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017年聯合公布的名單顯示,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共有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包括A類36所,B類6所。
根據當時的規劃,到2020年年末,要有一部分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一部分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而今年則正是考驗各大高校建設水平的時候,也意味著各大高校在今年迎來「大考」,有部分高校需要在今年」交卷」。那麼到底誰能異軍突起,獲得國家和教育部的認可,率先進入世界一流呢?
對此,軟科整理出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目標並公示出來,其中有不下十所高校的目標是在今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大部分高校的目標是在2030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如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所說的世界一流大學,是按照我國目前的高教發展水平和教育體系以及學科實力進行評定的,並不是按照國外標準來評判,是否建設成為了一流大學,需要得到國家和教育部的認可。
根據軟科統計的資料顯示,今年年末,將有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蘭州大學在內的15所高校今年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雖然各自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目標都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的表述是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而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都在前面加了修飾詞,表述為基本、初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的目標相對於上述高校稍微晚一些,表述為2030年進入或者初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而中央民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鄭州大學這六所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最晚,目標是在2050年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
對於2030或者2050這個時間來說,還很遙遠,我們暫且不談,我們只討論要在今年進入或者初步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的15所高校。
首先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本來就是國內炙手可熱的頂尖學府,基本已經是世界一流了,這個毋庸置疑。華東五校的實力和名聲也是享譽海內外,不論是學科實力還是辦學質量都在國內處於前列,進入世界一流的問題應該也不會很大。除此之外,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四所老牌名校雖然與前者相比還有差距,但是初步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雖說在國際排行榜上位次並不高,但是由於是按照國內標準進行評判,所以希望還是很大的。
至於中南大學、東南大學、蘭州大學,能否在今年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真的不好說,畢竟這三所高校在總體實力上並不佔優勢,能否通過教育部認可,只能看未來審核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