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美車展購買本田新一代Insight作為家用怎麼樣?

2021-01-09 汽車觀察家

本田Insight,國內的名稱叫做音賽特,是本田1999年推出的首款混合動力車型 ,第一代Insight採用三門掀背造型,並以百公裡2.8L的超低油耗成為當時全球油耗最低的量產汽車。

2009年2月,第二代Insight正式登場,該車搭載由1.3L i-VTEC發動機+IMA電動機組成的混動系統,並於2012年底以進口車身份引入國內銷售。但是在豐田普銳斯的強烈攻勢之下, Insight全球銷量表現不佳,第二代車型自2014年起陸續在海外停產,最終本田悄然決定停產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Insight。因此,在國內道路上遇到這款車的概率極低。

不過2018北美車展之前,本田放出了即將回到本田隊列的第三代Insight預告圖。從預告圖上來看,第三代Insight採用了本田標誌性的飛翼式格柵,上方一條鍍鉻飾條貫穿左右,配合LED大燈以及日間行車燈,整體造型幹練時尚。

從定位上講,本田第三代Insight定位緊湊型車,定位要在之上,在設計上,該車的車頂線條十分流暢,多輻式雙色輪轂也顯得十分時尚。車尾部分,第三代Insight線條相對簡單,尾燈內部採用了LED燈組,貫穿式的後包圍也加入了鍍鉻裝飾。新車採用了隱藏式的排氣設計,符合混動車的定位。

動力方面,第三代Insight依舊會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由1.5T發動機+雙電機組成的本田第三代混合動力系統,搭配鋰離子電池。電池被安置在後排座椅的下方,不影響後排座椅的固定比例放倒摺疊,提升實用性。儘管本田還沒有公布具體的動力參數和油耗,但本田已經通過其他途徑宣布第三代Insight將會搭載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預計燃油經濟性會有大幅提升。

新能源車型是大勢所趨,國內也是同樣的趨勢,因此,這類車型做為家用車是比較合適的。但是Insight的定位與豐田普銳斯非常相近,在知名度上卻不如普銳斯,因此,引入國內後,還要看價格和產品競爭力。因此,至於是否適合做家用車,還要看具體定價。

(運營人員:何曙光)

