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

2020-12-1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據英國研究人員估算,每年約有1.7萬枚隕石墜落地球,重量超過1.6萬千克。

嗅覺敏銳的商人們聞出了商機,在網上出售各種隕石產品,有些隕石的標價甚至高達數千萬元。難怪眾多隕石收藏者驚呼:這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餡餅,卻比黃金還貴。

在海南歷史上,也有過隕石墜落的現象,除了著名的白沙隕石坑,方志裡也不乏相關記錄。如明代正德《瓊臺志》就記載到:「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十一初昏,有星自東南流於西北,聲響如雷。」這很有可能就是一次隕石墜落,但具體位置未提。

歷史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天外來客」,也曾光顧過海南。

白沙隕擊坑,有專家考證後認為,它來源於7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地球事件。與之相應的是,在海南島上很多地方,散落著一些被稱作「雷公墨」的石頭,80萬年來,這些黑色的石頭,靜靜地躺在瓊州大地,雖然這些年來不斷被人挖掘,但有關它們的神秘身世,卻一直是個謎。

白沙隕石坑遺蹟。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攝

隕石價格貴比黃金

2013年的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發生後,引發了收藏熱潮。市場上的價格可謂「一山還比一山高」,比黃金還貴。這東西真這麼值錢?其實,對隕石稍有了解的愛好者都知道隕石價格不一,並沒有固定價格,多數隕石並不是很昂貴,價格遠低於黃金,低的幾塊錢一克,高一些的百十元不等。

而比較珍貴的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價格高的時候甚至攀升至每克數千美元,遠高於黃金和鑽石。

一些隕石收藏行家稱,目前人類在地球上尋獲的隕石,可分為墜落隕石與發現隕石兩類。那些經過大氣層時被觀測到而得以尋獲的隕石,稱為「墜落隕石」。而那些無聲無息地來到地球上,多年以後才被人們尋獲的隕石,叫做「發現隕石」。

靈芝形雷公墨。

隕石也曾撞擊海南

中國從夏代開始,就有了隕石墜落的記載。在海南各地方志中,亦不乏此類記載。

清鹹豐三年(1853年)六月,在崖州(今海南南部地區)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天文事件,一顆隕石墜落在孔汶村前,體積有一頭牛般大,「其聲如雷,光射裡許,片時方晦。」(光緒《崖州志》)

對於這些「天外來客」,古人皆視為罕見之物。據康熙《定安縣誌》記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定安仙屯村,有隕石墜落在一片田地裡,當地官府聽說後,立即派人將石頭取走,收藏在府庫裡,但這些石頭至今下落不明。

1992年,中科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王道經研究員在研究海南島的成礦構造時,通過遙感圖像解譯發現白沙地窪盆地中有一個酷似隕擊坑的「環形鑲邊坳陷」,經過一番實地考察,並邀請島內專家共同進行了為時3年的研究,最終確認了大約在70萬年前,一枚巨大的隕石塊體在高速穿過大氣層後,自高空墜落於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東南9公裡的國營白沙農場處,砸出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

據《海南島白沙隕擊坑》一書作者王道經估算,這枚隕石塊直徑大約380米,而這麼大的一塊隕石,在劇烈撞擊地面時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60顆投放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而被隕石砸出的大坑,直徑足有3.5千米,經受70萬年的風化剝蝕,至今雖遭破壞,但基本特徵仍保存較好,特別是其自然剖面清楚,便於對各種衝擊現象和景觀進行考證觀賞。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白沙隕擊坑雖經科學家權威證實,卻未能繼續獲得國內乃至國際更廣範圍的認可。隨著時間推移,白沙隕擊坑宛如曇花一現,現在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尋找、論證境內可能存在的隕石坑。雖然先後報導過一批疑似隕石坑,但一直沒有找到隕石撞擊的關鍵證據。2010年,據國內權威媒體報導,位於遼寧鞍山的岫巖隕石坑,成為我國首個被證實的隕石坑。

從世界範圍來看,自20世紀60年代初地球表面第一個隕石坑———美國巴林傑隕石坑被證實以來,至2009年1月,世界上已發現176個隕石坑,直徑由數十米到近三百公裡不等。

大型層狀雷公墨。

「雷公墨」究竟何方神聖?

