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別總盯著GDP 新常態下衡量經濟增長要用創新指標

2021-02-08 東方網

原標題: 郭夏:別總盯著GDP 新常態下衡量經濟增長要用創新指標

資料圖片

  2014年5月,「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之中。當時,習近平說,「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儘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新常態」的本意是要我們增強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對GDP的下滑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遺憾的是,很多經濟學家總是盯著GDP的下滑唉聲嘆氣,我國統計部門推出的創新指標體系也未能受到主流經濟學界的重視。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範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概括。新常態經濟是與GDP導向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生經濟形態。新常態經濟用創新發展促進穩定增長,用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揚棄單純的GDP增長。新常態經濟增長計量需要首推創新指標衡量的創新統計。

  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按照創新驅動的要求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生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只有主動在生產端實現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深化改革將會激發出更多新企業、新行業、新事業,這種創新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一部分傳統行業萎縮造成的GDP下行壓力。

  中國經濟新常態正在迎來一個經濟增長方式變革的換擋期,未來的經濟增長將從GDP(國內生產總值)高速增長向CII(中國創新指數)高速增長過渡。以平常心來看待GDP增速放緩,首先要明白,GDP增速只是衡量常態產業經濟的慣用指標。當傳統產業經濟發展趨於飽和之後,GDP增長率下降也理所當然。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發展,中國創新指數(CII)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中國的創新發展已經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一是專利申請大幅度提升,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二是R&D經費支出突破低水平閥值,2014年達到GDP的2.09%,增速達12.4%;三是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大幅度提升,2014年全國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達到857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4%;四是高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2014年總額達到7250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30%;五是國外發表的科技論文在2014年已超過30萬篇,邁入世界科技論文大國的行列。這些新生經濟增長的統計指標都是令人振奮和鼓舞人心的。

  創新指數可以從宇觀創新、宏觀創新和微觀創新三個層面考量經濟創新的量化進程。全球創新指數(GII)屬於宇觀創新計量;中國創新指數(CII)屬於宏觀創新計量;企業創新評價研究則屬於微觀創新計量研究。改進後的中國創新指數(CII)應當成為反映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指標體系。

