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電子工程師,還有哪些出路?

2020-12-27 騰訊網

35歲,是青春的結束中年的起始,肩負了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對事業和家庭的責任而負重前行,每一位工程師在人生分水嶺選擇了不同的軌道,而誰又知這抉擇的背後經歷了多少輾轉、焦慮、迷茫和捨棄?

電子行業從來都是英雄輩出。

年少成名的大疆無人機創始人汪滔,他的創業史簡直就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畢業後創建大疆無人機,獲數百億身家,躋身胡潤富豪榜,為同期80後青年創業家中最為矚目的一位。大名鼎鼎的周立功單片機創始人周立功,憑深厚的技術功底、非凡的商業成就,在行業裡眾多擁躉,深受青年工程師的追捧。周立功先生現場演講,上千名參會人員的熱情絲毫不亞於追星族。

而大多數普通的工程師們,並沒有這種一飛沖天的機遇。芸芸眾生,朝心中理想前進的每一個臺階都需竭盡心力。

曾經有人發起過對「35歲的電子工程師的事業發展現狀」的徵稿活動和話題討論,收到上百個故事,引發很多討論。

我們先來看看整理的數據。

35歲,做技術管理類崗位佔最大比例;

從數據看,35歲從事技術管理類崗位的比例最大,從事普通工程師的比例其次,仍在技術領域的兩項合計佔60%。

從技術領域轉業務領域,創業、轉行業都是比較少的,各佔10%左右;而有17%的人轉了銷售支持、市場等領域。

仍然從事技術領域的,大都在做底層研發領域,如嵌入式、電源等;轉市場類的多是目前比較熱門的消費應用,如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等;

其中參與這次活動的女性工程師的不到5%,幾乎可以忽略不記。

通過電話、郵件採訪了數位企業家、高管、工程師,聆聽了許多鮮活的故事,感受到那些不同的複雜情感:面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心懷不甘的苦楚、戰場上廝殺的血雨腥風、破繭成蝶的絢爛。

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希望他人的故事,能帶來一些啟發。

創業是條不歸路,不下戰場才可能贏。

@L總:現經營一家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公司,工作8年,創業4年,2018年獲一輪新的融資。

我非常感謝我的第一家公司。從某著名科技類大學畢業進了H公司做工程師,報銷報導的火車票,培訓期管吃管住。上班後住公司旁的宿舍,和一幫同事沒日沒夜的加班,有激情有幹勁。在公司幹了8年,從工程師到項目經理、小部門Leader,打下了技術管理基礎。

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真的開始創業,還是比想像中難太多。找人?找客戶?找投資?都是攔路虎。但這些都不算難,難的是找方向。很多人都喜歡談戰略,描繪戰略是在選項裡選出來的,純粹是扯淡。剛開始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路,是硬闖出來的。創業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內心的恐懼是無法對別人說的,誰都不行。

找不到出路,像被一張巨大的、黑色的網給罩住,無力掙扎。最嚴重的時候,連續半年失眠,瀕臨崩潰。

現在回想,仍然有些後怕。進入人工智慧這個領域太早,不留神就變成先烈。2014年大眾創業,資本市場火了,而15年馬上又迎來了資本寒冬。人工智慧剛剛成為熱點,到資本寒冬時哀鴻遍野。

我們在資本熱的時候快速拿了錢,將業務轉型為企業提供服務,才驚險的活了下來。沒拿到錢之前,押上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抵押了房產。如果不成功怎麼辦?想跳樓的心思也有過。

後悔創業嗎?不後悔。但如果能重來,會選個容易起步的事情,腳踏實地,不要一下子挑戰太難的事。

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什麼?責任。因為欲望而創業,根本堅持不下去。對家庭、團隊、自己負責。如果沒想明白創業是責任,創業就是受委屈,就別創業了。創業是條不歸路,要想贏,就要一直在戰場上。

對年輕人的建議?別把自己想的太聰明,創業只能做自己非常熟的領域;還有合伙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能力互補、互相信任的合伙人團隊,成功幾乎不可能。

人生是一個無限遊戲,勇氣是通行證。

@Leo:技術研發10年,現在以寫書、培訓為主

我喜歡向別人推薦一本書,作者是一位哲學家,中文譯名叫《有限和無限的遊戲》,看英文版更容易看懂,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這本書說,遊戲有兩種:一種是以結束為目的,是有限的遊戲,比如籃球。而人生呢?是一個無限遊戲,每一個起點都是一個新的開始,解決一個新的問題,創造一個新的價值,實現自我的成長。

