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丟垃圾仍是「就近」原則

2020-12-17 和訊

恆泰大廈寫字樓,垃圾混放很普遍。

其他垃圾筒內混放著許多可回收垃圾。

來福士廣場地下一層美食區的垃圾桶也存在垃圾混放情況。

前些天,記者深入小區和沿街商鋪採訪垃圾分類,整體情況令人滿意,居民對家門口的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到位。

昨天,記者再次兵分四路,調查了寧波多個商場和寫字樓的垃圾分類情況。相比之下,商場和寫字樓的垃圾分類氛圍不濃。□記者顧嘉懿吳丹娜樊瑩薛曹盛文/攝

寫字樓

●地點:會展中心大廈

這裡沒有進行垃圾分類

各種垃圾混在一個桶裡

記者在百丈路上的會展中心大廈,詢問租戶有關垃圾分類的事,大多數人都是一臉茫然。

這幢老牌寫字樓高28層,約有200多家小企業型租戶。從現場看,垃圾分類在這裡並未執行。整幢樓,採用的依然是古老的回收方式。每層樓的電梯廳,有個小的圓形不鏽鋼垃圾桶,衛生間,有個大的藍色塑料桶,垃圾都沒有分類。

記者詢問了三樓一家教育公司,值班前臺表示,他們的垃圾以傳統方式包給樓層保潔阿姨來處理,每月幾百元,每天晚上七八點鐘阿姨統一處理一次,把每個小間的垃圾都帶走。「我們沒有做這個(垃圾分類)工作,因為包給了阿姨,阿姨應該會處理吧。」

四樓一家文化公司也給出類似的反饋。「我們這裡產生的垃圾主要就是快遞盒跟外賣包裝,物業保潔阿姨每天早上來收一次,平時自己有垃圾就扔到走道盡頭的衛生間,有個藍色垃圾桶。」

記者在該大廈看到,每層樓的衛生間都有一個藍色塑料垃圾桶,裡面各種垃圾都有,屬於廚餘垃圾的廢棄食品調料、屬於可回收物的可樂瓶、屬於其他垃圾的紙杯等。

走訪過程中,記者在20層的電梯裡遇到兩位年輕女性,詢問她們是否會進行垃圾分類,回復茫然而意外,「垃圾分類啊,什麼意思」,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習慣養成尚是一件遙遠的事。

●地點:世貿中心、恆泰大廈

樓裡找不到垃圾分類宣傳

工作人員直言「不分類」

同樣,在天一廣場的寧波世界貿易中心和恆泰大廈寫字樓,記者找不到任何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

世貿中心寫字樓建成較早,算是寧波的老牌寫字樓。每層樓的轉角處都有兩個藍色大桶,但垃圾桶上並沒有任何分類的標識。在垃圾桶裡,記者看到,快餐盒和生活垃圾被混在一起。可回收的大型包裝箱以及木材等,同樣放在垃圾桶附近,地面上還能看到一些隨意丟棄的易拉罐。

記者隨機採訪了大廈的一位租戶,他一臉茫然說道,寫字樓對他們並沒有做垃圾分類的要求,都是統一放在這裡,至於物業最後如何處理,他就不得而知了。

「世貿寫字樓有沒有實行垃圾分類?」當記者詢問一樓大堂的工作人員,他直言,「這裡沒有垃圾分類。」

恆泰大廈寫字樓裡,同樣找不到垃圾分類宣傳,每個樓層的樓梯口都放置著綠色垃圾桶,桶裡早已塞得滿滿當當,其中很多是吃剩的快餐,這些都和「其他垃圾」放在一起。同樣,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並沒有進行垃圾分類。」

