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GQ 的賣貨生意被「承包」了,內容和電商從未走得這麼近過

2020-12-20 好奇心日報

我們剛剛進程。6 月 13 日晚,這家估值達 50 億美元的倫敦奢侈品電商又宣布了另一則消息:與康泰納仕成為全球內容與商務合作夥伴。報導過 Farfetch 正在加速 IPO

具體來說,康泰納什旗下網站 將停止運營,並直接導流至Farfetch.com。style.com

根據 Farfetch 官方提供的信息:康泰納仕的編輯內容將與 Farfetch 商品進行「無縫銜接的科技合作」;康泰納仕集團將創編、推薦 Farfetch 平臺上的單品購物導覽;康泰納仕的數字與社交平臺也開放「即讀即購」功能。合作將首先從美國的 VOGUE 和 GQ 開始,之後再進行擴展及創新。

此外,康泰納仕國際主席和首席行政官 Jonathan Newhouse 還將加入 Farfetch 董事會。2013 年,Farfetch 曾獲得康泰納仕 2000 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此次變動意味著康泰納仕將從單純的投資人角色介入到 Farfetch 的管理層。

在通稿中,Jonathan New House 將這次合作形容為「一次行業性的創舉」。而 Farfetch 創始人兼執行長 José Neves :「雙方都很興奮,因為我們將一起解決面臨時尚行業的一個大問題:如何成功地將內容與商業銜接起來?」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則稱

現在在網頁搜索欄中輸入「style.com」,網頁會自動轉接至 Farfetch 官網,並彈出兩者合作的通知

如果說前幾年人們談到奢侈品電商還總把它和「不遠的將來」聯繫在一起,或者只當成是「展示品牌創新」的形象工程,現在,這塊業務已經成了人人垂涎的肥肉,奢侈集團、媒體集團都想要分一杯羹。

康泰納仕總裁 Bob Sauerberg 在去年接受《衛報》採訪時說時尚電商業務而 4 天前 LVMH 旗下電商網站上線時,從蘋果跳槽到 LVMH 集團做首席數字官的 Ian Rogers 援引 Bain & Company 的研究報告說:「奢侈品電商將成為繼美國與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市場。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哪裡會出現雙位數增長?哪裡會出現 30% 增長?』就是在電子商務渠道。」 「是個價值 1.5 萬億美元的市場,每年可達較高的兩位數增長。」

目前來看,這個市場中不同參與者的態度和所處的階段各不相同。歷峰集團在 2010 年全資收購了英國奢侈品電商 Net-A-Porter,但剛剛才開始自建數字團隊。法國開雲集團(Kering)則是在 2012 年 8 月與義大利奢侈品電商 YOOX 成立了合資公司,專門負責管理開雲集團旗下品牌的電商網站。LVMH 在電商上的投資不算多,不過今年一股腦上線了兩個自建電商——賣酒的垂直電商平臺 Clos19 和百貨電商網站 24Sevres。

成立已有十多年的兩大奢侈品電商公司 Net-A-Porter 和 Farfetch 則以數量和速度取勝。 有 350 個品牌,在全球已建了 7 個物流中心,覆蓋 180 個市場,消費者下單後保證當天到貨。而 Farfetch 則有 3000 多個設計師品牌,1200 名員工,並且於今年 4 月推出了一個「未來商店」計劃——一個追蹤顧客線上線下購物和瀏覽行為的開放操作平臺。Yoox Net-a-Porter

左上為康泰納仕藝術總監 Anna Wintour,右上為 Farfetch 創始人 José Neves,左下為康泰納仕國際主席和首席行政官 Jonathan Newhouse,右下為 2 月加入 Farfetch 的 Net-a-Porter 創始人 Natalie Massenet,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但對於 Farfetch 來說,如果想吸引更多流量、在量級上有一個飛躍,並讓品牌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內容可能是它目前最突出的一個短板。

