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留傳千古的名句描寫了山中瀑布的壯景。但是探訪臨高皇桐鎮居仁瀑布,走進一片平坦的林中,只聽到轟轟的水流聲,四處遠望不見瀑布的蹤跡。
林中循聲,突現陷谷,一湍急河流直墜谷底。遠處俯視,瀑布好像鑽進地下一般,因此居仁瀑布也被附近村民稱為「地下瀑布」。
飛瀉的居仁瀑布旁,千絲萬縷的藤條垂直而下。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 攝
聽:林中循聲覓瀑
夏末秋初,天朗風涼,帶著對居仁瀑布的嚮往,在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們踏上了神秘之旅。
居仁瀑布是臨高八景之一,但由於尚未開發,聽其名的人多,觀其景的人少,要準確到達,必須找本地村民做嚮導。
準備好登山鞋、繩索、相機等裝備,一行驢友從臨高縣城出發向東,車行半個小時,就到達皇桐鎮。
兩個嚮導已按約等候在鎮上的古樹下,他們是居仁瀑布所在地古風村村民,對「地下瀑布」以及周邊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很熟悉。
鄉間小路岔路多,又沒有標識,但在嚮導的指引下,我們在路網中自如穿梭,一步步向瀑布靠近。
鄉村小道本不寬,不知名的樹和小草又使勁地向路中央擠,只留下一條窄窄的綠色通道;遠處的香蕉林、甘蔗林在秋風吹拂下,翻出一道道白浪,讓這片綠海變得生動有趣。
車穿過一段叢林,一座古橋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橋的不遠處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金波村稼橋」等字樣。
嚮導王運連介紹,稼橋是一座百年老橋,村裡老人推算這座橋可能建於清朝。稼橋的造型簡單卻牢固異常,近年經歷多次洪水,橋欄杆損壞而橋身完好無損。
王運連說過了這座橋,瀑布就不遠了,橋下湍急的流水,就是直接流向陷谷的。
果然,車駛過一片橡膠林後,就能隱隱約約聽到瀑布聲。大家興奮地跳下車,以為瀑布就在眼前,但放眼望去只有茂密的樹林。
循聲前行,轟轟轟的水聲越來越響,瀑布依然芳蹤難覓。走到一片灌木林處,我們感覺已經離瀑布很近了,聲音很響,但好像從四面傳來,有人說瀑布在東邊,也有人說在西邊。
看到大家急不可耐而又一籌莫展,嚮導王運連站了出來,他在灌木叢中分開一條路,大家魚貫而行,不到15米,就到一懸崖邊,崖上張望,瀑布就在腳下。
攀:崖上風光無限
落差20米的臨高縣居仁瀑布飛瀑傾瀉。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 攝
俯視,讓我們見識到了瀑布的另一種美,在萬綠叢中她如一根銀鏈,恰如其分點綴著山林、崖谷。
親近瀑布幾乎是每個遊客的願望,但要親近皇桐「地下瀑布」,還要費一番功夫。
王運連說,到懸崖底部觀瀑有兩條路,一條是從崖頂緣繩順峭壁而下,一條是繞道爬坡而下。第一條路快捷且可以全方面觀測瀑布,但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耗費大量的體力;第二條路安全易行。
同行的崖降愛好者迫不及待地拿出頭盔、安全帶、主鎖、八字環、靜力繩、動力繩、手套等專業設備,開始勘察地形,尋找崖降線路。
而沒有專業設備的驢友則在王運連的引導下,繞道爬坡而下。雖然嚮導說這條路安全易行,但實際情況讓人戰戰兢兢。
雖然天氣晴好,但茂密雨林下面的泥土卻是溼的,一踩上去就打滑;陷谷落差大,即使是繞道而行,坡面依然陡峭,下行不得不抓住兩旁的樹枝或藤蔓。
選擇第二條路的驢友戲稱,雖然我們沒有專業裝備,但我們依靠樹枝和藤蔓也完成了一次崖降。
50米的直線距離,眾驢友卻攀得滿身是汗,待下到崖底,大家全身是泥,登山鞋已經面目全非。
崖上和谷底是兩種決然不同的感覺,上面是灌木叢林,下面是高大的喬木,藤蔓纏繞;上面視野開闊,而下面只能看到一線藍天。
由於繞道,雖然下到谷底,但還要溯溪而上才能看到瀑布,大家踩著河中的鵝卵石,踉蹌前行。
觀:瀑底別有洞天
居仁瀑布旁,一顆老樹樹幹結滿野果。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 攝
雨季未過,溪水湍急,王運連介紹,這個季節的「地下瀑布」最為壯觀,瀑面寬,水量大,最為氣勢磅礴。
溪流急轉,居仁瀑布豁然在眼前。仰視,終於體會到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了。
從懸崖上跌下的瀑布,帶起陣陣涼風,風攜帶著微小的水珠,撲在人的面上,身上,舒適涼爽,剛才一路攀爬的疲勞,瞬間消失了。
崖降的驢友此時也成了大家的風景,他們像蜘蛛人一樣從藤蔓上慢慢下滑,觀者仰頭定睛,心裡比攀者還緊張,攀者腳下一滑,觀者驚叫一片。
崖降的驢友安全落地,眾人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專業的驢友介紹,崖降看似危險,但只要做好準備工作,這項運動安全又有樂趣。
有的驢友開始尋找最佳位置,狂按快門;也有的驢友立於巨石,細細欣賞。
這條「地下瀑布」高20多米,幅面20米,幅寬400多平方米,是平川落差而致,瀑布周圍怪石林立,千姿百態。雄偉的瀑布和奇峭幽邃的巖澗,勾勒出一幅精美山水畫。
傾斜而下的瀑流在崖底砸出了一個深不可測的橢圓形水潭。站在潭邊,與瀑布零距離接觸,耳邊沒有雜音,只有瀑布的轟鳴聲,輕輕聞一聞,空氣中氤氳著草木清香。
瀑布西側頂端挺著兩株古榕樹,萬千條下垂的古榕根須像白玉帘子一般,點綴著這塊小天地。榕樹底下有幾塊巨大的怪石,其中一塊書刻著「海南一絕」四個大字;怪石底下有一個大石洞,村民們稱為「觀音洞」,瀑布飛瀉而下,鎖住了洞口,猶如《西遊記》裡的水簾洞。
這裡不僅有榕樹,還有其他各種樹種。其中一種樹,高大挺拔,樹上碩果纍纍,一簇一簇的,有些果實已成熟,紅裡帶著黃。王運連說,這種野樹結的果子可以吃。
隨手摘下一個,輕輕咬一口,果子的味道粘粘的、甜甜的,像當地的一種糕點,還帶有一股清清的野果香。
這樣絕妙的風景,眾驢友誰也不願意踏上歸途,無奈天色漸晚,只能依依不捨地離開。
原標題:「地下瀑布」險趣多
(編者註:本文原載於2010年10月11日海南日報海南周刊)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記者:王勇 通訊員:王一雅
值班主任:張杰
值班總監:張毅
責任編輯:周鈺
【來源:海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