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所創的「辛開苦降法」,可調暢氣機,平衡升降

2020-12-17 太陽說易

辛開苦降,是一種中藥治療疾病的用法,是利用藥物的性、味特性來調整病證的氣機病變。辛味藥物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苦味藥物具有降洩、通下的功效。 辛開苦降法屬中醫治療八法中溫法、清法的合法,也稱為溫清並用 ,屬於和解之法。臨床上應用辛開苦降方法治療疾病的大家首推醫聖張仲景,他在傷寒上首創了辛開苦降法治療胃腸寒熱錯雜證的瀉心諸方。

所謂辛開苦降法,就是辛溫和苦寒藥物並舉,兩類藥物互相配合使用的一種方法。辛能散,能升,苦能洩,能降,辛溫之品可以溫運脾陽,益氣升清,苦寒燥溼之品可以肅降濁氣,祛除有形之邪,清氣升,濁氣降,脾胃的升、降、出、入恢復正常,人體又恢復了動態平衡。在中醫理論中,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各種功能活動和相互之間的平衡變化,必須依賴氣機的不斷升降,出入變化,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一髒一腑,表裡相配,納運相得,升降相因,燥溼相濟,為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是機體氣化升降的樞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在飲食受納,消化,以及水谷精微的吸收,傳輸等生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通過脾升舉清氣,胃氣肅降濁氣,升降相依,生生不息,維持著人體氣機升降的平衡,當平衡被破壞後,人體的脾胃和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不適。

《黃帝內經》對於臟腑功能失調,胃腸寒熱錯雜的病證早有明確的論述,如《靈樞》說:「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洩,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小腹痛脹」。《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溼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溼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張仲景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開創了辛開苦降法的先河,將寒熱苦辛的藥品,共用於溼熱,寒邪阻於中焦,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調,臟腑不和,肝膽疏洩不利,以致胃腸,肝胃,膽胃不和的痞證,小結胸,腹痛,狐惑等病證,其病機特點為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病位多以脾胃為主,《傷寒論》中體現辛開苦降的方劑很多,除了瀉心湯類之外,還有黃連湯,小陷胸湯,梔子乾薑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烏梅丸,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等,但尤以半夏瀉心湯為代表。

後世對辛開苦降法的應用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如李東垣,葉天士等。辛開苦降法是應對脾胃氣機紊亂的中正之法。由於臨床我們遇到的脾胃腸道疾病多為慢性久病,在病因病機上一般多為寒熱錯雜較多,加上平時生活飲食的不注意,治療非常棘手,如果只採用單一的治療方法,要莫瀉火要莫溫中,只會加重疾病的轉化方向,造成胃腸過寒或者過熱。要想有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必須採用寒熱並用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如瀉心湯中以辛溫的半夏乾薑與苦寒的黃連黃芩為基礎方,採用辛苦合擬,寒溫並用,升降同施,相反相成,從而達到了開結通陽降逆邪熱的效果。由於用藥側重面不同,治療也有區別,如在三大瀉心湯中,從比例分析,半夏瀉心湯重用半夏,故消痞之力最強;生薑瀉心湯,用乾薑之外,又加用生薑,故溫陽化飲的力量最強;甘草瀉心湯,重用甘草,故補胃氣的功效最強。

《黃帝內經·素問》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鹹味湧池為陰,淡味滲洩為陽……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洩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在大量的中藥裡,升浮藥多具有辛、甘味以及溫熱之性,沉降藥多具有苦、酸、澀味以及寒涼之性。辛味屬陽,苦味屬陰。辛苦藥味的組合,共同完成氣機疏通、宣發及排洩、降濁的全過程,共同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保證氣機在人體內正常地循環。辛開苦降藥物的組成臨床分為二種情況,其一是某些藥物本身就具有辛苦兩味,如吳茱萸,就有調理氣機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藥物組成方劑來調理氣機。比如臨床常見的治療胃病的黃連與乾薑配對方法。

