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和跟誰學,正重演攜程和去哪兒的戲碼

2021-02-09 虎嗅APP

作者|Eastland

頭圖|電影《好萊塢往事》

2012年是瑪雅預言的人類末日,卻成了眾多行業的「元年」,比如生鮮電商、在線教育……

話說在線教育,到2014年玩家已經上千,從那時起,「泡沫嚴重」「倒閉潮將至」的鼓譟從未停止。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線教育頭部玩家估值陸續邁過百億美元——

 

2020年10月下旬,猿輔導完成新一輪融資,騰訊、高瓴、淡馬錫等新老股東慷慨解囊,投資超過20億美元,猿輔導投後估值達到155億美元;

12月7日,跟誰學宣布增發A類普通股融資8.7億美元(最新市值近220億美元);

12月28日,作業幫宣布完成16億美元融資(E+輪),加上6月份的E輪,半年拿到23.5億美元;

同日,好未來宣布33億美元再融資方案——發行22億美元可轉債及10億美元A類普通股(好未來最新市值460億美元),11月還有一筆11億美元的融資,好未來兩個月拿到44億美元。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季度(2020年Q4),僅頭部四家教育培訓機構融資額就超過80億美元,可以預見2021年競爭將異常激烈,誰都別想安安穩穩賺錢與當年的在線旅行相似,在線教育大概率將出現全行業虧損。撐不下去的玩家將成為「學霸」。(註:學霸君因經營困難、融資無望停擺)

 

好未來、跟誰學已先後在紐交所上市(代碼分別為TAL、GSX)。好未來起步早,營收規模大,產品豐富多樣,頗似攜程;跟誰學「晚到」九年,專注線上、只做大班直播,來勢洶洶,有去哪兒網之風範。

 

作業幫、猿輔導都是從拍照搜題之類的「工具」起家,「三級火箭」基因若隱若現,上市後可作為一對兒進行比較。

 

好未來「金剛不壞之體」已破

 

2003年,兩位在北大讀研的80後——張邦鑫和同學曹允東開始辦奧數輔導班;2005年規模化運營,字號學而思。

學而思從小班線下授課起步(有春夏秋冬四個學期),很快又有了「1對1」和「網校」兩種授課模式。

 

2007年拿到1000萬美元投資後,業務從北京擴展到上海、武漢、天津,擁有近200個教學點和服務中心。

 

2010財年(截至到2010年2月28日),學而思營收、淨利潤分別為6959萬美元、1424萬美元,註冊學員達到38.2萬。同年10月在紐交所IPO,募集1.2億美元。

2013年8月19日,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

 

小班、1對1、網校,三種授課模式並非人為事先設定,而是實踐中摸索的結果——

起初主打寒、暑假小班,通常授課15~16次,每次3小時,學費2000元左右。由於教學效果好、價格中等偏上可以接受,因而受到市場歡迎。2007年推出的「1對1」 學費動輒過萬,這是想利用口碑、發揮師資,賺高端用戶的錢。

2010年,網校正式運營,收費標準與小班相近,當時有2萬多段視頻供學員觀看。這是「一魚多吃」,把線下授課內容錄下來,讓不方便現場聽課的學員上網看視頻,憑空多掙一份錢,不要白不要。由於效果不及現場授課,錄播時期學員續費率只有40%。2015年升級為「翻轉課堂」模式,續費率提高到70%一線。

 

1)增速放緩,重心仍在線下

 

2017財年(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好未來營收突破10億美元,同比增長68.2%。2020財年營收達32.7億美元,但增速回落到27.7%。2021財年前三季,營收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9.7%。

 

好未來遠非嚴格意義上的在線教育公司,線下業務仍佔主導地位擴張態勢一直沒有動搖。截至2020財年末(2020年2月29日),在國內69座城市運營871個學習中心和767個服務中心。

 

疫情對線下授課影響大,直接利好線上業務。即便如此,2020年11月30日結束的財季,學而思網校收入也才佔到營收的28%。

 

2)毛利潤率媲美新東方(線下)

 

好未來重心在線下,毛利潤率超過50%。2020財年毛利潤18億美元、毛利潤率55.1%,與新東方線下業務相當。

 

