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日本百貨店還會讓合作服裝企業背鍋嗎?

2020-12-24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專欄:日本百貨店受疫情衝擊,從2月到4月中旬,業績呈臺階式下降,顯露歷史危機。歷史上有個說法,百貨店遇到困難總是讓合作的服裝企業背鍋,這次會怎樣?

一、疫情與百貨店業績惡性共振

1、2月份免稅銷售大幅減少

日本百貨店協會2月21日公布1月全國百貨店銷售額為4703億日元,同比下降3.1%,連續4個月為負,主力品類衣料品下降6.8%。入境遊客免稅消費同比增長20.9%。

2月份因為中國疫情引發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加上春節因素對應複雜,2019年春節旺季期間是2月4―10日、2020年春節旺季期間是1月24─30日。因此,2月份百貨店銷售情況中,三越伊勢丹集團合計下降16.3%,其中札幌丸井三越下降24.9%。銀座三越下降36.2%,日本橋三越下降15.9%,新宿伊勢丹減少10.4%。大丸松坂屋百貨下降21.4%。免稅銷售額同比減少74.6%。阪急集團有新開店支撐,同比減少14%。免稅銷售減少68%。阪急總店免稅銷售減少73%。高島屋的免稅店下降69.9%,松屋銀座店的免稅店下降70%。

2、3月業績增幅降到歷史低谷

3月份疫情影響顯現,各百貨店開始縮短營業時間。有數據顯示,3月2日開始實施的時間縮短營業的影響7%,3月28日、29日兩天休業影響9%左右。全國百貨店銷售額下降33.4%,主要10個城市下降36.2%,其它地區下降26.3%,大大超過1998年3月下降20.8%的降幅。主要品類下降情況,服裝下降39.9%,化妝珠寶雜貨下降34.6%,食料品下降23.9%。

3月的損失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衝擊,是歷史上最大降幅,已經和二戰時狀態差不多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影響到2009年5月減少12.3%。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當月,全國百貨商店銷售額下降14.7%。

3月份主要百貨店銷售波動,集中體現在將免稅店和服裝服飾的下降。大丸松坂屋百貨店合計下降43%,免稅店下降97%,大丸心齋橋店下降63.1%。三越伊勢丹下降39.8%,三越銀座店下降55.1%,女裝下降49%。阪急阪神控股下降38.1%,阪急梅田店下降41%。高島屋下降36.2%,女裝、雜貨下降50%。其中新宿店下降41.2%,大阪店下降47.4%。新宿店免稅區為代表免稅品下降92.5%。位於東京核心區的松屋銀座店下降40.7%。

3、4月份以後出現歷史性危機

4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7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4月16日擴大到全國。4月1日至14日,三大百貨集團發布快報顯示,銷售額同比下降均超過60%。

4月24日,日本百貨協會公布了41個店鋪的情況,4月1日至16日,主要百貨店銷售額下降65%,東京大阪等大城市下降70%多,地方百貨店下降40%。有史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百貨店中面向訪日遊客的免稅店銷售額,代表性百貨店的大丸松坂屋和高島屋都減少了99%,入境消費基本歸零。

因為東京首都圈和大阪府等店鋪臨時停業。三越伊勢丹控股旗下的三越伊勢丹門店從4月8日起臨時關閉首都圈的6個門店。到4月14日,三越伊勢丹銷售額同比減少80%。包括合作的巖田屋三越和名古屋三越在內,集團在國內各店加起來減少了70%。大丸松坂屋百貨關閉9個店鋪,累計下降68%,高島屋關閉13個店鋪,總體銷售額下降63%。

二、百貨店應急措施圍繞經營

1、三越伊勢丹控股以縮短時間為主

3月15日,北海道札幌丸井三越的一名服裝導購員確診感染病毒。3月6日以後沒有上班工作。受此影響,札幌三越及附近的丸井今井札幌總店在3月15日全館臨時停業一天,對店內進行消毒。