和早在數年前就先後推出了《The Edit 頗以為然》、《PORTER》等雜誌的 Net-A-Porter 相比,Farfetch 更著稱的綽號是「極客公司」,它並沒有獨立的內容部門。創始人 José Neves 在 2015 年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採訪時說:「到年底,我們技術工程師的數量將達到 200 人,這是一筆巨額投資,如果公司資產達到 10 億美元,倒是有可能這樣做,但同樣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心。因為許多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但從 2014 年起,Farfetch 也開始加大了內容上的投入。 2014 年 10 月,Farfetch 曾推出名叫 Farfetch Discover 的 APP(ios版),主打「旅行購物指南」,為旅行者推薦旅遊目的地的精品店,同時定期推薦經過編輯挑選的商鋪,內置 Google 地圖能為旅行者和店鋪定位。

今年 3 月,Net-a-Porter 創始人 Natalie Massenet 宣布加入Farfetch 擔任非執行總裁,也被認為是 Farfetch 加強內容體驗的重要一步。不過根據 José Neves 對《紐約時報》的說法,她並不會和康泰納仕藝術總監、美國版《Vogue》主編有什麼合作。

「我想不到比現在更合適的時機了。康泰納仕是奢侈時尚內容最領先的公司,而我們則是奢侈品電商最領先的公司之一。這在我們看來已經是天作之合。」 José Neves 說。

各奢侈品牌因社交媒體而在付費廣告投入上節省的錢,2017 年其中省得最多的是 Gucci,達到 2.27 億美元,圖片來自《華爾街日報》

但對康泰納什來說,與 Farfetch 合作,其實也意味著它耗資高達 1 億美元的自主電商實驗最終宣告失敗。

奢侈品廣告被視為傳統傳媒集團最穩定的來源之一。但根據研究機構 Triby Dynamics 的報告,2016 年奢侈品業的數字廣告投入 10 億美元,比 2013 增長了 63%,而相同時期內的紙媒廣告投入則下降了 8%。因此對於所有傳統雜誌出版集團來說,它們的當務之急都是思考在社交媒體的衝擊和廣告行業的變遷下,如何構建新的營收結構。

以赫斯特出版集團為例,它們進行的實驗包括從 Harper's Bazaar 以及 ShopBazzar 等線上內容直接銷售時尚單品,以及自建線下庫存點及電商網站。日本版的《Elle》就擁有自己名下的商店。

但在電商實驗上,沒有哪個傳媒集團比康泰納仕集團更受關注。

根據衛報的報導,康泰納仕集團已經(約 6.14 億人民幣)。過去幾年,它投資的電商網站包括英國的 Farfetch、法國電商 Vestiaire Collective、德國電商 Renesim 和 Monoqi。在電商業務上投了 7500 萬英鎊

2013 年底,康泰納仕還單獨創建了電子商務部門,並從老佛爺百貨挖角其電子商務總監 Franck Zayan 作為部門主管。2014 年,康泰納仕還把旗下的《Lucky》雜誌和電子商務平臺 BeachMint 合併成 Lucky 集團,做了一些電商方面的自主實驗。去年 4 月,該集團電商部門的員工已經達到了 80 人左右。

但康泰納仕真正開始嘗試從內容到電商的變現,是從 style.com 開始的。迄今,它在 style.com 的轉型上已耗資 1 億美元。

2000 年,style.com 作為康泰納什旗下時尚雜誌《VOGUE》和《W》的官方網站上線,鼎盛時期。隨著新聞發布速度被 Twitter、Instagram 等新媒體趕超,以及《Vogue 》等雜誌開始自建官方網站,style.com 在 2010 年 10 月離開康泰納仕集團,來到了新東家 Fairchild 旗下,並從網站轉型出版雜誌《STYLE》。但這本雜誌因業績不佳在 2014 年底停刊,並在當年 11 月回到了康泰納仕。每月有 200 萬獨立用戶登錄,每年有 20 億頁面被點擊和閱讀

