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世衛組織召開執行委員會特別會議,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流行病學曲線顯示,新冠肺炎大流行仍在發展,北半球疫情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量在上周達到了100萬例。麥可·瑞安指出,全球各地區疫情形勢顯著不同,東南亞區域病例數量持續激增。目前最佳估算顯示,全球10%的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但各國之間有所差異,這意味著全球大部分人仍然處於感染風險中。
如果世衛估算沒有錯的話,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有7.6億人受感染,這應該算得上一個人類前所未有的挑戰。
接下去一年,全球大部分人面臨著受感染的風險,即使現在控制得好或者沒被傳染的地區,在這樣的疫情環境下,若非跟外界隔絕,估計都難以逃脫。
可以預見的是,疫情惡化是必然的情形,全球經濟受重創,各國往來難以正常化也是必然,還有,隨之而來的次生災害以及其他危險性事件,估計也要伴隨著發生,世界或許會進入大變樣的時刻!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健康平安,這是人應當尋求也當得到保障的最重要要素!
目前新冠疫苗的研發大概分為三個方向:
1. 滅活疫苗
選用免疫原性好的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經人工培養,再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殺滅制疫苗成。此種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進入人體後不能生長繁殖,對機體刺激時間短,要獲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複接種。比如:A肝滅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減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結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痺症)等。接種後在體內有生長繁殖能力,接近於自然感染,可激發機體對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較小,免疫持續時間較長。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優於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減毒活疫苗,麻風、腮腺炎疫苗都是屬於活疫苗。
3.類毒素
細胞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為類毒素。其中加適量磷酸鋁和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體內吸收慢;能長時間刺激機體,產生更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等。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系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疫苗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會遏制病毒的擴散,但疫情最終的走向還是要靠各國之間的配合、和對其重視程度,7.6億和100萬,冰冷冷的數字無不彰顯出病毒的頑強與可怕,而有些國家到現在還沒清醒過來,不積極的應對病毒,到頭來一切都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