在3月28、29日接到東京都發出的自律建議後,開始縮短營業時間,當時暫定延續到4月10日,營業時間縮短為11點至19點。3月31日宣布,4月的前兩周的周末(4、5日和11、12日)首都圈的6家店鋪臨時停業。這個通知沒執行完,政府在4月7日宣布經濟狀態,者6個店全部關閉,統一執行政府指令。

壓縮國際業務。2020年3月16日,三越伊勢丹控股宣布在8月底關閉泰國曼谷的「曼谷伊勢丹」店。曼谷伊勢丹店是1992年開業的。賣場面積為22300平方米。2018年銷售額為47億日元,營業利潤為9200萬日元。2019年銷售額減少5億日元,營業利潤減少6700萬日元。主要原因是曼谷的綜合新商業相繼開店,競爭激烈。隨著租賃合同結束,續約條件沒有達成。下一步海外事業的方向將改進店鋪業務結構,討論不動產開發和連帶店鋪運營,不再單獨開店。

2、高島屋關閉免稅店、開啟遠程辦公

2020年2月27日,高島屋宣布,在日本橋集團總部大樓等處上班的員工約1000人,從2月28日到3月17日在家工作。該期間除了部分店鋪以外,縮短營業時間。

2月份起,高島屋引以為豪的免稅店業績基本歸零,為降低成本損失,3月14日,高島屋宣布暫時關閉新宿店中的機場式免稅店,時間從3月14日到3月31日。該店是2017年4月開業。出資比例是高島屋60%、全日空商事20%、韓國三星集團新羅免稅店20%,位置在高島屋時代廣場的11樓,賣場面積2800平方米。

除了部分食品經營維持以外,高島屋的百貨店、購物中心都在等待著疫情過去。

3、大丸松坂屋百貨店關注時間價值

2020年2月28日,大丸松坂屋百貨店宣布,3月安排4天臨時休息日。包括大丸心齋橋店、大丸梅田店、大丸東京店、大丸京都店、大丸神戶店、大丸札幌店、松坂屋名古屋店、松坂屋上野店等16家店。3月的每周二,即3日、10日、17日、24日安排休息,這樣安排的原因是百貨店有星期三開始新促銷的習慣,周二相對業績冷清,因此選擇星期二休息,經營價值損失最小。同時,停止北海道物產展賣等3月份的大型地方物產促銷活動。

大丸集團(J.先鋒零售)抓緊決策機制更新。4月10日宣布,集團社長山本良一(69歲)退休,任董事會主席。大丸松坂屋百貨店社長好本達也(64歲)接任集團社長。正式上任時間是5月28日。新經營體制中,有兩位執行專務,一位是大丸松坂屋百貨社長澤田太郎(60歲),一位是帕爾科社長牧山浩三(61歲),由此形成三人決策組。山本良一說,「希望以好本、澤田、牧山三人為中心,推進集團經營」。這3個人的碰頭會被稱為「高層管理會議。」

以三大百貨店為例,說明日本百貨店儘可能按照自己的經營策略運行,在沒有全面閉店前,不是一驚一乍地亂了方寸,而是仔細策劃,關注經營焦點,展現全面理性的戰略視野。

三、相關服裝品類業績大幅跳水

一位日本時尚行業著名諮詢人指出,百貨店由於多年的墮落和離客(墮落と客離れ)而導致的業績惡化,如果疫情持續延長,依靠百貨店經營的大批相關服裝企業會加快下滑,甚至陷入破產僵局。

1、整體服裝強企業的業績波動跳水

從3月份數據趨勢看,日本整個服裝類經營企業銷售業績都面臨大幅跳水。前面沒有提到的7&i集團所屬的崇光西武百貨服裝類下降55.1%,車站大廈和時尚商業設施服裝類下降30%至50%,這個趨勢和美國一致,美國商務部發表信息顯示,3月份零售環比下降8.7%,服裝總體下降50.5%,說明社會重大應激事件,對服裝類影響有一致性特點。

以下從幾個角度觀察:一是代表性服裝類企業,三陽商社主要依存百貨店和時尚商業大廈,下降44%;RENOWN下降46.5%。二是代表性商業設施,路米內下降45%至49%,帕爾克池袋下降41%,路庫阿大阪下降32.4%;三是代表性服裝連鎖企業,青山商事下降41.2%。ONWARD樫山下降41.9%,其EC增長45%,到4月12日下降56%。RIGHT-on下降39.1%,良品計劃下降29.6%,優衣庫下降27.8%。顯見,百貨店和時尚服裝大廈受衝擊最大。

2、以3月份為例,比較樂觀的服裝企業有什麼共同點?