臨床上辛開苦降配對的藥物很多,如乾薑配黃連,黃連苦寒洩熱,乾薑辛溫散寒補脾之陽。肉桂配黃連,肉桂導上浮之心火下交於腎,黃連洩有餘之心火。一冷一熱,一陰一陽,陰陽相濟,失眠的治。半夏配黃連,黃連苦寒降洩,清熱燥溼,開中焦之熱滯,半夏辛溫,祛痰降逆,以開中焦氣氛之溼熱,兩藥合用,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開苦降以調脾胃之升降,能洩心下溼熱之痞塞,化痰濁之結,使中焦得和。木香配黃連,二藥均能治痢,黃連清洩溼熱,木香行氣止痛,除裡急後重,二藥合用為苦辛通降,寒溫並施之法,主治溼熱性痢疾,膿血相雜,裡急後重,常與葛根黃芩同用。吳茱萸配黃連,就是《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黃連苦寒寫肝胃之火,降逆止嘔,吳茱萸辛熱以開鬱散結,下氣降逆,兩藥相伍,辛開苦降,瀉肝和胃,主治肝氣鬱結,日久化火,橫逆犯胃之脅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

現在我們臨床採用辛開苦降治療的疾病,主要適用在脾胃病及肝膽等消化類疾病比較常見。由於脾胃互為表裡,同時有歸屬中焦,中焦主運化平衡升降,如果發生病變,多表現為升降失衡,脾氣不升則洩瀉腹脹,衛氣不降則嘔吐,心下痞塞。脾胃互相影響,一般會同時發病。所以在發病時,脾溼容易傷及胃腹,另一方面,胃熱又會侵及脾臟,從而造成脾胃溼熱交結難除的錯雜證。古人說得好,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則安。辛開苦降法體現了苦以清降,辛以宣發,苦辛合用,升降得復的治療原則。總之,仲景開創的辛開苦降法是調理脾氣氣機升降,恢復氣機正常運行的首選方法,遇到此類病證,均可斟酌使用。

