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樂山大佛、峨眉山23日恢復對遊客開放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記者從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了解到,兩處世界遺產景區將於2020年3月23日,恢復對遊客開放。

峨眉山景區:露天景點全部開放。 《只有峨眉山》演藝暫定5月1日恢復演出。景區實行單日遊客限量16000人/日,並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適時調整。遊客須通過網絡預約實名購票。預約平臺包括:峨眉山識途旅遊網官方網站(http://www.ciotour.com)、峨眉山識途旅遊網官方微信、攜程、美團等。景區將實行交通管制,遊客須前往峨眉山遊客中心或峨眉山旅遊客運中心乘坐觀光車進入景區。

樂山大佛景區:3月23日恢復開放,22日起,景區開始提供遊山門票網上預訂服務。 遊客(含符合國家規定享受景區門票優惠政策的遊客)均需用身份證實名網上預約訂票。旅行社可通過景區官方訂票平臺「二維馬」預約訂票,自助遊客可通過景區官方訂票平臺「二維馬」或攜程、美團預約訂票。露天景點全部開放。白天遊江項目、「夜遊三江」遊山遊江項目暫不開放。為確保遊客遊覽安全,景區實行遊客總量控制,日最高接待量1.4萬人/天。(總臺央視記者 蔣林 楊晨)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樂山恢復開放景區27家 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首日迎來首發團
    新華社記者張超群攝   ●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均只開放全部露天景點●景區實行單日遊客總量控制,樂山大佛景區日最高接待量1.4萬人次,峨眉山景區日最高接待量1.6萬人次,遊客需通過網絡預約實名購票3月23日早上7點半,恢復開放的峨眉山景區迎來第一對客人——來自重慶的李先生夫婦
  • 樂山大佛及峨眉山景區23日起對外開放
    3月20日,樂山大佛及峨眉山景區發布恢復開放公告,具體如下:一、開放時間2020年3月23日起,景區有序開放。二、開放範圍露天景點全部開放。白天遊江項目、「夜遊三江」遊山遊江項目暫不開放,開放時間另行公告;《只有峨眉山》演藝暫定2020年5月1日恢復演出。
  • 樂山大佛、峨眉山景區國慶期間有如下調整:遊客限量,分時遊覽!
    倒計時兩天 小長假就要來咯 「遊客限量、分時遊覽」 各位小夥伴注意啦 國慶期間 樂山大佛、峨眉山兩大景區有如下調整 ▽
  • 樂山大佛和峨眉山世界聞名,但除了它們,樂山還有哪些著名景區呢
    樂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這裡面積廣闊,全市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人口眾多,擁有351.8萬人口。是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樂山更是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之一,是中國唯一擁有三處不同類型世界遺產的城市。
  • 樂山大佛一觀,彌勒坐像遊玩看峨眉山,四川的世界雙遺產!
    所以我去了另一個地方,同樣是著名景點,樂山市的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其實是個通俗稱呼,它真正的全名是「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因為這個大佛是個石像,更是個彌勒佛坐像。但這名字果然太長了,因為地處樂山市,後來也就通常被稱為樂山大佛了。
  • 景區提前預警 峨眉山、樂山大佛「護航」遊客安心遊
    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5月1日,豔陽高照初夏味濃,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的第一個小長假如約而至,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當前峨眉山和樂山大佛兩大景區日最高遊客接待量為13500人和8400人。當日上午11點,峨眉山景區管委會首次向遊客發出預警信息,低山區黃灣停車場已達到飽和,自駕遊客被導流盜其他點位,再轉乘觀光車上山遊覽。隨後13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發出流量預警,首日遊山門票已達限額8400張,停止預約銷售。假日剛開啟半日,兩大景區就迎來客流小高峰。
  • 樂山大佛到峨眉山多少錢
    去成都,不去樂山和峨眉山看看,總是感覺少了點什麼,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一鼓作氣,在攜程上報了個旅遊團,去樂山抱大佛,峨眉登金頂了。9點30左右,我們滴一站先到達了樂山,去參觀樂山大佛,我們沒有按照常規的參觀路線,而是直接到樂山港碼頭,乘船去近距離的觀看樂山大佛的全身全貌。
  • 首屆峨眉山樂山大佛國際攝影大展徵稿啟事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是長江上遊唯一的自然和文化雙遺產之地,也是長江流域的佛教發源地。在30公裡範圍內,佛海綿綿,既有世界上最高的彌勒座佛,又有普照四面的普賢金佛,還有亞洲最大的十方叢林---大佛禪院,具有世界的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 四川樂山好玩景點盤點!樂山市:我可不只有樂山大佛跟峨眉山
    提起四川樂山,很多人肯定第一反應會想到樂山大佛跟峨眉山。樂山大佛雄偉肅穆,大佛雕像精妙絕倫;峨眉山地勢陡峭,風景秀麗。這兩個景色各有風採,但在樂山,僅僅用樂山大佛跟峨眉山總結樂山的美是不夠的。樂山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國家4A級景點以上的景區便有15處,這樣的一座旅遊城市,不僅僅是樂山大佛跟峨眉山便能總結完的。今天豬豬就跟大家介紹下樂山另外幾個不錯的旅遊景點,每一處都有自己的魅力,讓遊客們享受其中。
  • 不止有大佛!樂山文化旅遊8個新產品6條新線路等你來耍
    >東風堰—千佛巖景區位於樂山夾江縣境內,其中的東風堰是四川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建部分)開放時間:5月中旬#SplitPageHere#沐川朱䴉繁育中心6條文旅新線路,帶你體驗「沒耍過」的樂山一、武術健康遊遊客徒步經峨眉山景區的報國寺
  • 峨眉山、樂山大佛竟是如此仙境!