根據帝國數據銀行報告,3月份23家上市服裝企業中有21家業績下降。同比增長只有兩家,一個是母嬰類功能服飾用品連鎖企業西松屋增長21.3%,另一個是現場作業功能類服飾連鎖企業WORKMAN增長17.7%。筆者曾經專門介紹WORKMAN的運營成長軌跡。此外,良品計劃食品和生活功能類服裝在業績中的佔比較高,綜合下降15.3%,島村經營家常生活類服飾下降12.1%。

這些企業的經營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圍繞基礎生活開發服裝服飾產品;二是選擇職業現場作業功能選擇服裝服飾產品。作為必需品,可選擇性小,使用價值中蘊含著核心的生命價值,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發展傾向。

關於EC前景,可謂參差不齊。優衣庫中國較為樂觀,但是在日本也面臨拓展市場難題。ONWARD樫山堅持擴大在線業務。三陽商會比較尷尬,他們與博柏利在2015年解除合作以後,利潤連續下降,今年元月1日上任的社長中山雅之,4月份降為副社長,副社長大江伸治任社長,決定關閉1050個店中的150個虧損店,今年1、2月份在線銷售額佔比為15.8%,雖然期望改變,但是在線業務到底怎麼搞還不明朗。還有的服裝企業冷眼網購,比如島村。

四、百貨店的「鍋」,合作的服裝企業將無力承受

一位日本專業人士認為,自1980年代以來,日本百貨企業遇到問題時,總是把困難轉嫁給合作的服裝企業,坐收漁利,導致服裝售價不斷提高。2005年,野村綜研就做過調研分析,消費者對於百貨店服裝價格奇高現象已是共識。到了網絡傳播時代,消費者在百貨店看到比認知價格高一倍到四倍的時候,便悄然地離去。

對於百貨店應對疫情的措施,也有專家指出其遲鈍、怯弱:一是尊重保護員工不利,對外宣揚過多。二是對策速度不夠快,包括發放全員危機補貼、提高在崗員工風險補助,經營對策反應措施,不如便利店反應快。三是對網絡媒體傳播缺乏認知更缺乏力度,比如專題博客、營銷渠道等。四是行業缺乏統一聲音,顯得很脆弱。

4月24日,日本政府指出,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將「急速惡化」。行業專業人士指出,百貨店和服裝企業的利益聯合體將進一步瓦解,不僅遭受重創的服裝企業難以承受百貨店的「鍋」,連化妝品等其它主力品類也將別過身去,開闢街邊複合店。

換句話說,2020年疫情恐慌可能給傳統百貨店的渠道分銷帶來重要的喘息機會,如果依舊是修修補補,那麼將加快行業供應鏈總體瓦解的進程。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相關焦點

