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2020-12-19 海峽記憶

在中國,紅色象徵著溫暖和喜慶,火紅的燈籠也因此成為各種慶典活動中的必備之物。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中,大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那麼,天安門第一次掛上大紅燈籠是什麼時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1949年7月7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七七」抗日戰爭十二周年大會。為了迎接這場盛大集會,天安門城樓被精心裝飾了一番。負責這次布置工作的北平藝專(後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師生們為了增添喜悅的氣氛,特意設計在城樓上懸掛了七盞紅燈籠,這也是天安門城樓首次掛上紅燈籠。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在天安門舉行。此時天安門城樓上的燈籠和三個月前有了些許不同,數量、大小上都發生了變化。那麼,這些改變是為何呢?

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籤署文件,明確將天安門城樓作為開國典禮的主席臺。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天安門城樓的布置工作迅速展開。

1949年9月,曾參與設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著名書法家、美術家鍾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的辦公室主任,併兼任會場布置科科長。他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天安門的會場布置,當時有明確的分工:城樓兩旁的大標語、會議的橫幅、紅旗、大燈籠等由我們會場布置科負責;天安門前、觀禮臺、車隊、升國旗的設備由華北軍區政治部張致祥主任負責;閱兵式、包括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放禮炮等由聶榮臻將軍負責。我和張仃教授事先繪製了天安門城樓的布置圖樣,包括大典橫標、兩旁的標語、八個大紅燈籠、兩邊的八面紅旗等。」

天安門城樓設計方案呈報給了開國大典籌委會主任委員周恩來,周恩來迅速對呈報上來的十多個布置方案進行了審批。兩天後,周恩來在這十幾幅圖裡就選定了有八盞大紅燈籠的天安門城樓設計方案,批示「同意」後,籤署了一個「周」字。

設計方案通過了,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燈籠的製作問題。由於在比例上需要匹配天安門城樓宏大的體量,一般的燈籠根本沒法滿足設計方案的需求。

在設計完成燈籠的尺寸後,鍾靈曾經用過這樣的比喻來形容燈籠之大:「這八盞大紅燈每個直徑都達到兩米五以上。等到燈籠做好了以後,我甚至覺得,每一個燈籠的裡面可以坐得下四個人一起打撲克。」

鍾靈和華北軍區的舞美隊隊長蘇凡等人為此很著急,他們迫切地尋找著會做燈籠的藝人。蘇凡還專門跑到了故宮求助。然而,故宮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很想為開國大典出把力,可燈籠要求的尺寸,他們卻無能為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滿城工匠們無人敢接的狀況,負責布置天安門的鐘靈與蘇凡等人壓力也是與日俱增。但是危機,往往就是轉機的開始……

鍾靈等人終於在前門外的一家做紅木家具的作坊裡找到了一位尹師傅。尹師傅名叫尹作濱,師從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尹作濱出師以後在前門外廊坊二條創立了「永順成小器作」。

會場布置科長鍾靈登門找到尹師傅說明來意後,尹作濱激動地說:「共產黨是恩人,解放軍都是好人,又是為新中國開國大典,我一定盡心竭力把燈籠做好。」

天安門前懸掛的大紅燈籠必須依靠手工,經歷十幾道工序,四個人一起用時二十個小時左右才能夠完成一盞。而當時留給尹作濱等人的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

由於燈籠太大,作坊裡的場地愈發顯得侷促。尹作濱想到了一個與時間賽跑的好辦法,那就是把材料事先搬運到城樓上的大殿中現場施工。尹作濱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會場布置科負責人鍾靈的肯定。第二天,尹師傅就帶著一班徒弟們到天安門城樓上忙活了起來。

9月30日,周恩來到天安門城樓上檢查開國大典布置工作。這時,扎制八個大紅燈籠的工作已接近尾聲。尹作濱等人勇於承制大紅燈籠的事跡獲得了周恩來的讚許。

大典前夕,有史以來最大的八盞燈籠終於扎製成功了。它們每個高2.23米,直徑2.56米,重量大約是80公斤。然而接下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這麼大的燈籠究竟要怎樣才能夠掛上去呢?

