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深留學生與港澳臺籍研究生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前沿的認識,激發同學們對中國問題的研究熱情,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於2018年秋季學期組織開設第二期「中國概況(Lecture 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系列講座課程。課程分中文、英文平行班進行組織,第一講於2018年9月21日正式啟動。
9月21日下午1點,「中國概況」 英文班於北京大學二教206教室正式開課,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工學院、法學院、哲學系等院系的41位碩博留學生參加課程。同一時段,中文授課班在二教203教室開班,超過300名碩博研究生選修該課程。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姜國華教授主持課程,並在第一講開始前詳細介紹了課程的教學安排及相關要求。英文班第一講由社會學系馬戎教授主講「近代中國西部邊疆地區與民族」,同學們對於講座的主題頗有興趣,針對建立少數民族自治區、少數民族政策的歷史背景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一一為同學們解答,並通過展示大量的歷史圖片帶領同學們回顧當時的社會景象。中文班第一講由經濟學院王曙光教授主講「中國的農業與農村:歷史和現實的視角」。王曙光從中國農村的研究意義、歷史變革和現代化轉型三個方面,為同學們展現了一幅幅中國農村各時期發展的生動畫卷。
本學期「中國概況」課程在去年課程基礎上,吸取之前的成功授課經驗,進一步完善了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將邀請來自北大國際關係、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城市規劃等專業領域的11位教授聯合授課。課程聚焦各專業領域有深度的前沿問題,每次講座以一個主題為落腳點,探討中國的現狀與未來。在考核方面,該課程要求學生在參加完11次講座後,選定一個感興趣的領域為切入點,進一步探索、研究中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社會等的相關問題,並撰寫研究報告。這樣的課程安排,一方面向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充分展示了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給予了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進行深入研究的自由度,學生在相關主題講座教授的指導下進一步發掘自己的關注點並完善思維框架,進行學術研究和寫作。
近年來,習近平主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文化生態『地球村』」的倡議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中國正逐步走向世界的大舞臺,中國問題也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在來華留學生和在大陸高校就讀的港澳臺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如何使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融入中國大陸高校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對中國的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並從多元視角為中國的發展建設貢獻智慧,是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精心設計和組織的「中國概況」課程,既是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制度設計,完善留學生、港澳臺學生培養方案的課程創新,也是在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範圍內對當代中國問題的一次深刻探討,切實滿足了留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國家發展的需求。
編輯:麥洛
責編: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