相關焦點

  • 張仲景「降濁氣」的方子,化解胃寒、胃脹、胃嘔
    你看,我們這個人體裡啊,始終有氣機在升降。汙濁之氣,就得往下降。比如說我們的二便,就是降洩濁氣的通道。同時,清陽之氣,得往上升。水谷精微之氣,上升到肺、到心、到頭面,成為氣血,濡養自身。這個基本的氣機升降規律,是不應該被打破的。一旦打破了,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我們的身體就會生病。
  • 六和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主治】中焦溼滯,升降失常,霍亂吐瀉,倦怠嗜臥,胸膈痞滿,舌苔白滑等證。 【證析】吐瀉是本方主證,由此而知病在中焦;兼見倦怠嗜臥,胸膈痞滿,舌苔白滑,知其津液失調,病性屬寒。長夏易受溼邪,若飲食不調,溼滯脾胃,升降失司,則清氣不升而瀉,濁陰不降而吐,脾虛溼困而倦怠嗜臥,混蔽清陽而胸膈滿悶,舌苔白滑,成為溼盛辨證依據。
  • 張仲景辨陽明腑實八法
    乃因「四肢為諸陽之本,津液足為熱所蒸,則周身汗出,津液不足為熱蒸,其手足濈然而汗出,故知大便已硬也。」(成無己語)譫語陽明病出現譫語是腑實已成的外徵之一。如218條原文說「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還有108條說:「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
  • 學術爭鳴:正確解讀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
    「上古神農,始嘗草木而知百藥」;「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為十數卷,用之多驗;近世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遺論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農之經」。將中醫針灸與張仲景的學術淵源,論述的十分清楚。
  • 一花一石相配,降逆止嘔、止咳,醫聖張仲景也愛用,知道是什麼嗎
    歷代以來,中醫大家數不勝數,不同的學術思想更是百花齊放,但醫聖張仲景及其著作《傷寒雜病論》卻是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一是開創了六經辨證而成為了早期辨證論治的代表,至今仍是傷寒學者臨證辨證的重要方法;二便是創立一百餘首經方,如今其大部分更是臨床常用方劑。
  • 跟師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藥(21)醫理探秘|從升降出入看柴胡陷胸湯
    可見中醫立足點並不在毒物上,而在身體的正常升降出入。我們看這個方子。小柴胡湯,是專門出入表裡的,嘔而發熱,明顯少陽樞機不利,出入障礙。所以選用小柴胡湯。而小陷胸湯,更是升降上下,心下按著痛,舌苔黃膩,脈滑數,是痰熱明顯阻滯胸中,胸中這團濁陰要讓它降下去,清陽升上來,呼吸才順暢。所以用小陷胸湯。這小陷胸湯一聽名字,就能想到它能夠把胸中實邪痰熱下陷到腹中去。
  • 《悟道張仲景——平脈辨證解讀》徐汝奇
    脈法專著《脈經》與《傷寒論》、《金匱要略》之間一脈相傳,一以貫之的主導思想只有平脈辨證;張仲景在序言中自詡「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我從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掌握了平脈辨證法,學習經文,顯白易懂,臨證處方,慎而不亂,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辨證論治十分精確,也恰如《平脈法》所表示的「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腑臟,獨見若神」,一點不神奇。即便現代科技高度發達、醫學診斷技術非常先進的今天,平脈辨證仍有不可被替代性,尤其推廣經方運用,我以為學習平脈辨證是十分必要的。
  • 張仲景專治「胃脹」的方子!化解打嗝、口臭、胃脹、大便不爽
    它是張仲景治療胃脹的老方子。胃脹,你一定體會過吧?就是胃裡頭脹脹的,不舒服。這個現象,中醫早就注意到了。現在,我給你講個故事,讓你體會,中醫是怎麼應對這個事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晁恩祥老師。晁師的生平,我就不多介紹了,您自己上網查一查吧。
  • 左右臉不平衡?有劉海好不好?眉毛高低不一怎麼辦?眼窩凹陷是為什麼?......
    劉海的問題,一定要理解陰陽的關係,整個臉的天地(陰陽)的平衡。有的人他是大額頭,天部特別發達,這樣的女生天地不均衡,所以有時候它會呈現過於偏向男性,或者偏向過於喜歡用腦這樣一個特性,所以留劉海有時可以遮擋一下。我們說過頭髮屬陰,它可以起到肅降的功能,起到平衡過分的陽的功能。
  • 寒痰、風痰、熱痰、溼痰、燥痰為何久治不愈,張仲景是如何治痰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張仲景對治痰之法的描述。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痰和飲均為人體津液代謝紊亂而產生的病理產物,自《諸病源候論》最早對兩者進行區分,而今「清稀者為飲,稠濁者為痰」已為學界所周知,兩者關係毋庸詳述。熱痰、風痰、熱痰、溼痰及燥痰都用什麼方法調理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集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熱,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
  • 升降晾衣架怎麼安裝
    【導讀】升降晾衣架由於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因此在市場上是比較受大家喜愛的產品,我們在生活中選購來升降晾衣架的時候一般是需要進行安裝的,我們在安裝的時候首先就要先了解升降晾衣架的配件以及各自的作用,這樣在安裝的時候才會有全局,再就是我們在安裝的時候要注意手搖器的位置一定要適中等
  • 何時降?怎麼宣?怎麼肅?
    談宣肺與肅肺宣肺與肅肺二法,可調暢肺氣,相輔為用,但須嚴格區別,不能混淆亂施。宣肺法是用具有辛散宣發、開洩肺氣的藥物,宣發肺氣,促使衛氣充膚溫肉以衛其外,燻膚澤毛以散其邪。如麻黃、荊芥、紫蘇葉、桑葉、牛蒡子、桔梗之類。多用於表邪鬱閉之肺衛不宣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