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年貨變遷透出消費升級
年的味道是回憶的味道
日曆翻過一天,新年就近一點。
每當這時,有人就會問:「今年年味是不是又淡了些?」
年味是什麼?很難說清。是春節前夕的大紅燈籠,是翹首期盼的年終獎,還是每當想起就倍感溫暖的家人團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年味,是回憶。是那衣櫃裡新衣發出馨香,是灶臺上油鍋裡肉圓子滋滋的聲響;是追逐打鬧著往火堆裡扔鞭炮,是甜夢中黏牙的大白兔和金絲猴。
年味,還是那藏在年貨裡的小小驚喜,是走親訪友的那份心意。
我們不會一直年輕,但總有人,一直年輕著。從年貨裡,我們,也可以窺見青春。
於是,我們找了四代人,來回憶他們記憶中的年貨。引來一片共鳴:「對對對,我們那會兒的春節就是這樣的!」
在「60後」的記憶中,白糖拿紅紙一包,那就是頂尖的年貨了;在「70後」的印象裡,一袋袋乾癟的李子幹是只有春節才能享受的美味;「80後」記得,收到旺旺大禮包可以樂半天;「90後」對年貨鮮有感覺了,因為他們隨時都可以上淘寶、天貓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了,如果長輩送來一臺蘋果產品,也是極好的。
春節雖與記憶中不同,年貨也一年年更迭,但快樂和溫暖是不變的。
「60後」老江:
紅紙包白糖就是頂尖年貨
「那個時候啊,物資匱乏,尤其是農村。」如今近60歲的老江,回憶其兒時的春節,就像拉開了一部長電影的序幕。
老江是臨安高虹鎮人,家裡有5個兄弟姐妹,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兄弟姐妹多,就意味著好吃的東西,基本與你無緣。
「想吃雞鴨魚肉,就只能盼過年。等重要的客人來了,媽媽就會殺雞殺鴨,那是我們兄弟姐妹最興奮的時刻了。」然後就有的吃了?不是,老江和兄弟姐妹們得等,等什麼呢,等客人走了。
「來一撥客人,吃了一些,媽媽就會收起來,放到第二撥客人來的時候,熱一熱再吃。就這麼一直等到不好意思再拿出來招待客人的時候,我們就能吃了。」
想起這些,老江笑了,搖了搖頭:「想想那會兒,什麼都特別珍惜,現在吃喝不愁,幸福感卻少了。」
她說,那會兒,雞鴨魚肉是只有過年才會一起被擺上桌的,也只有重要客人才有這樣的待遇。而客人帶什麼禮物來呢?紅紙包一包白糖,或者紅糖,就是「客氣」的客人了。
「70後」劉遠:
自家做的年貨是離不開的鄉愁
「想起來都流口水,可惜今年不回去過年。」1970年出生的劉遠,是江西贛州人,也是客家人。
劉遠記憶中的年貨,離不開臘肉和醃製品。
自家曬的牛肉乾,配上辣椒幹、薑絲,用旺火爆炒,是一絕;門前魚塘裡抓上來的魚,曬成魚乾,用酒釀悶炒,是二絕;養了一年的豬,提前兩個月早早殺了做成臘肉,醃豬耳、豬舌……是三絕;嫩豆腐中間挖個洞,放進肉末,做成口感獨特的釀豆腐,是四絕。
「光是豬肉做的醃製品,就能擺一桌,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見香。加上用米漿放簸箕上曬乾切塊,油炸後做成的湯皮,用芋艿做成的米果丸子,滿滿一桌都是年味。」如今,離家千裡,劉遠常常惦記家鄉的那口味道,「不過現在有了天貓這樣的平臺,網購方便多了,想吃了,就去家鄉的特產店裡買一點,頂多兩天就寄到了。」
他說,那時,自家吃的年貨是這些,走親訪友送的也是這些,「可能別家沒有做那麼多,我們就送一點,比如帶十斤臘肉,還有自家釀的米酒等。」如果過了正月初七,這些自製的年貨還沒有消化完,大人們就會把這些燉成一鍋,「是不是會覺得很奇怪?其實很好吃。」劉遠說。
「80後」筱婕:
年味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年年有餘」
在「80後」筱婕的童年記憶裡,家鄉的淮揚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系。過年,尤其如此。
獅子頭、蛋餃、拌乾絲、餚肉……一道不能少。而且,這些都來自長輩的手藝,每家都有自家獨一無二的口味。
除夕夜,年夜飯甚是隆重,光是冷盤就得6道起。筱婕說,江蘇宿遷人講究討彩頭,好事逢雙,因此,不管是冷菜還是熱菜,都得是雙數。菜也有講究,比如,桌上必須要有魚,但這道魚,不是拿來吃的,「寓意年年有餘,只看不能吃。飯也只能挖中間的一部分吃,同樣的寓意。」於是,剩下的時間裡,大家就吃饅頭,「春節前夕,家裡就會做很多很多饅頭,大概上百個吧。放在前廳,用紗布蓋住,要吃了就拿幾個熱一熱。」
上世紀80年代,送禮就開始講究起來了。在筱婕的印象裡,大年初二,親戚間就開始走動,食品商店買的鍋巴、金果、喔喔奶糖、佳佳奶糖、巧克力,都是送人的年貨。後來,又慢慢增加了牛奶、飲料等,「不過那會兒也沒有現在那麼富裕,家家戶戶都是把年貨左手拿進,右手送出。」
「90後」曹傑:
沒有玩具的大禮包就不是「好禮包」
有人說,「90後」是最幸福的一代,因為物質開始豐裕。曹傑,是個1992年出生的男孩,其實掰掰手指,過了年也27歲了。如今對年味越來越沒有感知的他,回想起兒時,說:「覺得那時候快樂來得很容易。」
記憶中,杭州的年夜飯,並沒有十分特殊的講究。只是有幾樣必吃:春卷、八寶飯和炒腰果。對於杭州人來說,年二九就是小年夜,這一天就開始去親戚家吃飯了,年三十得在自己家吃。於小朋友而言,那天就是看電視、吃水果、吃零食、放鞭炮肆意玩耍的「完美一天」。
到了初一,早上起來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吃完就開始愉快地「跑親戚」。曹傑最喜歡的年貨,是親戚送來的,以旺旺大禮包為代表的各種大禮包,「裡面有各種吃的,還有玩具。」曹傑說,如果媽媽告訴他,這個禮包還要轉送給其他小朋友,他就會生氣,「如果發現禮包裡沒玩具也會生氣。」
「那時真的很容易滿足啊。我記得有一年,爸爸在馬路邊給我和表弟一人買了一個紅色的氣球,開心得不得了,就算是現在回想起來,也依舊能感受到這種開心,現在經濟這麼發達,類似這樣賣小東西的都沒有了,應該也很難取悅小朋友了吧。」
其實,如今,有了天貓這樣的平臺,小朋友不是越來越難被取悅,而是,他們有了更多選擇開心的機會。
時間是種很神奇的東西,它時而讓我們回到過去,時而又使我們想到未來。我們常常在感嘆過去多麼好,卻也慶幸如今的時代因為有了網際網路變得便利和多彩。
這四代人記憶中的年貨,有沒有一件,也是你的?如今的你,又在置辦什麼年貨?
朱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