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鄰裡和睦一家親

2021-01-09 漯河發布
 王鳳英(右)與張秀花

 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陽光,它為人際關係注入正能量,為社會和諧提供潤滑劑。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顯著區別,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緣地域的限制,構建起一個「陌生人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親善、互助、友愛變得尤為珍貴。

鄰裡和睦親如一家的王鳳英和張秀花就是我市眾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代表之一。

王鳳英和張秀花成為鄰居已經30多年了,她們同在人民東路62號院居住。從認識到現在,一直和睦相處、互幫互助,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好鄰居。「這麼多年了,我們兩家人就跟一家人一樣,打心眼裡覺著親。」2020年12月29日,在記者採訪時,張秀花說。

1988年、1989年,王鳳英家和張秀花家先後搬入62號院。「我們倆在一個廠上班,上班時又在一個辦公室,還住在同一個院裡,一天裡大半時間都在一起,現在退休了,恨不得一天都待在一塊。」王鳳英告訴記者,她今年65歲,張秀花70歲,孩子們都已經成家,她們有了很多空閒時間,每天她們一起去跳舞、散步,一起聊天說笑,過得很快樂。

「從認識開始,我們就很投緣,又都愛管閒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兒。」王鳳英和張秀花都是紡織路社區藝術團的成員,她們不僅常常參加社區活動,還參加了各種義演活動。在62號院,她們也同樣喜歡幫助別人,院裡有一位空巢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生病後無人照顧,王鳳英、張秀花就與院子裡其他幾位居民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在醫院裡忙前忙後,直到老人的子女從外地趕回漯河。

受王鳳英和張秀花的影響,她們的家人也越來越親近,如今兩家人就和一家人一樣,不管誰家有事,大家都會去幫忙,誰家做了好吃的,也要給對方送一份。逢年過節,兩家也會互相走動,「我兒子最喜歡和他叔叔(王風英丈夫)玩,爺倆經常在一塊吃飯喝酒。」張秀花說,兩家的孩子小的時候,經常在對方家中吃飯、睡覺。前幾年,張秀花家買了新房子,但他們一直不願意搬走,「有這麼好的鄰居,我不捨得搬走。」

多年相處,張秀花一家和王鳳英一家從未發生過矛盾,兩家人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遠親不如近鄰,鄰裡相處,就得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說起和諧相處之道,張秀花和王鳳英不約而同地表示。

