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昨天和今天,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育群中學西塊和241、242街坊舊城區改建地塊二輪徵詢集中預籤約比例分別高達99.68%和97.10%%,預籤約宣布通過。
圖說: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241、242街坊動遷籤約突破90%。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下同)
靜安區育群中學西塊和241、242街坊舊城區改建徵收基地,位於靜安區中部,育群中學西塊基地東至共和新路、南至芷江西路、西至大統路、北至中山北路;241、242街坊基地東至西藏北路、南至中興路、西至靜安區教育學院、北至中華新路。兩個基地共佔地面積約23914.59平方米,內有居民653證901戶,在冊人數3227人。單位13證。該地塊內的房屋,既有新中國成立前就有的私房,也有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非成套老公房,居住空間均十分狹小。許多居民還用馬桶和液化氣,即便條件相對較好的老公房也是多戶人家煤衛合用,條件非常艱苦。
今年9月28日,育群中學西塊和241、242街坊舊城區改建地塊分別以100%和99.43%的高同意率,通過了第一輪意願徵詢,昨天和今天兩基地分別啟動第二輪徵詢預籤約首日,兩基地均再次高比例籤約。
圖說: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241、242街坊動遷籤約突破90%。
家住大統路統北村1號的張長龍,這兩天已經開始著手打包東西了,「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新房子,真是感謝黨感謝政府,我終於可以給孫女一個安穩的家了!」已經81歲高齡的張長龍激動地說。張老伯肢體殘疾,在昏暗狹窄、陡峭的樓梯上上下困難,只能側著身扶著牆在旁人的協助下緩慢移動,兒子過世,張老伯夫妻和媳婦、孫女棲居在15平米的房屋內,如果遇到連綿的雨天,房間揮之不去的是一股黴味,牆上是滲透的水漬,颱風來襲日子,街道總是幫他們安置到附近的賓館。「今天籤好約,看到籤約比例超過90%,我現在真正心定了,這幾天我愛人已經到處在尋找過渡期間的房屋了,明天我可以正式去籤租賃合同了。」張老伯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圖說:腰鼓隊在老弄堂裡慶祝。
街道在徵收基地成立臨時黨支部,並開創性地將第三方服務人員和被徵收居民中的黨員一起納入到臨時黨支部中,共同在臨時黨支部的領導下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進舊改工作。 通過打造舊改方面的「明星」律師,強化其作為社會公信力人士在群眾中的信任度,讓其下沉基地一線,到群眾中去,成為獨立於政府的政策宣傳點、居民溝通點、矛盾疏導點。
街道「芷」南針青年志願服務隊組建舊區改造項目青年突擊隊,協助轄區舊改工作積極推進,在舊區改造項目的一輪徵詢、評估公司選舉、集中看房、抽取籤約順序號、集中簽約等大型活動中,總服務人數超過2.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