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會、中國老年護理聯盟、北京養老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長壽時代認知症照護論壇暨專題培訓20日在京舉行。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如何更好地被照料?記者獲悉,目前一些養老機構已專門開設記憶照護區,為認知症長輩提供個性化照護和幹預服務。此次論壇還發起成立了「溢彩公益認知症照護講師團」,未來將走進養老院、社區、鄉村開展健康講座、義診諮詢等服務。
隨著長壽時代到來,高齡老人不斷增多,65歲以後也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高峰期。當前,我國有超過1000萬老人正遭受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認知症帶來的痛苦。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預計到2050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將超過3000萬。隨之而來的居家安全、長期照護、健康管理、環境改善等問題,給每一個家庭帶來嚴峻挑戰。據統計,在中國,90%認知症老人都是由親屬在家中照護,而親屬中70%為老人配偶。「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尤為明顯,此類家庭亟需專業護理的培訓、幫助和支持。
在此次論壇上,來自北京醫院、泰康之家、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樂知學院以及椿萱茂、誠和敬、樂成養老等機構的10多位養老行業認知症診療和照護專家,共同分享了中國認知症照護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如泰康之家與美國領先的養老康復機構運營商GRS合作,打造了認知症照護體系——「家的方向」項目。
在泰康之家養老社區,認知症患者都住在記憶照護區。「家的方向」將認知症細分為四個階段,每一位患者入住前都會獲得科學嚴謹的評估,確定其所處的階段,並依據評估結果為認知症長輩提供個性化照護方案和精準的幹預服務。
在照護過程中,多學科團隊積極幫助認知症長輩們融入生活,讓記憶照護區有「煙火氣」,同時讓認知症長輩保持與家人、社會的緊密聯繫,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此外,「家的方向」認知症照護項目打造了音樂治療、感知覺刺激療法等非藥物療法,積極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專業學會、科研院所探索科研合作,用循證研究的方法,完善相關非藥物療法的照護方案。目前,泰康之家已在全國開業的6家養老社區開設記憶照護區,落地「家的方向」認知症照護體系,為將近200位在住老人提供專業認知症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