2015 年 4 月,style.com 對外公布當年秋天將轉型為電商,原網站內容部門將整合到 旗下,成為子頻道 Voguerunway.com。不過直到去年 10 月,。康泰納仕電子商務部門的主管 ,採取的模式是沒有自有庫存,消費者買單後的發貨、售後等流程均由各品牌自己進行,康泰納仕從交易中獲得一定提成。VOGUE.com作為電商網站的 style.com 才在英國上線Franck Zayan 當時表示,style.com 已經和 350 個品牌籤訂協議

但很顯然,在做內容上經驗頗豐的傳媒集團,在如何將內容與購物銜接上並沒有摸出什麼門道。原本說要加入銷售的 Burberry、Chloé 和 Maison Margiela 等品牌並未出現。而許諾過今年將上線的美國版 也再沒有被提起過。style.com

此次康泰納仕宣布關停 style.com,轉而導流至 Farfetch.com,意味著 style.com 在上線不到 9 個月後就關閉了。

,康泰納仕國際集團主席 Jonathan Newhouse 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表示:「3 年半前,康泰納仕創立了 style.com,希望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電商業務……但很可惜,它的商業成果遠遠未能達到預期。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我們已經儘量嘗試了其它的一切可能。」根據《紐約時報》報導

style.com

Farfetch 的確可以幫助康泰納仕解決「如何賣貨」的事情。它們在理念上也很吻合:只做一個輕量的第三方平臺,專注引流和技術服務,由品牌和買手店去處理物流、售後等問題。

不過,在電商業務之外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似乎已經被遺忘了:如果將內容和賣貨完全銜接起來,康泰納仕作為一個傳媒集團的獨立性到底在哪裡?它旗下的媒體會不會越來越變得像一本本「產品目錄」?

在這一點上,不久前剛加入 Farfetch 擔任副主席的 Net-a-Porter 創始人 Natalie Massenet 在通稿中已經給出了一個直白的答案:「所有與康泰納仕合作的品牌及全球買手店,通過這次合作也會加強其在康泰納仕集團旗下媒體的報導。」