教師工資福利、教學場地租賃是兩大主要成本。2020財年,教師薪酬福利支出超過8億美元,佔營收的21.4%;場地租金3.2億美元,佔營收9.7%;上述兩項成本合計佔營收的31%(其它成本佔14%,毛利潤率為55%),比2015年低9個百分點,顯然與線上收入佔比提高有關。

與攜程相似,好未來血管裡流淌的也是「贏利的基因」,經營利潤率多年保持在10%以上。2019財年經營利潤達3.42億美元、利潤率13.3%。不料2020年2月29日結束的財年,經營利潤降至1.37億美元、利潤率僅為4.2%。

 

年報看進化、季報看經營。好未來利潤率驟降,到底發生了什麼,季度數據反映得很清楚:

 

 

市場費用的增長尤為引人注目:2019財年Q2市場費用1.5億美元,相當於營收的21.7%;2020財年Q2市場費用2.6億美元,相當於營收的28.8%;2021財年Q2市場費用3.8億美元,相當於營收的34.4%;2021財年第三財季,市場費用瘋漲至4.2億美元,佔營收的37.6%。

 

藍色折線代表毛利潤率,彩色堆疊柱代表市場費用率和行政費用率,藍色「淹沒」彩色才會有經營利潤。好未來總是能讓藍色優雅地凌駕於彩色之上,直到2020財年第四財季。最近四個財季中的三個,總費用率超過毛利潤率。

 

進入2020財年,經營利潤率跌至個位數;過往四個財季有兩個虧損,盈利的財季利潤率降至4%以下,虧損的財季虧損率越來越高——2020財年Q2,經營虧損4912萬美元,虧損率4.5%;Q3經營虧損擴大到1.27億美元,虧損率11.4%。

 

連續盈利多年的好未來,「金剛不壞之體」已破,季度虧損頻現、年度虧損「可期」,與攜程當年面臨的行業環境何其相似。

 

跟誰學的底氣來自哪裡?

 

1)成功轉型

 

跟誰學是純線上課外輔導平臺,最大的特點是專注K12、聚焦在線、直播、大班,沒有線下、沒有錄播、沒有小班、沒有1對1。

 

2014年6月開始運營時,跟誰學的初始定位是「線上教育」領域的淘寶或者攜程,變現方式是向教育機構收取「會員費」。那時跟誰學的營收並非C端學員的支出而是B端付出的佣金。2017年跟誰學選擇All in直播,力爭跑通「大班雙師」模式。

 

「大班雙師」由主講老師負責「學」,輔導老師負責「習」。輔導老師配置得當,不僅能保障效果,還有粘住學員、減輕對名師依賴等「妙用」。如今,「大班雙師」模式已被在線教育機構廣泛採用。

 

2018年轉型初見成效,2019年實現跨越式增長。其中K12大班收入17億,同比增長487%,佔營收的80.7%。

 

2019年Q1營收2.7億,同比增長474%;2020年Q1營收13億,同比增長382%;2020年Q3營收19.7億,同比增速仍達253%,大體上比好未來高一個數量級!

 

K12「大班雙師」模式跑通後,成為帶動整個公司營收增長的主引擎。2019年Q1,K12班收入剛剛突破2億,佔營收的76%;2020年Q3,K12班收入達17.6億(過往6個季度,平均環比增速達到43%),佔營收的89%。

 

短短兩三年,跟誰學完成從「淘寶」到「京東自營」的轉型,而且非常成功。粗略推算,2020年最後一個自然季,跟誰學營收與好未來網校長期正價班收入相當接近,再現當年去哪兒緊逼攜程的勢頭。

 

2)利潤去哪兒了?

