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關係太好也會傷害孩子?|夫妻相處甚歡的同時,不要忽視孩子

2020-09-05 零零的心理空間

父母關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關係惡劣,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和偏差行為

在緊張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內心會很渴望父母相親相愛,有一個溫暖、放鬆的家,能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中。

在我們身邊,經常能見到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我們會關注這種家庭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父母之間關係太緊密,沒有了孩子存在的空間,父母相愛卻沒有把愛延伸到孩子身上,孩子同樣會有被拋棄感。

父母過於在意自己的生活,孩子會感覺被拋棄,在父母心裡找不到存在空間

今天,我的同事小劉心情沮喪、失落。因為昨晚剛上小學的兒子說:「以後爸爸媽媽老了,就讓你們住養老院。」他說當時有一種被兒子拋棄的感覺。

小劉和妻子是大學同學,從相戀到現在,感情一直都非常好。兩人志趣相投,性格也很合得來。他們經常兩人一起外出逛街吃美食、與朋友相聚,還一起出去旅遊。

兒子一出生就是外公外婆照顧,從小和外公外婆住一起。小夫妻兩個單獨住在位於城市另一邊的房子裡,相隔還挺遠的。

周末,夫妻倆才去陪兒子,帶兒子出去玩,有時下班後會去嶽父母家和兒子一起吃晚飯。

看他們夫妻兩人相處的狀態,覺得還有點處於戀愛中的感覺,有一點甜蜜,也有默契,就像朋友一樣有著很深的友情。

我曾經不無羨慕地對他們說:「我在你們的婚姻中看到了一種比較舒適的相處模式,有親密感,留有自己的空間。」

按理說,父母的關係如此融洽,彼此之間充滿愛意,那孩子也會置身在愛的漩渦中,被父母的愛包裹著。

可是,沒有想到父母關係好,孩子也可能受傷害。孩子覺得父母的眼中只有對方,父母彼此相愛,卻不愛他。就像網絡上的那句:「父母秀恩愛,孩子單身狗」。

寒暑假期間,兒子被送到爺爺奶奶家。家裡就一個孩子,兩位老人對他寵愛有加,總想多留孩子住一段時間,小劉夫妻也樂得逍遙。

假期快要結束時,小劉一想到兒子要回來了,安靜的日子就要結束,他就很焦慮、煩惱。他在辦公室坐立不安地走來走去,心裡有諸多抱怨和無奈。

平時,小劉夫妻享受著兩人世界,過得自由自在,卻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完成角色的轉變、接納兒子、承擔做父母的責任,這些似乎與他們一直追求的自由、理想的生活有所衝突。

兒子給他們帶來了許多歡樂,但是他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玩鬧起來沒完沒了,他們下班後感覺疲勞,沒有那麼多精神去陪他打鬧。他們喜歡安寧、溫馨的生活狀態,所以兒子的存在更多地成為負擔和累贅。

小劉夫妻倆的房子是一個溫暖、雅致的小窩,但是裡面沒有兒子的房間,他們覺得反正孩子是與外公外婆住的。

孩子的脾氣很暴躁,他覺得父母不愛他,只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愛自己。

他感覺自己是多餘的,被排斥在父母的親密關係之外,在父母那裡沒有他的存在空間。

沒感覺到被父母愛和接納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既不可愛也不受歡迎

在我老家有一個鄰居,夫妻之間相濡以沫。

丈夫在外幹活,妻子會泡好茶送過去,給丈夫擦汗,輕鬆地談笑聊天,而丈夫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對妻子體貼且溫柔。兩人相互陪伴著走過了幾十年,年紀越大,感情越發濃厚。

可是,面對兒子,他們就是另一種態度了。只要見到兒子在家,他們就會用各種刻薄、冷酷的語言指責兒子,怎麼看都覺得兒子不順眼。因為兒子不聽他們的話,沒有按照他們設想的道路走,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期望。

兒子在他們的打罵中長大,現在三十多歲了,與父母之間基本沒有交流。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夫妻兩人的態度驚人地一致,叛逆的兒子讓他們蒙羞,因此這個家不歡迎他。他們經常對鄰居抱怨:「如果沒有這個兒子,我們的晚年會過得更好。」

