙的問題設計,還要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內容的精髓,用最恰當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協調起來,使學生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住對這堂課的長久興趣。
3. 老師要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要關注社會熱點。
依照參考書備課,是很多老師的常規備課做法。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封閉式」的備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於老師來說,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已經成為目前教培機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
我們常說老師的工作「教書育人」,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可以給學生教授很多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正向的引導作用。所以一個好的老師,是不會在課堂上大談消極現象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非常喜歡了解與自己周圍有關的人和事。因此教師若想使自己所舉事例有親近感,真實可信,除運用國內外重大事件外,要積極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這有利於使學生倍感親切,有感染力,說服力。
4. 「你的地盤,你做主」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情景賞析自主感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走進生活學以致用學後反思提高升華課後實踐擴展延伸助學五環節,或者用一個故事貫穿整個課堂,或者用感悟、感受、體驗、走進、實踐等形成環節。
1. 備表情
為人師者,必然要擁有豐富的表情。這表情只屬於學生、屬於課堂;不被生活的瑣事羈絆而遷怒於學生,不因心情的鬱悶而煩躁於課堂。踏上「三尺之地」,心便坦然、寧靜、專一。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給學生你的燦爛的微笑、真實的表情,相信他們的心靈不會寒冷,即使嚴寒也依然溫馨。
走進課堂之前,照照心靈的「鏡子」,問問自己:準備好「表情」了嗎?
2. 備語言
教師的語言非一日之功,的確要我們費一番腦筋。特別是課前溝通語、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和結束語。
教師的語言要「簡約」。還記得那句廣告詞嗎——「簡約而不簡單」。
簡約就是一種以簡馭繁,返璞歸真,追求的是一種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
3. 備服裝
教師的職業特點就已決定了三尺講臺不是T型臺,我們不是在那兒走秀;但仍然是有要求的,整潔乾淨、大方得體是必須的。
要注意個人風格的,或樸實、或高雅、或活潑,有自己的個性,又不失教師的風範。
教師應怎樣聽課?要學會聽課,聽好課至少要做到3點:
1. 聽課前有期待
聽課前,先了解執教者使用的教及要教的內容,先行思考並設想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及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就會在聽課中成為參照。
在自己的思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以處理的難點,或是感到自己有著特別的教學方式,聽課時就會有期待,期待執教者對教材的處理與自己對比的高下,期待難點處的巧妙解法等,執教者的教學水平及知識背景就會在比較中十分明了,自己該學習什麼也就十分清晰。
2. 聽課中善於觀察思考
勤快與耐心是聽課的重要素養,聽課時要把自己進入到執教者的角色去思考與觀察,敏感於課堂上出現的意外細節。
思考講臺上上課的老師每發出的一條信息與他要達到的目的,還有學生回答時的話中可能包含的各種信息可能。
判斷執教者是否準確抓住學生發出的有效信息,並思考他的處理方法,判斷執教者的課程意識,觀察他的教學技能,吸收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記錄下自己即興判斷與思考的成果。
3. 聽課後寫好聽課小結或聽課反思
無論聽到的課是優於自己的思考還是遜色與自己設計,聽課後你必須要去思考,才能有所借鑑,倘若聽課只是瞬間的激動,過後便罷,則不會有收穫的。
聽課應當看著是與自己思想的一次碰撞,從聽課中了解當前教學的主導思想或是某個地方的教學特色。
而記下的自己的課堂發現與批判及自己的差距就是聽課時的現場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