 

好未來線下收入佔比遠超50%,毛利潤率在55%左右,與新東方如出一轍。採取純線上模式的跟誰學,毛利潤率超過70%。

 

線上教育鏈條比線下長,從流量獲得、課程銷售到授課,還要有題庫、內容庫,有技術、中臺。但線上授課標準化程度高,對名師要求低,模式跑通後邊際成本很低。

 

道理很簡單,假設好未來線下小班每班50人,周末50萬學員同時上課,就要有1萬間教室,最少1萬名講師。好未來每進入一個新的城市都要從找場地、招講師開始。假如跟誰學50萬學生在線發展到500萬學生在線,不過增加一些輔導員(一名輔導員可帶幾十個班)。跟誰學進入新城市,通常從一年級入門班開始,保持較高存留度,形成「漏鬥」。

 

跟誰學毛利潤率比好未來高20個百分點。反觀當年的去哪兒網,對攜程既無成本優勢、又無規模優勢,完全憑一股「狠勁」。不過,線下教學的效果有線上難以替代的優勢,好未來的「本土」相當安全。

跟誰學採取純線上模式,高毛利潤會被高獲客成本「吞噬」。2019年Q1,跟誰學毛利潤率領先13.5個百分點,市場費用率比好未來高13.9個百分點。從大趨勢看,隨著營收規模擴大,跟誰學盈利能力逐漸接近好未來。

 

從2020年Q3起,跟誰學市場費用開始顯著上升,從30%以下一路突破40%、70%、100%等「關卡」。

2020年Q1,跟誰學毛利潤率78.2%,領先好未來25.3個百分點,但58.4%的市場費用率比好未來高34.3個百分點,「輸」了9個百分點;2020年Q2跟誰學毛利潤率領先25.5個百分點,但市場費用率暴漲至73%,「輸」了13個百分點(註:由於財季截止日差一個月,無法精確比較)。

 

2021年Q3,跟誰學市場費用率大幅飆升到100%之上。

 

進入2019年,跟誰學市場費用就開始大幅攀升:Q1為9950萬,同比增長617%;Q2躍升到1.7億,同比增長817%;Q3進一步升至3.3億,同比增長965%;Q4為4.4億,增速回落到659%。

 

因為跟誰學市場費用原來就很低,2019年Q1市場費用同比增長6倍,經營利潤率仍然達到15.9%。但市場費用巨幅增長對業績的影響逐步顯現:2020年前三季市場費用分別為7.6億、12億和20.6億,同比增幅分別為661%、613%、522%!

 

2020年H1,跟誰學獲客成本只有1000多元,低於行業平均水準。2020年Q3突然增至3000元左右。

 

市場費用從2019年開始暴漲並不斷加碼,跟誰學肯定是有備而來。因為看到「大班雙師」模式顯現高毛利潤率、高留存率,有獲得盈利的前景,跟誰學認為值得砸錢搶市場。

 

當年去哪兒網看不清利潤在哪裡就砸錢搶市場,最終逼迫攜程高價收購。相比之下,今天的在線教育玩家們心裡更有底。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相關焦點