商場

●地點:世紀東方廣場

餐飲店垃圾分類做得不錯

市民丟垃圾仍是「就近」原則

雖然垃圾分類正在逐步打通堵點穩步推進,但由於傳統生活習慣不易改變,記者在走訪時發現,部分市民依然「我行我素」。

15日晚7:30,世紀東方廣場地下一層,位於大廳等公共區域以及扶梯旁均設置了分類垃圾桶。香頌麵包房門口的其他垃圾桶內,竹籤棒、紙質包裝盒、一次性紙杯、塑膠袋等可回收垃圾把垃圾桶塞得滿滿當當。而就在10米不遠處的可回收垃圾桶,卻連三分之一的垃圾也沒有放滿。

一層扶梯處其他垃圾桶內,記者發現了類似的情況,紙質宣傳單、紙袋、紙杯等可回收垃圾都在這個桶內。

二樓爸爸糖手工吐司店門口同時擺放了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兩個垃圾桶,記者拍照時,一位女士將喝完飲料的紙杯,砰的一聲丟進了其他垃圾桶後匆匆離去,完全沒有意識這應該要丟入可回收物垃圾桶。

世紀東方廣場地下一層聚集了眾多餐飲商戶。記者發現,大部分餐飲商戶的垃圾分類投放比較理想。在溫州魚丸小吃店內,一位女性工作人員還主動帶記者參觀了一番,「我們分兩個垃圾桶存放垃圾,一個專門用於存放廚餘垃圾。」該工作人員表示,商場每天下午會對餐飲商戶進行檢查,如被發現有垃圾混合投放的現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會被罰款。

當晚7:45,商場的保潔人員將統一收集的生活垃圾運往垃圾房。位於地下一層停車庫的生活垃圾房門口,張貼了大面積的垃圾分類宣傳標識。兩個餐飲商戶的工作人員搬運了兩桶西瓜皮前來丟棄,在保潔人員的指引下,把果皮投放到了廚餘垃圾桶內。一位女性保潔人員說,商場不定時會對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培訓,「最早商戶垃圾分類意識不強,有時候我們發現垃圾沒有分對,會再挑出來,而現在這種情況大大改善。」

●地點:來福士廣場

每個垃圾桶都有混放現象

保潔員稱一個個勸阻力不從心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來福士廣場」地下一層美食區。這裡聚集了不少吃客,記者在快餐簡餐扎堆的垃圾桶旁蹲守,發現大部分市民在扔垃圾時下意識會找垃圾桶,但沒有準確區分垃圾,基本上隨意扔進一個桶裡。

垃圾桶裡,喝剩的飲料瓶、外賣盒、紙巾等都是混丟,不太區分。有個小女孩想吐口水,大人拉著她徑直走到可回收物的桶邊,給了一個眼神,直接吐在裡面。

上到一樓自動電梯旁,有個分類垃圾桶。可回收物的一側桶主要是廢棄的紙袋、塑料瓶,垃圾分揀的還算清楚,但再看看其他垃圾的桶裡同樣也有紙袋、紙盒以及塑料瓶,「放錯地方」的情況依舊存在。

隨後,記者又來到廣場三層、四層,這裡也有一些美食店,很多店門口就有分類垃圾桶。稍顯遺憾的是,垃圾正確分類還是沒有完全做到,食品包裝袋、紙巾、塑料瓶等生活垃圾兩個桶裡都看得到。