  • 日本百貨店成功背後的隱憂
    日本全國服裝市場的總體高峰出現在1991年,2018年減少到58.6%,比較而言,百貨店的總銷售趨勢,從1991年開始到2018年減少到60.6%,相伴隨的服裝品類減少到45.1%。其中,男士各類服裝減少到38.7%。1998年的女士各類服裝業績達到高峰,2018年減少到49.7%。1992年的兒童服裝業績達到高峰,2018年減少到44.4%。
  • 純百貨店還有出路嗎?看日本松屋百貨的處境和應對
    出品/聯商專欄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您問,日本目前還有純百貨店嗎隨著疫情爆發,對於依靠客流支撐的百貨店是致命打擊,銀座松屋銷售額2月份下降31.5%,3月下降70%,5月4日,日本政府決定「緊急狀態宣言」,松屋5日宣布銀座總店、淺草店全館停業。
  • 日本服裝巨頭RENOWN經營破產 首次波及日本大型企業
    (原標題:日本服裝巨頭RENOWN經營破產,首次波及日本大型企業)
  • 日本百貨店2019年繼續分化、壓縮
    1、百貨為首的流通體系面臨再造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商業動態統計」,百貨店的服裝銷售額在1991年達到6.1萬億日元,佔百貨店總銷售額大約60%,之後便轉入減少傾向,到2018年下降到2.7萬億日元,服裝銷售業績佔百貨店全體業績的20%,如果考慮把百貨店中的優衣庫等快消品品牌業績去掉,下降幅度就更大了。
  • 百貨店疫情反思樣板:新宿伊勢丹店如何應變?
    租賃業務都沒形成話題,因此,日本零售業對該企業的戰略管理有一些議論,但是這不影響大家對新宿伊勢丹總店活力的點讚。疫情之下,新宿伊勢丹是怎麼做的?以下做簡要介紹,1、自主編輯賣場標題這句話的基本含義是,在店鋪拿出一個公共區域,零售方商品部門和營銷部門合作,自行組合品牌商品,形成一個店中店的特色區域。
  • 疫情導致消費下降 日本5大百貨店2月銷售額低於去年同期
    原標題:疫情導致消費下降 日本5大百貨店2月銷售額低於去年同期 來源:人民網綜合《朝日新聞》網站的報導,日本5家大型百貨店2日公布的2月銷售額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各家的業績都低於去年同期,其中四家出現兩位數的下滑。
  • 日本百貨店免稅銷售額創新高 但呈下滑趨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月25日報導,日本百貨店行業對訪日遊客的依賴程度正在提高。日本百貨店協會1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的免稅銷售額同比增長26%至3396億日元,創歷史新高。在消費者節約意識增強的背景下,百貨店整體的銷售額連續3年低於6萬億日元,免稅品所佔比重提高至6%左右。
  • 應對疫情,日本便利店是怎麼做的?
    受疫情的意外衝擊,在非常困難的市場環境下,三大便利店的運營處於積極堅守、樂觀應對的狀態,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消費者選擇安全、低風險店鋪。在有疫情風險條件下,顧客首選安全消費環境,這是基本心理需求,面對疫情蔓延風險,大家不願意去人比較雜多的綜合類購物中心和綜合超市,也不願意去選擇性消費的百貨店,而是選擇離家距離近的便利店和藥妝店,店鋪位置臨街、經營時間比較靈活。二是、優化商品結構,定位準確。
  • 春節日本旅遊必備:百貨店購物指南
    近年來,日本成為春節出國旅遊的熱門地,購物也被列為中國遊客的重要活動!在此為大家奉上一份日本百貨店購物指南,讓你輕鬆找到日本以及海內外的大牌好物! 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阪急百貨店梅田總店建成於1929年,是世界首家車站型百貨店。
  • 【觀點約架】百貨店發展自有品牌,難!
    聯商網特約評論:當下,百貨陷入蕭條狀態,多家百貨企業開始嘗試大力發展自有品牌,增大自營比例,那麼,自有品牌真的是百貨運營的一個突破口嗎?從行業角度來說,自有品牌是新的增長點,其營運成本低,易於百貨自己管控,但是從品牌建立角度來說,百貨做自有品牌這條路充滿了艱辛與苦澀,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難」!
  • 山東如意旗下日本服裝集團 Renown 申請破產保護,總負債超138億日元
    核心提示:TOKYO SHOKO RESEARCH(TSR/東京商工研究)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截止到5月15日,申請破產的案例有150件,其中酒店業30件、餐飲業22件、服裝及相關行業20件,遍及整個日本。
  • 東京日本橋商圈高島屋百貨店轉向購物中心
