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薦】騰訊創始人陳一丹:為何投20億辦武漢學院

2021-02-13 中國教育報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圝圝在「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方興未艾。其中最為矚目的就是「武漢學院」的成立。圝圝近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為民辦本科高校,並更名為「武漢學院」。圝圝這是以公益辦學為宗旨,以創辦國際化應用型專業大學為定位,以會計金融專業為龍頭、信息科技專業為重點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跨學科專業的民辦本科高校。圝圝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到民辦本科高校「武漢學院」,武漢學院的轉換過程為何經歷了12年之久?騰訊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髮起人陳一丹先生為何敢在武漢學院投20億?圝圝武漢學院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是如何構建起本校特色的?武漢學院的經驗又能給民辦大學有哪些啟示?圝圝下面小編帶領大家感受一下陳一丹先生的辦學歷程吧。

圝圝2015年5月,隨著一紙轉設的批文,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武漢學院終於轉為一所完全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致力於激烈網際網路競爭的騰訊創始人為什麼要投資學校?

圝圝「我覺得,可能是四個字:不忘初心。」陳一丹說道。「之前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公益和教育領域,讓自己成長,更加認識到:社會要進步,解決社會的主要問題,歸根結底要靠教育。社會發展所需的,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的,包括知識能力,靠教育;道德信仰,靠教育;社會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矛盾紛爭,靠教育;自然生態,一樣靠教育。教育的範疇,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何其的重要。因此,也逐漸形成了,願把教育作為自己一生的志業,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投身到教育這個永遠未竟的志業中去。

圝圝2006年前後,有人找到陳一丹,說武漢的一個大學求收購,「問我有沒有興趣,我說沒有任何興趣。我們騰訊幾個創始人都專注在網際網路領域,其他很多賺錢的項目都找過我們。但是我們還是認為沒有其他精力,網際網路競爭很激烈,我們需要專注。其他的事情,我們不幹。」

圝圝但是,武漢學院龍峰董事長的話最終打動了陳一丹。「他很堅持,過了段時間又約我出來。他說,我知道你在做公益,也涉及一些教育項目,我們這個項目不是一個賺錢的項目,這是個公益項目。你可以參與一點,你不用管它,我們來管就行。如果別的投資人要收益,你可以不要,就當公益來做。而且,接下來民辦高校改革也值得參與。」

圝圝說到公益,陳一丹動心了,「只是想到做公益的話,反正我已經在做了,而且投入下去不用去管它,那不如試一試。但當時對民辦高校這樣複雜的項目,也沒有去多想。」從獨立學院到民辦大學的路程漫長且艱難,「這至少需要兩個條件,師資投入和校園投入。算下來,投入額是個很高的數字。」

圝圝「算出來的投入額確實有點狠,如果你投入這個數額的資金,才有可能去做一個實現教育改革的平臺;如果不投入,這個學院也不會倒,也就是那樣如常運營下去。」面對這樣的局面,陳一丹陷入了天人交戰。「決定投的那天晚上,我還是問了自己,為什麼投這個學校,無非就是想在教育改革方面推動一下。投入這個數,看起來很大,那可能十年後回顧一下,你不會後悔。或者說,十年後,培養出很多符合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生,這多有意義啊。所以,當時就下了這個決心,投吧!

一丹啟示錄:

從「救國夢」到「強國夢」願景的薪火相傳

圝圝隨著一紙轉設的批文,武漢學院正式轉為一所完全獨立的,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大學。隨著騰訊創始人陳一丹的公益辦學理想,組建了武漢一丹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武漢學院舉辦方,武漢學院的首期投資達20億元,這是國內民辦大學最大的一筆投資。這對中國民辦教育而言,是一次長足的創新,一是民間資本響應國家號召,緊跟教育改革的浪潮,起到了實質的突破作用。二是民辦教育面向國際接軌,率先創新教育理念,建立起紮實的平臺基礎。

