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自言自語」?家長先別擔心,自言自語的好處先了解下!

2020-12-25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身邊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他總是因為孩子的自言自語而感到困擾。他向我提起,孩子在平日散步的時候,就會無意間從嘴巴中說出幾個奇怪的詞彙。有時不論身旁是否有人,孩子都會忽然間說出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話,很明顯這句話不應該來自於這個環境下。朋友有些迷茫,是否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呢?我淡淡一笑,告訴他不要想太多,孩子的自言自語未必有想像的那麼恐怖。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自言自語已經是精神系統和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因為往常的人又怎麼可能會自言自語呢?是否是因為對孩子的語言培養不夠呢?心理學中早就提到,自言自語本意是指,以自我為中心的言語,通俗可以理解成孩子自己在對自己說話而已。儘管父母很是錯愕,但自言自語真的有壞處嗎?

一、孩子為何會「自言自語」?

小剛是一個較為內向的孩子,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的光芒。自身條件優異的小剛,不論是學業還是成就都要比同齡人高出好幾個階梯。不過小剛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在獨自散步的時候自言自語。路人偶然間看到小剛帶著一對老舊的耳機,嘴裡不停的呢喃著:「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出色的。」路人驚訝,這是在對自己說話嗎?

不難看出,小剛的自言自語無非是在激勵自己而已。他想通過自我表達的方式不停的鼓舞自己,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當孩子處於孤獨的環境當中,通過自我釋放和自我解讀,反而會讓孩子的信心滿滿,不會因為某些負面情緒而變得被動,這算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們不要總是覺得自言自語一定是有壞處的,不過影響孩子自言自語的因素有很多,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印證,然後一一的對比才是。

二、影響孩子「自言自語」的因素有哪些?

媽媽發現團團最近總是自言自語,很是奇怪。偶然間得知,孩子最近鋼琴比賽獲得了第一名,因此團團總是會發出笑聲和自我對話,譬如「真是太厲害了!」和「我就知道我最棒!」。起初媽媽還以為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問題,不過現在覺得,孩子似乎是更加自戀了一些。

其實孩子之所以自言自語無非是受到了情緒因素的影響,開心也好,傷心也罷,這都是與情緒因素有著絕大的關係的。當孩子不想要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都會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解決問題。

雖然父母較為理解孩子自言自語的目的,可是自言自語究竟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孩子會漫無目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又能夠讓孩子得到什麼呢?

三、孩子「自言自語」有什麼意義?

小雲最近情緒很是失落,由於成績跌落到了班級的中等,因此每日都會自言自語。奶奶總是會聽見小雲在吃飯的時候自言自語道:「可惡,真可惡。」

同樣的事情也在曉曉的身上發生。7歲的曉曉因為將家中的鑰匙弄丟,不停的自言自語「這怎麼辦?這該怎麼辦?」

還有花花也會不停的手舞足蹈,自言自語,有時歡笑,有時悲傷。

所以說自言自語也是分為不同情況的,孩子之所以自言自語,無非是想表達一種態度而已。

1.宣洩情緒

小雲的自言自語顯然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所以宣洩情緒,通過宣洩情緒的方式減緩壓力。

2.解決問題

曉曉則是因為鑰匙弄丟了,正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才會選擇自言自語。

3.自娛自樂

而花花純粹意義上是自娛自樂,因為較為無聊,所以通過自娛自樂的方式讓自己解悶。

4.自我激勵

包括我身邊朋友家的孩子,無非是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進行自我激勵而已。

自言自語雖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不過父母如果不能夠友好的控制和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很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神經質,或者條件反射差。因為他們總會沉浸在自言自語當中,無法自拔。

四、家長該如何更好的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

麗麗的媽媽最近發現麗麗表現活潑,總是在吃飯的時候自言自語。媽媽知道,最近麗麗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無法隱藏住內心的喜悅,所以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愉悅而已。不過媽媽卻擔心麗麗總是沉浸在喜悅當中無法自拔,便摸了摸麗麗的頭,麗麗也在忽然間與媽媽對視。媽媽並沒有感覺到不舒適,而是問麗麗:「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讓我家的寶貝自言自語。」果不其然,麗麗將老師表揚自己的事情告訴了媽媽。雖然小孩子自言自語比較好笑,但是媽媽並沒有嘲笑,反而對麗麗說:「寶貝,下次有開心的事情可以一起分享呀,藏在心裡快樂是不會加倍的。」麗麗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自言自語,事事都會與媽媽商討。

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善意的引導,孩子逐漸從自言自語變成了一個善於表達的孩子。不過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最主要是我們應當如何去看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1. 尊重並且接受

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言自語,不要覺得孩子有神經質。如果我們也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的話,又怎麼會讓孩子心中好受呢?所以正視孩子的問題,才能夠有效的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

