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札各大拍賣場表現亮眼

2020-12-19 人民網

 

毛澤東彭德懷籤名文件 45.85萬美元 紐約邦瀚斯2013年3月20日拍賣

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親筆籤名文件 52417美元 內特桑德斯2013年4月2日拍賣

  在網際網路沒有出現的時代裡,人們通過親筆書信來傳達身處異地的情感交流。「見字如面」並非是退而求其次的「阿Q」精神,而是思念之情到達一定程度的情感潛能。一封幾十字短小的信札,或訴說一段歷史,說寄託出親友之間的的真摯情誼。近些年,名人信札成為拍場寵兒,不知是源於老百姓對於名人背後故事探究的好奇心,還是一種對於曾經書信往來生活方式的懷念。

  縱觀近年的國內名人信札拍賣,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信札頻現高價。無論是古代書家的信札,還是近現代名流的往來書信,都是信札愛好者的搜尋重點。中國嘉德2009春古籍善本專場中,一批「胡適存友朋信札」,包括陳獨秀等致胡適信札13通27頁拍出554.4萬元;梁啓超致胡適詞稿及信札11通34頁拍得78.4萬元;徐志摩致胡適信札3通9頁也以112萬元成交。2012年春,仍是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朱自清的楷書七言詩札以161萬元成交;趙之謙的信札拍得120.75萬元;趙孟頫信札十通以299萬元拍出。

  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名人書信也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據外媒報導,哥倫布描寫發現美洲大陸的信,1991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出了44萬美元;英國首相邱吉爾的7封情書,1994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出7.68萬英鎊;美國總統尼克森的辭職信,1995年在倫敦蘇富比以8.28萬美元成交;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原稿(57頁)2003年5月22日年在倫敦蘇富比拍出213.36萬英鎊,貝多芬Op.127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的諧謔曲手寫樂譜同年12月5日在倫敦蘇富比拍得118.16萬英鎊;美國作家馬裡奧·普佐(Mario Puzo)邀請影星馬龍·白蘭度出演《教父》角色的親筆信——只是一張便條,2005年6月30日在紐約佳士得以13.2萬美元成交;中國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家書手卷2013年3月20日在紐約蘇富比以192.5萬美元成交。據悉,這件王守仁家書有顧沄署籤、羅振玉引首,魯曾煜、陳興祚、範從律、孫裕璸題跋,為趙烈文、趙宗建舊山樓藏,估價30萬至50萬美元。