在海南各地,分布著一種黑色的小石頭,當地人歷來稱之為「雷公石」或「雷公屎」。這類石頭不僅在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普遍散落,東南亞各國甚至遠到澳大利亞也都有分布。

文贊是海南一名雷公墨的收藏者,他在海南省國土資源系統長期從事地質工作,對雷公墨頗有研究。文贊介紹,海南各個市縣幾乎都發現有雷公墨,小的有10多克,大的有20多公斤。「最重的雷公墨被我收藏了,有47斤。」文贊說,他自己收藏的雷公墨數不勝數,算起來有幾噸重。

雷公墨主要分為層狀和滴液狀兩種基本形態,前者多分布於三亞等南部地區,後者則多分布於文昌、瓊海、萬寧等東部地區。在文贊收藏的雷公墨中,記者看到了這兩種形態的石頭,果然物如其名,石體猶染黑墨,用手觸摸,質地十分堅硬。層狀的「塊頭」普遍較大,紋理明顯而獨特;滴液狀的則比較小,飽滿緻密,適合加工成工藝品。

雷公墨成分以二氧化矽為主,普遍在70%以上。「海南的雷公墨收藏者很多,但主要還是以個人觀賞愛好為主,並未形成統一規範的價格市場。」文贊認為,這些石頭很值得收藏,不僅有科研價值,還有很高的工藝價值。

狀如大腦的雷公墨。

文贊收藏的那塊47斤重的「雷公墨」,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一名村民在2007年撿到的,幾經轉手後,文贊從別人那花了數萬元才買下來。2004年,瓊海有人拾獲一塊一斤重的「雷公墨」,當時叫價10萬元。

據地質工作者初步調查,這類石頭是玻璃隕石,大約形成於80萬年前,來源於同一場隕石撞擊事件,但關於它們產生的方式,學界歷來爭論不止。目前主要集中在兩種對立的學說,即地球成因說和月球成因說。地球說者認為,其是隕石或者彗星衝擊地球,地表巖石熔融、濺射、迅速冷卻而形成;月球說者則認為,其是月球受天體撞擊時,產生的熔融物進入地月空間後,被地球重力場俘獲而灑落地表。

