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
「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 「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主要作品為《論語》20篇,各取篇中開頭兩字為篇名,如《學而》《為政》等。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它是諸子哲理散文,語錄體,列為四書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稱尼父,聖父。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論語》中常考名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