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身邊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他總是因為孩子的自言自語而感到困擾。他向我提起,孩子在平日散步的時候,就會無意間從嘴巴中說出幾個奇怪的詞彙。有時不論身旁是否有人,孩子都會忽然間說出一句讓人匪夷所思的話,很明顯這句話不應該來自於這個環境下。朋友有些迷茫,是否孩子存在心理問題呢?我淡淡一笑,告訴他不要想太多,孩子的自言自語未必有想像的那麼恐怖。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自言自語已經是精神系統和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因為往常的人又怎麼可能會自言自語呢?是否是因為對孩子的語言培養不夠呢?心理學中早就提到,自言自語本意是指,以自我為中心的言語,通俗可以理解成孩子自己在對自己說話而已。儘管父母很是錯愕,但自言自語真的有壞處嗎?
一、孩子為何會「自言自語」?
小剛是一個較為內向的孩子,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的光芒。自身條件優異的小剛,不論是學業還是成就都要比同齡人高出好幾個階梯。不過小剛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在獨自散步的時候自言自語。路人偶然間看到小剛帶著一對老舊的耳機,嘴裡不停的呢喃著:「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出色的。」路人驚訝,這是在對自己說話嗎?
不難看出,小剛的自言自語無非是在激勵自己而已。他想通過自我表達的方式不停的鼓舞自己,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並不是一件壞事,當孩子處於孤獨的環境當中,通過自我釋放和自我解讀,反而會讓孩子的信心滿滿,不會因為某些負面情緒而變得被動,這算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們不要總是覺得自言自語一定是有壞處的,不過影響孩子自言自語的因素有很多,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印證,然後一一的對比才是。
二、影響孩子「自言自語」的因素有哪些?
媽媽發現團團最近總是自言自語,很是奇怪。偶然間得知,孩子最近鋼琴比賽獲得了第一名,因此團團總是會發出笑聲和自我對話,譬如「真是太厲害了!」和「我就知道我最棒!」。起初媽媽還以為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問題,不過現在覺得,孩子似乎是更加自戀了一些。
其實孩子之所以自言自語無非是受到了情緒因素的影響,開心也好,傷心也罷,這都是與情緒因素有著絕大的關係的。當孩子不想要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都會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解決問題。
雖然父母較為理解孩子自言自語的目的,可是自言自語究竟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孩子會漫無目的自言自語,自言自語又能夠讓孩子得到什麼呢?
三、孩子「自言自語」有什麼意義?
小雲最近情緒很是失落,由於成績跌落到了班級的中等,因此每日都會自言自語。奶奶總是會聽見小雲在吃飯的時候自言自語道:「可惡,真可惡。」
同樣的事情也在曉曉的身上發生。7歲的曉曉因為將家中的鑰匙弄丟,不停的自言自語「這怎麼辦?這該怎麼辦?」
還有花花也會不停的手舞足蹈,自言自語,有時歡笑,有時悲傷。
所以說自言自語也是分為不同情況的,孩子之所以自言自語,無非是想表達一種態度而已。
1.宣洩情緒
小雲的自言自語顯然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所以宣洩情緒,通過宣洩情緒的方式減緩壓力。
2.解決問題
曉曉則是因為鑰匙弄丟了,正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才會選擇自言自語。
3.自娛自樂
而花花純粹意義上是自娛自樂,因為較為無聊,所以通過自娛自樂的方式讓自己解悶。
4.自我激勵
包括我身邊朋友家的孩子,無非是通過自言自語的方式進行自我激勵而已。
自言自語雖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不過父母如果不能夠友好的控制和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很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神經質,或者條件反射差。因為他們總會沉浸在自言自語當中,無法自拔。
四、家長該如何更好的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
麗麗的媽媽最近發現麗麗表現活潑,總是在吃飯的時候自言自語。媽媽知道,最近麗麗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無法隱藏住內心的喜悅,所以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愉悅而已。不過媽媽卻擔心麗麗總是沉浸在喜悅當中無法自拔,便摸了摸麗麗的頭,麗麗也在忽然間與媽媽對視。媽媽並沒有感覺到不舒適,而是問麗麗:「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讓我家的寶貝自言自語。」果不其然,麗麗將老師表揚自己的事情告訴了媽媽。雖然小孩子自言自語比較好笑,但是媽媽並沒有嘲笑,反而對麗麗說:「寶貝,下次有開心的事情可以一起分享呀,藏在心裡快樂是不會加倍的。」麗麗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自言自語,事事都會與媽媽商討。
這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善意的引導,孩子逐漸從自言自語變成了一個善於表達的孩子。不過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最主要是我們應當如何去看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1. 尊重並且接受
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言自語,不要覺得孩子有神經質。如果我們也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的話,又怎麼會讓孩子心中好受呢?所以正視孩子的問題,才能夠有效的開發孩子的自言自語。
2. 善意的解開心結
如果孩子的自言自語是來源於壞情緒的話,那麼我們的應當開導孩子,試圖讓孩子把心裡的苦悶說出來,這才能夠有效的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經常自言自語,會使得負面情緒加倍,更加讓孩子難以從負面情緒中脫離。
因此,當我們正視孩子的問題之後,應當採取更加高明的辦法。如果自言自語可以間接的激勵孩子成長,我們大可以不用去管。如果是負面情緒的自言自語,我們就應該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才是。
今日話題互動:如果孩子會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語,你是否會用善意的方式去改變呢?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