兩人齊心協力,想把兒子推出門去,家庭成員在整體上都排斥這個兒子。

兒子早已長大成人,但他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評價都很低,看起來很不自信。

有人給他介紹女孩相識,他也本能地排斥並遠離,有時他會靦腆地說:「沒有人會喜歡我的,她也不會喜歡我。」

沒感到被父母愛和接納的孩子,容易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是不可愛、不受歡迎的。

被父母忽視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敏感而自私

在天涯論壇上,有帖子討論因父母關係太好導致自己被忽視這個話題。

有人說,父母當年一見鍾情,拋下了各自的男女朋友閃電結婚,兩年後孩子出生,但是,父親眼裡只有母親。

父親會陪母親參加閨蜜聚會,可在家和孩子說不上幾句話,就回到臥室去看電視、上網。

平時在家吃飯,父母有說有笑,相互扯耳朵、摸頭髮,打來打去,孩子就在旁邊默默吃飯。

父母下班回家見到孩子,會問你爸回來了嗎?你媽回來了嗎?卻從不過問孩子的任何事情。

如果孩子覺得父母不愛她,她是多餘的,她的存在不受父母的歡迎,那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很低。以後走入社會,她也會認為自己是不受別人歡迎的,別人也不會喜歡她。

這位帖友說,有男孩向她表白說喜歡她,但是她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感情的事情,最後總是弄得一團糟。她覺得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歡自己,別人怎麼會喜歡我呢?

這位帖友也提到,她在外人面前沒心沒肺看起來很快樂、熱情,但其實內心很冷漠、自私和敏感。

孩子天然地想獲得父母的愛和關注,當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時,孩子會對愛更加執著地渴望。因為缺愛,因為自我價值感低,他們會很敏感和自私。

感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內心有一個黑洞,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和偏差行為

在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脾氣暴躁、易怒,他其實是在用憤怒表達出對父母的失望,背後隱藏著對父母愛的強烈渴望。

有的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比如說打架、搗亂,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哪怕被父母責罵,也好過被忽視。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父母之間的關係會影響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責任感和以後的親密關係。

感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內心有一個很深的空洞。他極其渴望被愛,但當愛接近時,心裡又很害怕。

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他會用一副厚重的盔甲把自己包裹起來。

蜷縮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他才會覺得是安全的。他不敢向外踏出一步,因為在他的認識中外面是不安全的,走出去就會受傷,就會重新體會到不被愛和被拋棄的感覺。

被拋棄的創傷會為一個人的人生打下灰暗的底色,所以,父母在享受兩人親密關係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孩子,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生都揮不去的陰影。

