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穿8小時防護服,來了月經該怎麼辦?」看到醫護人員介紹穿脫防護服的視頻,梁鈺本能地冒出疑問。
2月6日夜裡,擁有27萬粉絲的梁鈺,在自己的微博上甩出了一連串問題:前線醫護人員的衛生巾和安心褲夠用嗎?這麼多女醫護如何解決她們月經期的問題?有沒有靠譜的捐贈渠道?
隨後,那些雪花般飛來的女醫護的私信回答著第一個問題:遠遠不夠。
在武漢、在湖北,目前到底有多少女性醫護人員?沒有官方確切的統計數字。梁鈺在公開報導中看到,最早向武漢捐贈安心褲的上海市婦聯,曾從戰鬥在疫情最前線的醫療衛生機構獲悉,醫生中有50%以上為女性,一線護士更是超過90%。
「我能做些什麼?」這個24歲的姑娘坐不住了。
截至2月25日22點,由梁鈺發起的「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共募捐及協調捐贈安心褲42萬條,一次性內褲30萬條,衛生巾77592片,護手霜700支,覆蓋湖北109家醫院和醫療隊,超過64000人。微博話題「姐妹戰疫安心行動」達到了3億閱讀和26.5萬討論。
梁鈺最初的提問,像一枚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水花。女性醫護人員生理期用品的正常需求,被越來越多人看到、承認,並給予幫助。
生理用品也是剛需
為避免細菌滋生,一片衛生巾的正常使用時間是2小時。
而疫情開始,因為防護物資短缺,醫護人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汙染區病房的工作時間常常超過8小時。
「不能更換衛生巾,血流到了防護服上」 「買不到衛生巾,用保鮮膜捂住」「沒有衛生巾用,同事都血和尿混流了」「和護士長申請了兩天,都沒下來」……這些來自一線女醫護的私信和評論如一記記重拳,打在梁鈺的心上。
相較於衛生巾,安心褲吸收量更大,防止側漏,更方便一線女性醫護使用。身在上海的梁鈺和朋友湊了錢, 想買一些安心褲捐到醫院。她把淘寶發貨地改成湖北,一家家詢問。幸運的是,很快有品牌看到並願意贊助。
「或許我可以幫更多人呢?」按照衛健委公布的電話,梁鈺挨個醫院打過去,一邊收集女性醫護的需求,一邊開始了一場和各大衛生巾品牌的「熱戀」。2月7號到11號,梁鈺只睡了11個小時,體重掉了4斤。
當梁鈺在為前線女醫護捐贈衛生巾、安心褲積極籌措時,身邊有男性認為她,不分主次,小題大做。「捐什麼安心褲,前線更需要口罩和防護服」,這種聲音不時出現在她周圍。甚至還會遇到主動提出對醫院捐贈,卻被後勤人員的「這個不急」擋回的無奈時刻。
湖北本土衛生巾品牌潔婷的負責人也告訴過她,該品牌曾經計劃向武漢兩家大醫院捐贈安心褲,「但是對方一直不收,說不需要。」
「只有女人才能彼此感同身受。」7號,梁鈺聯繫到第一位武漢一線醫生,「我們問有沒有安心褲的需求,人家是『哇』的一聲,很驚喜,甚至馬上統計了尺碼給我。」這梁鈺堅信自己在做對的事。
「我沒有能耐去捐口罩和防護服,只能讓醫務人員在糟心的情況下,少糟點心。」10日凌晨,梁鈺牽頭定點捐贈超過11萬條安心褲,覆蓋武漢、黃岡、孝感20家醫院。
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扛不住的梁鈺終於發出了志願者招募。不出一天,找貨組、對接組、物流組、信息組、宣傳組、媒體組、募捐組已經分工停當,人員達到45個。在北大校友會的幫助下,志願者團隊與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合作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的線上籌款項目。
到了12日,通過微博私信或者對接組微信來求助的醫院、支援醫療隊超過140家。
志願者統計到的女性醫護人數讓梁鈺震驚:協和總院約5700人,金銀潭醫院約1300人,漢口醫院600人,同濟醫院中法院區大約1000人……「那女性用品的缺口該有多大啊。」
「讓那些醫護人員的需求被看到,被承認這不是矯情,這不是羞恥,這不是負擔,這是應該被保障的。」在梁鈺看來,給女性醫護工作者配上該有的安心褲和紙尿褲是一個常識。
螞蟻啃骨頭
募捐連結從上線到超額完成,只用了12個小時,總計捐款2355051.96元。
30歲的阿布是志願團隊中為數不多的男性,曾經在武漢讀書,他主動擔任起找貨組的負責人,找供應商對接,獲得庫存、報價、所處區域的基礎信息。非常時期,工廠沒幾家開工,「現在運輸極其困難,我們儘量要找倉庫在本地的供應商。」2月11日,阿布和全棉時代敲定合作,全棉時代的一個倉庫位於武漢郊區陽邏。除運輸預算、應急預算外,其餘善款用來採購32萬條安心褲和30萬條一次性內褲。
完成捐款、採購,志願者才要開始最艱難的部分——讓捐贈落地。對於這次龐大的任務,物流組負責人謝寧比喻為「螞蟻啃骨頭」。
貨有了,車在哪?
