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圝圝2015年5月,隨著一紙轉設的批文,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武漢學院終於轉為一所完全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致力於激烈網際網路競爭的騰訊創始人為什麼要投資學校?
圝圝「我覺得,可能是四個字:不忘初心。」陳一丹說道。「之前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公益和教育領域,讓自己成長,更加認識到:社會要進步,解決社會的主要問題,歸根結底要靠教育。社會發展所需的,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的,包括知識能力,靠教育;道德信仰,靠教育;社會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矛盾紛爭,靠教育;自然生態,一樣靠教育。教育的範疇,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何其的重要。因此,也逐漸形成了,願把教育作為自己一生的志業,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投身到教育這個永遠未竟的志業中去。」
圝圝2006年前後,有人找到陳一丹,說武漢的一個大學求收購,「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沒有任何興趣。我們騰訊幾個創始人都專注在網際網路領域,其他很多賺錢的項目都找過我們。但是我們還是認為沒有其他精力,網際網路競爭很激烈,我們需要專注。其他的事情,我們不幹。」
圝圝但是,武漢學院龍峰董事長的話最終打動了陳一丹。「他很堅持,過了段時間又約我出來。他說,我知道你在做公益,也涉及一些教育項目,我們這個項目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這是個公益項目。你可以參與一點,你不用管它,我們來管就行。如果別的投資人要收益,你可以不要,就當公益來做。而且,接下來民辦高校改革也值得參與。」
圝圝說到公益,陳一丹動心了,「只是想到做公益的話,反正我已經在做了,而且投入下去不用去管它,那不如試一試。但當時對民辦高校這樣複雜的項目,也沒有去多想。」從獨立學院到民辦大學的路程漫長且艱難,「這至少需要兩個條件,師資投入和校園投入。算下來,投入額是個很高的數字。」
圝圝「算出來的投入額確實有點狠,如果你投入這個數額的資金,才有可能去做一個實現教育改革的平臺;如果不投入,這個學院也不會倒,也就是那樣如常運營下去。」面對這樣的局面,陳一丹陷入了天人交戰。「決定投的那天晚上,我還是問了自己,為什麼投這個學校,無非就是想在教育改革方面推動一下。投入這個數,看起來很大,那可能十年後回顧一下,你不會後悔。或者說,十年後,培養出很多符合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生,這多有意義啊。所以,當時就下了這個決心,投吧!」
一丹啟示錄:
從「救國夢」到「強國夢」願景的薪火相傳
圝圝隨著一紙轉設的批文,武漢學院正式轉為一所完全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隨著騰訊創始人陳一丹的公益辦學理想,組建了武漢一丹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武漢學院舉辦方,武漢學院的首期投資達20億元,這是國內民辦大學最大的一筆投資。這對中國民辦教育而言,是一次長足的創新,一是民間資本響應國家號召,緊跟教育改革的浪潮,起到了實質的突破作用。二是民辦教育面向國際接軌,率先創新教育理念,建立起紮實的平臺基礎。
圝圝回顧近現代實業家、企業家的辦學實踐,從張謇、陳嘉庚到陳一丹,這是從「救國夢」到「強國夢」願景的薪火相傳,是創業興學、盡力社會使命的傳燈之路。從當年陳嘉庚一生捐獻的教育經費總計1000萬元以上(相當於現今價值美金1億美元以上),立足家鄉的報國興學,到今天陳一丹首期20億元,面向國際化的公益辦學。這些投入的規模、格局與決心都不可謂不大。更重要的,是他們一樣的赤子熱脈與一樣的時代搏動。
圝圝事實上,新一代企業家投身教育已蔚成潮流。隨著《中國合伙人》的走紅,俞敏洪的新東方,正加速進行著點陣式布局。馬雲將私人會所「西湖會」轉辦作「湖畔大學」,平臺化培養一批處於新一代創業進程中的企業家。陳一丹則在中原腹地的武漢,從未雨綢繆規劃,到一磚一瓦的實幹,從深入前沿的謀篇布局,到面向未來的軟硬體投入,進行著一所真正大學的生態型建設。
圝圝隨著轉設的完成,武漢學院以一個重投入、比較「笨」的布局開始。20億元投入背後,讓這所民辦公益大學,站在起跑線上就已是「中國最美的民辦大學」,同時展開著「最受尊敬的民辦大學」的願景。
圝圝「我就希望這所學校辦成真正的民辦高校,真的是公益辦學,真的會走出一條路來,最終也能影響到其他的辦學人。」陳一丹說道。
圝圝「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很好的私立學校?我們就沒有一個好的私立高校呢?我們能不能成為未來中國優秀私立高校中的一個呢?」私立學校正是陳一丹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途徑——「私立學校,起碼有更多自由,需要教育家來辦學,按照教育的規律來走,現在起碼可以去做了。」儘管沒有公立學校的資源優勢,但武漢學院希望在民辦領域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路來。
圝圝 那麼,武漢學院的教育規律如何呢?