文/圖 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於文博

相關焦點

  • 「和睦鄰裡節」推動城市和諧鄰裡關係
    「和睦鄰裡節」推動城市和諧鄰裡關係 發表時間:2014-11-27   來源:據了解,該活動將持續一個月,各縣(市)區將根據各自情況開展「鄰裡互助」、「鄰裡互聯」、「鄰裡互學」、「鄰裡互展」、「鄰裡互保」等活動,為廣大市民提供了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進友誼的平臺,屆時,數以萬計的居民走出家門,走進社區,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共同歡度屬於自己的節日。
  • 馬惠生家庭 孝敬老人傳美德 鄰裡和睦一家親
    提起伊金霍洛旗扎薩克鎮馬惠生一家人,周圍人最多的評價就是孝順老人、鄰裡和睦。  馬惠生的父親去世時,母親69歲。「父親去世,就剩母親一個人,作為子女我們更得照顧好母親,不能讓她老人家受苦。」馬惠生說。
  • 鄰裡情一家親,七東社區鄰裡節上居民秀才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媛 鄰裡情,一家親,為增強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營造鄰裡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七裡山街道七東社區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第八屆和諧鄰裡節暨「僑驛站」第二屆文藝聯誼會。
  • 「兩岸一家親,和諧鄰裡情」 第七屆濟南-基隆鄰裡節正式開幕
    10月22日上午,在濟南歷山路社區廣場,來自基隆獅子會歷屆會長聯誼會的31位臺胞與近百位歷下區居民參加「第七屆濟南-基隆鄰裡節」開幕式並舉辦聯歡活動。活動由濟南市臺港澳辦公室、歷下區政府主辦,歷下區解放路街道辦承辦。活動現場,山東省臺港澳辦公室一級巡視員張民忠參加活動並致辭。他向臺灣客人介紹了山東發展情況,鼓勵臺灣同胞更多地參與到兩岸交流中來。
  • 「和睦鄰裡」是小型餐飲店成功的要訣之一
    做小型餐飲店通過和睦鄰裡就可以使生意紅火。小型餐飲店營業面積小,餐位不多(30-50)個餐位,好管理,只要服務到位,菜品味道好,很容易就紅火起來。做小型餐飲有一個要訣:和睦鄰裡關係,讓鄰裡成為忠實顧客。試營業和開業時把鄰居當做邀請的客人,讓他們(她們)品嘗菜品,提出寶貴意見。
  • 清泉街社區:民族團結結碩果 鄰裡和睦歡樂多
    清泉街社區:民族團結結碩果 鄰裡和睦歡樂多 2021-01-08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群一家親 和諧鄰裡情
    日前,童遊街道在南平萬達廣場舉辦「黨群一家親 和諧鄰裡情」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文化廣場活動。活動由童遊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辦,童子山社區黨委、崇陽社區黨委、獅子山社區黨委、焦源社區黨委、嘉禾社區黨委承辦及5個社區共建單位協辦。晚會在開場舞《yes,ok》中拉開序幕。
  • 延慶儒林街道:廉潔家風傳萬家 和睦鄰裡一家親
    為進一步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弘揚和傳遞向善向上、廉潔從業、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社會風尚和良好家風,培育廣大黨員、幹部、員工以及廣大居民朋友「廉潔自律、遵紀守法、廉孝誠信、崇儉戒奢」的廉潔理念,10月17日,儒林街道紀工委以北京市第二屆社區鄰裡節為契機,廣泛發動轄區基層黨組織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 ...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一居舉辦「鄰裡一家親」主題趣味活動
    趣味活動現場12月14日上午,服務隊經過團隊商討、籌備等前期準備工作,在北院健身小廣場處正式開展「鄰裡一家親」主題趣味活動。活動由服務隊隊長王英仙主持,參與群眾除了社區活動隊伍,還有南院居民、北院居民。
  • 「小小廚神好有愛 鄰裡守望一家親」長攏宴活動圓滿結束
    公益小天使在炒菜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楊曉軍)由懷化市鶴城區微愛青少年服務中心、懷化市志願者協會鐵一小新源裡公益小天使、鶴城區向陽公益發展中心、瑞豐路社區、懷仁金秋健康養老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小小廚神好有愛  鄰裡守望一家親
  • 東直門街道香北社區開展「鄰裡一家親」趣味遊戲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增強居民對本社區的凝聚力和歸屬感,11月25日上午,東直門街道香北社區在活動室舉辦了《鄰裡一家親》社區趣味遊戲活動。
  • 亳州幼師附屬園與芍花園社區共築和諧和睦鄰裡關係
    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亳州幼師第一附屬幼兒園迎來芍花園社區慰問團,助力構建和諧、和睦鄰裡關係魏淑霞說:在園所建設發展以及招生、安全和文明創建中,芍花園社區給與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園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鄰裡間的協助
  • 滎陽市京城辦:粽香永豐巷,和睦鄰裡情
    大象新聞記者 曾濤 崔少鵬 董茜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節日思想薰陶,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節日來臨之際為了凸顯黨建引領共駐共建,聯絡鄰裡感情、增強社區凝聚力的作用
  • 漯河有個好兒媳,鄰裡讚不絕口
    「我認識她將近二十年了,他們家一直很和睦。新玲對鄰居都很好,前周社區的人都知道我們村裡有這樣一位好媳婦。」前周一組居民李阿姨說。「自打新玲嫁過來就沒有閒過一天,她一個人伺候兩位老人,每天勞碌奔波,脾氣好、有耐心,不僅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一有時間就外出打零工貼補家用。這樣的好兒媳婦打著燈籠也不好找!」
  • 多元參與訴源治理 實現小區居民一家親
    近年來,疊翠新峰小區通過引進專業社工機構,廣泛發動小區具有參與熱情和具備調解能力的居民積極參與調解志願服務,打造疊翠新峰「一家人」多元化聯合調解中心平臺,突出「小區居民一家親,共築和諧鄰裡情」概念,逐漸形成黨委政府、社區居委、物業服務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主體參與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使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 馬鞍山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暨第四屆"鄰裡節"活動
    據了解,馬鞍山市第四屆「鄰裡節」以「中秋鄰裡情,和諧一家親」為主題,組織開展「說鄰裡故事」「看鄰裡風景」「頌鄰裡精神」等三大板塊活動。錢開娟隔三差五地上門看望,與「袁媽媽」一起包餃子、看電視、逛街……老人現在逢人便誇:「她是我『閨女』,比我親閨女還要親。」「閨女」們打開了孤寡老人們的心扉,更將幸福送進了他們的心裡。
  • 中國家庭倫理道德呈三大變化 鄰裡基本和睦
    鄰裡關係基本和睦,但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城市鄰裡關係較為冷淡  在中國傳統社會裡,鄰裡關係可以說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而在市場經濟的巨大浪潮衝擊下,鄰裡關係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間的鄰裡關係基本狀況良好。但這裡有值得分析的因素。
  • 農村辦酒喜歡去鄰居家借東西,借來借去借出了鄰裡和睦
    但是一家頂多也就2-3口,這個時候就必須去其他人家裡借來用。不得不說,那時候農村人把那種互幫互助,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你跟我借,我也跟你借,借來借去,幫來幫去,幫出了農村淳樸的民風,和睦的鄰裡關係那些年,很少人出去打工,基本都在家種田。
  • 在農村,要想鄰裡關係和睦,這3件事得處理好,不知道的快來看看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些小問題,如果鄰裡關係相處好的話,就可以走到鄰居家門口,按一下電鈴尋求他們的幫助,可鄰居關係要是相處不好的話,就無法得到的及時的幫助。所以說鄰裡關係是否和睦,對於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遇到鄰居出門時,就應該面帶微笑打個招呼,這些問候的話語,和那些善意的微笑,猶如隱形的膠水一般,牢牢的粘住了我們和鄰居的關係。
  • 農村曾經的「鄰裡和睦關係」,為啥現在變得惡化了
    但是作為農村來說,它不是一個人情寡淡的地方,曾經的農村也是充滿了和睦,對於農民來說,在農村裡有啥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親戚,作為農民來說,親戚分布在不同的村子裡,可能家裡有事的話,那麼就要找親戚,但是對於農村來說,就是有那麼一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畢竟親戚是比較遠的,那麼這個鄰居之間互相幫助就成為了時下流行的幫襯,但是最近幾年對於這種「遠親不如近鄰」來說,就顯得沒有那麼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