當時沒有先進的吊裝設備, 工作人員把燈籠一步步地抬到了大殿前的指定位置,再通過梯子才把它們升起來,最後懸掛在廊柱間上方大梁的位置固定好。由於燈籠的體積和質量實在太大,當時天安門城樓上的工作人員忙活了好一陣子,最後竟然是用抬轎子的方式,才把這八盞大紅燈籠掛到了十根廊柱之間。

開國大典上,八盞大紅燈籠在陽光下顯得分外耀眼,它們和天安門城樓完美地融為一體,讓古老的城樓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隨後,「大紅燈籠」的圖案又被鍾靈和張仃設計進了《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中,也就是新中國編號為「紀1」的第一枚郵票上,它的中心圖案就是大紅燈籠在天安門城樓上迎風飄揚的景象。

1994年9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天安門城樓修飾一新。城樓上的八盞大紅燈籠光榮退役了。

隨著八盞大紅燈籠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改用了一種新型鋼結構摺疊式的燈籠,它們具有便於運輸、吊掛和收存三大優點。除了骨架換成了鋼結構,燈籠的其他工藝沒有變化。從1994年至今,新型燈籠裡面的鋼質骨架一直沒有變動過。

2019年8月,北京市美術紅燈廠的師傅們完成了燈籠重新裱糊燈面的工序。9月30日,八隻擁有嶄新外表的大紅燈籠再一次掛上天安門城樓,它們和全國人民一起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它們永遠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文字:梅林