圝圝回顧近現代實業家、企業家的辦學實踐,從張謇、陳嘉庚到陳一丹,這是從「救國夢」到「強國夢」願景的薪火相傳,是創業興學、盡力社會使命的傳燈之路。從當年陳嘉庚一生捐獻的教育經費總計1000萬元以上(相當於現今價值美金1億美元以上),立足家鄉的報國興學,到今天陳一丹首期20億元,面向國際化的公益辦學。這些投入的規模、格局與決心都不可謂不大。更重要的,是他們一樣的赤子熱脈與一樣的時代搏動。

圝圝事實上,新一代企業家投身教育已蔚成潮流。隨著《中國合伙人》的走紅,俞敏洪的新東方,正加速進行著點陣式布局。馬雲將私人會所「西湖會」轉辦作「湖畔大學」,平臺化培養一批處於新一代創業進程中的企業家。陳一丹則在中原腹地的武漢,從未雨綢繆規劃,到一磚一瓦的實幹,從深入前沿的謀篇布局,到面向未來的軟硬體投入,進行著一所真正大學的生態型建設。

圝圝隨著轉設的完成,武漢學院以一個重投入、比較「笨」的布局開始。20億元投入背後,讓這所民辦公益大學,站在起跑線上就已是「中國最美的民辦大學」,同時展開著「最受尊敬的民辦大學」的願景。

圝圝「我就希望這所學校辦成真正的民辦高校,真的是公益辦學,真的會走出一條路來,最終也能影響到其他的辦學人。」陳一丹說道。

圝圝「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很好的私立學校?我們就沒有一個好的私立高校呢?我們能不能成為未來中國優秀私立高校中的一個呢?」私立學校正是陳一丹實現自己教育夢想的途徑——「私立學校,起碼有更多自由,需要教育家來辦學,按照教育的規律來走,現在起碼可以去做了。」儘管沒有公立學校的資源優勢,但武漢學院希望在民辦領域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規律的路來。

圝圝 那麼,武漢學院的教育規律如何呢?

圝圝 「我覺得,按照教育規律,在機制上教育是非盈利的。所有的收益,都再循環用於學校的建設。」陳一丹看來,非盈利性質是民辦高校成功的重要條件。「這些年遊學海外的經歷,讓我看到,能成功的民辦高校都是非盈利的。」因為這些學校雖然由私人基金會支持,但不是說今年投入多少,明年收學費多少,除掉成本,投資人就來算如何分錢。這些學校的不僅不旨在盈利,它還需要整合和募集社會更多的資源來辦學。「現在,我就專心做非盈利的,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更成功、也更熱愛的企業家來這樣做。

圝圝 捐贈1000萬設立「陳一丹獎」;建起建築面積超過45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0名學生的現代中式校園,讓學校充滿詩情畫意;24小時熱水淋浴、賓館式聯網電子中控門鎖、視頻監控系統……20億元投入背後,讓這所民辦公益大學,站在起跑線上就已是「中國最美的民辦大學」。

一丹啟示錄:

教育的這些基本規律,決定了它是非盈利性的

圝圝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公益。據了解,這是陳一丹結合自身經歷而自成的體悟。與改革的機緣是天時、與武漢的地緣是地利、與網際網路的情緣是人和。此外,被譽為「網際網路公益第一人」的陳一丹,還因此多了一段與公益的善緣。

圝圝他認為,教育肩負民生使命和育人使命。前者事關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後者事關每個人的成長與未來。教育的這些基本規律,決定了它是非盈利性的,所以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公益,也是投資未來。為此,這是一件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求回報的事情,就想好了所有的收益,都再循環用於學校的建設。

圝圝武漢學院從創設到轉設,歷經了12年的漫長努力,陳一丹足夠耐心,反而認為轉設才是民辦大學剛剛開始的起步期。一切由零開始,學校也要充滿耐心,不做猶可,要做就做最好的,不能著急地指望「一口就吃出個胖子」。他說: 「外國的私立大學那麼多,那麼好,我們可不可以也有一批?我們可不可以,先做好一個?」

圝圝「私立學校起步晚、底子薄、起點低,現在我們才是『三本』,未來的路,要走上『二本』、『一本』,學校將來還有培養研究生、培養博士生的夢想,這樣一路發展下去。這當然需要時間。」,陳一丹看來,儘管起點低,但民辦大學同樣可以按照教育規律,「一步步走下去。」處於教育的性質,陳一丹看來,民辦大學在機制上教育應該是非盈利的。 而這,「還需要整合和募集社會更多的資源來辦學。」