我做了幾年技術研發後就開始迷茫,不想周而復始的做技術研發,但害怕脫離專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常常泡在BBS上,和別人瞎聊。

混沌了幾年,下定決心要改變。沒有開公司的魄力,覺得自己寫東西還行,開始在論壇裡寫原創文章,慢慢積累了一些粉絲。有朋友推薦出版社給我約稿出書,嚇了一跳,又驚又喜。

寫書的過程極其痛苦。很渴望做成,害怕失去這個機會,但腦子裡的東西感覺被掏空,寫出來的東西自己不滿意。過度的患得患失讓我數次絕望的想要放棄。

喪失勇氣的時候,看了很多次《阿甘正傳》,愛上了長跑。鼓起勇氣,以決絕的態度把書寫完,居然效果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好。之後嘗試錄視頻,做培訓,也有了一定的收入。

既然人生是一個無限遊戲過程,那麼就去享受它。有勇氣去挑戰自己,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體會不同的人生。

只懂技術,不是一個合格的CTO。

@jason:一家創業公司CTO,從事技術研發4年,從事技術管理超過10年。

我分別經歷了三個不同的公司。碩士畢業進了知名國企Z公司做研發。公司有很多技術高手,工作流程和計劃很嚴謹,打下了技術基礎。但我離市場、用戶很遠,只考慮技術實現,像實驗室裡的科學家。

後被挖到一個著名的網際網路做硬體的公司,對我帶來的衝擊和觸動特別大。

需求可以很快被更改,一個用戶的意見能改需求。很不理解這種方式,和產品部的矛盾很深,認為他們不尊重技術,牴觸情緒大。

公司安排我們去接觸用戶,這個看起來很Low,很浪費時間的事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仿佛被打開了一扇窗。我聽到了完全不同的視角的聲音,觸動了我。慢慢地與產品部磨合越來越好,能產生共鳴。當努力為用戶解決了問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現在找到一個機會,和同學一起創業。我仍然做喜歡和擅長的技術管理領域,但會深度產與產品戰略規劃。

對年輕人的建議,首先是熱愛自己的專業,持續學習。其次,一定要去了解用戶的需求,這最是一個公司存在的價值。

從技術轉業務,最難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態。

@Devin:畢業後進了某國際一線半導體巨頭,從事8年技術研發,現轉銷售。

我畢業後進入某半導體著名外企,正好趕上了外企最風光的時代。體制內競爭激烈機制僵化,民營企業良莠不齊優秀的企業少。外企的薪水高,管理體系規範,薪水是同學的2-3倍,風光無限。

工作強度很大,公司不斷的補充新鮮血液,高強度的工作和激烈的競爭,幹了7年,常常處在緊繃狀態,非常疲憊,不堪重負。

08年後,外企的競爭優勢開始減弱。從外企跳槽到一民營企業上班,巨大的管理體制上的差異難以忍受。

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無奈之下,回到外企轉業務做銷售。

有技術功底,業務上手容易,難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從一個內向靦腆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熱情洋溢的銷售,其間的困難比攻克一個技術難題困難數倍,每次見完客戶後手心全是汗。

我按照技術人員的邏輯習慣,把客戶分成很多類,制定一個嚴格的執行程序,強迫自己定期主動聯絡客戶,漸漸地能跟客戶自如的溝通,業務上了正軌。

我很看好人工智慧、物聯網在中國的機會,希望進入這個領域發展不錯的公司。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在外企呆太長時間,特別習慣某一個體制,是很可怕的。

我只愛做技術,是不求上進嗎?

