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防控影響,國家稅務總局依法延長了納稅人2月份申報納稅時間,多省申報納稅期延長至2月24日,湖北省延長至3月6日。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安排,在延長2月份申報納稅期限的基礎上,對受疫情影響辦理申報仍有困難的納稅人,可依法申請進一步延期。
同時,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納稅人絕大部分業務可通過電子稅務局等網上平臺辦理。在這個特殊時期,非接觸式辦稅,實現了納稅人不去稅務大廳,稅企雙方不見面,就可以把辦稅事項搞定的效果。
多位財稅人士建議,2月份申報納稅業務可大範圍推廣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等內容。同時,各地稅務機關可通過各種渠道主動向納稅人宣傳這些政策,並對具體的執行指引和口徑給予詳細說明。
非接觸式辦稅
在北京市海澱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通過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目前95%以上的業務量可實現網上辦理。據了解,目前該所11萬戶納稅人,其中申報納稅業務網上辦理率可達99%。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非接觸式網上辦稅繳費清單涵蓋發票領用代開、稅收減免備案、稅費申報繳納、跨區域涉稅事項報告等日常高頻涉稅事項,凡是清單之內的事項,各地將會引導納稅人、繳費人通過非接觸式渠道辦理,最大程度減少辦稅繳費服務場所人員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根據《電子稅務局「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相關問題解答》,納稅人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髮票領用、稅費申報、稅收減免、證明開具、申請退稅、稅務行政許可等業務。
比如,疫情期間納稅人如果辦理領用發票業務,可登錄電子稅務局後選擇「我要辦稅」,進入「發票領用」申請發票,稅務機關審批完成後,即可領用發票。
按照上述操作指引,記者登錄網站,根據已有的企業納稅信息,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領用申請後,在線上辦結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票種核定、發票申領等流程,全程耗時不到5分鐘,對於納稅人來說,非接觸式辦稅大大減少了納稅人的時間成本。
對此,一位地方稅務系統人士表示,在2月份申報納稅期延長後,基層稅務機關都在向納稅人宣傳「儘可能網上辦」的原則,以減少辦稅繳費服務場所人員聚集的情況。
「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現場辦稅的人員比例下降了九成,除一些非常複雜的稅務問題需要當面辦理外,納稅人和繳費人都採取了非接觸式辦稅。」該地方稅務人員說。
同時,圍繞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還出臺一系列財稅支持政策,對緩解生產企業的現金流困難起到直接作用。比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 (8號公告)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給予了按月申請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的政策。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伙人馬龍建議,為確保企業實實在在享受到這些政策,企業需審查自身財務核算的完備性和稅務申報的合規性。
以留抵退稅政策為例,企業要想獲得政策支持,一方面需要準備好材料,證明符合「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資格,另一方面要注意對於進項銷項的核算準確性,包括應稅收入確認的準確程度和歷史應稅收入數額的合理性,以準確計算退稅金額,同時要儘快和稅務機關溝通退稅事宜。
電子化徵管提速
隨著納稅人廣泛運用電子稅務局辦理申報納稅等業務,稅務徵管的電子化也在顛覆傳統企業稅務管理模式。
一位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士告訴記者,從他們服務的案例看,儘管稅務局已經升級了金稅系統,但是傳統企業稅務管理的思維還在,且這樣的企業佔比並不少。「相比電子化監管,傳統企業稅務管理主要依靠企業財務報表進行數據比對和分析,企業的稅務事項也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工作量較大,且不能進行涉稅信息的實時匯報,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涉稅風險。」
該人士表示,目前這些企業主要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從企業內外部的數據管控要求看,這些企業未來需要提高稅務部門的電子化管控能力。
2019年11月1日,《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範(3.0版)》和《稅收徵管操作規範》在全國範圍內施行。
按照創新徵管方式的思路,《徵管規範》選取發票票種核定、稅務註銷即時辦理等納稅人關注度較高事項,在金稅三期核心徵管系統和電子稅務局對應功能中嵌入信用和風險動態監控體系相關管理措施,為後續實施重點監管、精準監管奠定了基礎。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服務主管合伙人李軍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金稅系統的不斷升級,意味著手工操作時代的結束,特別是國地稅合併後金稅三期並庫,其內容主要涵蓋稅務總局、國稅、地稅各級機關以及與其他政府部門的網絡互聯,同時對徵管流程和崗責體系進行梳理和配置,我國稅收徵管電子化時代也即將來臨。
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首次推出金稅一期,其內容包括增值稅交叉稽核和增值稅防偽稅控兩個子系統。2013年,金稅三期上線,在廣東、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重慶6個省(市)級國地稅局試點後,2016年開始在全國推廣。
此後,隨著國地稅合併,金稅三期系統再次升級。2018年5月1日,金稅三期整合了營改增國地稅收數據、五證合一,標準化外部數據接口、銀行帳戶分類及支付結算管理、個人財產數據整合、境外收入情報交換等信息。
普華永道中國間接稅合伙人呂韻璐建議,為了更好適應電子化徵管模式,企業需要在內部系統層面構建稅務數據池,從涉稅數據的源頭交易數據開始管起,發票、進項、銷項、申報,全鏈路的數據都要納入系統框架內做集中化管理。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涉稅數據的可追溯性。也就是說,一旦企業發生涉稅風險,稅務人員可以在整個系統鏈路上反向定位什麼數據有異常,哪個節點的數據有異常,從而給出原因和建議。
多位財稅人士預測,此次疫情發生,稅務機關探索非接觸式渠道辦稅,進一步提升了網上辦稅業務能力,未來隨著金稅三期的並庫升級,稅收執法過程的隨意性將減少。
相關推薦
萬人圍獵!深圳現網紅樓盤 深圳房價會下跌嗎?
澳總理:脫貧人數上沒國家可比中國 中國脫貧攻堅完成了沒
十四五規劃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