圝圝未來的武漢學院,將會「一直保持著這種開放的心態,致力於產學研模式的探索。」一方面是企業的互動,另一方面是企業家的凝聚。「優秀的企業能夠放下商業的競爭,轉入到良性的互動中來。與此同時,企業家也擁有一個更具凝聚力的資源整合平臺,產、學、研究各界都能夠便捷參與進來並相互促進獲得共贏,能夠做一些有長期意義,有長遠利益的事情。」陳一丹說道。

圝圝 模式上相互合作,在辦學理念上,武漢學院則聚焦「學校與社會的融合。」

圝圝辦學之初,對於學校走哪一條路,研究型還是應用型,「我們做了一些考慮,我們現在覺得,這所學校想要走的是,國際化應用型大學的道路。」「我們要滿足整個未來資訊時代社會的需求。」所以教學必須跟社會融在一起,「讓學校的課程接地氣。比如,你開設物聯網的課程,是不是可以直接請做物聯網的人來講,不是讓人家來做個講座,而是作為整個課程講下去,直接進行實習交流。

圝圝 陳一丹認為武漢學院要讓專業與行業的結合,把這個人培養為一個這個行業需要的人。「讓實踐和課程融合在一起,或者起碼讓兩者有交叉。」

圝圝陳一丹提出將梅花鹿定為武漢學院吉祥物,寄寓學子富有創意,敏而好學;將丹桂定為武漢學院校樹,鼓勵學生志存高遠,追求卓越。而從吉祥物、吉祥樹得到啟發,進一步詮釋了武漢學院新的核心價值觀「啟知敏行,卓見未來」。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雀躍著這所民辦公益高校的嶄新活力。

圝圝按照陳一丹的構想,這是一個群策互動的平臺,也是一個群力共振的生態。在武漢學院的發展過程中,陳一丹不止一次地向業界發出拳拳誠意的呼籲:「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一起來做。這是一個沒有競爭的領域,越多人貢獻,越多人來參與,我們越高興。」

圝圝這是一種網際網路人特有的心態。一方面是企業的互動,另一方面是企業家的凝聚,優秀的企業能夠放下商業的競爭,轉入到良性的互動中來。與此同時,企業家也擁有一個更具凝聚力的資源整合平臺,網際網路+教育的模式,讓產、學、研究各界都能夠便捷參與進來。

圝圝陳一丹說:「既然我們以創辦國際化應用型專業大學為定位,就要引入國際性的教育專家,探索實踐我們共同的理想。他們不僅要懂中國文化,有國際教育管理的經驗,還要懂得我們的國情,認同中國的教育發展。」

圝圝教育不能做成商業,但做教育不能沒有運營思維。武漢一丹教科文發展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作為武漢學院舉辦方,加大投資力度,也注重建設學校的長遠發展,搭建資源支撐平臺。

圝圝陳一丹請來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林倩麗應邀擔任校監,成為校董,踐行「教授治校」的理念。同時以「明德創新,解行並進」為校訓,以「啟知敏行,卓見未來」為核心價值觀,以「明師、明生、明校」為使命,以「全人發展」理念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讓這所民辦高校的師生都有所期待。

圝圝「騰訊精英班和物聯網班級」是武漢學院建設重點班級。

圝圝入選騰訊精英班的學生,每人可得到專業導師授課、被推薦到騰訊企業進行培訓實習、以及海外交流的機會。而物聯網專業主要培養智能家居行業急需的國際化應用型專業人才。

圝圝「我希望,每一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地遊到他喜歡的地方,選擇他未來的道路。我希望他能找到他本性和自我的東西,這個平臺幫助他能夠在這個方向上探索。比如一個讀會計的人,他也想讀貿易。我們要營造這樣一個空間,讓他能通過發現自己,做出選擇。我就希望這樣,激發每個人在這個平臺上能衝出來。」

圝圝在陳一丹看來,「授魚不如授漁,授漁不如授羽。」 讓年輕人選擇自己的道路,才是教育應該駛向的方向。

圝圝在救亡圖存的時代,陳嘉庚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陳一丹說:「授魚不如授漁,授漁不如授羽。」

圝圝出任校監的林倩麗將自己的「老闆」陳一丹譽為「一個勇敢的人」。這不只是說他一擲20億元膽識與魄力,更在於他對教育理想的堅持。在中國投資教育的路千條萬條,為什麼卻選擇了最基礎、最瑣碎也是最艱難的一條路?