--END--


作者介紹:我是零零,喜歡閱讀、寫作的心理諮詢師,身體和靈魂總是想出去旅行,裝著一顆探索人性的好奇心,深深地去愛,真誠地去活。

相關焦點

  • 夫妻教育意見不同,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關係,還有孩子的未來
    那是因為他還沒意識到,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產生意見、互相拆臺,那「拆」掉的將不僅僅是夫妻關係,還會傷害孩子。父母意見不統一,孩子會沒有「主心骨」,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養成趨炎附勢的特性,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夫妻之間一定要有一個默契,一個人在管孩子的時候,其他人不要隨便插手,更不要「互相拆臺」。
  • 夫妻相處到底要給孩子的一生教會什麼?
    大家在家庭中你跟孩子的關係,你跟老公的關係,老公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所以就是夫妻的相處模式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其實第1點是教會孩子人與人之間該怎麼相處。另一半的關係更複雜,因為太熟,人會因熟,而失去原則和底線,所以我們經常講,最愛我們的人傷害對方最深。
  • 養育孩子,家庭裡最好的關係是「全職的夫妻,兼職的父母」
    ,同樣也是對家庭的一種「傷害」父母太愛孩子,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發育,對家庭的成員以及家庭未來的發展同樣也會造成傷害。從本文開頭的事例中便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一旦走偏了,夫妻就會開始互相埋怨指責是對方的過錯。從孩子出現的問題可以看出「父母太愛孩子,造成的家庭傷害同樣也會傷到孩子」。父母用分工的方式愛孩子,夫妻關係易疏遠很多家庭裡原本夫妻關係本不是特別地和睦,在孩子出生後,媽媽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一個人帶娃的辛苦、無人幫忙時的絕望、沒有經濟來源的自卑。
  • 什麼樣的夫妻關係,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太精闢
    家庭關係中,婚姻關係永遠是核心婚姻關係和諧了親子關係才能和諧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簷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係好壞以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
  • 父母關係和諧讓孩子健康成長。分享家庭關係中,夫妻相處的上中下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親,父母親的夫妻關係尤為重要,夫妻和諧的家庭孩子非常有安全感,透過看到父母的關係,也會樹立一個正確的婚姻觀。反之父母經常吵架,夫妻不和諧,孩子就會有擔心,有恐懼,對婚姻也會有一些過濾,或者孩子不想跟爸爸媽媽去交流,膽小,遇見事情會有逃避的想法。分享一下家庭關係當中,夫妻相處上、中、下三策。第一個是下策。夫妻兩個人共處的一個結果。你是錯的,我是對的。
  • 送給孩子一生最大的禮物:親密的夫妻關係
    家庭中第一關係是親密的夫妻關係,然後才是親子關係。夫妻親密關係不僅影響家庭幸福指數,還深深的影響了孩子的心靈成長與健康人格的形成。做的比較好的夫妻,能夠在不同場合默契的自由轉換,而不傷害到對方和自己。做的不好的夫妻,正面衝突交鋒互不相讓,或是冷戰忽視、退讓迴避,不僅讓夫妻雙方,更讓整個家庭籠罩在壓抑、控制、冷漠的不良氛圍中,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
  • 父母的相處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https://view.inews.qq.com/a/20180112A0EJPQ00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家庭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深遠,不同的夫妻相處模式,會培養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和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想要改變孩子,首先就要改變自己。
  • 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吵架,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
    夫妻也是凡人,相處久了,總是難免會發生摩擦,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當街吵架,當眾吵架,當父母的面吵架,當孩子的面吵架,在大群廣眾下就吵架,一點都不給對方面子,何況還會有誰顧慮到孩子呢。雖然夫妻吵架一百種理由,可是如果一旦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夫妻間都是肆無忌憚地當著孩子的面在爭吵孩子大打出手,這樣久而久之對孩子的心靈和成長會有很大的傷害,所有希望所有的夫妻在吵架之前可以把孩子送到了鄰居家,或者兩個人出去吵,或者兩個人先冷靜下來,改天在吵,又孩子吵架後,兩個人又跟孩子解釋一下。
  • 夫妻之間的相處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四種模式,第一種對孩子較好
    總的來說,夫妻關係模式可以歸結為四種,其中第一種關係,會對孩子比較好。這種夫妻模式有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同時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之間的關係與差別。教育專家認為,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當中,夫妻之間的關係應該首當其衝,甚至比親子關係更為重要。因為在這種模式下,父母之間的關係和睦友愛,孩子也會對愛情和婚姻有美好的嚮往,希望自己未來能像父母那樣,和自己的伴侶相處。
  • 你真的會愛孩子嗎?四種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
    世上很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正確愛孩子。有些我們一直在沿用的一些愛的方式,帶給孩子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傷害。有四種最常見的父母類型,會把對孩子的愛變成傷害。這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典型觀念,愛孩子就是照顧好他們的吃穿用度,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很少會關心孩子的思想,如果孩子說自己壓力大、心情不好、需要陪伴,這種在父母眼裡都是「矯情」。
