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的溫度好比是那女人的心,莫測的變幻會影響你使用電腦的體驗。尤其是CPU在遊戲或者其他高負荷運載情況下,往往和女神看到你玩遊戲時一樣,說翻臉就翻臉。過高的CPU溫度常常會導致卡頓甚至死機,玩家苦不堪言。
選擇一款高效的CPU散熱器是解決CPU高溫的最直接辦法。但是很多玩家要想隨時了解CPU的溫度,以便能夠及時對電腦的使用情況做出調整。無疑,安裝CPU溫度監測軟體就能夠隨時直觀的了解其溫度狀態。精準的數據能夠讓我們感知CPU溫度,知女人心難,知CPU溫度不難。
CPU溫度的監測其實是硬體內部的探針或者晶片來完成的,將數據存儲在主板晶片中。在BIOS中我們能讀取到CPU的溫度,但是每次查看溫度都重啟進入BIOS顯然不是辦法。藉助各種開發的CPU監測軟體,即可以讀取到CPU溫度的值。
五款軟體測試
但各種測溫軟體受制於開發水平和對於硬體平臺的適用性,往往讀取的CPU溫度並不很準確。今天筆者就對5款比較熱門的CPU溫度監測軟體進行對比測試,看看他們之間的數據是否存在差距,我們拭目以待。
為了能夠全方位的展現軟體的實力,筆者打算對CPU進行超頻測試。然後分別用軟體測試CPU超頻前和超頻後的CPU滿載溫度進行實際對比。因而CPU選用了i7 4770k這款額定頻率3.5GHz,最大睿頻3.9GHz,並且能夠超頻至4.5GHz的產品。為了能夠壓制CPU溫度,散熱器選用了貓頭鷹D15。主板使用了技嘉Z97晶片組主板。
為保證系統平臺具有最佳穩定性,本次產品測試所使用的作業系統為Microsoft Windows 7正版授權產品,除關閉自動休眠外,其餘設置均保持默認。
CPU-Z監測到的超頻前後數據
超頻前,CPU拉滿載核心頻率達到了最大睿頻3.9GHz;超頻後,CPU頻率達到了4.5GHz上下。接下來所有軟體均對CPU超頻前後的滿載溫度進行測試。
下面的幾頁,筆者會分別介紹每款軟體的特色以及其測試成績。
AIDA64中文版是一個測試軟硬體系統信息的工具,前身是叫EVEREST。AIDA64綠色版能夠進行64位的底層硬體掃描,使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硬體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種(3400+)主板,支持上百種(360+)顯卡,支持對並口/串口/USB這些PNP設備的檢測,支持對各式各樣的處理器的偵測。
這款軟體能夠全面的測試CPU及其他硬體的信息,也是筆者經常使用的軟體。CPU溫度監測功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此次CPU滿載測試均使用AIDA64軟體拉滿載。
超頻前CPU溫度截圖
除溫度外,還能實時監測風扇轉速、CPU電壓及功耗等數據
在監測項目中,AIDA64不僅能夠實時監測到CPU各個核心溫度,還能夠監測主板及硬碟溫度。此外CPU電壓及功耗、風扇轉速等數據也能夠實時監測到。
超頻後CPU溫度截圖
在溫度測試中,超頻前CPU滿載溫度為73℃,超頻後CPU滿載溫度為75℃。
HWMonitor是一款CPUID的新CPU監測工具軟體,似乎不滿足CPU-Z的檢測功能,HWMonitor軟體具有實時監測的特性,而且繼承了免安裝的優良傳統。通過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CPU的電壓、溫度、風扇轉速,內存電壓,主板南北橋溫度、硬碟溫度,顯卡溫度等。
CPU超頻前溫度
CPU超頻後溫度
HWMonitor並沒有顯示出總得核心平均溫度,而是顯示各個核心溫度及表面溫度。超頻前後的溫度差別還是比較大的,超頻前80℃,超頻後99℃。
