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設禁丟垃圾看板 隔天垃圾又堆滿地

2020-12-13 央廣網

在日本京都的鴨川附近,前一天傍晚才清掃乾淨,第二天警告看板下又堆滿了垃圾。

提到日本的環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乾淨。然而,人們的這一共識似乎在京都並不適用:京都從去年開始面臨嚴重的垃圾問題。在鴨川旁狂歡後的民眾隨意丟棄垃圾,讓相關單位不得不設置4國語言看板進行警告。然而沒想到,前一天傍晚才打掃乾淨,隔天在警告板下面又堆滿了垃圾。

據「中央通訊社」援引朝日新聞的報導稱,日本京都鴨川三條大橋附近常常堆滿了垃圾,因此相關負責人在7日設置了「禁止亂丟垃圾」看板。然而沒想到的是,8日上午看板周邊又被丟了包括空罐子以及拉麵碗在內的一大堆垃圾。

據悉,設置禁丟垃圾看板的是「鴨川之美促進會」。該協會的事務局長杉江貞昭表示:「如果(垃圾)丟在你家門前你會怎麼做?同樣身為人類,我真為這種行為感到可恥。」

三條大橋附近一直被隨意丟棄垃圾的問題所困擾,因此當地特意設置警告看板,上面用日文、英文、韓文和中文4國文字寫著「亂丟垃圾是犯罪」。京都知事山田啟二7日也參加了設置看板的活動,且有約130位市民在傍晚將看板附近區域清掃乾淨,然而隔天一看,又被堆滿了垃圾。

京都市容美化推進課表示,三條大橋附近亂丟垃圾的情況從2016年7月起開始變得嚴重。周末的夜晚在鴨川邊舉行聚會的人們,會隨意將裝有啤酒空罐、零食袋、便當盒等廢棄物品丟棄。到了秋天垃圾量雖然減少,但從今年5月起又再度增加。

京都市容美化推進課表示,目前雖然設置了這類警告看板,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亂丟垃圾的情況,因此將再繼續研究應對之道。(張霓)