相關焦點

  • 北美車展:本田概念皮卡SUT 單一結構車體(組圖)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北美車展:本田概念皮卡SUT 單一結構車體(組圖) 北美車展:本田概念皮卡SUT 單一結構車體(組圖)
  • 2018成都車展:東風本田INSPIRE亮相
    2018成都車展:東風本田INSPIRE亮相 2018年08月31日 11:15
  • 本田皓影、全新馬3,雪佛蘭創界,辣評成都車展4款新車
    文/磊磊馬上就要到成都車展了,相信很多重磅車型會在車展時亮相。因此成都車展也成為了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新車風向標之一。這次車展上各大合資品牌都將有新車亮相,所以本文就這幾款新車進行一個前瞻。全新一代馬自達3昂克賽拉關鍵詞01:全新一代創馳藍天設計02:沿用現款動力總成外形層面,全新一代馬自達3車身側面所展現的姿態雖熱沒有概念車那般引人注目,但較現款靈動不少。
  • 新一代本田Fit在日本發布到現在整體表現如何
    上個星期日本豐田原廠才發布了新一代豐田Yaris在當地開賣滿月接單數上看37000張來到預期月部署目標近五倍的部署佳績。而與新一代豐田Yaris選擇相近時間在日本發布的另外一款人氣小車產品新一代本田Fit終於也跟進腳步在日前由本田原廠公布了在新車當地開賣滿月後的所達到部署成績。
  • 本田雅閣外觀漂亮,買輛1.5T作為家用怎麼樣,都有哪些優缺點
    在我們國內市場,合資品牌的中型B級轎車有著很大的需求量,其中豐田凱美瑞、本田雅閣還有日產天籟人氣非常高,備受廣大消費者追捧,從目前銷量來看,日系三傑中賣的最好的非十代雅閣莫屬,換代要比新凱美瑞和新天籟更成功一些。很多網友表示會把它納入預選目標,就是不知道買輛1.5T版本到底怎麼樣?下面紅濤就來說說它都有哪些優缺點,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 本田發布全新Insight原型車採用轎跑式設計
    網上車市從本田汽車官方獲悉:全新Insight原型車於北美車展正式發布。本田全新Insight原型車外觀採用最新家族式造型,前臉多橫幅式進氣格柵經過燻黑處理,上方加入大尺寸鍍鉻橫條裝飾。頭燈組為開眼角設計,內部集成「L」型日間行車燈。
  • 懂日文的幫忙看看 新一代本田飛度產品介紹圖曝光
    近日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得一張新一代本田飛度的產品介紹圖。參考之前的報導,新車在造型上與之前曝光的諜照基本保持一直,外觀得以確認。動力上,新車將搭載1.0T三缸發動機,此外新車預計還將推出1.5L混動以及純電等多種動力車型。據悉,新車將於今年10月份的東京車展中首發。
  • 廣汽本田新一代凌派(CRIDER)正式上市
    成立20周年,為了感恩用戶的支持與信賴,廣汽本田特別為新一代凌派(CRIDER)用戶打造了專屬的金融方案*:首付1萬元起,餘款(含購置稅及保險)最高可享3年0利率,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購買新一代凌派(CRIDER
  • 2018圓石灘車展:全新一代寶馬Z4首發
    2018圓石灘車展:全新一代寶馬Z4首發 ,全新一代寶馬Z4(G29)正式亮相。
  • 中文定名「來福醬」東風本田Life有望廣州車展開啟預售
    日前,咱們從關聯渠道得悉,春風本田Life希望於行將揭幕的廣州車展上開啟預售,新車定位於一款小型轎車,同時也是春風本田旗下首款A0級車型,官方給其起了其中文愛稱為「來福醬」,新車將希望於201912月正式上市販賣。
  • 凱迪拉克XT6領銜 2019北美車展重磅新車匯總
    網易汽車1月15日報導 一年一度的底特律車展拉開大幕,不過相比往年而言,如今的北美車展的新車數量已經有了不小的下降。當然對我們而言,也避免了在車展信息爆炸的時間內看花了眼,本屆車展仍然有XT6等重磅車型值得我們去好好關注。
  • 斯巴魯新一代FORESTER森林人亮相2018武漢國際車展
    10月11日,在隆重開幕的2018第十九屆武漢國際汽車展覽會上,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斯巴魯展區內,以新一代FORESTER森林人領銜旗下精品主力車型組成強勢陣容亮相,向所有到場觀眾充分詮釋了品牌的傳承與創新精神,以及旗下車型激情、運動、充滿個性的特質。
  • 走進本次2020臺北車展本田展區感受如何
    2020車展已於2019年12月28日正式開幕,一些地區本田以DreamReal為參展主題,以舒適、充滿歡樂的展示空間規劃,展現本田品牌拓展生活可能性的喜悅之願景。等,均在車展現場展示。本田二輪事業則以6S為根基,為所有車主、及一些地區的二輪打造兼具安全及樂趣的環境。本屆車展,本田特別租借到參與世界頂尖二輪賽事MotoGP的參賽用車─RC213V廠車來臺展示,而今年的MotoGP賽事,Repsol本田廠隊更囊括2019年車手、車隊、及製造商三冠,在二輪賽事領域的成就,更反饋運用於量產車型上,讓騎乘本田的車主們,皆能感受其細膩的造車工藝。
  • 大眾B級SUV領銜 北美車展首日重磅車盤點
    在北美底特律車展首日的媒體日上,有數十款新車在此完成全球首發,這其中包括不少重磅車型,如大眾CrossBlue概念車、奔馳全新緊湊轎車CLA以及預展新一代卡羅拉的豐田Furia概念車,下面不妨借已有的信息,盤點一下在本屆北美車展上首日的媒體日上發布或亮相的重磅車型。
  • 最新一代本田飛度將推出Crosstar跨界車
    在美國,本田飛度(Honda Fit)被稱為Jazz,最新一代本田飛度將推出Crosstar車型,這是一款全新的Jazz Crosstar跨界車型。最新款本田Fit於去年年底首次亮相,原本它將在2020年日內瓦車展上再次亮相,但是由於新冠病毒,日內瓦車展被取消。
  • 廣汽本田重磅出擊廣州車展,全新SUV 皓影(BREEZE)成最大看點
    2019年11月22日,第十七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正式開幕,廣汽本田攜Honda、Acura、理念三品牌全車系產品閃耀亮相2.2號展館。在汽車消費新時代,廣汽本田也在積極探索人與車全新關係。此次車展,廣汽本田正式發布全新服務品牌主張——FUN LINK創享車生活,打造3.0服務模式。以人和車為雙核心,包含「Satisfied安心信賴」、「 Smart智能便捷」、「 Social社交互聯」、「 Sharing共創共享」4大核心理念,價值輸出貫穿整個服務過程。讓超過700萬的車主滿足了社交互聯,打造一個廣汽本田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自由溝通平臺。
  • 本田電動化按下「快進鍵」,北京車展釋放什麼重磅信號?
    在本屆北京車展上,Honda聯合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攜旗下多款電動化新車型及智能互聯領域的新技術成果亮相,引發矚目。其中,中國首款Honda品牌純電動概念車Honda SUV e: concept迎來全球首發,穩佔展臺「C位」。
  • 全新一代Polo Plus,史上最強的A0級轎車來襲,本田飛度你怕了嗎
    上海車展4月16日開幕,昨天我在上海第一次看到了大家精心考慮的新一代POLO PLUS的車型,Polo車型作為A0級(小型車)的霸主車型,A0級車型的市場基本上分為大眾Polo和本田Fit,但以前大眾Polo經常吐槽說空間太小,後排的空間和行李箱空間不夠家用被拒絕了,這次新一代的保羅普拉斯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 北美商用車展(NACV)前瞻
    【商車邦導讀】它的關注點為B2B,雖然僅為第二屆,但強大的參展陣容、聚焦於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和教育的定位,讓NACV很有潛力成為北美的IAA!北美商用車展(NACV Show)是兩年一度的B2B卡車運輸行業盛會,重點關注車隊所有者、經理和決策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