  • 4億美元拿下藝龍 攜程圍捕去哪兒
    在成為藝龍的最大股東後,攜程和藝龍能結束內耗,拓展新業務。這跟58和趕集的牽手邏輯是一樣的。58通過和趕集合併,實現了對所在行業的完全主導。同樣,藝龍對攜程來說只是小菜一碟,真正的大餐是去哪兒網。但攜程吞下藝龍後,能啃得動去哪兒網嗎?專注救了藝龍也害了藝龍攜程做什麼,藝龍就不做什麼,攜程不做什麼,藝龍就做什麼。
  • 去哪兒、攜程的「無風險套利」遊戲
    前有航空公司集體發難,後是消費者聲討維權,去哪兒和攜程在2016年年初一頭栽進了機票危機中。  作為中國市場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在線旅行網站(OTA),攜程和去哪兒將各自平臺開放給機票代理商,獲得了在線機票預訂市場約3/4的份額。
  • 攜程&去哪兒移動端產品分析報告
    攜程的7*24小時呼叫中心可以最及時地處理用戶售前售後問題,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在細節上攜程的日期如果是近三天會顯示「今天、明天、後天」、艙位默認經濟艙,減少了用戶思考和選擇的成本,問題是左上角返回鍵和右上角主頁鍵功能重複,頁面下方單手可操作區域留白太多。進入出發日期頁面後,攜程的日曆上僅顯示日期,而去哪兒顯示了每日的最低票價。
  • 攜程、去哪兒、藝龍,三分歸一統的復盤與展望-虎嗅網
    去哪兒的殺入,改寫了在線旅行的方方面面,包括投資人從重利潤逐漸轉向重營收()。按照營收至上的法則,掉隊的藝龍「歸附」意願最強,因而最先被攜程拿下。去哪兒主動權比攜程稍大:你不出高價我就繼續和你拼。2013年Q1攜程、去哪兒、藝龍的產品及市場費用分別為5.35億、1.15億和1.49億。
  • 攜程20歲,贏在哪兒又錯在哪兒丨稜鏡
    估計後兩項業務帶來的營收不多,提出「交通票」概念為的是避免與去哪兒直接比拼機票預訂張數的尷尬。交通票業務是攜程的「側翼」,梁建章沒有掉以輕心而是寸土必爭,攜程交通票業務的收入始終數倍於去哪兒。2013年第一季度,攜程訂票業務營收4.57億,為去哪兒的3.7倍;2015年第三季度,攜程、去哪兒訂票業務營收分別達到12.1億和6億,攜程仍為去哪兒的2倍以上。
  • QuestMobile在線旅遊:攜程去哪兒?不到1億的用戶市場與資本狂歡
    QuestMobile在線旅遊:攜程去哪兒?跟攜程蜜月已過,但癢還不至於的藝龍,同比增長則有25.9%,相比之下,攜程的增長率僅為0.4%。當然,增長最快的還是「驢媽媽旅遊」,56.7%,…… 難不成真的是去哪兒,聽媽的?
  • 攜程Q3財報顯示去哪兒盈利 同時擬收購天巡
    中國網11月24日訊 11月24日, 攜程公布其截至2016年9月30日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三季度攜程淨收入為人民幣56億元,同比增長75%,營業利潤率8%,相比上季度-9%實現大幅增長。攜程表示,去哪兒網今年第三季度已經扭虧為盈,在機票、酒店兩大業務的雙重力推下,去哪兒網實現淨盈利。
  • 為什麼攜程藝龍不和去哪兒合作? | 獵雲網
    傳統線下旅遊服務機構正在加速入網,但主導這一潮流的是去哪兒網,不是行業老大攜程網,去哪兒網或將取代攜程成為在線旅遊服務的網際網路入口,這是攜程,甚至藝龍最擔心的,也是拼死抵制去哪兒TTS的原因。
  • 旅遊攻略App首頁設計思考:從窮遊、攜程、去哪兒和螞蜂窩的攻略說起
    (3)出遊行程都計劃好了,看看機票和酒店訂哪家的好,順便預訂免得到時麻煩。(4)究竟東京火車站怎麼買票的呀,怎麼攻略都沒說,問一下人好了,順便看看有沒有人一起去玩。(5)正在旅遊,看一下附近還有什麼好玩好吃的。(6)下個月想去泰國旅遊,看一下簽證要怎麼辦,還有去泰國有什麼要注意的。
  • 攜程網和去哪兒網正式宣布合併
    IT之家訊 10月26日晚間消息,今天早些時候有消息稱攜程網和去哪兒即將宣布合併,現在這一消息終於得到了確認。編輯:李昭翼關鍵詞:攜程網;IT;10月;消息;26日說兩句相關閱讀去哪兒和攜程互掐 揭了誰的老底?兩家在線旅遊網站最近撕起來了。
  • 12306屏蔽攜程、去哪兒等第三方軟體!搶票的正確方式來了!
    距離過年的時間是越來越近了,目前全國已經正式進入了春運搶票階段,相信,很多人還沒有買到過年回家的票,並且,仍然有一大批人準備年根兒依靠搶票軟體「使使勁兒」,像攜程,去哪兒,途牛等主流應用軟體,這些軟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省很多時間,在我們休息之餘還可以繼續為我們盯著12306的票務系統
  • 藝龍和攜程開打價格戰 攜程稱誰跟進誰死