相關焦點

  • 域外視點·垃圾分類 | 我們在日本古都京都體驗垃圾分類
    在日本,由於實施地方自治,各地所實施的垃圾分類規則不盡相同。這裡主要以筆者所居住的京都市為例進行簡要介紹。京都市位於日本的關西地區,是日本文化之都,下轄11個行政區,包括我們所居住的右京區。右京區位於京都市西部桂川河畔,靠近嵐山。
  • 環保秘籍 我在日本與垃圾「作戰」|廚餘|生活垃圾|垃圾袋|垃圾回收...
    京都垃圾分類手冊內容多達36頁。比如生活垃圾包括廚餘、玻璃、碎燈泡、玩具、舊牙刷等;資源垃圾裡飲料瓶、罐頭瓶和玻璃瓶類歸一袋,其他塑料包裝、洗髮水瓶之類的另放一袋;但炸制食物用過的油要放到區役所統一的回收處;報紙等紙張是珍貴的可再生資源,不能丟進可燃垃圾裡,要作為雜紙垃圾等待每月一次的上門回收;電視、洗衣機這樣的舊家電要聯繫當初銷售的商店來回收等等。生活中的物件多種多樣,垃圾也五花八門,沒一年半載,不可能熟練掌握垃圾分類。
  • 福州網友曝光93路公交車最後一排座位堆滿垃圾
    昨日,一位福州網友坐93路公交時發現,最後一排座位上堆滿垃圾,她把照片曬上微博,引起熱議  93路公交車最後一排座位堆滿了垃圾東南網12月2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翁海霞)早上擠公交上班,好不容易有空座,上前一看卻發現,座位上堆滿垃圾——昨日上午,福州網友「@番茄汁丶」在微博上曬了兩張照片,顯示一輛93路公交座位上堆滿垃圾。
  • 海口美蘭區啟動禁塑繪畫與垃圾分類攝影大賽 共設100份大獎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1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12月21日下午,海口市美蘭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等聯合開展的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金點子項目「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作貢獻」禁塑繪畫與垃圾分類攝影大賽志願服務活動在美蘭區龍峰實驗小學正式啟動。
  • 講述:我在日本與垃圾「作戰」
    已經在日本生活兩年的朋友,把密密麻麻寫滿垃圾處理 「秘籍」的一張紙交給我學習,筆者自認為學習足夠認真,但是依然有許多關於垃圾分類以及處理的盲區和誤區,發生了很多糗事。京都垃圾分類手冊內容多達36 頁。比如生活垃圾包括廚餘、玻璃、碎燈泡、玩具、舊牙刷等;資源垃圾裡飲料瓶、罐頭瓶和玻璃瓶類歸一袋,其他塑料包裝、洗髮水瓶之類的另放一袋;但炸制食物用過的油要放到區役所統一的回收處;報紙等紙張是珍貴的可再生資源,不能丟進可燃垃圾裡,要作為雜紙垃圾等待每月一次的上門回收;電視、洗衣機這樣的舊家電要聯繫當初銷售的商店來回收等等。生活中的物件多種多樣,垃圾也五花八門,沒一年半載,不可能熟練掌握垃圾分類。
  • 五分鐘看懂日本人如何處理「溼垃圾」
    廚餘垃圾由可分解的有機物構成,在上海的垃圾分類規定中,廚餘垃圾被歸為「溼垃圾」的大類。廚餘垃圾一旦處理不好,容易腐爛變質,引起惡臭,招來蚊蟲蒼蠅,傳播病菌。那麼,在垃圾分類十分嚴格的日本,人們是怎麼處理廚餘垃圾的呢? 周一的魚骨頭,周四才能丟 在日本的垃圾分類規則中,廚餘垃圾屬於「可燃垃圾」。
  • 臺南黃金海岸線堆滿垃圾
    中秋過後,臺南黃金海岸線淪為「垃圾海岸」。據臺媒消息,過去不少人指責大陸遊客沒公德心,造成環境髒亂、大搞破壞,如今因疫情影響,大陸遊客來臺受限背不了黑鍋,讓人感嘆臺灣人的公德心和素質怎麼會低落到這個地步。
  • 日本街上看不到垃圾桶,該如何解決丟垃圾難題?日本美女告訴你
    去日本旅遊的朋友就會知道,在日本街道基本很少會看到垃圾桶,這就很奇怪了,咱們國家之所以能夠保障街道乾淨,除了保潔人員辛苦工作之外,這也有街邊垃圾桶的功勞,垃圾桶多了之後,人們就養成看到垃圾桶才會丟垃圾的習慣
  • "日本海歸"為你講述:每天投哪種垃圾都有規定
    去日本旅遊的原因:女兒現在正在那裡工作,我去探望女兒,歷時一個月。       海上機場壯觀啊   聽說日本有個機場建在海上,從奈良回國那天,我親眼目睹了海上機場的情況。轎車穿過日本有名的阪神工業區,幾個城市已經分不出界限,連成一片,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工廠、企業、高樓,和我前些日子看到的京都、奈良、金澤等地滿眼透綠的景色截然不同。   我們登上世界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跨海大橋。
  • 垃圾堆滿樓道 居民側身通行
    成堆垃圾堵住501室房門。投訴內容:棄管小區內,獨居老人常年在樓道內堆積廢品。線索來源:本報熱線記者採訪:12日10時30分許,記者來到南崗區先鋒路花園小區5號樓2單元採訪,走廊空氣汙濁,從3樓到5樓的樓道內,靠牆堆著一長溜兒垃圾、紙殼等。