  • 夫妻鬧矛盾,請不要傷害孩子
    言外之意,每一個孩子的父母都會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呵護自己的孩子,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現實中卻不是如此,最近就有一個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憤怒。孩子被重重地摔到沙發上之後,又滾落到茶几下,痛得哇哇大哭。但是這名男子還不肯停手,又把孩子從茶几下抱起來,使勁摔到了沙發上。這樣虐待一個幼童,真的是太殘忍了,孩子怎麼受的了。事情發生後,孩子被送到醫院搶救,但是很遺憾的是,孩子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很難想像的是摔打孩子的是孩子的親生父親,在旁邊拍照的是孩子的母親。之所以會這樣傷害孩子,是因為孩子的撫養權問題。
  • 吵架不當孩子面就是對孩子好?「隱藏傷害」不可忽視,父母要重視
    文\文兒有孩子後,不少夫妻都會給自己立下這樣的規矩,那就是吵架絕不當著孩子的面。因為他們知道當著孩子面吵架對孩子的身心影響都是很大的。某種程度上這麼說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問題是作為父母,在了解這一點的同時,也要了解另一種說法,那就是吵架不當著孩子面未必就是對孩子好。
  • 怎麼培養孩子?首先做好夫妻,其次做好父母,才能培養出好孩子
    ,遇事多商量,少放在心裡,互相信任著對方,有一個共同的家庭目標,雙方去努力,共同面對困難,這是一個家庭,想要把一個家庭經營好是很難的,一個家庭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一個孩子,說孩子能改變整個家庭,這個話是一點都不假,孩子剛出生時一家人都沉寂在喜悅當中,一家人都來迎接這個小天使,慢慢的小天使長大了可以表達他自己的想法了,也開始有情緒變化,也開始學會鬧脾氣,父母也越來越煩躁覺得孩子太煩了,都不願意去管孩子,
  • 什麼樣的夫妻關係,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太有道理了
    孩子看似是與爸媽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同一屋簷下,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媽,夫妻兩人的關係好壞以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這類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輕易動粗,由於父母關係很好,孩子也會對婚姻產生美好的感覺和嚮往,能有健康的異性戀。
  • 做好父母前,先做恩愛夫妻!這不是雞湯,而是孩子用生命示警人間
    父母成長營前兩天在頭條看到某地一個13歲的女孩跳河自殺,留下遺書訴說自己的心累,說自己拖累父母,反覆向媽媽道歉等等,在事後記者對那位媽媽的採訪裡獲悉,其實她的家庭早已名存實亡,孩子的爸爸好幾年不回來,即使女兒自殺之後聯繫他,「他也說自己沒錢不回來,好在有好心人資助料理後事,要不然女兒都臭了。」這個媽媽的話裡透露出對丈夫的失望,和對未來的絕望。
  • 父母關係和諧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暴力和冷暴力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有可能終生懦弱,他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因為在他小的時候,一旦家裡氛圍不對,他就會刻意討好父母,希望家庭裡不要發生戰爭。孩子還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導致父母關係不和,很多時候孩子看到父母關係不和時還會想去調節,但經常以失敗告終。長此以往,孩子的無力感以及愧疚感會侵蝕自己的內心。
  • 父母頻繁在家吵架,孩子的性格多半會出現缺陷,別再忽視了
    小明爸爸媽媽在了解了這種情況之後也感到特別的後悔和自責,其實這就是由於小明的爸爸媽媽忽視了家庭環境對於小明的影響,所以對他造成了傷害。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那麼就會他們覺得婚姻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這就會導致孩子在長大的時候很難找到合適的伴侶,同時也會懼怕結婚,生怕自己結婚之後會出現和父母一樣的情況。4.導致孩子性格存在缺陷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那麼對於孩子的內心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很容易導致他們產生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
  • 孩子的3個請求,父母切記不要拒絕,否則傷害非常大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物質上的給予,也需要精神上的關懷與支持,不少父母卻忽視了這一點,忙著在外打拼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卻疏於陪伴和參與他們的成長,以至於孩子長大後抗拒和父母交流。孩子的3個請求,父母不要拒絕,否則帶來的傷害不是一般大周女士和丈夫常年南下打工,兒子健健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雖然家裡有叔伯嬸子等幫忙照看,但是始終不如爸媽在身邊。周女士夫婦一年只能回來一兩次,對健健雖然存著教育的想法,但是因為時間短暫,總是不了了之。
  • 孩子需要被看見,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內心藏著看不見的傷
    家長最常做的不是拒絕孩子,而是忽視他們,嘴上說著敷衍的話,然後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認為孩子年紀小,沒有關係,只要能吃飽穿暖有好的教育資源就夠了。但心靈的成長離不開的是精神上的滋養,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父母的回應和愛,甚至還有的家長會一邊忽視孩子,一邊主觀地下結論,給孩子貼標籤。
  • 父母教養衝突易傷害孩子
    在有關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夫妻雙方難免有所爭執。此時雙方應該積極進行溝通,努力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各執己見或者辯論不休。要知道無謂的爭吵不僅會傷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讓寶寶的心靈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