  時至今日,名人信札拍賣的成績仍然毫不遜色,穩穩佔據拍賣市場的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中原首次名人信札展亮相河南師大圖書館
    在「4·23」世界讀書日當天上午8時許,「文墨風華——春曉齋藏近現代名人信札展」正式在河南師範大學圖書館新鄉地方文獻中心展廳開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原首次以名人信札為專題的展覽。來自我校和社會各界的數十位觀眾第一時間觀看了展出。
  • 朱自清等名人信札現身崇正秋拍
    原標題:朱自清等名人信札現身崇正秋拍  近年來,名人書札逆市大熱,成為市場新寵,廣東崇正2014年秋拍也將精選一批塵封已久的名人信札組成近代名人朋友圈」專場,這是繼2013年成功推出「史學巨擘·陳垣先生著作及稿本」專場後,在名人書札拍賣方面的又一巨獻。包括錢鐘書、楊絳、葉聖陶、沈從文、朱自清、陳垣、齊白石、黃冑等一批大名人的信札都將出現在本專場中,另外學者尺牘在此專場中亦數量不菲。
  • 名人信札為何流向市場? 原因:保存不當(圖)
    2013年5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法學院召開「名人信件拍賣的有關法律問題」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私人信件涉及作者的隱私權、著作權等多種合法權益。擅自拍賣私人信件,會嚴重侵害這些權利,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秩序和法律權威。
  • K1戰隊亮相QQ名人賽,不求人揭幕戰表現亮眼有望進軍職業選手?
    近日,備受期待的QQ名人賽和平精英賽項揭幕戰正式打響。在本次揭幕戰中,不求人所帶領的K1戰隊表現亮眼,揭幕戰四場比賽吃下三場比賽蛋糕,數據恐怖如斯。尤其是K1隊長不求人更是表現亮眼,天秀一穿四直接帶領隊伍獲得勝利。
  • 欣賞劉墉信札書法有感
    信札,尤其是關係密切的親友間往來信札,較之公開言論,更能反映書者真情實感,既具史料價值,又具藝術價值,歷來受到藏家重視。信札,一般裱成冊頁觀賞、收藏,以蝴蝶式為多,家藏《吳式芬等諸賢手牘》,為典型蝴蝶式冊頁裝裱。
  • 《文學改良芻議》原有信函藍本首次曝光 胡適等民國名人未刊信札現身
    原標題: 胡適等民國名人未刊信札現身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1917年1月發表於《新青年》的《文學改良芻議》是倡導文學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而這一被譽為「今日中國之雷音」的雄文是如何孕育產生的?胡適對中國經典名著又是如何評價與排序?昨天在上海朵雲軒藝術館展示的「彭城珍藏近代名人手札展暨研討會」給出了答案。
  • 巴金信札拍出63萬 信件有關英文版《家》插圖創作
    巴金信札拍出63萬 信件有關英文版《家》插圖創作 2014-11-25 08:40:15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嘉德秋拍上成交的巴金信札。
  • 廢紙堆裡淘到「紅色教授」錢亦石的信札
    老章說,如果他早知道這些歷史,就不會在兩年前第一次見到錢亦石的信札時,錯失良機了。  幸好,在了解歷史之後,他又再次覓到了錢亦石的信札。在「七一」黨的生日即將來臨之際,他想通過本報,捐出其中一封信札給紀念館,讓更多的人認識錢亦石,了解那段歷史。  兩年前,首次錯過錢亦石信札  老章收藏名人信札,已有五六年歷史了。
  • 至老彌篤的信札收藏丨朱萬章
    鄭逸梅先生在書房寫作鄭逸梅(1895-1992)喜藏名人信札,且厚古而不薄今,即便是對一些年齡比自己小很多的時人,只要其書札有一定的文史或藝術價值,就照收不誤。昨承王運天同道轉來尊貽大著一巨冊,拜讀之下,莫名傾佩。蓋化數十年之力成此一書,殊非易易。而在出版界出書難能得問世,且書價高,盛情分贈,凡此種種,皆可喜可感也。特此申謝。弟近來右腕僵木,書不成字。春蚓秋蛇,幸恕草率。閒來卻喜收羅今昔賢彥尺牘,藉以解悶。未知先生能賜一手札,俾得珍庋否?請用毛筆作傳統式,繁體字、直行、不加標點。紙奉上,信手為之,不求工整,聊留紀念而已。
  • 在吳大澂日記與信札中窺其生活及書風變化
    在吳大澂日記與信札中窺其生活及書風變化 宗和 2021-01-15 08:38 來源:澎湃新聞
  • ...人秋獵圖》、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等重磅拍品亮相華藝國際北京首拍
    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華藝國際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華藝國際北京首拍的拍品13日起開啟預展,清宮舊藏《元人秋獵圖》、胡適陳獨秀手稿信札等重磅精品亮相。 中國書畫板塊秉持一以貫之的精心遴選,匯聚逾700件精品,打造六大專場。其中的「大美——中國書畫珍品之夜」集結近百件古今名家重量級作品,是此次首拍的重中之重。
  • 方繼孝《箋墨記緣》出版,講述三十年來收藏名人書札的精彩故事
    本書作者、著名收藏家方繼孝先生與廣大讀者分享了自己三十多年來收藏名人筆跡信札的精彩故事。新書分享會現場方繼孝,著名收藏家,魯迅博物館榮譽館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多年致力於收藏中國近現代名人手跡,潛心名人信札研究。著有《舊墨記》《撂地兒》等,整理出版《流雲散記》等。
  • 《清平樂》:這張走後門的信札竟然賣了462萬!
    《清平樂》富弼1996年在美國紐約佳士得拍賣行出現了一封走後門的信札,以50萬美元成交,一年之後,在北京瀚海拍賣時,以170.5萬元成交,而時隔8年後,在2005年又一次在北京瀚海上拍幾年之內,為何這封走後門的信札如此受人追捧?他背後又有什麼故事?我們來看看這幅作品。釋文:兒子賦性魯鈍,加之絕不更事。京師老夫絕少相知者,頻令請見,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 籤名書和名人藏書的收藏
    那時的籤名書也不值錢,收了很多河南文化名人的藏書。很多都有籤名並且夾帶有信札,陸續收了幾百本,很多都是楊蘭春、張海、王澄等河南文化名流的藏書。到北京後,一年春節大年初一到潘家園逛舊書攤,只見有一摞幾十本籤名書,全是當代大名頭周光召、沈醉、李希凡等等,都是送給胡德平夫婦的籤名書。
  • 谷卿丨《李慈銘致潘祖蔭信札》整理後記
    《李慈銘致潘祖蔭信札》整理後記李慈銘是晚清頗具文聲的名士,他最為人熟知也被視為最重要的作品,即是積四十年心力所成數百萬言之《越縵堂日記》,所記不唯個人經歷、家道亨困,兼載國典朝章、舊聞掌故,據之可窺學術人心與時局世風之變,不可等閒相視。
  • 尤倫斯夫婦曾收藏的曾鞏《局事帖》三進拍賣場
    三進拍賣場的曾鞏《局事帖》鑑賞即將舉行的中國嘉德2016年春季拍賣會上拍的一件北宋曾鞏的書法《局事帖》,把大家於香港春拍結束後安靜下來的好奇心又給調動了起來。一、三進拍賣場的經歷人們對這幅作品並不陌生,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夜場「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上,曾鞏的這幅估價為1200萬元至1800萬元的《局事帖》,最終拍出了1.0864億元,成為了第一件破億元的中國書法作品,也是內地第三件過億元的拍品,它被上海一位深藏不露的收藏家買走。
  • 張愛玲堂伯父信札稿初現 涉其祖父遺產爭搶案
    張愛玲堂伯父信札稿初現 涉其祖父遺產爭搶案 2014-08-24 23:23:31如今,《張志潭信札底稿》的發現又為這位民國才女的談資添上一筆。  該信札底稿作者張志潭(1877-1935年)是人稱「亂世才女」的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堂伯父,長期居住在天津,他雖為民國政要,卻以精湛的書藝而聞名於世。1922年,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便是通過張志潭謀到津浦鐵路英文秘書的差事。全家僑居天津,住在英租界的一處花園洋房裡,張愛玲在這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 2017獵書記 | 犀牛書店之《蔣仲雅詩》與卞之琳信札
    又一日,在舊貨市場上,看到一個文件袋裡裝著十幾通信札,這是我以前不曾涉足的領域,近兩年籤名本、信札、名人墨跡行情火爆,常有高價成交。於是隨手一翻,發現收信者多為中國莎士比亞研究學會及上海戲劇學院的教授,心想:會不會有卞之琳呢。下一秒,熟悉的字跡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