  • 中國人在日本亂丟垃圾?沒去後垃圾更多,事情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在我們國家比較近的地方,大家還是比較喜歡去日本的,首先就是大家對櫻花非常喜歡,尤其是對於情侶來說,一路上粉色的,非常的浪漫。還有就是這裡的文化很多人也是非常喜歡的,所以每年我們國家有大量的人去日本旅遊,可以說每年給他們貢獻了很多錢。
  • 外國滿地垃圾是中國人扔的?
    近期臺南海岸在中秋節後到處都是垃圾,黃金海岸變成了"垃圾海岸"。以前臺灣媒體一直詆毀大陸遊客丟棄垃圾,甚至會諷刺大陸人素質低。不可否認亂丟垃圾的事情確實發生過,但並不存在所有人都這樣。今年大陸遊客沒有去臺灣旅行,這口鍋大陸遊客可不背,那現在誰在破壞臺灣的環境呢?
  • 隨手亂丟垃圾丟出形象「差評」
    同時他還擺放遊人亂停放的自行車和禁止寵物入內,教公園的工作人員學英語,快樂地度過他在中國的每一天。(6月21日《武漢晚報》)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一句宣傳標語,我們從小聽到大,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但是實際上還是有部分人只是在嘴上說記在腦子裡卻沒有真正付諸行動。亂丟垃圾現象還是隨處可見,我們亂丟垃圾時丟的不只是垃圾,還可能把自己的形象丟出「差評」。
  • 被垃圾分類逼瘋的魔都人,看看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怎麼做的
    l 可燃垃圾可燃垃圾包括廚餘、紙碎、紙尿布、沒有標示的塑膠製品、皮革、橡膠、衣服,木製品等。l 紙比較完整以及大的紙類,像牛奶盒、雜誌等。需要用繩子綁好再丟。在回收紙類文件時,如果上面有釘書釘還要把釘書釘拆下來才可以。
  • 垃圾分類,靠譜嗎?
    具體地說,把能賣錢的和不能賣錢的分開,就是資源回收,把會爛的和不會爛的分開,就是乾濕分開。該專業人士說,「就拿雞骨頭和大棒骨來說,同樣是吃剩下的食物,雞骨頭是會爛的,屬於溼垃圾;大棒骨不容易爛,是幹垃圾。同樣道理,粽子葉不容易腐爛,是幹垃圾;茶葉容易腐爛,是溼垃圾。我認為這樣的記憶方法是比較簡單的。」
  • 上海人民被垃圾分類逼瘋?其實日本的垃圾分類更變態……
    你好奇,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在日本,丟個垃圾到底有多難。要知道,在這裡每個家庭人手一本的不是什麼世界名著,是垃圾分類手冊。而且每個地區的分類,還都不一樣,複雜到令人髮指,像是橫濱的分類手冊,長達27頁,重點部分的說明有518條。就算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在每次丟垃圾之前,也要隨時掏出分類手冊翻閱。
  • 關於垃圾分類,日本人是認真的
    從條例的內容來看,在垃圾分類、定點收集甚至處罰措施等方面都與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頗有可比之處。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制度據說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已經發展到非常細緻的程度,甚至有點過於細緻,以致於在日本國內也出現了簡化分類的呼籲。尤其讓外國人頭疼的是,垃圾分類不僅細緻,而且具有地域性,不同的縣、市在分類標準上不盡相同,不同街區的垃圾收集地點和時間各有規定。
  • 日本無垃圾公園,景區不設垃圾桶,遊客自覺把垃圾帶回家
    尾瀨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尾瀨初夏的馬蹄蓮,盛夏的萱草,秋天的紅葉,你會願意相信,60年前的尾瀨溼原曾經乾燥裸化、垃圾遍地、遊客擁擠嗎?【攝影:El-Branden Brazil,現居日本東京,英國著名攝影記者,環球旅行攝影師,多次作品獲得國際攝影大獎。
  • 垃圾分類之世界觀 | 日本:垃圾分類「模範生」還在努力,改良焚燒...
    租房合同與分類教程一起交給新住戶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初到日本生活的外國人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可能就是垃圾分類問題了。不少人都為「不知道什麼垃圾應該扔到什麼地方」「日本垃圾分類的規定太繁瑣了」等問題而苦惱。與一些國家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兩大類的分類方式不同,日本將垃圾大致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大件垃圾」等四大類。
  • 垃圾分類:扔垃圾為什麼不能嫌麻煩?
    在抵達垃圾處理場後,溼垃圾會先被送進半溼物料粉碎機切碎,幹垃圾貝殼、大豬骨等硬邦邦的廚餘垃圾會卡鈍粉碎機的刀片。同屬幹垃圾的粽子葉玉米皮這類揪都揪不斷的長纖維條狀垃圾也很難切割,甚至可能纏繞刀片降低粉碎效率。此外,這些垃圾就算丟進發酵池,也沒那麼容易腐爛溶解。 這麼想想,佩琦分類法還是挺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