圝圝 「我覺得,按照教育規律,在機制上教育是非盈利的。所有的收益,都再循環用於學校的建設。」陳一丹看來,非盈利性質是民辦高校成功的重要條件。「這些年遊學海外的經歷,讓我看到,能成功的民辦高校都是非盈利的。」因為這些學校雖然由私人基金會支持,但不是說今年投入多少,明年收學費多少,除掉成本,投資人就來算如何分錢。這些學校的不僅不旨在盈利,它還需要整合和募集社會更多的資源來辦學。「現在,我就專心做非盈利的,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更成功、也更熱愛的企業家來這樣做。」
圝圝 捐贈1000萬設立「陳一丹獎」;建起建築面積超過45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0名學生的現代中式校園,讓學校充滿詩情畫意;24小時熱水淋浴、賓館式聯網電子中控門鎖、視頻監控系統……20億元投入背後,讓這所民辦公益大學,站在起跑線上就已是「中國最美的民辦大學」。
一丹啟示錄:
教育的這些基本規律,決定了它是非盈利性的
圝圝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公益。據了解,這是陳一丹結合自身經歷而自成的體悟。與改革的機緣是天時、與武漢的地緣是地利、與網際網路的情緣是人和。此外,被譽為「網際網路公益第一人」的陳一丹,還因此多了一段與公益的善緣。
圝圝他認為,教育肩負民生使命和育人使命。前者事關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後者事關每個人的成長與未來。教育的這些基本規律,決定了它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公益,也是投資未來。為此,這是一件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求回報的事情,就想好了所有的收益,都再循環用於學校的建設。
圝圝武漢學院從創設到轉設,歷經了12年的漫長努力,陳一丹足夠耐心,反而認為轉設才是民辦大學剛剛開始的起步期。一切由零開始,學校也要充滿耐心,不做猶可,要做就做最好的,不能著急地指望「一口就吃出個胖子」。他說: 「外國的私立大學那麼多,那麼好,我們可不可以也有一批?我們可不可以,先做好一個?」
圝圝「私立學校起步晚、底子薄、起點低,現在我們才是『三本』,未來的路,要走上『二本』、『一本』,學校將來還有培養研究生、培養博士生的夢想,這樣一路發展下去。這當然需要時間。」,陳一丹看來,儘管起點低,但民辦大學同樣可以按照教育規律,「一步步走下去。」處於教育的性質,陳一丹看來,民辦大學在機制上教育應該是非盈利的。 而這,「還需要整合和募集社會更多的資源來辦學。」
圝圝未來的武漢學院,將會「一直保持著這種開放的心態,致力於產學研模式的探索。」一方面是企業的互動,另一方面是企業家的凝聚。「優秀的企業能夠放下商業的競爭,轉入到良性的互動中來。與此同時,企業家也擁有一個更具凝聚力的資源整合平臺,產、學、研究各界都能夠便捷參與進來並相互促進獲得共贏,能夠做一些有長期意義,有長遠利益的事情。」陳一丹說道。
圝圝 模式上相互合作,在辦學理念上,武漢學院則聚焦「學校與社會的融合。」
圝圝辦學之初,對於學校走哪一條路,研究型還是應用型,「我們做了一些考慮,我們現在覺得,這所學校想要走的是,國際化應用型大學的道路。」「我們要滿足整個未來資訊時代社會的需求。」所以教學必須跟社會融在一起,「讓學校的課程接地氣。比如,你開設物聯網的課程,是不是可以直接請做物聯網的人來講,不是讓人家來做個講座,而是作為整個課程講下去,直接進行實習交流。」
圝圝 陳一丹認為武漢學院要讓專業與行業的結合,把這個人培養為一個這個行業需要的人。「讓實踐和課程融合在一起,或者起碼讓兩者有交叉。」
圝圝陳一丹提出將梅花鹿定為武漢學院吉祥物,寄寓學子富有創意,敏而好學;將丹桂定為武漢學院校樹,鼓勵學生志存高遠,追求卓越。而從吉祥物、吉祥樹得到啟發,進一步詮釋了武漢學院新的核心價值觀「啟知敏行,卓見未來」。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雀躍著這所民辦公益高校的嶄新活力。
