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憲法權力坐實的三步:實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3月14日,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就召開會議,對進一步學習和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行研究部署。

  會議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除了提出在全社會普及憲法之外,會議更突出提出從政府角度,貫徹實施憲法的三大措施:進一步研究制定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措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堅持執法為民、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這三句話具有豐富的內涵。首先,看得出來,高層已經在考慮監督憲法實施的制度安排問題。

  每一部法律通過的時候,政府都會強調嚴格執法,但是,對於憲法這個根本法,以前,政府卻較少談論「實施」的問題。因而,在司法實踐中,儘管憲法是根本大法,但卻不能作為判案的依據。

  人們還注意到司法實踐中存在的這些現象:公民憲法上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不能根據憲法提起訴訟,而只能根據低於憲法的其它法律提起訴訟。一個人在法庭上,也不能用憲法為自己辯護。

  要實施憲法,就需要有一個機構來監督憲法的實施,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一些明顯違犯憲法規定的法規及時予以廢止。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憲法作為根本法的威嚴。

  其實,憲法第六十七條第八款已經明文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牴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限制農民工進城、歧視外來人口的法規,顯然就屬於這一類。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一權力坐實,當然也可以尋找更為有效的方式。

  其次,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法治政,依法治官,就是溫家寶總理所說的,「治國者必先受治於法」,即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因為,政府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擁有廣泛的權力,擁有可以限制或剝奪公民自由的強制性力量,也可以支配大量的社會資源。如果不用法律來約束其行為,則他們很容易侵害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也很容易腐敗、低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依法行政的「法」,顯然不是隨便制訂的法律。要做到依法行政,首先就要做到,在制訂法律的時候,要落實憲法的精神。任何法律,都應當以保障公民的權利和正當利益、維護社會秩序為主要目的。立法時如果僅僅考慮執法者的便利,依法行政則出現偏差,失去了法治的本意。

  最後一點,是公正司法。不管憲法規定的權利多麼完善,但最終,對於民眾來說,最重要的是,當他們的權利和利益遭到侵害的時候,能否從司法機關那裡得到救助。因此,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是否得到落實,關鍵得看我們的司法機關能否公正司法。

相關焦點

  • 馬懷德: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讓憲法「活」起來
    「這不僅強調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基礎性地位,並進一步表明,憲法更是行動層面上治國理政的最高法律指引。」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教授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目前,憲法的實施過程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實施機制不夠完善。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提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 紅旗文稿:不能將獨立公正司法與西方的「司法獨立」混為一談
    顯然,這些人是把西方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視為司法公正的唯一標準,認為凡是不符合西方標準的司法體系,都做不到司法權的獨立行使,因而也就無司法公正可言。中國所強調的獨立公正司法與「司法獨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獨立公正司法是指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行政機關、人民團體和個人的幹預,這個原則已經被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所確認。
  • 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司法部副部長: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司法行政制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明確了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的目標和任務,抓住了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關鍵,突出了保障公正司法的重點。
  •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必須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係,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法院系統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保障憲法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必須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關係,堅決落實中央各項重大決策,將及時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重要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向黨委報告等制度,緊緊依靠黨的領導解決制約人民法院工作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和保障性問題,確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確方向。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摘錄
    第六條 人民檢察院堅持司法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遵守法定程序,尊重和保障人權。  第七條 人民檢察院實行司法公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八條 人民檢察院實行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第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保障人民群眾對人民檢察院工作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 王教生:將落實四舉措切實提高司法效率 促進司法公正
    今天下午,上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市委政法委新聞發言人王教生做客東方網,就上海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話題與網友對話。王教生在訪談時表示,上海將從四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司法效率,促進司法公正。
  • 憲法宣傳周|這本書,我們都應該好好讀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依法治國方略形成和發展過程回顧:經歷三個階段
    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並將這一條作為憲法第5條第1款,正式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憲法的基本原則,通過國家根本法對依法治國予以保障,使其有了憲法保障,也使「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有了長期性、穩定性的制度基礎。
  • 習近平: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第二部分講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從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4個方面展開,對憲法實施和監督提出基本要求和具體措施,通過部署重點領域立法體現依法治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關係。
  • 法制日報:以權力清單推進行政組織法
    權力清單,類似於行政機關的業務手冊或相對人的辦事指南,實質上是通過對權力邊界的準確界定,以此進行組織體系再造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並對「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以及「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提出要求。
  • 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 習近平的法治觀:依法改革依法反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新華社發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目標要求,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 唐軍:充分發揮律師在推進司法公正社會公正中的重要作用
    唐軍出席全市律師工作座談會時強調充分發揮律師在推進司法公正社會公正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直言不諱,談談對推進依法治市的意見和建議。」昨日,在市委常委會議室召開的全市律師工作座談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唐軍開宗明義,向與會的20名執業律師表明了態度。
  •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依法按程序辦事
    [吳邦國]我國憲法規定,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根據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願,通過制定法律、作出決議,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並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和支持"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 從「齊玉苓案」談法院到底有沒有適用憲法的權力
    他說:「在我國,如果說司法機關事實上已多少有一點或將會有一點直接適用憲法的權力的話,我相信那決不是憲法的本意,而是現實需要為自己開闢道路,突破了憲法框架的結果。」「意味著根本改變我國的政權組織體制。」難道法院適用憲法真的與我國的憲法框架水火不容嗎?我認為,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法院仍然有適用憲法的空間。
  • 「單一行政官」理論與美國總統權力的擴張
    尤其是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以後,小布希政府的法律團隊重新詮釋了「單一行政官」理論,大大擴展了總統職權的範圍,將其延伸到涉及外交和國家安全領域的一切問題。小布希政府的法律團隊認為,總統有權對行政部門其他成員進行管理;總統是國家的首席行政官或總司令,能限制其權力的只有在司法機構提供的解釋框架下的美國憲法的相關條款。國會只能通過譴責、彈劾或憲法修正案追究總統的責任,而無權限制總統的行政權力。
  • 司法獨立是什麼意思?最高法:決不落入錯誤思潮陷阱
    憲法序言明確指出,中國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指出,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 維基精選:【美國憲法中的權力分立】
    在美國憲法裡,權力分立這詞從未出現,但其有著清晰的指示。其指出「所有立法權力皆由美國國會所有」、「行政權力則由美國總統所有」、「司法權力由一個美國最高法院和一些可以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次級法院所有」。憲法通過將政府權力一分為三,以達至權力制衡,防止權力集中與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