謝寧的本職是某省航空物流公司負責人,因為疫情未能如期復工,在家休息。加入伊始,她推測在武漢應該仍是順豐和中通的運力較足,人託人、人喊人,幾番周折聯繫到武漢中通公司的負責人,免費借到了9.6米的貨車外加一位司機。「不管姿勢和方式,能解決問題就行。」
司機溫師傅每去一次陽邏往返需要三個小時,回到城區後,再根據對接組事先規劃的送貨路線,拉到3-4家醫院。為避免運輸損耗,一箱安心褲從供應商的倉庫運至周轉倉庫後要被清點四次,入庫一次,分堆一次,裝車一次,運到目的醫院再數一遍。
2月15日武漢大雪,溫師傅給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送安心褲,一直忙活到下午四點還沒吃午飯,負責對接的黃燦給他發了微信紅包,卻被拒收,「溫師傅很酷地說『不要你的紅包,我是湖北人。』」
匹配需求、安排車輛、二次核實、發車送貨、回收確認函,「我們相當於手動幹雙十一電商」,阿布連用了三個「非常困難」。
2月13日晚,「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志願者將安心褲送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受訪者供圖
咚咚帶隊的信息組負責核對每天的數據,將醫院名稱、需求量,聯繫人、電話、地址,已捐贈數量,匯總成表。數據製圖之後,通過梁鈺的微博對外每日公示進展。
「知道我們是按什麼標準在配備嗎?每人6條,一天2條,一條穿12小時,只是3天的用量,而女性的經期在5-7天左右。我們誰都想幫,但是缺口實在太大了。這是能做到的極限。」
咚咚重複最多的一句話是,「她們太善良了」。統計中某一家醫院有150名女醫護,提需求時只要360條安心褲,平均每人2.4條,「不好意思多要,怕給我們添麻煩。」有的女性醫護拿到安心褲後,還要分給女患者用。
即使安心褲送到醫院,梁鈺的心也沒放下,「萬一發的太晚怎麼辦?」著急的時候,她會主動@醫院,還叮囑志願者務必找護士核實,「一定要看到物資發到前線的姐妹手裡。她們私信發照片告訴我拿到了,不用穿著帶血的防護服到處走,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我們把自己當順豐」
中通運力被徵調後,謝寧不得不再次在朋友圈中求助,原先提供倉庫的四方物流公司主動補位。 在公募款中有物流費用的預算,謝寧想要支付些款項,「老闆一直在跟我強調,別提錢,一分錢都不要。」
物流通關,擋在最前面的一張通行證,而證明每天都充滿變數,「天天擔心第二天被卡在路上。」
物流組的志願者曾經整理了一份湖北省各市交通指揮部、防疫中心的電話,「最初的說法是,只要有醫院的接收函就能放行。」
相較於市外,武漢市內的資源更好調動。謝寧的策略是定期用大車把貨運到中轉庫,再從中轉庫由拿著醫院接收函的志願車隊分批運送。
志願者笛子守在倉庫負責出貨,每天上午會在自己所在的車隊微信群裡喊一嗓子,「有誰能送貨嗎?」到底能來多少車,誰的心裡都沒準數,但十多天來,笛子還從沒遇上冷場的時候。
安心褲重量輕體積大,普通的私家車只能裝15箱,而一家醫院的需求起碼要20箱以上。「我們使勁揉搓紙箱子,一輛本田飛度的兩廂車,最後裝了25箱。」2月17日,17輛私家車在武漢連送了17家醫院,提起這段經歷,笛子的語調明顯上揚。
2月16日起,接收函失效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告,其中強化車輛通行管控部分要求,除抗疫車輛、公務用車、公共運輸、醫護人員用車、運輸生活必需品車輛和救護、消防、搶險、環衛、警車等特種的車輛外,其餘車輛一律禁止通行。
「最嚴交通管制」的第二天,謝寧就領教了「嚴在何處」。2月17日,團隊開始向武漢市外運送安心褲,當天上午共有5輛依維柯從武漢開往黃岡市不同縣區的醫院,出發時司機手裡都攥著疾控中心和醫院開出的證明。
100公裡的路程,有2名司機夜裡12點才把貨送到,還有1位司機剛開到武漢的黃陂區,就被交警攔下,要求回去補開交警隊證明。
女性生理期衛生用品不納入醫療物資範疇,不能享受物流綠色通道。而在湖北,哪怕是同一個城市,不同區縣也會出現通行證明互不認可的情況。
在運力的重重阻礙面前,2月18日,所有物資完成一半配送。