    ,在筆者看來,原來的日本橋高島屋百貨店定義將隨著新的經營產品的落位而逐漸消失。傳統貴族商圈面臨改造東京的日本橋一帶,在1930年代曾經是日本工商界貴族首選的高檔消費地標,1990年代由於固守傳統經營模式,沒有快速跟上時尚化轉型,逐漸變成老人獨享的「黃昏大街」,2006年開始,日本商業界、地產界以及政府就開始討論如何恢復這一帶的城市活力,到2010年前後,包括三井不動產、東京建物等商業地產企業開始規劃實施一系列改造計劃
  • 境外疫情爆發語境下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跨境交易法律風險研判
    一、境外疫情蔓延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國際貿易合同履行產生的新影響
  • 日本近鐵百貨店展出純金哥斯拉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關超】據日本共同社8月14日報導,為紀念電影《哥斯拉》上映60周年,價值達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0萬元)的純金哥斯拉等展品14日開始在日本第一高樓「阿倍野Harukas」內近鐵百貨店總店舉辦的「G博-哥斯拉現身大阪」中展出。活動將持續至24日。純金哥斯拉由田中貴金屬珠寶公司製作。
  • 疫情下歐美服裝品牌紛紛破產關店,國內服裝出口商小心踩雷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歐美服裝品牌企業風雨飄渺,以前耳熟能詳的服裝品牌大企業紛紛大量關閉門店甚至破產清算。 1) 瑞典的快時尚品牌H&M於3月23日宣布,裁員數萬,全球5062家門店關閉3441家。
  • 直擊|從一場聲援納豆的粉絲行動,看日本經濟的「疫情帳」
    一時間,這被日本媒體稱為危機營銷的案例。當然,並非所有行業和企業都像「不倒翁」這樣幸運。新冠肺炎疫情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也正逐漸顯現。旅遊業:沒人來!2月25日,在日本東京的一輛計程車內,乘客(左)和司機都戴著口罩。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疫情來襲,境外團隊遊紛紛取消赴日遊訂單,自由行客人大幅減少,再加上日本民眾也減少外出旅遊,日本旅遊業深受打擊。
  • 日本百貨「另類」丸井集團是如何轉型的?
    ,一般百貨店分析不太關注它,很多行業人士說,它本來就不應該劃分在百貨業,因為它有另一個很厲害的業務,即銷售信用卡,1960年發行了日本第一張信用卡,其利潤佔比在80%以上。 有業內人說,2020年是日本百貨店的噩夢年。不過丸井集團算是在受到病毒疫情影響下,可以實現盈利的綜合商業企業,已經非常不容易。丸井近幾年連續減少傳統百貨店經營,提高數位化租賃店和餐飲店的活力,按照其戰略轉型描述,今後還會對虧損店鋪進行清理。雖說有些冒險,可是基於傳統百貨店的基礎,很難選擇現成的路走。
  • 百貨店買手制模式成功的六大要素
    聯商網消息:眼下,隨著國內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升,許多百貨店已經逐漸不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傳統百貨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從國外發達國家百貨業的成功經驗看,買手模式能有效的提升百貨店的市場競爭力。因為在買手模式下,百貨店通過買手嚴格選擇採購產品及品牌,直接參與品牌的上貨過程和運營管理,對定價、商品選擇等有著更高的話語權,進而最大限度賺取商品差價,利潤肯定要高得多。
  • 日本四大百貨店受疫情衝擊嚴重 三家的8月決算出現赤字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東京10月16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四大百貨公司15日發布了8月的中期決算報告。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大量店鋪臨時停業,各商家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5成不等。其中,3家百貨公司的經營利潤出現大額赤字。
  • inNews:Supreme與山本耀司合作 日本百貨業陷入泥沼
    【in零售電商~貼身的消費信息】1、疫情導致日本百貨業陷入泥沼、第二波疫情或成為致命關鍵日本的百貨店素有全球「零售之王」之稱,亦被認為較其它國家的零售商有更強的生存力,一來是日本的電商普及率尚低,二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