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風起你仍著夏衣,當夜幕臨你仍無歸期,絮絮叨叨的話和錯位表達,你顫抖的雙手捧著往昔……就讓我耐心地陪你找回模糊記憶,就像你從前教我喃喃習語,就讓我反覆地給你講曾經的故事,幫你找回年輕的自信……」
這是一首寫給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的歌,連日來它在朋友圈裡引起了眾多人的共鳴。它的創作者並不是一位專業的詞曲作家,而是一位白天手拿聽診器,晚上抱著吉他創作的白衣天使。也正是因為這位白衣天使每天都會面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屬,這首用他的真情創作出來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撥動了眾多人的心弦。
「已經很久沒有這種創作衝動了」
9月24日早上,撫順市中心醫院神經二病房的副主任醫師姜文彬像每天一樣,準時來到病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走廊裡,一位老同事拉住他帶著點激動地說:「你寫的那首歌太感人了,寫到我們心裡去了。」這位同事的老母親是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說的那首歌正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個多月前,姜文彬在工作之餘產生了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創作一首歌曲的衝動。作為一名神經內科醫生,他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屬,他目睹了這些患者的痛苦和家屬的不易,看到很多患者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理解和關愛,一些老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還有一些則缺少陪伴與溫暖……
積蓄了十餘年的情感讓他迸發出了創作靈感,於是他開始著手創作歌曲《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晚上,他先是將寶貝兒子哄入夢鄉,然後再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創作。一切都非常順,因為那些情感是自然流淌出來的,他很快就寫出了一部分歌詞,並譜好了曲。詞曲的框架出來了,他又在朋友圈徵求朋友們的意見,請圈內的「大神」們幫忙寫詞。大家紛紛給予他建議,圈裡熱情高漲。好友趙學森也加入了歌詞的創作,與姜文彬反覆推敲、修改,最終一首完美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躍然紙上。
寫著寫著就落淚了,唱著唱著就哽咽了
在一個個寂靜的深夜裡,創作中的姜文彬內心卻是澎湃的。他幾次寫著寫著就落淚了。
姜文彬的創作得到了醫院的支持,也得到了身邊朋友們的幫助。他找到專業的音樂製作團隊錄製《最熟悉的陌生人》。起初,他想請一位專業歌手來演唱,然而朋友們卻說:「老薑,誰也沒有人你唱的感人,誰能有你感悟深?就你了,自己唱!」
就這樣,姜文彬走進了錄音棚,由他自己來親自演繹這首歌。錄音的那天,他唱著唱著就哽咽了,兩次不得不停下來重新錄製。10天後,由他演唱的這首《最熟悉的陌生人》成功完成。
聽診器與吉他,他始終初心不改
姜文彬老家在湖南,今年38歲。2004年他從大連醫科大學畢業,進入撫順市中心醫院工作。從小他就喜歡音樂,但是因家裡條件有限沒有進行過專業學習。上了大學後,他加入學校的合唱團,得到了多位專業老師的幫助。在老師們的鼓勵下,他開始創作歌曲,其中一首還被電臺選播過。
上班後,白天他是一位手持聽診器的醫者,兢兢業業,是科裡的業務骨幹;晚上,他執著於那些跳動的音符,樂在其中。多年來,他創作了50多首歌曲,其中有5首與醫患相關。他創作的《天使在微笑》在省內的衛生系統獲得過二等獎。
「醫生,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姜文彬說,「無論到什麼時候,我都非常熱愛醫生這個職業,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因為這個職業,這些年讓我對人生、對死亡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感悟,而這也往往給我帶來了創作的源泉。所以,聽診器和吉他,都是我的最愛。我會盡我能為患者解除肉體上的痛苦,也會用我的音樂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療愈。」
「陪伴,是一劑溫暖的『良藥』」
記者:您想通過這首歌表達怎樣的一種感情?
姜文彬:我想告訴大家,「陪伴」是一劑溫暖的「良藥」。我希望全社會都能理解和關愛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希望兒女和親友們能多給予他們陪伴。
記者:藝術的感召力和教育作用是不是讓您喜出望外?
姜文彬:是,沒想到還沒有廣泛傳播,但是已經感染了很多人。我也很受鼓勵。我想把它做成MV,去影響更多人的。今後,我在當好一個醫者的同時,還會繼續搞創作。
記者:有沒有把它唱給孩子和家人聽?
姜文彬:這首歌裡也有我對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他們遠在湖南老家,我不能每天相伴左右,但是我會儘可能地多回去看他們,多陪伴。其實這首歌也是寫給全天下兒女的,多陪伴父母,這是最好的盡孝。我的女兒也聽了我創作的歌,她非常喜歡聽。遼瀋晚報記者 李文慧
聊沈客戶端編輯 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