    新華網北京(記者華曄迪、羅宇凡)過去一周,在電商領域,最該被關注的,不是噱頭大於實質的「雙12」促銷,不是遠不如「雙11」人聲鼎沸的網購人氣,也不是淘寶的大抽獎,而是在線旅行領域兩大龍頭藝龍、攜程「約架」開打「價格戰」,以及這場「價格戰」可能對行業未來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 4個月帶動近5億元旅行直接消費,攜程未來或上線直播平臺;去哪兒...
    4個月帶動近5億元旅行直接消費,攜程未來或上線直播平臺 近日,攜程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作為主播完成了第24場直播帶貨的攜程「Boss直播」。
  • 面臨攜程美團夾擊 去哪兒網與如家鬧「分手」
    原標題:面臨攜程美團夾擊 去哪兒網與如家鬧「分手」   去哪兒面臨攜程美團夾擊   本報訊 (記者索冬冬)昨日,消息稱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如家將其酒店產品從去哪兒網全部下架,稱去哪兒以低於協議價售賣如家酒店產品,打亂了公司價格體系,運營部門會做進一步調查。
  • 與如家鬧「分手」 去哪兒面臨攜程美團夾擊
    原標題:與如家鬧「分手」 去哪兒面臨攜程美團夾擊   昨日,消息稱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如家將其酒店產品從去哪兒網全部下架,稱去哪兒以低於協議價售賣如家酒店產品,打亂了公司價格體系,運營部門會做進一步調查。但去哪兒方面則表示,如家門店迫於經營壓力希望直接與去哪兒網合作,並提供更便宜的價格,並將用戶體驗差的如家門店統一下線。
  • 攜程與去哪兒婚後第三季度重回盈利,同時還要收購旅遊搜索平臺天巡
    11月24日, 攜程公布其三季度財報,跟去哪兒合併之後連續虧損兩季度,這次的財報終於重新實現盈利了。財報顯示,三季度攜程淨收入為人民幣56億元,同比增長75%;營收環比增長26%則主要因為季節性因素影響。
  • 入股藝龍,攜程別高興太早了
    關於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一直就存在著合併傳聞,主角是攜程與去哪兒,兩家最大的行業巨頭合併已經成為中國今年網際網路公司的慣例,可現在的結果卻是攜程入股藝龍,去哪兒網還在當著「單身狗」。媒體上流傳著攜程網CEO的「內部信」,信中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僅僅當成是入股之後的成就感也可以,但應該更多的是對去哪兒拒絕「合併」的一種「示威」,希望更早的促進去哪兒網「歸順」。去哪兒網有著百度的血統,攜程聯手騰訊控制藝龍,已經有點當年58同城的感覺,加入騰訊系顯而易見,阿里的去啊已經是後起之秀,江湖再次傳出巨頭們的市場爭奪怒吼。
  • 機票預訂「低價陷阱」:攜程去哪兒為什麼屢遭詬病
    最近,類似低價機票無法正常購買的用戶投訴,將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遊網站的機票業務,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作為兩大主要營收來源之一,機票預訂業務對於眾多在線旅遊網站而言地位特別。同時,作為人們出行中必不可少的大交通環節,正常購買機票也是人們能夠順利出行的前提和基礎。
  • 「貪心」的陳向東和他的跟誰學
    「就像人們想買東西就想到淘寶,想到搜索就想到百度,想到溝通就想到微信一樣,未來人們想到學習就一定會想到跟誰學。」「(要做)這件事我其實想了好多年,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各樣不成熟(的原因)也就放下來了。但2014年休息一段時間回國之後再看,我覺得這個場景好像是成立了。」陳向東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 10月旅遊App排行榜,比攜程去哪兒更牛的竟是它
    2016年10月綜合旅遊預訂類AppTOP5榜單中,攜程旅行取代去哪兒,成為活躍用戶規模最高的App,月活規模達到2191.32萬。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出行預訂市場集中度較高,攜程收購去哪兒後,新攜程系旗下攜程旅行、去哪兒旅行和藝龍旅行在市場策略上協同性增強,整體用戶規模居於領先地位;同時攜程與去哪兒整合進入新階段,通過優勢資源配置,攜程旅行線下資源和用戶優勢增強;飛豬通過與阿里大生態下金融、影視、音樂、體育、社交等各產業領域協同,並結合電商平臺模式,在旅遊產品庫存上具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