題圖:letsrestycle

相關焦點

  • 有貨,堅持十二年的內容電商鼻祖
    此前東哥在一投資群評價過近三年最奇葩的三家電商,增長速度最快的拼多多,堅持做C2B模式的必要,還有綜合指標最優的微拍堂,如果放眼未來10年,最成功的媒體內容電商當屬「有貨」。YOHO!作為國內潮流產業代表,起步於2005年,2008年旗下電商平臺「有貨」上線,也是國內最早的內容電商平臺之一。
  • 實體店鋪生意不好做,究竟是不是電商之過?
    最近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很多人都在罵電商,說電商導致實體店生意不好做,很多店鋪紛紛關閉,街上比以前冷清了許多,甚至說是電商打垮了實體經濟,老周並不這麼認為。首先說明一點,實體店鋪並不代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指的是農林牧漁和工業製造業,而街上的實體店鋪和電商一樣,同屬服務業。所以,說電商導致實體店鋪生意不好做,就是打垮了實體經濟的說法,站不住腳。再者說實體店鋪生意近幾年不景氣,現在有很多店鋪倒閉,真的是電商之過嗎?是電商的低價不公平競爭導致的嗎?當然不是!
  • 做社區團購和電商的紛紛找她拿貨,這姑娘太會用一畝田賣貨了
    「很多批發商現在都從我這進貨,我能從一畝田上找到這麼多大客戶,真的很感謝這個平臺。」90後的河南女孩田圓圓很感激一畝田這個平臺,現在她幫自家公公把紅棗核桃生意從實體店擴展到了線上電商平臺,客戶越來越多,忙時每天能發貨二三十單、每單平均四千斤。
  • 疫情下電商主播眾生相:無貨可賣、佣金全免、在客廳搭起直播間
    從2016年淘寶直播正式上線算起,中國的電商直播剛剛走過4年,無論是內容平臺還是的電商平臺,都加入了直播帶貨的陣列。從平臺層面來看,已經足夠斑斕,而疫情爆發以來,線下企業也把「雲復工」作為自己的選擇,萬物皆可播,又為上百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當下,直播帶貨帶來了哪些可能?
  • 微商電商都在用的賣貨技巧,看完趕緊收藏
    我有個朋友在做生意方面是個小白,但是他找到了一個僅僅是通過複製粘貼的小方法。那麼通過複製粘貼是怎樣操作的呢?下面騰哥就給大家介紹這個方法。電商,網紅是現在這個流量時代很火的兩個名詞。同樣,很多平臺都有在扶持電商,電商也會給平臺帶來巨大的利益。短視頻平臺中的頭部網紅帶貨已經成為現在直播賣貨的主要方式。但是大網紅帶貨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對於創業初期做生意的小白來說,是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的。所以投資較少、收益明顯且操作簡單的方法的需求更多。僅僅通過複製粘貼的方法 我們暫且叫它小型帶貨。
  • 鷹巢創業社群:內容創業步入低谷,電商平臺成為新的一波紅利
    在PC網際網路時代,內容創業概念還沒有形成時,就出現過導購平臺,如美麗說和蘑菇街,現在看就是早期的內容社區電商。但是,在淘寶植入內容和社區屬性後,它們都轉型為直接賣貨的生意,而不再是導購平臺。2015年,淘寶成為中國電商平臺第一個內容開放平臺,京東、蘇寧、聚美優品雖然緊追其後,但從現在看,淘寶一直走在前面。
  • 一條短視頻帶來百萬粉絲和千萬月流水快手電商主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儘管從未接觸過短視頻,但小琴用不到兩年時間就能在快手獲得成功,靠的是優質的短視頻內容。用小琴的話來說,「通過內容創作,找到了漲粉的秘訣。」如今電商風頭正盛,當大部分入局者主攻直播時,往往忽略了短視頻的基礎作用:提前讓消費者了解商品信息,進而關注主播。
  • 直播砍價賣貨,全是套路劇本
    2020什麼平臺賣貨最火爆?前段時間老羅首次抖音直播賣貨,最終單場直播銷售額1.9億,總訂單量超90萬件。去年快手舉辦賣貨節,辛巴最終以3.3億銷售額奪下傍一。短視頻領域的興起,直播變成了所有主播變現的方式。
  • 揭秘閒魚賣貨賺錢的技巧,閒魚賣貨高手如何月入過萬的?
    大家都知道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當時我就開始測試閒魚無貨源賣貨的玩法,強子肯定不是第一個接觸這個玩法的,在我之前有無數大佬都應經通過閒魚賣貨買車買房了。看過我之前分享的關於閒魚無貨源項目文章的朋友,很多都反應全是乾貨,學到了很多技巧,也有不少朋友聯繫到我反饋實際情況,自己之前在閒魚賣貨很少出單,通過我文章分享的內容進行優化之後,比如這位:那今天給大家繼續分享一些關於閒魚無貨源這個項目的一些思路
  • 當人工智慧走進直播間,你會買機器人賣的貨嗎?
    直播帶貨實錄《奮鬥吧主播》的出現,將「助播」推向了大眾視野。說到直播,聽著熱鬧,但大眾對這行的理解普通停留在淺層。優酷正在播出的《奮鬥吧主播》,將明星帶貨和職場競技融合,完整還原了一場電商直播的全過程。
  • 「性」福生意:情趣用品怎麼賣?
