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開苦降,是一種中藥治療疾病的用法,是利用藥物的性、味特性來調整病證的氣機病變。辛味藥物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苦味藥物具有降洩、通下的功效。 辛開苦降法屬中醫治療八法中溫法、清法的合法,也稱為溫清並用 ,屬於和解之法。臨床上應用辛開苦降方法治療疾病的大家首推醫聖張仲景,他在傷寒上首創了辛開苦降法治療胃腸寒熱錯雜證的瀉心諸方。
所謂辛開苦降法,就是辛溫和苦寒藥物並舉,兩類藥物互相配合使用的一種方法。辛能散,能升,苦能洩,能降,辛溫之品可以溫運脾陽,益氣升清,苦寒燥溼之品可以肅降濁氣,祛除有形之邪,清氣升,濁氣降,脾胃的升、降、出、入恢復正常,人體又恢復了動態平衡。在中醫理論中,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各種功能活動和相互之間的平衡變化,必須依賴氣機的不斷升降,出入變化,脾與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一髒一腑,表裡相配,納運相得,升降相因,燥溼相濟,為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是機體氣化升降的樞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在飲食受納,消化,以及水谷精微的吸收,傳輸等生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通過脾升舉清氣,胃氣肅降濁氣,升降相依,生生不息,維持著人體氣機升降的平衡,當平衡被破壞後,人體的脾胃和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不適。
《黃帝內經》對於臟腑功能失調,胃腸寒熱錯雜的病證早有明確的論述,如《靈樞》說:「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洩,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小腹痛脹」。《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溼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洩之,溼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張仲景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開創了辛開苦降法的先河,將寒熱苦辛的藥品,共用於溼熱,寒邪阻於中焦,導致胃氣壅滯,升降失調,臟腑不和,肝膽疏洩不利,以致胃腸,肝胃,膽胃不和的痞證,小結胸,腹痛,狐惑等病證,其病機特點為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病位多以脾胃為主,《傷寒論》中體現辛開苦降的方劑很多,除了瀉心湯類之外,還有黃連湯,小陷胸湯,梔子乾薑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烏梅丸,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等,但尤以半夏瀉心湯為代表。
後世對辛開苦降法的應用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如李東垣,葉天士等。辛開苦降法是應對脾胃氣機紊亂的中正之法。由於臨床我們遇到的脾胃腸道疾病多為慢性久病,在病因病機上一般多為寒熱錯雜較多,加上平時生活飲食的不注意,治療非常棘手,如果只採用單一的治療方法,要莫瀉火要莫溫中,只會加重疾病的轉化方向,造成胃腸過寒或者過熱。要想有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必須採用寒熱並用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如瀉心湯中以辛溫的半夏乾薑與苦寒的黃連黃芩為基礎方,採用辛苦合擬,寒溫並用,升降同施,相反相成,從而達到了開結通陽降逆邪熱的效果。由於用藥側重面不同,治療也有區別,如在三大瀉心湯中,從比例分析,半夏瀉心湯重用半夏,故消痞之力最強;生薑瀉心湯,用乾薑之外,又加用生薑,故溫陽化飲的力量最強;甘草瀉心湯,重用甘草,故補胃氣的功效最強。
《黃帝內經·素問》說:「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鹹味湧池為陰,淡味滲洩為陽……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洩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在大量的中藥裡,升浮藥多具有辛、甘味以及溫熱之性,沉降藥多具有苦、酸、澀味以及寒涼之性。辛味屬陽,苦味屬陰。辛苦藥味的組合,共同完成氣機疏通、宣發及排洩、降濁的全過程,共同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保證氣機在人體內正常地循環。辛開苦降藥物的組成臨床分為二種情況,其一是某些藥物本身就具有辛苦兩味,如吳茱萸,就有調理氣機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藥物組成方劑來調理氣機。比如臨床常見的治療胃病的黃連與乾薑配對方法。
臨床上辛開苦降配對的藥物很多,如乾薑配黃連,黃連苦寒洩熱,乾薑辛溫散寒補脾之陽。肉桂配黃連,肉桂導上浮之心火下交於腎,黃連洩有餘之心火。一冷一熱,一陰一陽,陰陽相濟,失眠的治。半夏配黃連,黃連苦寒降洩,清熱燥溼,開中焦之熱滯,半夏辛溫,祛痰降逆,以開中焦氣氛之溼熱,兩藥合用,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開苦降以調脾胃之升降,能洩心下溼熱之痞塞,化痰濁之結,使中焦得和。木香配黃連,二藥均能治痢,黃連清洩溼熱,木香行氣止痛,除裡急後重,二藥合用為苦辛通降,寒溫並施之法,主治溼熱性痢疾,膿血相雜,裡急後重,常與葛根黃芩同用。吳茱萸配黃連,就是《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黃連苦寒寫肝胃之火,降逆止嘔,吳茱萸辛熱以開鬱散結,下氣降逆,兩藥相伍,辛開苦降,瀉肝和胃,主治肝氣鬱結,日久化火,橫逆犯胃之脅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
現在我們臨床採用辛開苦降治療的疾病,主要適用在脾胃病及肝膽等消化類疾病比較常見。由於脾胃互為表裡,同時有歸屬中焦,中焦主運化平衡升降,如果發生病變,多表現為升降失衡,脾氣不升則洩瀉腹脹,衛氣不降則嘔吐,心下痞塞。脾胃互相影響,一般會同時發病。所以在發病時,脾溼容易傷及胃腹,另一方面,胃熱又會侵及脾臟,從而造成脾胃溼熱交結難除的錯雜證。古人說得好,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則安。辛開苦降法體現了苦以清降,辛以宣發,苦辛合用,升降得復的治療原則。總之,仲景開創的辛開苦降法是調理脾氣氣機升降,恢復氣機正常運行的首選方法,遇到此類病證,均可斟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