保潔阿姨說,平時她會有意地看看桶邊的垃圾,如果有掉落在地上的可回收紙盒,就會撿起來扔進可回收垃圾桶裡。但一個個勸阻市民去遵守,有些力不從心。「現在提倡垃圾分類,儘管越來越多人有環保意識,但對於垃圾分類的知識還是有限,需要更多地普及,以便大家更好地遵守。」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分類監督員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記者走訪了福田區園東花園、城市主場和鵬盛村等小區,從垃圾督導員的視角展現當下深圳垃圾分類的進展和問題。「我覺得垃圾分類非常好,廢物可利用,減少環境汙染。當督導員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福田區園嶺街道園東花園垃圾督導員韓愛葉說。
  • 身份證丟了可跨省就近補領
    帶上證明身份的相關原件,儘量穿自己的深色衣服本報訊(晚報記者 念樓)「不小心把身份證弄丟了,補辦要注意些什麼?」「聽說辦身份證要摘口罩、按指紋,安全嗎?」「就近補辦身份證,是不是什麼也不用帶?」最近有不少市民諮詢身份證辦理的問題,從警方了解到,目前跨省補換領身份證手續簡化,同時基層派出所將消毒工作做得妥妥的,大可放心辦理。昨天上午,旺莊派出所外排著一些等待辦理戶籍業務的市民,其中一些人就是來辦理身份證的。窗口民警介紹,復工復產後,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返回無錫,之前窗口由於疫情防控臨時關閉過一段時間,窗口恢復後來辦證的人很多。
  • 直擊深圳垃圾分類現場④|垃圾督導員多以「就近原則」選拔
    福田區園嶺街道園東花園垃圾督導員韓愛葉說。招商城市主場小區垃圾分類點。分類初期,督導員「地毯式掃樓」宣傳晚7點,園東花園陸陸續續有居民拎著垃圾走到垃圾分類點,熟練地將廚餘垃圾倒入桶中,穿著紅馬甲的督導員韓愛葉在一旁協助。有居民用塑料桶裝著廚餘垃圾,倒完之後在旁邊的水池清洗。
  • 什麼時候能丟垃圾,小區垃圾桶要放哪裡,垃圾分類中這些難題,你遇到...
    分不清垃圾該丟哪個垃圾桶 確實讓不少市民頭疼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通過近期對30位路人的街訪,發現受訪者對上海生活垃圾的分類規則和知識仍不夠熟悉。不少市民覺得上海現在「四分類」的分類名稱有「誘導性」,尤其是幹垃圾和溼垃圾,大多數人看到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以幹、溼來區分幹垃圾和溼垃圾。
  • 滬中學生自發調查垃圾分類知曉度 不少市民接受了調查
    目前,市民對於垃圾分類以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知曉度如何?昨天上午,揚波中學八年級(6)班生態環保小隊的成員來到外灘地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垃圾分類問卷調查,並拾撿亂丟的垃圾。  一早,學生們來到外灘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並發放他們自己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您認為垃圾桶上的分類信息對您有幫助嗎?」
  • 就近原則與就遠原則
    也稱「鄰近原則」「就近一致原則」(Proximity),即:謂語與靠近的名詞、代詞(有時不一定是主語)在「人稱、數」上一致。
  • 調查垃圾分類:多數人弄不清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但多數人分不清怎麼分 王小琴  雖然不少城市的街頭都設置了分類垃圾箱,而且上面清晰地寫著「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字樣,但五華區環衛處工作人員陳先生介紹,由於公眾欠缺相關意識,目前昆明市的垃圾分類成效並不明顯
  • 就近原則是什麼?
    一、視頻講解歡迎學習傑克視頻課零基礎的朋友們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學習更多精彩實用的內容:《零基礎英語到高手》二、文字講解就近原則 定義就近原則也稱「鄰近原則」即:謂語與靠近的名詞、代詞(有時不一定是主語)在「人稱、數」上一致。
  • 學區劃分卻捨近求遠 為何就不能遵循就近上學原則
    市民王女士反映:我們小區正門對面,就是一家公辦小學,直線距離不過一條斑馬線那麼長。可蹊蹺的是,多年來,我們這個小區卻被劃分在了1公裡外的另一家小學的學區裡,步行過去要10多分鐘。孩子今年馬上就要報名入學了,對於這樣「捨近求遠」的學區劃分,我十分不解。小學入學,為何不遵循「就近」原則?
