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分娩時造成的自然撕裂傷口,往往是不能人為控制的,如果撕裂嚴重,傷口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會對日後夫妻親暱造成影響,影響夫妻間的感情。
執筆:明珠
編輯:小枝
定稿:蘇子後
順產作為最佳分娩方式之一,卻在胎兒娩出時困難重重,不少過來人吐槽第一次生孩子不是側切就是撕裂,根本逃不脫產後之痛,或許有些準媽媽對此比較陌生,今天就跟大家講一下它們的區別。
側切和自然撕裂的區別
側切就是在分娩過程中,當胎頭即將出來時,醫生用特製的「側切剪」在會陰左側方傾斜45度角處剪開一個開口,長度約4~5釐米,剪開的部分包括皮膚、肌肉和部分的Y道黏膜。據統計,我國首胎側切率高達95%左右。
側切到底好不好呢?
一般來說,為了產婦和胎兒的安全著想,多數情況下,醫生都建議側切。主要原因如下——
1、避免胎兒窒息、顱內出血
因為初產婦會陰彈性較差,道口較為狹窄,胎頭娩出時會遭受巨大的阻力,而側切可以適當鬆弛YD口,加速胎兒娩出,避免在會陰組織的巨大壓力下,造成胎兒窒息或顱內出血。
2、避免盆底受損,產後難以修復
對於準媽媽來說,側切可以減少對於盆腔和Y道的傷害,因為胎頭長時間充斥產道及Y道口,會造成盆底受損,產後變得更加鬆弛,難以恢復至原狀,還容易出現尿失禁。
3、避免二次撕裂,保持會陰美觀
分娩時,準媽媽的會陰處承受著巨大的張力,而側切可以將這種張力集中在側切的傷口處,避免發生二次裂傷,由於傷口是人為切開,邊緣比較整齊,縫合後容易癒合,也不會影響外觀。
側切通常在孕婦產痛劇烈時進行,醫生採取局部麻醉的方式,麻痺會陰部位的神經,產婦基本上感覺不到疼痛,只有在胎兒娩出時有憋脹感。
另外,側切傷口一定要注意護理,產後42天檢查時,醫生會特意查看癒合狀況,側切傷口可以這樣護理——
1、術後24小時內,用冰袋對傷口進行冷敷,減少不適感;24小時後用溫水清洗擦乾後塗上碘伏。
2、每次大小便後,清潔會陰,保持乾淨,擦碘伏必不可少;
3、傷口恢復時會有刺癢感,千萬不能用手撓,避免細菌感染,加重病情;
4、 惡露未排乾淨時,要每天更換4~6次衛生巾、產褥墊或者護理墊;
5、如果傷口在產後42天內出現紅腫、發熱、異位等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6、產婦可以多吃高纖維食物,多補充水分,避免便秘,不然在排便時太用力,會造成傷口再度裂傷。
而自然撕裂是指當胎頭出來時,產婦用儘自己力氣將產道及其周圍組織撐開,撕裂傷口是不規則的,且數量多,根據裂開的口子,醫學上把裂傷分為四個等級:
一級:一個小的裂口,不傷其它組織;二級:延伸通過YD以及周邊組織,不傷及直腸或肛門括約肌;三級:傷及YD以及周圍組織,和一部分肛門括約肌;四級:它是最嚴重的撕裂傷口,傷及YD及其周圍組織,並且傷及肛門括約肌和直腸。
很多分娩時造成的自然撕裂傷口,往往是不能人為控制的,如果撕裂嚴重,傷口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會對日後夫妻親暱造成影響,影響夫妻的感情。
自然撕裂和側切哪個好?
1、從安全角度看
據產科醫生介紹:側切會比自然撕裂更加安全可靠一些,因為側切是在一定的位置上進行手術,具有確定性和技術性。而撕裂是產婦用力憋開會陰部位,這種人為的力度是很難控制的,一旦沒有控制好就會損傷產婦的臟器,而且撕裂傷口比側切傷口大很多,產後恢復期間受到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兒。
2、從恢復速度和程度看
一般來說,輕度撕裂比側切傷口恢復的快一些,但是撕裂傷口沒有什麼規則性,最終形成的疤痕很難看;如果是重度的撕裂傷口,它的恢復速度就比較慢,而且產後受到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再次發生撕裂的可能性很大。
自然撕裂和側切都逃不開的後遺症
1、傷口感染
不管是側切還是撕裂,會陰處都會受傷,產後務必要注意清潔衛生,否則很容易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的情況,嚴重時還可引起高熱不退,甚至危及生命。
2、日後親暱疼痛
會陰處的傷口會影響房事疼痛,主要因為縫合後的疤痕跟柔軟的Y部相比,它是比較硬的纖維化組織,行房事時容易造成疼痛。
3、會Y部位嚴重疼痛
兩者都會對會陰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就好比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受傷,都是會感覺到疼痛的,最主要的是胎兒經過產道時的擴張,部分媽媽產後會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