    樂山大佛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譽,所以佛像頭部就是山頂。站在佛頭旁邊,與佛像一個方向,模仿著佛像的神態,雙眼微睜,嘴角微開,如拈花般似笑非笑,當然是沒有一點神似,更沒有普度眾生的胸懷和能力。早早起來,小雨連綿,淺霧繚繞,走上酒店十九樓的大陽臺茶座欣賞雨霧樂山 。 樂山大佛與我隔江相望,可隱約見其頭部,其實樂山大佛所處的 凌雲 山與相連的烏尤山一起,整片山體天然像一個臥佛躺在江面上,而樂山大佛正正在臥佛的心臟之處,是冥冥天意?還是開鑿大佛的海通大師是佛陀轉世,我自心中有佛,人人處處心中皆有佛,佛顯便是佛?
  • 「擴容提質」點亮樂山大佛景區
    歷時近1個月、穿越1633.6公裡航線,「嘉州02」號新型觀光遊船1月26日安然「到家」,在樂山大件碼頭完成吊裝下水,並駛入大佛景區烏尤壩碼頭待發。其姊妹船「嘉州08」號正在「回家」途中,將於春節前後抵達樂山。這對「姊妹花」並蒂開放,將為樂山大佛景區水上旅遊和「夜遊三江」帶來別樣風情。
  • 黃金周首日:6100多人遊樂山大佛 8800多人登峨眉山
    10月1日,中秋國慶黃金周首日,剛剛舉辦完四川三大文旅盛會的樂山市迎來各地遊客。其中,老牌景區峨眉山、樂山大佛等依然魅力不減。封面新聞記者從兩大景區獲悉,當天峨眉山景區共接待8880人次,樂山大佛景區共接待遊客6112人次。預計10月2日,遊客人數將開始走高。
  • 「冰雪聖境 味道樂山」樂山旅遊福利出臺 溫暖整個冬季
    自然觀光+人文體驗+地道美食 樂山冬季耍事多  12月21日-12月23日,重慶主流媒體採風團受邀走進樂山,感受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城市的魅力。郭沫若故居、東方佛都、夜遊凌雲山、約卡吧房車露營地、峨眉山冰雪奇景、大佛禪院;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人文歷史,獨特的美食文化,讓參與此次採風的重慶媒體讚不絕口。  據樂山市旅遊和體育發展委員會負責人餘東旭副主任介紹,近年來,依託樂山大佛及峨眉山這兩塊旅遊金字招牌,通過產品升級打造,實現了山、水、城的有機結合。
  • 樂山大佛體檢腿部棧道被遮擋 大佛景區仍正常開放
    樂山大佛體檢腿部棧道被遮擋 大佛景區仍正常開放原標題:樂山大佛又迎「體檢」新華社成都10月8日電(記者張超群)記者8日從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了解到,樂山大佛胸腹部開裂殘損區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於當天正式啟動。
  • 樂山大佛峨眉山兩日遊
    樂山大佛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下面介紹一下樂山旅遊攻略!乘船遊覽大佛全景買張船票坐船參觀,可以看到大佛全貌,可以省去排隊時間,而且遠觀大佛更有氣勢。
  • 舌尖上的四川省樂山大佛,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
    樂山大佛的莊嚴,峨眉山的秀美,佛都裡的木魚聲,張公橋頭的市聲……宗教的清嚴與俗世生活的濃豔,在樂山和諧融洽。作為郭沫若的故裡,詩人的高歌為這裡增添了幾許詩意氣氛。樂山大佛(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樂山大佛是石刻彌勒佛像,為世界第大佛。
  • 遊樂山大佛,登峨眉山,四川樂山十八座古鎮,美到窒息
    樂山,古稱嘉州,在我的印象中這裡一直以佛聞名,普賢菩薩道場的峨眉山,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的樂山大佛,還有摩崖造像聞名的夾江千佛巖,峨眉山象城的大佛禪院,都在這座美麗的城市。
  • 樂山旅遊推陳出新 重慶市民可免費領樂山景區門票
    據悉,峨眉山第20屆冰雪溫泉節將於本月28日開幕。針對重慶遊客,樂山東方佛都、峨眉山大佛禪院拿出千張門票免費送。樂山旅體委表示,樂山旅遊在冬季為重慶市民準備了豐盛的旅遊大餐,不僅有樂山大佛、峨眉山等傳統旅遊產品,更有夜遊凌雲山、船遊三江、約卡吧自駕露營地等新鮮好玩的體驗性項目。同時,樂山各大景區、酒店也放出淡季優惠政策,冬季去樂山旅遊,不僅有的看,有得玩,更有優惠福利拿。
  • 受洪水衝擊,樂山大佛佛腳腳踏受「皮外傷」
    8月18日,四川樂山遭遇百年難遇的洪水,洪水漫過樂山大佛腳趾,也是百年一遇。19日,據樂山大佛管委會消息,受洪水衝擊 ,樂山大佛佛腳腳踏捶灰附加層小面積脫落。洪水退去露出佛腳腳踏為應對強降雨,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於8月17日凌晨提前關閉景區,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及時消除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