編輯:張欣悅

主編:姜黎

本文來源:「CCTV國家記憶」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是怎麼掛上去的?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時,更於秦淮河上燃放水燈萬支;永樂朝在午門大立虌山燈柱,又在華門外設「燈市」,使得北平尚有「燈市口」街道。 時至今日,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祖國萬裡河山,千裡錦繡,掛起了無數大紅燈籠。這些紅彤彤的大燈籠象徵著祖國繁榮昌盛,寓意著祖國生生不息。
  • 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習慣始於何時?燈籠如何製作?
    選自人民視覺篆 刻:陳則周編者按:春節臨近,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大紅燈籠,為節日的首都增添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已成慣例。那麼,這一習慣最早始於何時?燈籠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 天安門大燈籠格外紅
    篆 刻:陳則周編者按:春節臨近,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大紅燈籠,為節日的首都增添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已成慣例。那麼,這一習慣最早始於何時?燈籠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 大紅燈籠可不是中國風,中國傳統燈籠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燈籠依然是我國建築行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八隻燈籠——就拿天安門城樓上的八隻燈籠來說吧,它最早是為了迎接1949年的開國大典而專門設計的,而它的設計者其實是兩個日本學生。1945年,一群來自日本美術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因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於是從北平逃了出來,並加入了八路軍,之後被分配到「抗敵劇社」作舞臺美術工作。
  • 天安門簡筆畫:文革期間的天安門
    那次天安門城樓重建,是新中國成立後整修天安門規模最大、較徹底的一次。  天安門「秘密翻建」工程歷時112天。其中,搭建巨大「天棚」耗時8天,天安門全部拆除用了7天。全國21個省市的216個部門參與,施工高峰時達2700多人,整個現場施工速度之快,質量之高,舉世罕見。  重建的天安門城樓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所有的木質構件都做了防腐、防蟲、防火處理,鐵質構件均鍍鋅防鏽。
  • 開國大典:來自天安門城樓的記憶
    開國大典過去60年了,當年在天安門城樓見證盛典的600多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中,雷潔瓊、呂正操、孫起孟、田富達、謝邦定、方光宇等幾位老人仍然健在。幾經輾轉,記者採訪到了孫起孟、謝邦定、田富達和方光宇。儘管幾位老人已年至耄耋,但他們腦海中的這段記憶依舊鮮活。憶及當年,他們無不感慨:「參加開國大典,是我一生最大的榮耀!」
  • 天安門紅燈籠製作者:傳統制燈手藝恐後繼無人(1)
    原標題:天安門紅燈籠老藝人手工扎制2月17日,北京市美術紅燈廠倉庫內存放的宮燈有一人多高。上下燈座上插好竹條後,師傅們開始製作燈籠骨架:摁住上面燈座直至燈籠成為橢圓形。再經過整形、熬膠、刷膠、貼燈籠布、貼雲紙,一個燈籠製作過程才算大功告成。一般情況下,一隻直徑4米的燈籠則需要20多人耗時20多天完工。天安門城樓前的燈籠也出自北京市美術紅燈廠,直徑為2米至2.7米的大紅燈籠,要六七個人兩天左右完成,8隻燈籠要歷時半個月完活。
  • 登天安門城樓門票需要預約嗎?最新預約公告
    問:登天安門城樓門票需要預約嗎?  截圖來自天安門管委會官網  據天安門管委會官網消息,天安門城樓歷時一年多修繕,盛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並於2019年10月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預約成功後,遊客須在預約日期當天,憑手機二維碼前往天安門城樓售票處換票。隨後,持有效身份證件及所換票證到天安門城樓驗票參觀。
  • 揭秘廣場大紅燈籠怎麼升起來?
    10月1日,天安門廣場東西側路上,70個大紅燈籠高高懸浮,營造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充氣、轉運、施放、看守、收回……這些操作背後,401位北京體育大學的志願者們在揮灑汗水。 「9月30日下午,我們就在學校開始接受安檢,晚上9點左右趕到天安門廣場。
  • 天安門城樓在哪裡買門票(官網pc端+手機端)
    天安門城樓在哪裡買門票:暢遊公園平臺https://www.bjgyol.com.cn/  3.請勿攜帶有礙天安門形象的各類廣告及宣傳品、書寫材料、印刷品參觀。  4.請將包、飲料、食品、和水等非貴重物品到指定存包處存放。  5.參觀時請勿吸菸;不要隨地吐痰和亂扔廢棄物,自覺維護環境衛生。  6.請勿攀登護欄和邊牆;愛護文物,不得亂貼亂畫;大廳內禁止拍照。  7.酗酒、醉酒及衣冠不整者謝絕參觀。
  • 天安門城樓成人票多少錢?附門票預約入口
    如錯過紙票兌換時間請自行申請退款,不收取任何費用,遇有重大活動,請以臨時公告信息為準。  【使用方法】  目前購買天安門城樓門票唯一渠道為「暢遊公園」微信公眾號,門票無任何捆綁銷售,且並未授權任何其他機構和個人進行銷售。  購票人員需到指定地點憑二維碼換取紙票。
  • 《大紅燈籠高高掛》分析ーー色彩
    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主色調也是紅色,有紅色的燈籠,還有紅色的服裝。大紅燈籠這一道具貫穿全篇始終,老爺的燈籠掛在哪個姨太太的門前,哪個姨太太就能和老爺同房一宿。大紅燈籠在這裡是女性在府中地位的物化,本片的情節展開便是四個姨太為大紅燈籠爭奪的故事。
  • 87歲老人曾親手作燈籠掛上長安街 見證開國大典
    核心提示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用洪亮的聲音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群情激昂。在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按動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那個時候,我就站在旗杆的右側與大家一起歡呼。
  • 天安門的六大秘密,多數人不知道!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天安門城樓,其實藏著許許多多驚人的秘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屬於天安門的故事!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組成,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鬱的牆臺,上有兩層重簷樓,有黃色琉璃瓦,房分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
  • 天安門城樓門票在哪買?價格多少錢?(附網上購買入口)
    問:天安門城樓門票在哪買?  答:2019年10月3日起,天安門城樓門票需要在「暢遊公園」官方平臺購買。  問:天安門城樓門票多少錢?  答:天安門城樓門票價格(成人票+優惠票+免票對象)  問:天安門城樓門票預約時間?
  • 長春南湖公園打造雪雕版「天安門城樓」
    長春南湖公園打造雪雕版「天安門城樓」中國園林網1月6日消息:2015年1月5日,長春,南湖公園雪雕展上,大型雪雕作品天安門和長城備受關注。其中大型雪雕作品天安門和長城備受關注引很多市民紛紛拍照留念。此次雪雕展預計到2月中旬左右。
  • 他當時也在天安門城樓上
    速記員的職責不光是記錄雙方說的話,還要記錄落下炮彈上所有的標誌和文字,以證明非軍事區的協議被破壞了。有一次,一枚美國炸彈落在彈坑裡,沒有引爆。我跳到彈坑裡把炸彈上的所有文字和記號都記下來才爬出彈坑。當時在板門店主持談判工作、後來的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同志有次對我大哥朝鼎說:『你弟弟非常勇敢,不怕死,敢跳進沒有引爆的彈坑裡。』」
  • 大紅燈籠高高掛綻放著溫暖的光芒
    快過年了,天安門依舊像往常一樣,佇立在四九城中央,俯視著來來往往的人群。作為北京最有標誌性的景點之一,它向人們展示著雄偉與莊重,這也是作為一個北京人過年時要來看一看的地方。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它已有百年歷史,依舊是這個城市中,古色古香的標誌性建築物,雕梁畫棟,是北京建築獨有的特色。
  • 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於1991年由張藝謀創作的影片, 影片故事緊緊地圍繞我國封建禮教而展開了敘述, 展現了處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女人們由於妒賢嫉能而上演了一出出的鬧劇。影片中描寫到走進宅院中就看到每一個窗欞中都張貼了如同燈籠形狀的紅色窗紙, 雖然這一處的鏡頭描寫並沒有如同武俠影片一樣的激烈, 但是細微的描寫仍然能真切地感知到張藝謀的美術技巧, 一種簡單的顏色, 一個細微的場景刻畫, 一份情感上的共鳴, 都包含在這大紅燈籠中, 它不僅作為視覺的審美載體, 也是張藝謀獨特的創作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