@Gary:畢業到一直做技術,經歷3家公司,目前是資深工程師,做技術15年。

我從小就很喜歡電子專業,如願考入哈工大。喜歡動手DIY,讀大學時用一個月時間,做了一個漂亮的音樂盒送給女朋友,她愛不釋手。

畢業後就一直做技術,工作穩定,但工資增長速度慢,沒趕上深圳飛速增長的房價。只靠音樂盒已經不能哄女朋友開心了,她想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一段痛苦的失戀,離開了讓人傷心的深圳。我渴望一輩子做技術,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覺得到了30多歲就要轉型。我的夢想是成為像矽谷的一些公司,那些做了一輩子技術,受人尊敬,成就超過CEO的技術大牛。但是在國內,目前很難。

我們的工程師文化並沒有形成,30歲的工程師都很焦慮,急於轉型,把賺更多的錢當成首要目標。

我很幸運,現在生活在一個內陸城市,生活壓力沒那麼大。有一個通情達理的妻子,讓我做自己喜歡的技術崗位。我也渴望給家裡人更好的生活,在閒暇時間和朋友籌備做一些項目。

我會一直做技術,我很熱愛它。

結語: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的這句經典名言放在一個變化很快、激烈烈競爭的時代總是尤為適合。

2014年中國政府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整個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業基因。而在2014年同年,政府提出大基金計劃,籌集近1400億人民幣來發展半導體行業,使半導體行業變得炙手可熱。

而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速變緩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摩爾定律帶來的前幾十年的快速增長的格局被打破,兼併整合成了主旋律。從國內的生存環境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價一路高歌,GDP的增長速度創歷史新低。