    一位愛向上的重點客戶,四十來歲,瘦高個兒,某天急需得到下單數千元的貨。梁志派員工親自送過去。到約定地點,客人一會說在這,一會說在那,就這樣反覆數次,最後約在一個電梯口。偷偷窺探了四五分鐘,他才和這位員工接頭。「您要驗貨嗎?」員工問。「不用驗了。」客人答。「如果有問題請給我們打電話。」「知道了,知道了,走吧、走吧、走吧。」
  • 直播帶貨教培N連問:賣得動不?怎麼賣?該試不?
    成為萬億級風口,只用三年 「直播帶貨」這個概念追本溯源可以從「MCN」說起。當年美國一批Youtuber組成聯盟互相引流,逐漸形成了舞蹈、遊戲、戶外等垂直細分頻道。MCN就是這些內容生產者和官方之間的中介機構,本質是內容的聚合和分發,再基於流量變現。
  • 從養號、漲粉到賣貨:一文為你講透快手直播電商紅利與機會
    快手電商的前世今生想要整體了解快手電商,得先從快手平臺電商體系打造和快手內容紅人電商生態完善開始講起。2016 年 4 月,快手上線直播功能。但真正開始內容帶貨要推後至兩年後的 2018 年。頭部紅人實力強人設打造為賣貨重點在了解完平臺發展後,不妨隨我一起來看看快手直播賣貨現狀,首先,我們得看一看當下到底「誰在賣貨」。
  • 淘寶賣家:賣褲子的店鋪起碼10萬家,不如到集市賣生意好
    10萬家,不如到集市賣生意好一位淘寶賣家就直言現在賣褲子的店鋪,在淘寶上面起碼有10萬家,這麼多的店鋪想賺錢就太難了,還不如三個人將褲子拖到集市上甩賣,不至於一個月就賣一條褲子。其實這話真的說得沒錯,如今賣衣服褲子的人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對於各種新店來說,捨不得刷單,還捨不得開直通車,又沒有其它引流的方法,一天的流量都不超過十個的,可能其中大部分還是宣傳廣告的,這樣怎麼可能有銷量呢。
  • 店寶寶:義烏承包今年聖誕節小禮物,電商發展前景可觀
    據不完全統計,義烏現有農村電商企業4.9萬家,電商帳戶7.8萬戶;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上擁有活躍涉農網店近330個;在社交電商平臺、微商平臺和小程序平臺等還有上千家活躍涉農網店。義烏市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隊伍越來越龐大。有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經工商登記註冊的義烏電商主體累計22.37萬戶。
  • 阿里做了電商直播,除了賣貨還有什麼?
    實際上,剝開直播這層外衣,電商平臺一邊面對的是商家強烈的賣貨訴求,另一面則是承接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兩者在供求需求中形成互補,直播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則是補充了原先在PC、無線頁面用文字、圖片以外的營銷活動通路,從而達成需求匹配的方式。 正因為如此,嫁接在電商平臺上直播樣態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
  • 農村鄉鎮,不怕壓貨的地攤小生意,如何做才不怕壓貨
    小編認為,好的適合自己的擺攤方式,才是地攤小生意根本,不要盲目跟風,看到別人賣什麼,就認為什麼好好賣,就認為這種產品是不怕壓貨的地攤產品。如果說產品是不怕壓貨的地攤小生意「表」,那麼,擺攤方法擺攤模式才是不怕壓貨的地攤小生意「本」,從中醫角度看,「表」只能解一時之患,但不能解病患的「本」。
  • 獨立站大賣20億背後的賣貨邏輯
    展會同期的賣家大會主論壇上,跨境電商獨立站巨頭——嘉鴻集團旗下的跨境人才培養基地——嘉鴻學院受邀參加,嘉鴻學院營銷負責人、資深數據分析實戰導師大G老師受邀出席,並帶來主題演講《獨立站大賣的賣貨邏輯》。 以下是大G演講全文實錄 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嘉鴻學院的一個營銷負責人。
  • 微信小程序怎麼做,才能順利賣貨?
    現在做微信小程序賣貨營銷的人這麼多,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每天幾十幾百單;有的人卻生意蕭條,小程序也一直吸引不到客戶?可見,微信賣貨小程序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那麼商家到底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賣貨小程序生意紅火,給自己增加訂單?
  • 海外顧客紛紛撤單,浙江生意人急了,外貿貨在國內賣得動嗎?
    「如果走電商,七七八八的費用分攤下來,成本起碼要高一倍。」楊浩給零售君算了一筆帳:「包裝、倉庫、運營、客服、打包……這些都是要成本的,就算內銷單個帆布包能賣到10塊錢,我還是在虧錢。」更為關鍵的是,不同於外貿生意的大宗、一次性運貨方式,內銷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消費者,購買量也就一兩個。對於這樣的銷售模式,楊浩顯然還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