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個人一生所必須要經歷了一件事情。不但中國,美國也一樣,美國也有高考。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錄取通知。
相信大家在高考完,報完志願以後。最揪心的一段時間。就是在等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被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所錄取。於是就在忐忑中度過了最不安的一段時間等到結果出來以後,你就知道自己是否能上大學。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巴比特。他已經被八所大學所拒絕錄取。面對家人,面對自己,那種感覺。那種壓力。是他非常的難受。他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為自己感到失望。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形成,造假。這個造假可不同尋常,不是隨隨便便到天橋底下辦一個就行了。找到了自己的好基友小胖同學。小胖同學已經被哈蒙大學所錄取了。而且還是有點兒才華的。他找小胖讓小胖給自己做一個網站。並且給那所大學取名叫做南哈蒙理工學院。他拿著自己做的錄取通知書。給家人看讓家人自我安慰。一向謹慎的父親看完錄取通知書。又上網查閱之後。雖然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但是,還是給了他一學期的生活費。
於是,他,蘿莉妹,還有爆炸頭,還有摔壞腿的黑人小哥。他們幾個都是沒有被錄取的學生。他們就都瞞著家人,說自己考上了。南哈蒙理工大學。並且。他們為了真實一點兒,就在在人家的正牌兒大學。旁邊一個廢棄的精神病院。給租下來了。經過他們的一番裝修裝飾之後南哈蒙理工學院,也就正式成立了。但是不幸的是父親要來。於是又去找小胖的叔叔。去演個校長。那個胖子叔叔可是個人才,特別能吹。在一幫群演和胖子叔叔的忽悠下。父母相信了。於是他們幾個便開始了自己的哈皮人生。也不用管,也沒人看,也不用上課,整天吃喝玩樂,但是一天。一個同學的到來。打破了他們在計劃。這個同學說他自己也被錄取了。巴比特還說人家找錯地方,但是人家說沒找錯。不但自己來了,而且還來了一大堆的都是沒被錄取上的學生。這所學校就仿佛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巴比特一看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已經超出了他所能控制的範圍。沒辦法他就打算告訴同學們,但是同為都沒有被錄取上的學生,他能理解到也能體會到那種內心的那種痛苦。沒辦法他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在這個學校裡,沒有老師。沒有同學。唯一做的就是。把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而且沒有專業。你喜歡什麼什麼,什麼就是你的專業。這簡直就太符合這群差生了,他沒有玩搖滾的,有玩滑輪的,有遊泳的,有體育的,有服裝設計的,有走t臺的,還有搞餐飲的等等等等。然而好景不長。事情一個人打破了,就是自己女神的男朋友。女神經常往自己這邊跑。導致了女神男朋友的嫉妒。於是,他把胖子給綁架了。並從他那裡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然後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哈蒙大學。
然後哈蒙大學。就把他們給告上了法院。所有的事情都對他們不利。但是最後,在巴比特一番激情的演說下,打動了在場的法官以及陪審團。所以最後他們獲得了一年的試辦學資格。並且女神也成為了自己的女朋友。
很喜歡結尾處主人公慷慨激昂的陳詞:
"哈蒙學院有它一百多年的歷史傳統
但傳統是什麼?
欺壓同學 羞辱看不慣的人
給孩子們很大壓力導致壓力過大而失常染上毒癮
為什麼?為什麼不能共存?
你們有你們的規則
你們的構成
你們的象牙塔
而我們做我們自己的
為什麼要遵守你們的規則?
知道什麼?你是罪犯
因為你剝奪了這些孩子的創造性和激情
這是真的犯罪
系統是為你設計的?它教你順從你們的心
做個順民?
你們呢?
你們一直想做學校行政員?
亞歷山大博士你有什麼夢想?
也許沒有 也許想做詩人
或者魔術師,藝術家
或者只想週遊世界"
很喜歡主人公對於理想的闡述,的確,教育不是用刻板嚴厲的方式剝奪還是的創造性和激情,因材施教的意思,不是根據孩子的天分來制定學習方法,而是根據他們的天分,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向和學習內容.孩子不需要學習統一的知識,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需要的是做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不是在一個既定的框架下做一個模式化的社會人.
電影中的學校原型是美國橘子郡查普曼大學,美國比較出名的的大學,所以一不小心就造了一個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