在這樣一個充滿變化、機遇、挑戰、競爭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仿佛都被捲入歷史的滾滾洪流,很難獨善其身。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無論萬物如何變遷,始終走在自己的軌道上,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欣賞自己看到的風景,便是無悔的青春和人生。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出路在哪裡?35歲電子工程師的艱難抉擇
    35歲,是青春的結束中年的起始,肩負了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對事業和家庭的責任而負重前行,每一位工程師在人生分水嶺選擇了不同的軌道,而誰又知這抉擇的背後經歷了多少輾轉
  • 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
    電子工程師指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科技開發、生產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一般分為硬體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是硬體電路原理圖、PCB設計,硬體電路測試等內容;軟體工程師負責嵌入式軟體程序編寫、測試,或者開發、測試PC端的上位機程序。電子工程師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 電子工程師出路在哪裡?過來人分享
    一般分為硬體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是硬體電路原理圖、PCB設計,硬體電路測試等內容;軟體工程師負責嵌入式軟體程序編寫、測試,或者開發、測試PC端的上位機程序。  電子工程師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中國有多少工作很多年的電子工程師;中國每年有多少電子新手需要開始全新的技術生涯;他們有什麼困惑需要去解開;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 年過35歲一無所長,不想再打工,轉行也難,還有哪些出路養家餬口?
    對於絕大多數職場人來說,35歲的確是動蕩的年紀:體力與腦力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贍養老、撫養孩子、購買住房等壓力也趨向頂峰。 社會非常殘酷,特別是對於年齡偏大的人群來說,機會真的是越來越少,你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弱。
  • ​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新人電子工程師又該何去何從呢?
    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
  • 35歲以後失業,到底還有哪些出路?
    其實,35歲至45歲這個年齡段,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段。因為,你跟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相比,你更加成熟了,交際能力更強了。而你們與那些在等待退休的50歲以上的老職工相比,卻顯得非常年輕。那麼,35歲過後,我們應該做什麼行業更好呢?首先,可以自主創業,自己當老闆,在多數情況下比打工要強得多。
  •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中美兩國35歲以上的IT技術人員所面臨的不同的處境,以及對於那些所謂的「大齡碼農」的職業轉型給出一些相關的其他的選擇。誰沒有35歲的一天?」講完了中國網際網路圈子裡的情況,我們來聊聊大洋彼岸的美國,尤其是在矽谷,35歲以上又是什麼樣子的存在麼?近年來,在美國矽谷,對年齡的偏見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但是和中國的網際網路圈子相比,美國的職場整體上要對35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要友善許多。
  • IT工程師在35歲以後會有哪些困惑
    對於35歲以上的IT工程師來說,主要的困惑會集中在崗位升級上,IT工程師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崗位升級上的難度也會越來越高,甚至會出現較大的崗位升級瓶頸問題。對於IT工程師來說,如果僅僅從事普通的技術崗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並不會明顯提升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這對於後續的職場發展也會帶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很多初級IT工程師在意識到這一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從兩個方面來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是增強對於行業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是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讀研),走專業的研發級路線。
  • 30歲男人無技術的出路在哪裡?
    三十而立,到了這個年紀,男人沒有什麼技術本事的話有哪些出路呢?沒有技術能再找到工作嗎?思路決定出路,思路來自你的經歷、讀書和學習,選擇大於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不晚,要想進步快,記得一定要學習才行。男人學技術要考慮什麼?
  • 【PE工程師、IPQC工程師等】浙江麗正電子有限公司
    PE工程師  1人崗位詳情:1.男性,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25-35歲之間2.應用電子類專業3.電腦操作熟練4.有相關經驗者薪資福利:4500-6500 IPQC工程師  1人崗位詳情:1.性別不限,大專學歷,25-35歲之間2.有IPQC工作經驗,會二次維量測薪資福利:4500-6500 QE
  • 我,35歲,還沒爬到管理崗,出路在哪裡?拿什麼拯救中年困境?
    但如果35歲還沒爬到管理層,確實比較容易被淘汰,因為此時你的體力、衝勁、耐力等可能都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人了,自然會有被淘汰的風險。另外,我們會發現很多單位在招聘時,會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35歲的你還在靠投簡歷上招聘網找工作,應該停下來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 35歲副高很牛批?30歲副高的都沒說話,還有人35歲已經是正高
    對於工程師、教師等行業來說,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評職稱的準備。職稱這個詞雖然被很多人不喜,甚至有網友公開表示自己不屑於評職稱,但更多的人還是默默地準備著,只等著條件滿足、機會出現就報名評審或考試。有網友說職稱無用,加工資也加不了多少錢。但職稱難道只跟工資有關嗎?職稱不僅是待遇的問題,更是榮譽的體現。
  • 電子工程師的出路在哪裡,不看後悔!
    ,好幾年下來,工資不漲,身價也沒有隨著入行的年限增長,對於電子行業這份工作疑惑,也就越來越多,以下就是小編接觸到的一個學生的疑惑: 「一直在電子行業混,第一份工作在臺資,項目工程師,就是NPI,打雜,幾個月就出來了;第二份工作做智能設備,沒學到什麼,搞了兩年。
  • 算法工程師也會遇到35歲這道坎麼?
    導讀:這個問題其實對於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是適用的,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始終奮鬥在一線寫代碼、跑算法模型的工程師實在是太少了。每年的高校畢業生,持續不斷地在為這個行業輸入更年輕更新鮮的血液,對比25歲剛入職更會加班更能吃苦,關鍵是薪資更便宜的年輕人,35歲的算法工程師如果只是工齡更長資歷更老,將全方位處於劣勢。
  • 【經驗分享】工程師的最終出路!
    (彷徨)我甚至在教堂裡面祈禱,問上帝:出路究竟在那裡?  (無助)03說說現在的我吧,什麼都看慣了,為了積累而積累。偷偷忙著讀學位,考試,職稱。實實在在做技術的積累、行業的積累,貯備著也許有一天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也許是有些人口中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 淺談電子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差距
    淺談電子工程師和軟體工程師差距 芯廣場 發表於 2020-11-27 12:08:49 當今,依靠國內龐大的用戶群,中國站在了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前列,行業發展速度快,
  • 年薪破百萬 臺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就不做了
    華夏經緯網11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薪資差距越來越大,擁有百萬年薪的待遇令人稱羨,不過一名30歲的臺積電工程師透露,6年工作下來才發現,生活和他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可能35歲我就不會繼續做了」,沒想到還引起不少男性網友共鳴。
  • 35歲以上的數控技術人員,未來出路在哪裡?
    數控編程教學訂單 | 技術 | 乾貨 | 編程關注可加入機械行業群35歲的年齡,意味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已婚,小孩3-10歲,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比不過年輕人,加班熬夜比不過年輕人,工資相比年輕人沒有優勢,正處於最被動的人生階段,此時,作為技術人員的我們,未來出路在哪裡呢?
  • 年薪破百萬,臺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就會選擇辭職
    臺灣薪資差距越來越大,擁有百萬年薪的待遇令人稱羨,不過一名30歲的臺積電工程師透露,6年工作下來才發現,生活和他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可能35歲我就會選擇辭職」,沒想到還引起不少男性網友共鳴。
  • 職場中的電子工程師都要具備哪些技能?
    都說電子工程師是畫得了電路,焊得成板子,讀得來程序,調得出電路,搞得了仿真……有人說這些還不夠!那麼,身在職場的電子工程師們都要具備哪些技能呢?數學基礎,電子專業高數/線代/復變/信號分析的數學要求足以支撐除數學物理外任何領域的應用型科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