即便已經達到非常時期的最高效,梁鈺和團隊仍在自我加壓,「我們對物流的標準就是把自己當成順豐,必需品就得以最快的方式送達。晚一天送到,前線的姐妹就得多難受一天。」
嘿 姐妹
上海、北京、新疆、陝西、廣東……志願者來自五湖四海,她們大多不清楚對方的姓名,互稱「雲朋友」,更多時候是熱情地喊一句」姐妹「。
27歲的笛子是英國雷丁大學生物學博士生,原本在武漢過完春節就會返回英國繼續學業,但是新冠肺炎改變了一切。1月23日武漢按下暫停鍵,笛子的心靜不下來,她嘗試過投入學習做自己的項目,但總是失敗。「你知道嗎?在這個時候做自己的事就感覺特別自私。這件事需要你,你可以幫上忙。」
2月12日凌晨,笛子應下梁鈺在微博上的緊急求助,給方艙醫院海南醫療隊的護士去送安心褲。
2月12日,梁鈺個人捐贈60條安心褲、36條一次性內褲由志願者笛子送達江漢方艙醫院海南醫療隊。 圖片來自@梁鈺stacey微博。
「當時她們每個人就剩一兩片尿不溼,兩天之後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放在平日,去超市採買,再打車去趟武漢國際會展中心,頂多1個小時。但在戰時狀態的武漢,一個普通人想要從自家的小區出門,都異常困難。笛子用了半天的時間,才將安心褲和一次性內褲送到10位海南醫療隊姐妹的手裡。
每次出門笛子都帶著母親一起,她沒有駕照,媽媽擔任司機。自封城起,她們一起送過防護服、消毒水、蔬菜、自嗨鍋,在美發一條街買過一百個噴壺。當得知要送安心褲,媽媽也繼續支持,「前線醫生的現狀,讓她覺得必須幫。我媽很善良也很酷!」
參與「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笛子的原因很簡單,「作為武漢人,守護這座城,作為女性,護衛前線姐妹」。她喜歡「姐妹」這個詞,「我覺得充滿了力量,也有一種互相幫助在裡面。」
2月17日,一條電視新聞報導讓咚咚有些生氣,電視畫面中武漢某醫院護士講述自己工作時提到一句「我生理期,肚子有點痛」,在重播時被剪掉了。「生理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吧?不是我們搞特殊,(安心褲)這都是日常需求。」
「我能幫上她們,就特別開心。」有著同樣心情的還有因疫情暫時待業在家的廣東姑娘黃燦,「為這場疫情去戰鬥的人都很辛苦,我們能夠盡一點力量,總比在家每天看新聞干著急強。」
謝寧已經顧不得留意發起人梁鈺的微博寫了什麼,十幾個物流群的消息她都看不過來。2月16日起床後,謝寧發現自己的雙眼紅得像兔子,愛人激動地大吼,「用眼過度,不許再看手機了!」可沒過幾分鐘,謝寧又捧起手機鑽了回去,「物流出的狀況最多,不盯著怎麼行呢?」
隨著話題的發酵,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開始正視這場戰疫中女性的正常需求。短短幾日,志願者們發現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在線上、線下帶來的變化,更多前去支援的醫療隊在出發時帶上了衛生巾和安心褲,越來越多的志願團隊進場捐贈。
前線的需求也在不斷更新,對接組組長黃燦在早八點打電話到當天要配送的醫院進行二次核實時,偶爾她會被告知不需要了,「醫院的最終需求只有當天才知道,很可能前一天有了別的團體捐贈。雖然我們麻煩了一點,要重新配置捐贈的安心褲,但總歸是件好事。」
2月26日,鹹寧市崇陽縣金塘鎮衛生院收到了捐贈的安心褲。受訪者供圖
活動十幾天推進下來,梁鈺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少了一些「喪氣」,「被大家感染了吧,以前我總是很悲觀,覺得許多事情哪怕努力也沒有希望……但是這一次,看到了大家的力量。」
「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第二期的募捐目前正在籌備。雖然晚睡早起事務繁多,但在梁鈺看來遠比不上前線的姐妹辛苦,「她們總給我們帶來最強的力量和感動。她們不退,我們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