2. 善意的解開心結

如果孩子的自言自語是來源於壞情緒的話,那麼我們的應當開導孩子,試圖讓孩子把心裡的苦悶說出來,這才能夠有效的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經常自言自語,會使得負面情緒加倍,更加讓孩子難以從負面情緒中脫離。

因此,當我們正視孩子的問題之後,應當採取更加高明的辦法。如果自言自語可以間接的激勵孩子成長,我們大可以不用去管。如果是負面情緒的自言自語,我們就應該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才是。

今日話題互動:如果孩子會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語,你是否會用善意的方式去改變呢?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別擔心,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說話遊戲,好處多多
    導語: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年齡段,玩著玩著可能就自言自語了?家長別擔心,這是一種好現象!●我家小姑娘最近將自言自語發揮到了極致,沒人管她的時候,聽到她拿著洗澡的玩具,在那嘟囔:你不要害怕,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了。然後又說,我不害怕。
  • 孩子不自覺地「自言自語」怎麼辦?家長先別著急,未必是壞事
    也就是說,在孩子眼中,他們是在跟自己的小夥伴聊天;只不過在我們家長眼中,孩子卻是在自言自語。所以,在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我們大可不必視如洪水猛獸,不妨耐心地傾聽,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在為什麼而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 孩子經常一個人自言自語?正常現象家長別擔心
    ;另一種是「故事/遊戲語言」——這種比較常見,寶寶在做遊戲時經常會想自己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這本來是一個在腦內思考的問題的過程,但是寶寶可能會把自己要做的一件件事情,像講故事一樣說出來。所以寶寶嘟嘟嚷嚷、自言自語的時期就是寶寶的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轉化的時期,是寶寶認知活動的一個必經發展階段。隨著他們語言調節能力的增強,在6歲以後,自言自語的現象就會逐漸減少。另外,寶寶自言自語也可能是他們在進行自我引導以及對行為的自我調節。
  • 孩子總愛自言自語,如何和孩子搭上話,先了解「內部語言」3階段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家長們不禁發現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處,並在獨處的時候自己跟自己對話。有時候家長們感到非常擔心,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其實這是因為孩子處於一個語言過渡期。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不是自閉症的表現?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這正常嗎?是不是自閉症的表現麼?如果家長們平日裡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寶寶們有時會自言自語,在家長不在身邊,孩子們獨自玩耍時,他們偶爾會自己與自己對話,說出一些童言童語。在大部分家長眼中,孩子這樣的行為都十分可愛,充滿了童真童趣。但也有一些家長會有些擔心,甚至認為是自閉的表現。孩子們偶爾自言自語是正常的嗎?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精神有問題嗎?
    很多家長來校區測評時,會誤以為自言自語是孩子感統失調或是自閉症的表現。但其實如果醫生診斷的自閉症的孩子,自言自語是其中常見的一個症狀,但是還伴隨其它表現:情緒淡漠,大運動不協調(長時間不活動手臂雙腿或者鬆軟),行為雜亂無章或非常緊張,語言表達錯亂沒有邏輯等。
  • 寶寶自言自語是好是壞?你得先了解這個
    今天老嶽就帶你了解一下:自言自語的原因很多,也很系統,要綜合其他情況一起判斷。孩子自言自語會讓家長非常擔憂,但如果判斷不對,錯誤的幹擾手段反而會加重兒童的感統失調表現。我們應該認清楚自言自語的原因,從兒童的生長環境開始反思,到底是什麼引起了自言自語的表現,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 孩子開始「自言自語」?是孩子「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別搗亂
    對於孩子經常自言自語這一情況,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家長們擔憂,覺得這和自閉症有一點相像,另外也擔心這樣長時間下去,會不會一個正常的小孩都變得不正常了,性格方面會變得孤僻古怪。 其實家長們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包括我自家寶寶也出現了這樣的狀況,但是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給各位家長打一記安心針。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要懂「階段溝通」
    上一周我們幾個媽媽又聚在一起,帶著孩子去附近的兒童餐吧玩。說著說著,話題總是離不開孩子。莉莉的媽媽和我們小聲說道:"不知道你們的孩子是不是這樣,總是一個人對著玩具或者是假裝隔壁有人,一直自言自語。""有的時候,我還以為他在跟我講話,誰知道回頭一看,他自己對著空氣自言自語,有的時候,可以自嗨的玩一個晚上。"相信這種現象,每個父母都有遇到過,是不是非常的疑惑,為什麼孩子會對著玩具、甚至是空氣自言自語呢?後來,我了解了"內部語言",終於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 解惑:如何看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不少家長反饋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常看到「同款安安」。也有家長說常看見孩子在角落,對著空氣自己和自己說話,喃喃自語。或者是抱著布娃娃說話,還時不時發出笑聲。 見到此情景,家長們常會在心中打個問號? 孩子是不是「病了」?「幻想」?
  • 孩子喜歡一個人「自言自語」?別盲目阻止,可能是「好事」