  • 走訪南寧多個小區及街頭,很少有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對一些市民做了調查,發現在生活中能做到垃圾分類的市民並不多。南寧市新竹小區是比較早開展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4月4日,記者在該小區走訪看到,其中一部分可移動塑料垃圾桶上標註著「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樣,它們桶身形狀一致,顏色皆為綠色。還有一部分塑料垃圾桶上沒有任何字樣和標識。
  • 英語中的「就近原則」和「就遠原則」
    英語中的「就近原則」和「就遠原則」就近原則:又稱「就近一致原則」(proximity),是指謂語與靠近的名詞、代詞在「人稱、數」上保持一致。
  • 【英語乾貨】就近原則與就遠原則
    就近原則就近原則即謂語選擇和它靠近的主語保持一致。通常在以下情況下,謂語會舍遠求近:1、當由either…or(要麼……要麼;不是……就是), neither…nor(既不……也不), not only…but also(不僅……而且)等連接的並列成分做主語時,其謂語通常要與靠近的主語保持一致。
  • 英語的就近原則和就前(就遠)原則
    就近原則:就近原則例句:1. There is a pen and two books on the desk.桌上有一支筆和兩本書。2.Not you but I am to blame.不該怪你而該怪我。3.He or I am wrong.他或是我錯了。
  • 如何對付亂丟垃圾的乘客?男子隨手丟垃圾,司機下車這樣做
    如何對付亂丟垃圾的乘客?男子隨手丟垃圾,司機下車這樣做文章為筆者原創,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亂丟垃圾這種事情可以說是很多人都厭惡的,但是那些亂丟垃圾的人要怎麼說?無論我們上前怎麼說都不會有多少人會認識到自己是錯誤的,相反會有人表示「我丟垃圾怎麼了」或者「誰看到那是我丟的」。相信很多人碰到這樣的人都無可奈何吧,不過在俄羅斯,有一位司機是這麼處理乘客的,著實讓人鼓掌喝彩。
  • 日本京都設禁丟垃圾看板 隔天垃圾又堆滿地
    在日本京都的鴨川附近,前一天傍晚才清掃乾淨,第二天警告看板下又堆滿了垃圾。提到日本的環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乾淨。然而,人們的這一共識似乎在京都並不適用:京都從去年開始面臨嚴重的垃圾問題。在鴨川旁狂歡後的民眾隨意丟棄垃圾,讓相關單位不得不設置4國語言看板進行警告。
  • 沙發、舊家具…大件垃圾往哪兒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4座大件垃圾臨時收集點的 具體位置吧! 蘇南路二段大件垃圾臨時收集點
  • 主謂一致命題點:就近原則
    A. were B. is C. was D. are【答案】1.B 2.B【解析】主謂一致問題,必須遵循三原則:一是語法一致原則,二是意義一致原則,三是就近一致原則。本題考查的是就近原則。就近原則主要有兩種情況:1.在there be句型中,如果"be"後的主語是由and連接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並列主語, "be」的單複數形式是由與它最近的那個主語來確定的。
  • 英語語法主謂一致:就近原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英語語法主謂一致:就近原則 2012-10-27 13:29 來源:網絡 作者:
  • 踏草坪、丟垃圾……遊園亂象又來了
    快清明節了,憋了一冬天的市民都出門了……各大公園也迎來了賞花看景最熱鬧的時節。拍個照、留個影是大家最高興的事兒,但疫情還沒有結束,自拍也還不到「露臉兒」的時候,踐踏草坪、亂扔垃圾就更不應該了。奧森公園:為了漂亮也不應摘口罩下午3時許,雖不是周末,但進入奧森公園的市民還是不少,「這邊有好多花,也太美了。」一進公園,不少市民都被路旁的迎風綻放的花海吸引,呼朋引伴地跑上前去欣賞。「摘下口罩拍照才好看!」
  • neither……nor……主謂一致的就近原則
    主謂一致問題,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語法一致原則,二是意義一致原則,三是就近原則。(在我的專欄課程《中考英語易錯題解析》中有詳解)以下情況要用就近原則:1.there be+句型;2.以下連詞:or (或者),not…but...(不是...而是...),either…or...(或者..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