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章第5節《顯微鏡和望遠鏡》一節課的內容非常簡單,老師們完全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或是討論完成問題進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下面截圖是我們課本上的內容:
問題1:通過閱讀上述課文內容,判斷顯微鏡中物鏡和目鏡的焦點的大致位置。
參考答案如圖所示:
設置問題的目的之一是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再就是形成學生構建模型的意識,同時,讓學生利用所學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
根據課本上的描述,被觀察物體應處於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而目鏡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放大鏡,這就要求物鏡成的像應處於目鏡的焦點之內。假設圖中虛線處是物體經物鏡所成的像(實際上離物鏡焦點有較大距離),那麼目鏡的焦點就應該在虛線下方。最終,物體經過顯微鏡成一個倒立、放大的虛像。
我們都知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薄弱,構建模型的意識幾乎沒有,那麼,在這樣的內容簡單的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有意識地搭建平臺,讓學生提高能力、形成建模意識。
同理,關於望遠鏡,也可以設置同樣的問題。
參考答案如下圖所示:
相對於物鏡的焦距,物體可以認為處於無窮遠處,經過物鏡成像在其焦點附近——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的作用與顯微鏡一樣,也要再次成一個放大的虛像,這就要求遠處物體經過物鏡所成的像也在目鏡的焦點之內,物體最後所成的像也是倒立放大的虛像。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讓學生比較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應用比較法。老師們可以看看近幾年中招題的第6題,考查比較法的次數還是相當多的。今年的第6題老師們都認為比較簡單,可學生答題情況顯示這道題的得分率依然不高,原因就在於考查了比較法。
關於視角的概念,建議補充完整:
視角:物體兩端(上下、左右)對眼睛的張角。
把視角的概念補充完整的意義在於使學生認識真實的世界,使學生的思維擺脫「平面」進入「立體」的高階層面。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