原標題: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

本文原載於2013年2月25日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撰文:陳彬 劉襲

值班主任:張杰

值班總監:李國棟

責任編輯:張運桐

原標題:《慢讀丨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當時有『南胡北顏』之譽……」可見顏任光博士對中國物理學之重大影響,他作為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歷史地位由此可見。顏任光與夫人在上海的合影。(資料圖片)傳教士資助小「神童」孤懸海外的海南島,自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籤訂後,成為被迫開放的十大港口之一。
  • 謎之墜落的隕石,在秘魯帶來了一場謎一樣的怪病
    但這顆降落在卡蘭卡斯(Carancas)的隕石似乎莫名其妙地保持了完整,而且還是目前歷史上唯一一個有記錄的球粒隕石撞擊。列表列出了地球撞擊資料庫內所有已確認並在南美洲的撞擊坑儘管隕石坑的存在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但圍繞隕石墜落的其他事件卻增加了更多的迷霧。由於秘魯高原地區與世隔絕,第一批到達卡蘭卡斯隕石撞擊現場的人是當地居民。
  • 慢讀丨大暑:海天雲蒸幽趣生
    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上伏香等習俗。伏茶,是一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煎制而成的茶品,有清涼祛暑的作用;伏姜,是在伏天把薑片或薑汁與紅糖攪拌後晾曬,能治療過食寒涼食物引起的肌體不適等情況,浙江台州地區還有吃薑汁調蛋的食俗;上伏香主要是因為這個時節農作物生長得最快,但旱澇等自然災害也最為頻繁,百姓要到廟裡燒香,祈求龍王保佑莊稼。
  • 隕石記錄太陽系歷史,科學家探尋南極,它們藏在哪裡?
    探尋太陽系演化之謎,科學家搜捕南極隕石圖解:由雪地摩託牽引的金屬探測器,科考隊希望能夠在南極冰面下尋獲揭示太陽系早期歷史的鐵隕石圖源:Space英國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科考隊正在遙遠的南極冰蓋搜尋稀有的鐵隕石
  • 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名被隕石砸死的人
    土耳其在19世紀的記錄記載了一個被隕石殺死的人的不幸死亡。在19世紀初期,伊拉克的一名男子被隕石撞死。該事件為科學家提供了最早因隕石撞擊而導致死亡的記錄,也是唯一一例。正如《科學快訊》 報導的那樣,一群研究人員在土耳其國家檔案總局內部發現了多個手抄本,這些手抄本記載了一名被墜落的隕石砸死的人。這三份文件是用奧斯曼土耳其語撰寫的,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更確切地說是1888年8月22日。不幸的事件發生在伊拉克現在的蘇萊曼尼亞。
  • 慢讀丨古詩詞中的海南水果
    王佐詩作中所見土產不少,但大多是日常可見的,如椰子、檳榔等,可見明代之時波羅蜜在海南已經分布很廣,傳入時間應該也不短,而且當時的海南人對波羅蜜的吃法發掘得也很全面,王佐另一首詩為證:《波羅蜜》(節選)霜刀分黃金,入口來聚首。
  • 慢讀丨又是一年開學季,你知道海南第一所官辦學校的故事嗎?
    陳耿 攝朝廷賜書 知州授課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即使是「孤懸海外」的海南,其文化教育事業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契機,官辦學校逐步興起。朝廷重視,受委派的官員自然不敢掉以輕心,知州宋守之上任後十分盡心,經常利用閒暇時間,親自為學生們授課,教讀四書五經,還特別在學宮內修建了尊儒亭,傳播儒學文化。有史料可查證,當時瓊山人陳孚等一批學子都曾從學於宋守之,後來陳孚還榮登進士第,成為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
  • 慢讀丨海南的咖啡為啥這麼好喝?背後「玄機」大了……
    正因相對較高的生長環境要求,相對於更為普及的小粒種阿拉比卡咖啡而言,從產量上可算得上是少數派。恰好,終年溫暖溼潤的海南正是它們生長的天堂。風景如畫的澄邁福豐咖啡山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香飲所咖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林興軍介紹,從19世紀末便有人在海南嘗試引種咖啡,50年代間探索規模種植,在80年代一度達到最高峰,有20餘萬畝之多。由於多種原因,種植規模大面積萎縮。」
  • 《原神》天之謎水之解任務怎麼做 天之謎水之解...
    導 讀 原神天之謎水之解是遊戲當中的一個任務,這個的話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夠找到,觸發了以後才能接著下面的流程,整體而言難度並不算特別的大,
  • 慢讀|海南尋井記
    在大半年的時間裡,他們驅車奔走在鄉村小路上,探訪了海口地區70多口古井,在他們看來,海南的古井不僅數量多,而且建造技術精湛,保存完好,比起江南地區一般的古井,毫不遜色,甚至還要技高一籌。海口市石山鎮博撫村的邁寶仙井。