    孩子們小時候自己玩時總喜歡自言自語,家長一看孩子不知道一直跟誰在說話,還說得挺開心的,這容易讓父母產生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的擔憂。他們發現之後又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經常這個樣子,這讓他們憂心不已,因為他以前並不會這樣,所以他們覺得有點奇怪。但是又覺得去問醫生太誇張,所以想要先來來問問我,孩子的精神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應不應該去醫院看看。我告訴她,小孩子自言自語,並不一定是壞事,父母不要盲目阻止,因為有可能是好事。
  • 孩子總是自言自語?是「內部語言」在發展,仔細聆聽有利親子溝通
    玩耍的時候孩子也會對著毫無生命的玩具說話;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會喃喃自語:"這不是這樣做的?"、"嗯,應該是這樣。"、"要不要換一道題?"等等。父母們看到這種情形立馬就不淡定了,在確保孩子確實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時,總很擔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但是我卻要和家長們說,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
  • 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總是自言自語是為什麼?有影響嗎?
    或者一個人玩的時候會自言自語,家長去問孩子在幹什麼的時候,小孩子一般不會回答父母的問題,仿佛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有時候小孩小孩子常常會給人一種&34;的感覺,自言自語的個問題要到小孩子身上為什麼會很常見呢。孩子有時候的自言自語是在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這是屬於神奇的語言。比如小孩子抱著小熊想坐下來,他會先對小熊說一句&34;,把小熊放好後,自己才一屁股坐下。這時候孩子還沒有完整的世界觀。
  • 孩子睡前自言自語,家長該不該上前幹預
    自言自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發生過。有時候一個人在家裡做家務,我們會自言自語的說:「哎呀,東西真多!怎麼那麼亂!」走在路上,偶爾也會不自覺的哼起熟悉的歌,不管是自己和自己說話,還是一個人哼歌,都屬於自言自語的範疇。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也會自言自語,甚至比成人自言自語的次數更多。
  • 小孩總愛「自言自語」,是孩子「內部語言」在發展,家長別亂阻止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說"自己的孩子喜歡自言自語,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我讓他們描述了孩子在他們面前自言自語的表現第一個場景:孩子在做作業,經常會耷拉著頭,原本以為是孩子在苦惱題不會做,但是之後她又"自言自語"地說起來,"你覺得是不是這樣做,我覺得是這樣沒錯","嗯,對的,這樣解是對的"。
  • 孩子在上課或獨自的時候自言自語怎麼辦呢?
    如果上學之後是在課堂上自言自語,可能是太無聊,沒有意義,或者在課堂上的內容他根本不能跟上,所以才認真自言自語。那我們該怎麼提醒孩子們,去安靜下來,別再自言自語了。把幾個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學習一下吧。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言自語的時候,只是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不會像自閉症兒童那樣有一成不變的行為,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那麼,他就會很難和別人交流,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怪人。
  • 全智嘉丨孩子三歲前總是自言自語,目光不對視...是什麼問題?
    有家長後臺發來詢問:孩子在三歲前總是自言自語,說一些聽不得話,並且伴隨著目光的不對視...是孩子出現什麼問題了嗎?,家長去醫院診斷,聽覺、語言沒問題,但就是不會表達,所以,造成很多家長的憂慮和擔心。先別著急,了解孩子語言形成的過程比著急帶孩子盲目幹預更重要。語言能力重要嗎?當然,語言能力包括看、聽、說、寫,是人類獨有的高度複雜性神經動作。大腦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彙認知、語言組織等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 孩子總和空氣說話,愛自言自語?家長別擔憂,是內部語言在發展
    不過最近表妹卻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她發現小侄女經常自言自語。有時候在跟她待在一起的時候孩子還會跟周圍的空氣說話。這個星期一的早上孩子再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表妹急忙的查看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確定只有自己和孩子一個人之後更加的苦惱了。
  •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喜歡自言自語?你是否也經常自言自語
    其實,自言自語並不代表就不正常,有病,大部分的自言自語都是正常的;自言自語也是精神科常見的臨床症狀,多見於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伴隨精神症狀,他們的自言自語一般都是沒有邏輯的,胡言亂語的。為什麼我們正常人也經常會自言自語呢?其實,早在我們孩童時代我們就開始自言自語了。
  • 孩子的「自言自語」是種病?NO!它只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當你的孩子一個人自然自語時,你是否擔心,焦慮呢?其實,我們大人也喜歡自言自語,只不過我們不喜歡發出聲音。比如,上臺前自己很緊張,你會在心裡給自己打氣。孩子和我們不同,他們需要藉助「說出來」這種形式。目的就是表現自己長大了,是個勇敢的孩子了。當聽到這時候,我走過去給了他很大的誇獎,他高興極了。所以,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在用語言傳遞自己內心的想法。作為家長不能嫌棄孩子的嘮嘮叨叨,呵斥孩子的自言自語,要求孩子保持安靜。這樣的教導反而阻礙孩子的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