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個大熱球,為何太空溫度還那麼低?科學家這樣說

2020-12-22 論科學的時代

太陽是個大熱球,為何太空溫度還那麼低?科學家這樣說

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離不開太陽的關照,地球上的很多生物,動物包括人在內都需要太陽,而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溫度是非常高的,僅僅是表面的溫度就約為5500攝氏度,中心溫度甚至可以達到2000萬攝氏度,所以太陽毋庸置疑是一個炙熱的球體。

但是雖然太陽是一個大熱球,但是為何太空的溫度還那麼低?科學家這樣說,這是因為太空並不像地球一樣具有保溫措施,科學家解釋道溫度指示物質熱運動的一個量度,在以前人類認為宇宙中是沒有物質的,所以也不會去考慮宇宙的溫度,認為宇宙就是一片真空區域。

但是經過科學家對宇宙的研究,發現太空中的物質非常稀薄,甚至一些地方都沒有化學成分存在,而且沒有儲存的功能,散熱非常快,那麼大的宇宙來分散太陽的熱度,所以造成了太空一直都是溫度很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陽中心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而太空溫度卻那麼低?
    在銀河系中,存在的恆星有很多,但人類最關注的恆星還是太陽。人類之所以對太陽格外的關注,是因為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眾所周知,地球之所以擁有生命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地球與太陽適宜的距離,使得地球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如果地球失去了太陽,那麼地球不僅會陷入黑暗,還會失去暖和的溫度變得冰冷無比。到那時,地球也將變得不適合生命體生存了。太陽不僅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還是太陽系中的中心天體。它表面溫度高達5500℃,而它的中心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
  • 太陽讓地球溫度升高,照亮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是零下?
    太陽光對於居住在地球上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不僅能給人類帶來暖和的天氣,還讓地球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更是能讓植物們進行光合作用,源源不斷的生成生物所必需的氧氣!而太陽能更是一種環保的新能源,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 太陽溫度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了,為何日地之間的太空卻冷冰冰?
    即便是到了這個溫度,實際上也不能觸發核聚變反應。這是因為核聚變反應需要的條件要更苛刻,至少也需要上億度。舉個例子,科學家在引爆氫彈時,都是先引爆一顆原子彈,通過原子彈提供上億度的反應溫度,從而引發核聚變反應。那太陽內核的核聚變依靠的是什麼原理呢?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70k,太空中為什麼還是那麼冷?
    在長期探索的過程中,人們認為太陽是生命誕生的關鍵,因為太陽為地球提供了適宜的溫度,陽光還為我們照亮了黑暗。而人們也對相關原理感到無比好奇,尤其是陽光明明穿過了太空才到達地球,為什麼我們能夠感覺到溫暖,而太空的溫度卻始終是0℃以下呢?
  • 太陽發熱效率比人體還低,核心溫度1500萬度就能維持穩定核聚變!
    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其實是非常緩和的,太陽整體釋放能量的效率甚至比人體還低很多倍,之所以太陽內部1500萬度就能持續釋放大量能量,主要原因在於太陽質量太大。氫彈爆炸的中心溫度高達2億度以上,人類製造的託卡馬克裝置約束的等離子體電子,已經能持續一定時間保持在1億度以上,約束的等離子溫度能在5000萬度以上,太陽中心溫度大約是1500萬度。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太陽1500萬度就能持續進行核聚變反應,為何我們製造上億度的溫度,還是無法實現可控核聚變?
  • 太陽把溫度傳到地球,為何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是冰冷的?
    喜歡研究宇宙天體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地球上的熱量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於太陽的,正是因為太陽帶給地球的熱量才孕育了地球上的這麼多生命,對於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沒有了太陽的熱量我們就會無法存活,我們是依賴於太陽存在的。
  • 為何日冕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還高?這個謎題曾困擾了科學家們60年
    我們知道,太陽的大氣有三層,從裡到外分別是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日冕,即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厚度能達到幾百萬公裡,溫度極高,超過100萬攝氏度。然而,太陽表面的溫度其實只有5500攝氏度左右,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離熱源幾百萬公裡的日冕的溫度卻高出熱源幾百倍?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們60年之久,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 為何太陽大氣溫度比表面溫度高?
    據《每日科技》網站報導,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極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譜儀」(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簡稱EUNIS)項目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他們掌握了一些可以用於解釋太陽外部大氣層為何比內部表面溫度高得多的證據。
  • 歷經46億年,地球核心溫度仍與太陽表面溫度相當,這是為什麼?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科學家通過測定放射性核素的衰變情況,發現地球大約有46億歲了。雖然經過了46億個年頭,地球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地球表面70%被液態水覆蓋,剝開水圈,地球外面這層薄如蛋殼的巖石質外殼,被稱為地殼。火山爆發時噴出的熔巖就來自地殼之下,溫度高達900~1400攝氏度。越深入地球內部,溫度越高。
