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廣東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報到的日子。13000餘名新生中,00後男孩朱閱陽的求學故事,勵志而又讓人感動。
朱閱陽的父親天生殘疾,30歲時,與同是殘疾人的母親結為連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一家五口只有閱陽和弟弟身體健康。而就是這樣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兩天關注寒門學子,一個又一個報導讓人激動,心慰。一個個優秀學子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進了大學的大門。
8這樣一個孩子,用不懈努力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只要敢於夢想,敢於拼搏,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努力學習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將夢想照進孩子的心靈,當孩子有了夢想,有了前進的動力,就會不斷去努力。
一位鄰居家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前都是班級中等,因為家庭原因,一度輟學,後來跟著爺爺去打工,幾個月後發奮圖強,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
清華大學寒門學子張薇的演講《堅持與擔當》,你看哭了嗎。張薇出生在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的一戶人家,那裡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匱乏。那個時候,還未成年的張薇知道家鄉與外界的差距大,但是不知道差距有多大。直到她有一次代表學校參加省城的物理競賽,她沒見過那些實驗器具,等到她找到開關的時候,實驗時間已經到了。
那一次,那種不同地域的巨大教育差距,深深扎痛了她的心。但她並沒有因為這次打擊而沉淪,在短暫的失落後,她內心種下了改變這種教育現狀的種子。
於是,她拼盡全力讀書,再苦再難,她都會在日記裡告訴自己:無奈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
這些寒門學子,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所有人,英雄不問出處,要想改變命運,要有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有點被寵壞了,很少具有吃苦精神,體現在學習上,不愛動腦,多做一道題都不想做,更別說做家務參加社會實踐了。
我們孩子缺少的這種精神家長應該幫他們補起來,平時讓孩子適當參加家務勞動,參加綜合實踐。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讓夢想照進現實,敢於追夢。即使是寒門學子,也可以達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