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爆發之際,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發疫苗,但即便「加速」,疫苗還是得等上12到18個月。近日,一項最新發現表示,抵禦新冠病毒感染的方法或許近在眼前。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6日在medRxiv預印論文平臺發表了一篇題為《各國新冠肺炎歸因死亡率和卡介苗使用差異》的論文,論文稱具有百年歷史、用於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BCG)似乎對新冠病毒感染有保護作用。
論文截圖
這項研究也能解釋,為何同在伊比利亞半島,截至3月29日,西班牙有近11000人死於新冠病毒,而與之相鄰的葡萄牙死亡人數為209人。如此巨大的差異,或許正是因為葡萄牙有普遍的卡介苗接種計劃,而西班牙則沒有。
目前這項研究結論是基於統計數據得出的,最終答案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試驗進行驗證。迄今為止,已有至少4國的科學團隊開始對肺結核疫苗進行調整,使之更迅速地對抗新冠病毒,這樣一來,我們或許不必等到12-18個月後才能擁有抗擊新冠病毒的疫苗。
什麼是卡介苗?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又稱BCG)是一個世紀前發明的,通常用來預防結核病(TB)。它含有一種活性減弱的牛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的近親。
1931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研製的BCG疫苗安瓶。圖據《紐約時報》
通常一種疫苗會引起針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比如抗體可以結合和中和一種病毒,但不能抑制其他類型的病毒。而卡介苗的工作原理是促進骨髓中的免疫系統細胞,這些細胞隨後被釋放出來,增強免疫系統的先天機制,能夠對各種病原體做出反應。
據《紐約時報》報導,專家們表示,這種疫苗似乎可以訓練免疫系統識別和應對各種感染,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因此,卡介苗不僅有助於預防結核病,也有助於預防多種其他疾病,它同樣被用於治療麻疹、瘧疾、膀胱癌,甚至還可以減少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
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連續接種卡介苗可以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一份評估報告也得出結論,卡介苗具有有益的脫靶效應,並建議對更大範圍的感染進行更多的疫苗試驗。
因此,卡介苗的普遍保護作用促使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它是否也適用於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廣泛接種卡介苗的國家 新冠病毒感染率及死亡率低了近10倍
「我們發現,與實行普遍和長期的卡介苗接種政策的國家相比,沒有普及卡介苗接種政策的國家(義大利、荷蘭、美國)受新冠病毒感染影響更嚴重。」在發表於medRxiv的論文預印本中,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擁有廣泛接種卡介苗計劃的國家,其新冠肺炎死亡率幾乎比未普及該疫苗接種計劃的國家低10倍。
全球卡介苗接種政策示意圖。圖據歐洲新聞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匯集分析了178個國家(地區)的公開數據,其中131個國家(地區)有卡介苗免疫規劃,21個沒有,26個情況不明。
接下來,研究人員對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因素進行了調整,比如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以及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等等。為了降低各國所經歷的不同流行時間曲線的偏差,他們計算了第10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天數,將各國按更具可比性的時間曲線對齊。
隨後,他們測算出每個國家每100萬居民的死亡率,與確診病例、卡介苗接種規划進行一一對比。
論文中寫道:「在調整了國家經濟狀況、老年人口比例以及疫情最嚴重國家的流行軌跡之後,卡介苗的使用與較低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之間的聯繫仍然是可以發現的。」
比如,美國和義大利同屬於富裕的發達國家,但從未實施過普遍的BCG接種計劃。西班牙同樣沒有,與之相鄰的葡萄牙卻有,截至3月29日,葡萄牙只有209人死於新冠肺炎,遠遠低於西班牙的近11000人。
從目前疫情超過15天的數據來看,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中,新冠肺炎的發病率為38.4/百萬,而未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中,發病率為358.4/百萬。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新冠肺炎死亡率為4.28/百萬,而未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死亡率為40/百萬。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未接種卡介苗的國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大約為接種卡介苗國家的10倍。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阿希什·卡瑪特博士表示,「我們期望看到卡介苗的保護作用,而接種卡介苗和沒有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之間,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差異之大(幾乎是10倍)令人十分驚訝。」
接種卡介苗和沒有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之間,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差異之大(近10倍)。圖據《每日郵報》
此外,根據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分類,平均死亡率也有很大的差異。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分別為0.4、0.65和5.5。研究人員指出,此前的研究顯示,在低收入環境下,由於多種社會人口和經濟風險因素,各國死於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數通常更高。因此,較富裕國家新冠肺炎死亡率更高這一事實「有悖常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研究是關於相關性的,而不是「因果關係」。這項研究中存在大量的限定詞和警告,意味著除了卡介苗接種規劃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正在影響這些國家的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例如,對於65歲以上老齡群體來說,新冠肺炎更危險,而在較貧窮的國家,這一群體的人口較少。
「這些發現需要在個別隨機試驗中進行更深入的流行病學審查和前瞻性評估。」研究人員補充道。
至少4國正在測試卡介苗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已有多項評估卡介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效性的試驗正在進行中,試驗對象為感染風險較高的兩大人群——醫護人員和老年人。
本周一,由澳大利亞墨爾本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牽頭,一項涉及4000名醫護人員的臨床試驗已正式開啟,這些醫護人員將分為兩組,一組接種卡介苗,一組接受安慰劑。預計將在大約六個月內得出結果。
而在三月底,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Netea的研究團隊也已啟動了第一輪卡介苗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試驗,他們正面向8家荷蘭醫院招募1000名醫護人員。
據《科學》雜誌報導,英國埃塞克特大學也宣布將在老年群體中進行試驗,因為老年人感染病毒後發展成重症的風險更高。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團隊也在上月宣布,受到Netea研究啟發,他們將在醫護人員和老年人中使用一種經過基因編輯的卡介苗開展試驗。這種疫苗名為VPM1002,目前正處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免疫生物學主任丹尼斯·福斯特曼博士4日也向《紐約時報》透露,他們正在尋求資金,以便在波士頓的醫護人員中開展卡介苗臨床試驗,初步結果最快將在4個月內揭曉。
至少4國正在測試卡介苗對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 圖據《紐約時報》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卡介苗能成功抵禦新冠病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內分泌學家多梅尼科·阿奇利博士表示,用卡介苗對抗新冠病毒的嘗試聽起來「像是奇思妙想」。他指出,雖然卡介苗是一種非特異性的免疫系統增強劑,但「我們應該能夠採用一種更有針對性的方法」。
負責設計和開展澳大利亞墨爾本試驗的柯蒂斯博士也表示,雖然他認為卡介苗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但他也強調這不是一種特定的新冠肺炎疫苗。
卡介苗能否抵禦新冠病毒感染,或許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我們將找到答案。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徐緩
編輯 彭怡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