圝圝陳一丹說:「大學是一個涵養靈性的地方。」在他看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是條條大道通羅馬。教育不只是為了解決溫飽、解決出路、解決就業,甚至不只是為了解決人才,而是兼顧「以社會為本」與「以人為本」,形成既重視社會價值,又重視人的價值的教育新理念。解決溫飽,只是授魚,解決就業,也只是授漁。而去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幫助大學生去喚醒本身具有的能力,能夠自主去選擇真正屬於自己的、未來的路,幫助大學生長好、養好、鍛鍊好本有的翅膀,依靠自己的成長與自己飛的能力。


點擊下方您感興趣的文章標題,閱讀我們為您精選的《中國教育報》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陳一丹:他不僅捐25億港幣設教育獎
    陳一丹首期投資20億元,承諾不拿走一分錢,辦一所非營利民辦大學。與馬化騰共同創立騰訊十年後,陳一丹便開始捐贈教育。擔任騰訊首席行政官同時,他一直安靜地做著辦學人,極少接受媒體專訪,因為他「不擅長」。武漢學院轉設,20億的數字太惹眼,很多人才知道這位「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其實2009年他就已正式投資民辦二級學院武漢學院。
  • 辦學人陳一丹: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生命力
    2015年5月開始,武漢學院獲批脫離母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轉設為民辦本科高校。陳一丹首期投資20億元,承諾不拿走一分錢,辦一所非營利民辦大學。與馬化騰共同創立騰訊十年後,陳一丹便開始捐贈教育。擔任騰訊首席行政官同時,他一直安靜地做著辦學人,極少接受媒體專訪,因為他「不擅長」。
  • 「中國首善」陳一丹:我為什麼要拿出25億,設全球最高教育獎
    2015年,陳一丹實際捐贈2.92億元,而其承諾投入武漢學院的資金達到20餘億元。作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發起人,他推動中國公益大踏步進入2.0時代,並不斷升級迭代。1998年,陳一丹與大學同窗好友馬化騰等人共同創立騰訊,此後一直負責行政、法律、政策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及公益慈善基金等事務,是奠基和建設騰訊企業文化的最重要核心管理者,人稱「騰訊奶爸」「馬化騰背後的男人」。
  • 陳一丹卸任騰訊CAO 將改任終身榮譽顧問
    作為核心創始人和終身榮譽顧問,陳一丹將保持作為騰訊計算機等公司的創始股東之一,並繼續擔任騰訊公益基金會榮譽理事長。     同樣畢業於深圳大學的陳一丹,是馬化騰的中學和大學校友,也是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1998年創立騰訊公司後,陳一丹出任公司首席行政官,全面負責集團行政、法律、人力資源和公益慈善基金事宜,同時也負責集團的管理機制、智慧財產權和政府關係。
  • 騰訊主要創始人、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面向教育未來
    此次大會還特別邀請騰訊主要創始人、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先生出席並發表開場演講—《面向教育未來》。談及人工智慧、個性化學習、教育技術變革與網際網路模式創新在全球教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變化,以及對教育未來的思考。【原文英文版請點擊閱讀原文獲取。】
  • 聯合國際協會辦特色專業,全額資助學生出國訪學,武漢學院國際化辦...
    武漢學院學生訪學項目結營國際化教育:專業強起來武漢學院是一所非營利性公益民辦大學,由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先生創辦。他以公益辦學為宗旨,分兩期投資20億元建設武漢學院,承諾「辦學不取回報」,踐行「辦一所受人尊敬的民辦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制 加大實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
    王一笑 攝 中新網武漢6月1日電 (王一笑 徐金波)經國家教育部近日批准,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成為民辦本科高校,其正式更名後的「武漢學院」1日正式成立。該校新任校長、原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林倩麗教授表示,轉制後的武漢學院將加大實用型專業化人才培養。
  • 深圳大學實施冠名教授制度,馬化騰、陳一丹「雲祝福」