圝圝按照陳一丹的構想,這是一個群策互動的平臺,也是一個群力共振的生態。在武漢學院的發展過程中,陳一丹不止一次地向業界發出拳拳誠意的呼籲:「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一起來做。這是一個沒有競爭的領域,越多人貢獻,越多人來參與,我們越高興。」
圝圝這是一種網際網路人特有的心態。一方面是企業的互動,另一方面是企業家的凝聚,優秀的企業能夠放下商業的競爭,轉入到良性的互動中來。與此同時,企業家也擁有一個更具凝聚力的資源整合平臺,網際網路+教育的模式,讓產、學、研究各界都能夠便捷參與進來。
圝圝陳一丹說:「既然我們以創辦國際化應用型專業大學為定位,就要引入國際性的教育專家,探索實踐我們共同的理想。他們不僅要懂中國文化,有國際教育管理的經驗,還要懂得我們的國情,認同中國的教育發展。」
圝圝教育不能做成商業,但做教育不能沒有運營思維。武漢一丹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作為武漢學院舉辦方,加大投資力度,也注重建設學校的長遠發展,搭建資源支撐平臺。
圝圝陳一丹請來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林倩麗應邀擔任校監,成為校董,踐行「教授治校」的理念。同時以「明德創新,解行並進」為校訓,以「啟知敏行,卓見未來」為核心價值觀,以「明師、明生、明校」為使命,以「全人發展」理念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讓這所民辦高校的師生都有所期待。
圝圝「騰訊精英班和物聯網班級」是武漢學院建設重點班級。
圝圝入選騰訊精英班的學生,每人可得到專業導師授課、被推薦到騰訊企業進行培訓實習、以及海外交流的機會。而物聯網專業主要培養智能家居行業急需的國際化應用型專業人才。
圝圝「我希望,每一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地遊到他喜歡的地方,選擇他未來的道路。我希望他能找到他本性和自我的東西,這個平臺幫助他能夠在這個方向上探索。比如一個讀會計的人,他也想讀貿易。我們要營造這樣一個空間,讓他能通過發現自己,做出選擇。我就希望這樣,激發每個人在這個平臺上能衝出來。」
圝圝在陳一丹看來,「授魚不如授漁,授漁不如授羽。」 讓年輕人選擇自己的道路,才是教育應該駛向的方向。
圝圝在救亡圖存的時代,陳嘉庚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陳一丹說:「授魚不如授漁,授漁不如授羽。」
圝圝出任校監的林倩麗將自己的「老闆」陳一丹譽為「一個勇敢的人」。這不只是說他一擲20億元膽識與魄力,更在於他對教育理想的堅持。在中國投資教育的路千條萬條,為什麼卻選擇了最基礎、最瑣碎也是最艱難的一條路?
圝圝陳一丹說:「大學是一個涵養靈性的地方。」在他看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是條條大道通羅馬。教育不只是為了解決溫飽、解決出路、解決就業,甚至不只是為了解決人才,而是兼顧「以社會為本」與「以人為本」,形成既重視社會價值,又重視人的價值的教育新理念。解決溫飽,只是授魚,解決就業,也只是授漁。而去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幫助大學生去喚醒本身具有的能力,能夠自主去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的路,幫助大學生長好、養好、鍛鍊好本有的翅膀,依靠自己的成長與自己飛的能力。
點擊下方您感興趣的文章標題,閱讀我們為您精選的《中國教育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