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沙丘起伏延綿,寒風從一望無際的沙海掠過,剛剛降下的層層白雪並未完全覆蓋偌大的沙漠,沙丘與雪層交相輝映,鱗次櫛比。
巴楚-莎車750千伏輸電線路橫穿沙漠,一座座鐵塔如鋼鐵戰士般堅強的矗立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一條條銀線一頭連著喀什巴楚縣,一頭連著莎車縣,將溫暖和光明送至千家萬戶,澎湃的電力也給南疆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堅強的動力保障。
12月10日,喜報傳來,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公布2020—2021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入選工程名單,由國網新疆建設分公司建管的巴楚—莎車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得2020年國家優質工程獎。
巴楚—莎車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作為南疆750千伏電網延伸補強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於2017年6月20日開工建設,2019年5月13日建成投運,總投資11.70億元,線路全長226.7公裡,安裝1500兆伏安主變壓器一組,佔地面積12.8公頃。該工程的投運大幅提高了南疆地區供電可靠性,助力脫貧攻堅、優化投資環境、南疆四地州煤改電工程以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將直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518億元,增加就業崗位約2800個,對扶貧攻堅和提高南疆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被譽為南疆各族群眾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可是,這項民生工程途經巴楚、伽師、莎車三縣,沿線多以戈壁、沙漠、溼地為主,線路還跨沙漠、穿胡楊林,複雜的地理環境給工程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面對挑戰,建設者們迎難而上,戰沙漠、護胡楊、防風沙,一路上攻堅克難,最終歷時2年完成了工程建設。
創新基礎新技術讓鐵塔穩立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有著「死亡之海」之稱。沙漠晝夜溫差大,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平均蒸發量更是高達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之多,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因受流動沙漠、大風、沙塵、洪水等惡劣環境影響施工難度極大。
面對惡劣的環境,工程建設者沒有被困難嚇倒,本著「越是困難越向前」的精神,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堅毅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一次又一次解決問題,打通了這條南疆輸電大動脈。時任巴楚—莎車750千伏輸電線路的業主項目經理李洋至今還清楚的記著當時建設時的情景。
他回憶,那時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細細的砂礫會隨著不同方向的風而不斷流動,剛剛開挖的塔基轉眼間就會被流動的沙子給填埋。為解決挖了填,填了再挖的問題,李洋組織設計院的業務骨幹人員每天深入沙漠與沙子鬥爭,經過不斷的摸索試驗,大膽創新,一種複合沉井基礎和穿心裝配式基礎的施工方案逐漸浮出水面。
說起複合沉井基礎的使用,李洋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給我們腳穿上了一雙鞋,有了鞋的保護,四周的沙子就進不到鞋子裡來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大大減少因為沙子的不停流動而增加的開挖量,塔基也能穩穩噹噹的立在沙漠當中。」
解決了沙子進基礎的問題,另一個難題迎面而來,那就是沙漠地區的高溫天和風沙地貌不適合混泥土澆築作業,要想讓鐵塔穩當的立在沙漠,就必須解決基礎澆築的難題。為此,經過不斷的探索研究,穿心裝配式基礎應用而生。
所謂穿心裝配式基礎,就是將全部的基礎採用預製構件的方式完成,這些預製構件在工廠加工完畢後直接採用機械化作業在現場組裝,避免了現場澆築混凝土作業,減少了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和施工工序,有效縮短了施工周期。而該創新技術是疆內電網工程建設第一次使用。
考慮到南疆地區沙塵天氣頻繁,風沙大,對材料的抗汙閃能力要求比較高,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工程首次使用了像翅膀一樣的新型複合橫擔,這種材料超強的耐汙力,有效保護了鐵塔。
靠著這多項創新技術,電網建設者終於讓鐵塔穩穩立在了沙漠中。
多措並舉讓電網建設與胡楊和諧共處
告別荒蕪的沙漠,電網建設者們來到了美麗的胡楊林景區,可是看著這美景,他們的心裡卻泛了愁,如何才能讓胡楊林和鐵塔銀線和諧相處,這是擺在建設者面前的又一個難題。
工程在設計初期,有25千米線路需經過胡楊林較為密集的地區,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保護胡楊這種防風固沙的古老樹種,建設者們多方協調,採取了變更最初設計方案的方式,經過6次優化線路路徑及塔位,將線路建設地址由胡楊密集區改為了稀疏區。
「優化後雖然整個線路長度增加了大概2千米多,費用增加了500多萬元,但是有效避免了工程建設對胡楊、紅柳、梭梭等荒漠植被的破壞。」李洋說。
為了給胡楊林預留生長空間,經研究,建設者們將跨胡楊林區域的43基鐵塔塔高從原來的43米增加至63米。
據測算,鐵塔高度每提高1米,成本就會增加近1萬元,這樣下來每基塔重將增加20噸,加上繞行胡楊密集區的線路,工程投資成本增加了1000多萬元。
精益管控確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線路建設者們一路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取得了建設的勝利,750千伏莎車變電站的建設者們同樣不遜色。
莎車750千伏變電站工程本期主變壓器1組,每臺變壓器本體長13.2米,高4.5米,重達258噸。而這些設備都是從山東濟南長途運輸而來,途經河北、北京、內蒙、甘肅、新疆等5個省區,全長5000多公裡,耗時一個多月才能到達現場。由於距離遠、成本高,採購供應周期長等問題,導致物資管控難度非常大。
為確保主變順利到位,業主項目部及時組織物資單位編制《變壓器主體前端倒運、公鐵換裝運輸方案》,落實人員組織、安全保障、運輸路線規劃等工作;為保證設備運輸質量,設備出廠前對主變壓器內近70噸油全面抽空並以高純氮氣進行填充,最大限度減輕主變壓器自重,有力確保了長距離運輸顛簸下設備的安全無損。同時對車輛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確保主變壓器運輸信息的全過程管控。
考慮到南疆地區氣候乾燥,風沙大,對變電站的防塵措施提出更高要求。建設中,建設者們設計優化一系列防風沙措施。在建築方面,出入大門採用防風沙門鬥,軸流風機採用90度彎頭,窗戶採用雙框四玻,大幅度提升建築物防風沙性能;外牆採用保溫裝飾一體化板,並採用幹掛方式固定,增加外牆保溫與面層的抗風性能。在設備防風沙方面,隔離開關採用水平旋轉式,斷路器採用罐式斷路器,提升抗風沙能力;全站櫃體採用雙層門設計,並增設防塵網,提高機構箱、端子箱門的密封性,全站櫃體抗風沙等級達到IP65。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年的艱難跋涉和努力付出,這條長226.7千米,投資11.7億元的輸變電工程於2019年5月13日建成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