  • 為何太陽熱而太空冷?美媒:真空和零引力不能傳導熱量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如果太陽這麼熱,為什麼太空會這麼冷?美媒稱,因為太空是個真空以及在零引力的狀態下,無法傳遞熱量。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7月24日報導,與我們在地球上溫和的棲息地不同,太陽系充滿了極端的溫度。太陽是一個由氣體和火焰構成的球,其核心溫度約為2700萬華氏度(約合1500萬攝氏度),表面溫度約為1萬華氏度(約合5538攝氏度)。與此同時,宇宙背景溫度——也就是你遠離地球溫暖的大氣層後所處宇宙的溫度——在零下455華氏度(約合零下270攝氏度)左右。
  • 人類可以登上太陽嗎?科學家舉了個例子,還真有可能
    ,表面溫度達到了6000攝氏度,人類登陸太陽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什麼距離太陽近,溫度反而會更低呢?  按照距離計算,近日點和遠日點距離太陽整整相差了500萬公裡,就算放到宇宙中,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要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間距離才38萬公裡。
  • 為什麼太陽超級熱,而在太空中卻又非常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太陽無時無刻不照耀著地球,為地球上的萬物提供著光線和溫暖。太陽的表面溫度可達六千攝氏度以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大火球」,即使地球和太陽相隔約1.5億千米的遙遠距離,也能夠感受到太陽的熱意。既然如此,那麼有些朋友可能會問,太陽有著如此之高的溫度,為什麼太空卻這麼冷呢?很多朋友都知道,太空中處於真空狀態,其中的粒子非常少。
  • 太空溫度達零下270攝氏度,為什麼太陽光到達地球後反而變熱了?
    科學家對極限低溫提出了絕對零度的最低溫度,它的值是零下273.15攝氏度,這是一個只能無限接近而無法到達的極限溫度。而太空的背景輻射溫度就低到了零下270攝氏度,這是一個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當人們真正認識到太空的超低溫之後,都迷惘了。為什麼地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有適宜的溫度,而直接暴露在太陽底下的太空卻如此寒冷?
  • 太空中有著無數恆星,然而宇宙的溫度,為什麼還接近「絕對零度」
    ,漸漸的也是很認同人家的說法的,在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上說不定是有我們不能觸碰的地方的,但是人類的探索心是很大很大的,有的時候是不受自己控制的,這也是我們人類能夠一直發展的原因,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個知識點,很多的人可能會覺得在太空中是不是會沒有在溫度上的感覺,要知道我們對於溫度來說是沒有最高的定義的但是存在一個最低的定義但是這個也說不準有可能我們還沒有到達一定的科學水準
  • 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是冰冷的?
    我們再來瞧瞧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平均溫度都是以幾百度計算的,比如金星,常年在475度上下活動,除非能夠適應上這種溫度,否則是完全無法生存的。平均溫度達到幾百度的星球,還只是一群小巫而已,真正的霸主那肯定要數太陽了!
  • 海拔越高距離太陽越近,反而溫度越低,這是為什麼?
    在常規的理解中距離熱源越近的地方,溫度自然就會越高,距離越遠的地方溫度低。像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央,接收到太陽的輻射能適當,溫度既不高也不低,還可以保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這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有三種:熱對流、熱傳導、熱輻射,而地球接收太陽的熱量主要靠的是熱輻射。這些可見光還有不可見的光,會照射到地球的大氣層上,部分直接被反射回外太空,部分被地球大氣層吸收,但主要的有50%以上的太陽輻射能被地面所吸收。
  • 專訪中國太陽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
    【環球時報記者 鄧孝慈】中國在探索太空領域正穩步前進,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採樣返回、天問一號探測器奔赴火星後,中國首顆太陽探測衛星也即將於2022年升空。為何要去探測遙遠的太陽?中國的太陽探測衛星有什麼特長?《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南京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該項目首席科學家甘為群。
  • 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來了:太陽相對安靜 或不能借力燒掉太空垃圾!
    科學家預測,太陽的新活躍期,即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將在2025年達到頂峰,但總體上是一個不那麼活躍的周期,與12月結束的第24個太陽活動周期非常相似。太陽的天氣以11年為一個活動周期,這是一個需要預測的重要現象,因為它的突然變化會影響生命和地球周圍,有時還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 宇宙為什麼那麼冷?太陽都無法溫暖宇宙,但為何可以溫暖地球?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就會感到疑問了,因為在太陽系中太陽可以散發出很多的熱量,並且太陽表面的溫度就可以達到約6000℃,所以我們地球也是可以受到太陽的作用,被太陽所溫暖,那既然如此,為什麼宇宙卻不會被太陽溫暖,還依然這麼寒冷呢?
  • 太陽內部什麼樣?科學家逐層「解剖」,滿足你的好奇心
    得益於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古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已經將太陽研究透徹了,因為即便是有各自科學儀器和方法的幫助,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實際上還只能算是初級階段,還有許多機制沒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