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疵】
近來,一些報刊中的「相向而行」有濫用之趨。如,「一部中國近代史,書寫著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也夾雜著個人命運的坎坷:與國家民族命運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則一事無成。」「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相向而行。」根據上下文可以判斷,這兩例中的「相向而行」都是要表達「同向而行」之意,而這與「相向而行」的本意實在是南轅北轍。
「相向而行」是數學課講「相遇問題」時必然涉及的內容,意思是「相互向著(對方)行走」。兩人相向而行,相遇之後繼續行走則是「相背而行」。《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相向」的解釋為「向著對方的方向」。顯然,「相向」是「相對」,即「面對面」的意思。相向而行,就是面對面而行,必然越走越近。
在當代「相向而行」常被用於外交場合,如:「中方願意與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兩國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光明日報》)、「要推動中日關係進一步改善,需要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人民日報·海外版》)。
雖然「相向而行」也擴展用於需要協商讓步的其他主體,然而本文開頭所舉第一例中,「相向而行」與「相背而行」被按照反義關係來處理;第二例中的「相向而行」也是要表達改革和法治須一路同行。這兩例的用法顯然屬使用不當。
(作者:孔國興,系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