    當天,騰訊創始人校友、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髮起人馬化騰、陳一丹分別通過視頻致辭。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回顧,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項目發起之時,得到了深大校友的積極響應,特別是騰訊公司的4位創始人校友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許晨曄,多次與母校溝通並委託陳一丹校友專程回校
  • 從專科生到入職騰訊,不足1%的比例,來自武漢學院的他如何做到?
    「我面了騰訊遊戲和騰訊雲這兩個部門,從複習到準備面試,加入騰訊的願望一直都很強烈。」王鴻康說。王鴻康拿到的入職崗位是技術運營崗。「面試錄取比例大概是13:1。」王鴻康說,「沒有大家想像中的競爭激烈恐怖,只是很多人都沒有邁出投簡歷這一步。」
  • 三人獲聘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
    15日上午,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首期聘任儀式上,深大校長李清泉、騰訊副總裁謝晴華為首期獲聘的李霄鵬、饒峰、黃惠三位教授頒發了聘書、冠名教授名牌。騰訊創始人校友馬化騰、陳一丹分別通過音頻、視頻送上祝福。
  • 聯合國際協會辦特色專業,全額資助學生出國訪學,武漢學院國際化辦學助力學生成才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羅茜不久前,第三方機構——京領新國際發布了「2019中國民辦大學國際化競爭力排行榜300強」,武漢學院排名上升85名,從全省第15名跨越式上升到第5名,達到A級水平。近年來,武漢學院立足於「應用型、重特色、國際化」發展之路,聯合國際行業協會創辦特色專業,全額資助學生出國訪學交流,大力招收培養國際留學生。
  • 騰訊創始人之一:一半是老闆,一半是天使,挖老東家的「牆角」?
    說起騰訊的創始人,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馬化騰。關注過騰訊發展史的人,則會想起「騰訊五虎將」,但是,卻未必說出到底是哪五個人。騰訊的五大創始人分別為馬化騰、許晨曄、張志東、陳一丹以及曾李青。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創始人之一的曾李青,看看他的職場生涯有多麼精彩!
  • 深圳大學實行冠名教授制度 馬化騰陳一丹祝福母校
    深圳大學人才基金15日舉行「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 龐審 攝深圳大學人才基金15日舉行「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 龐審 攝中新網深圳9月15日電(鄭小紅 王若琳)深圳大學人才基金「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聘任儀式15日舉行,首批聘請李霄鵬、饒峰、黃惠三位教授為「騰訊創始人校友團隊」冠名教授(特聘),顯示深圳大學冠名教授制度全面實施。
  • 撥穗、拋帽、愛心餐,武漢學院舉行雲畢業典禮
    武漢學院創辦人陳一丹發表「雲畢業演講」,寄語同學們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始終秉持赤誠之心;並正式發布武漢學院校歌《明校歌》 ,為畢業生以及整個武院送上鼓勵。久違的母校 不變的溫暖「想吃食堂了就回來,楚園漢園永遠為你開放」、「畢業以後沒了宿管,也要記得早點回家」……畢業季的校園,掛起了滿載甜言蜜語和美好祝福的展板橫幅。
  • 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赴英國劍橋大學 頒授2019年一丹教育研究獎
    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博士本周到訪英國劍橋大學,向2019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烏莎·戈斯瓦米(Usha Goswami)教授頒授獎項。圖為陳一丹博士與2019年一丹教育研究獎陳一丹博士在頒獎典禮上表示:「在此我代表一丹獎基金會向基金會的獨立評審委員會做出的評選結果,致以誠摯謝意。
  • 伯樂觀察·419期 | 三節課獲1.3億元B輪融資;陳一丹再捐贈40億,全力助推教育;杭州發首張託育機構「非民」登記證
    再創網際網路教育行業新高19、樸新2019財年Q1營收6.16億元,同比增長24.2%20、51Talk黃佳佳參加「老闆變形記」,以「高鐵精神」推進普惠教育21、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再捐贈40億,全力助推教育投融資動態1、柚格財經教育獲千萬元A輪投資2、比寶·嚴選再獲北塔資本P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