相關焦點

  • 李偉:新常態下,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在此,僅就「新常態下,以創新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談幾點認識。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必須科學認識新常態 習總書記在上個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鮮明地概括了新常態所帶來的趨勢性變化,這正是我們認識新常態的出發點。
  • 2018年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指標——GDP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方法技巧信息:2018年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的指標——GDP,更多關於廣東事業單位公基資料,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事業單位方法技巧,事業單位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十三五」開局良好 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12月12日 15:50
  • 劍橋學者:GDP或將被新指標「拉下神壇」
    稱,幾乎所有人都認為GDP不再是衡量經濟發展的有用指標,需要一個能被廣泛認同的替代方案來重新定義繁榮,用新方法來衡量生活水平是否在提高。文章在開頭便提出問題:世界越來越繁榮了嗎?文章認為,眼下很難回答「是」,至少目前對主要高收入經濟體而言是這樣。
  • 人民日報專題深思:經濟新常態下的「四個不等式」
    這裡的關鍵是對新常態的理解和把握必須全面、準確、透徹,切忌表面化、簡單化、片面化。從當前一些地方出現的情況看,應弄清新常態下的「四個不等式」。   新常態下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等於不要增長。有人把新常態簡單解讀為經濟放緩,認為今後經濟增長不重要了,以至放鬆經濟發展要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對實際工作十分有害。
  • 立足高質量 應對經濟新常態下的挑戰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經濟新常態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立足高質量發展,以黨建為引領,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雙高」建設為抓手,以內部治理為保障,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示範化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強校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 衡量產品增長的4個關鍵指標
    產品設計遵從以用戶為中心,那網際網路產品的數據分析也應以用戶為中心,用正確、精準的數據指標去衡量產品現狀是增長的基礎,在當前精細化運營的市場環境下,如果你仍然停留在關注一些流量指標,如每天的新增、留存和活躍,那你很難觸達到產品反饋給你的真實現狀,文章提供了4個指標,因業務不同,所以我們認為更多的是提供了深度洞察業務價值的幾個維度,供讀者參考,文章有編輯。
  • 魏傑:「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三大支柱性產業全解析
    ■魏 傑  「新常態」的含義,除了經濟增速回落到適度空間,同時還指經濟結構的變化。2012年以前中國經濟主要靠製造業以及房地產,新的支柱性產業是什麼?主要有三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服務業,三是現代製造業。  先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
  • 經濟"中考"符合"新常態" 產業結構調整支撐增長動力
    核心觀點:經濟「中考」揭榜,GDP增速保持在7.4%的水平,整體經濟運行緩中趨穩,仍處在「合理區間」內,符合市場和公眾的預期,這也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客觀反映。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    經濟「中考」揭榜,GDP增速保持在7.4%的水平,整體經濟運行緩中趨穩,仍處在「合理區間」內,符合市場和公眾的預期,這也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客觀反映。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三期疊加」(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時期。
  • 關係全局的重大判斷——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
    其二,新常態是經濟發展的質量提升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 問答:經濟發展的含義,與經濟增長的關係,衡量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產品和勞務的實際產量的增長,可以用GNP、GDP的總量或其人均數來衡量。經濟發展不僅包括經濟的增長,還包括生活質量的提高、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等的總體進步。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結果,生活質量提高、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等的總體進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濟增長,二者密不可分。
  • 項崢:新常態下融資增長勢必放緩
    應該看到,7月份金融總量數據回落有多方面原因,既與當前經濟下行,融資需求不足和資金供求通道不暢有關,也與經濟新常態下,增長動力轉換和結構調整有關。筆者認為,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社會融資過度擴張或將逐漸成為歷史。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和經濟結構調整,社會融資增長勢必放緩。  一是服務業對社會融資的吸納能力將會受限。
  • 博碩光華「活下去 疫情常態化下企業增長新變量」成功舉辦
    博碩光華執行總經理 趙能祥趙能祥老師進行了《活下去,疫情常態化下企業增長新變量》的主題講解,新冠疫情從爆發至今,對世界業務及經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疫情從「黑天鵝」已經轉變為「灰犀牛」的常態化,而塑造下一個新常態的五種力量為:需求的蛻變、勞動力的改變、復原力預期的變化、監管的不確定性、病毒的進化,企業要理解並明確地解決這些因素
  • 彭慧蓉老師講授綠色GDP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彭老師分別從經濟、社會和生態層面科學分析了GDP逐漸走下神壇的主要原因。她提到,第一是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發展的「好」與「壞」。GDP包括了很多「壞的東西」,也排除了許多「好的東西」。第二是GDP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價值判斷,如公平正義、幸福等。第三是GDP不能完全衡量經濟增長的成本和代價。
  • GDP是什麼意思?GDP對於一國經濟的意義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英文縮寫,簡而言之,GDP指的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經濟總量。GDP對於一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GDP常常作為衡量國家間經濟實力強弱的工具。,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GDP對於一國經濟的意義在通常情況下,GDP是反映一國經濟增長、經濟規模、人均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價格總水平變化的一個基礎性指標,因而是國際上普遍適用的考察國民經濟發展變化的重要工具。GDP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的重要工具。首先,GDP增長率是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 用電量裡的經濟「新常態」: 增長動能轉換提速
    要聞 用電量裡的經濟「新常態」: 增長動能轉換提速 2017年7月22日 15:34:47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
    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新常態的基本特點、科學內涵作了精闢闡釋,對新常態怎麼看、新常態下怎麼幹提出了明確要求。要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與時俱進抓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
    原標題: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12月14日在京舉辦。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新常態下節會怎麼辦?
    在濰坊國際風箏會帶動下,魯臺經貿洽談會、壽光蔬菜科技博覽會等一批節會逐步發展壯大。但是,濰坊市節會自身也存在著品牌節會少、市場化運作程度低等問題。而且,在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下,包括濰坊市在內的國內各地方節會如何發展,也日益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4月19日,「新常態下節會品牌塑造與產業化論壇」在濰坊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塑造節會品牌進行了討論。
  • 物理學家也在預測GDP,曾準確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
    一群義大利物理學家正在努力讓這個白日夢成真,但他們發現這項工作要所需的時間比想像的長。城市的經濟模型,例如東京,情況就非常複雜,需要上百個變量。他們建立了一個只有兩個變量的模型:第一個變量是國家目前的 GDP,第二個是他們所謂的「經濟適應性」(economic fitness)。「適應性是一個國家出口產品多樣化程度的指標,用產品的複雜程度來衡量」,Tacchella 說。因此,一個國家出口的產品範圍越廣、越複雜,其適應性就越強,GDP 就更有可能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