Core Temp(CPU監測工具)為CPU測量溫度,能顯示CPU的核心,針腳數等等,運行後會自動創建一個Temp log 的文本文件,以你設定的刷新時間逐條記錄溫度和CPU頻率軟體所記錄的溫度直接取自處理理器內核中的數字溫度傳感器(DTS,Digital ThermalSensor),因此準確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它能獨立錄取雙核處理器中各內核的溫度數據。
超頻前溫度
可以設置溫度報警
這款軟體除了能夠實時測試CPU溫度外,還能夠設置過熱溫度報警,這與溫度監測來說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玩家不可能隨時盯著CPU溫度,報警功能非常人性化。
超頻後溫度
這款軟體只記錄CPU的核心溫度,但上下一對比同樣溫度差還是非常明顯。超頻前溫度普遍在70℃上下,超頻後則在99℃。
魯大師(原名:Z武器)是新一代的系統工具。它能輕鬆辨別電腦硬體真偽,保護電腦穩定運行,清查電腦病毒隱患,優化清理系統,提升電腦運行速度。這是一款功能非常全面的中文系統軟體,非常全面的檢測、監測以及優化電腦,當然CPU溫度監測也不在話下。
桌面懸浮窗口
魯大師被很多玩家廣泛用來做跑分等硬體性能的測試,溫度監測功能運用的不是很多。這款軟體安裝後會在桌面有懸浮窗口,玩家可以輕鬆的一覽硬體的運行狀態。
超頻前溫度
超頻後溫度
如大家所看到的測試結果,魯大師的成績是絕對錯誤的。筆者是從魯大師官網下載的最新5.12版本,出現這種數據問題,可能與軟體與硬體的不兼容有關。
排出兼容問題,魯大師並不能夠監測到CPU的各個核心溫度,僅僅顯示CPU的整體溫度。這樣做CPU溫度監測還稍顯不夠。
驅動精靈是一款集驅動管理和硬體檢測於一體的、專業級的驅動管理和維護工具。驅動精靈為用戶提供驅動備份、恢復、安裝、刪除、在線更新等實用功能。另外除了驅動備份恢復功能外,還提供了Outlook地址簿、郵件和 IE 收藏夾的備份與恢復。並且有多國語言界面供用戶選擇。
驅動精靈是很多初次裝機用戶的首要選擇,能夠幫助用戶管理和下載各種硬體驅動,非常實用。同時驅動精靈還為我們提供了溫度監測功能。
超頻前溫度
CPU表面及核心溫度
主板及硬碟溫度
超頻後溫度
通過測試,驅動精靈最後測得CPU超頻前溫度在為77℃,超頻後溫度為99℃。
最後,筆者將除了魯大師之外的4款軟體測試結果做成了統計圖表,我們橫向對比一下,看看哪些測試軟體數據更準確。魯大師由於本身軟體問題,溫度結果誤差較大,並未做入圖表。
未超頻4款測溫軟體測試結果
超頻後4款測溫軟體測試結果
從最後的測試結果來看,超頻前個軟體測試成績比較雜亂,最大溫差達到了16℃;但超頻後溫度對比就比較明顯了,AIDA64測試結果與其他幾個軟體的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
測試總結:
1、為何各個軟體之間測試結果不一致,甚至出現魯大師完全不準的情況?
答:這些測溫軟體並不直接測量設備的溫度。CPU內建的溫度傳感器測出溫度之後,將溫度值傳遞到主板I/O晶片的寄存器中。魯大師等軟體只是將這個溫度值從I/O晶片寄存器中讀出來。但往往由於晶片型號的不同以及軟體更新不及時等情況均會出現測溫不準的情況。即使測溫傳感器也有準的時候。
2、從結果來看,哪款軟體被吊打了?
答;魯大師有可能大而不精出現了測試成績不準的情況,並且其溫度測試太籠統,並不能看到CPU核心溫度。AIDA64與其他幾款軟體在超頻滿載後溫度差比較大,但整體還是能夠參考的。
3、編輯有什麼推薦呢?
答:HWMonitor、AIDA64與Core Temp三款軟體都有綠色版本免安裝運行。其中AIDA64功能全面,不失為一個全面的測試+監測軟體;另外兩款做CPU測溫軟體都是不錯的選擇。
魯大師與驅動精靈都是玩家們普遍會安裝得一些功能性軟體。其功能側重不同,如果為了單單監測CPU溫度,沒有必要安裝這兩款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