  • 慢讀丨海南各類學校校訓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無論是校訓、校歌還是校名的題詞,都是一所學校文化和歷史的積澱,它們既是教育者的理想和願望,又是受教育者的追求和目標,去讀懂和理解它們,就能找到開啟學校精神家園的金鑰匙。9月的海南,陽光依然熾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院區辦公樓前,兩塊石碑上的8個大字經風歷雨仍熠熠生輝。
  • 慢讀丨海南古村門:歲月帶不走的儒家蹤影
    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也為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二十三:「蓋為二臺於門外,人君作樓觀於上,上員下方。以其闕然為道,謂之闕,以其上可遠觀,謂之觀,以其縣(懸)法謂之象魏。」《漢書·朱買臣傳》:「詣闕上書。」
  • 探究十大未解之謎中百慕達三角,揭秘百慕達三角未解之謎
    揭秘百慕達三角未解之謎真相我們生活的世界非常之大,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甚至有一些謎團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世界十大未解之謎困擾著許多科學家。雖然你在任何官方地圖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跨過它的邊界線時多半也渾然不知,但百慕達三角是真實存在的,有許多船隻、飛機和人員在這裡無端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至今得不到合理解釋。那麼,百慕達三角之謎到底由什麼造成,那些失蹤的飛機、船隻、人員都去哪了呢?中中疑惑困擾著當時的科學家。小編搜集了一些當時發生的事件帶給大家分享!
  • 原神天之謎水之解任務完成技巧
    原神遊戲中,最近上線了不少新的活動,其中天降之星的活動你做了嗎?天降之星之前,玩家需要完成一個任務。天之謎水之解任務是開啟天降之星必做的任務,任務比較多,天之謎水之解任務怎麼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原神天之謎水之解任務攻略,幫助大家節約時間。
  • 長文慢讀 | 一家之主要向神交帳的工作
    (提前3:12)注意,使徒似乎要把這點說清楚,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的人,在作教會的牧師或者執事的事上,已經達到了其中一個資格條件,因為他「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這些從聖經真理關於牧師的資格標準,就是那些涉及到管理神之家的資格標準,讓我們看到了一些關於一家之主的責任。1.
  • 慢讀丨所城:開啟海口有城的歷史
    大地上的河流,不論經歷千難萬險,多少屏障坎陷,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朝宗於海。在這些河海動情交匯的地方,也往往催生出一個個璀璨人文重鎮。海口,南渡江的入海口,一個文明發達的城市名稱,正是華夏南溟奇甸的首府重鎮。她因地處南渡江入海處而得名。如果說,海南島是大海之都,那麼,海口就是海都之都。
  • 解密具有宗教崇拜色彩的隕石的秘密
    接下來,我們將帶你參觀幾塊帶有宗教崇拜色彩的隕石,告訴你這些「天外來客」給人類歷史帶來了多大的影響。據媒體報導,德國研究人員分析了一尊至少1000年歷史的古老佛像,該神秘雕像在1938年被德國探險隊從中國西藏擄走,研究團隊分析了這個神秘雕像,結果認為其可歸類為富鎳鐵隕石製品,非常罕見的,被列為無價之寶。神秘宗教雕像被認為由隕鐵打造而成,重達10公斤,描述的是一佛教護法之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梵文中稱為毗沙門天王。
  • 撒哈拉之眼究竟是隕石撞擊,還是火山形成?等了億萬年至今無解!
    春哥聊史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自然和歷史之謎至今沒有答案,例如百慕達三角之謎、UFO之謎、納斯卡線條之謎等等,這些算是著名的世界之謎,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謎團因為地處偏僻,很久以來無人知曉。春哥今天就來聊聊上帝之眼——撒哈拉環形地貌。
  • 哎,大家好,我是謎之聲丨觸樂
    那年的一天,父親把一臺486搬回了家裡,那是一間僅有10平米的房子,位於上海的一條老弄堂裡,由於房間太小而導致的隱私問題是謎之聲童年回憶的一部分。此後幾年,謎之聲把大量課餘時間花在了玩各種盜版遊戲光碟上。1998年以後,家裡連上了網際網路,在小學上了電腦興趣班的謎之聲趁勢將遊戲選擇範圍擴展到了全世界,受興趣班老師影響,那時候他常玩《英雄無敵》和模擬器遊戲。
  • 《京都之謎》:千年古都的遷都歷史之謎,京都特色的怨靈文化之謎
    想要來點輕鬆的隨筆散文,可以讀一讀臺灣作家林文月的日本旅居隨筆《京都一年》,或是臺北奇人舒國治最任性自在的京都閒走札記《門外漢的京都》;倘若想要了解更多京都隱秘往事的,那不妨看看這本《京都之謎:一座千年帝都的歷史變遷與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