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美麗的修行。守望一間教室,一顆心妥妥帖帖安放,窮鄉僻壤也能詩意棲居。——張愛敏
張愛敏,河南省長垣市樊相鎮中心學校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名師培育對象,河南省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第七屆智慧力班主任,享有長垣市政府津貼,第五屆「語文報杯」全國初中語文教學論文大賽「國家級特等獎」,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教師發展中心、中國教育電視臺特聘國培專家組成員、初中語文坊學科專家。
張愛敏老師自稱「麥田守望者」,時刻保持著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懷著敬畏與仁慈,攜著詩意與遠方守望一間教室;憑著教育良知與研究意識,揣著理性批判與反思潛心課堂教學,始終堅信教育是向善的,努力讓每一間教室都能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
29年來,她躬耕教室,心系學生,潛心課堂,攜手團隊,詩意棲居,一直向著明亮那方……
愛生如子,心繫生長
2012年,張愛敏老師參選「長垣縣首屆名師」,她完善的人格魅力,深厚的品德修養,豐富的知識技能,以及對學生細緻耐心的品性和誠摯的愛順利入選,《長垣視點》《長垣教育電視臺》《教育時報》均以《讓鄉村教育也浪漫的鄉村教師》為題報導了張愛敏老師的教育事跡。在該報導文章裡有這樣一段話:「我要把每一個學生都陶冶成最美的詩行。即使我停止歌唱,我也要讓最動人的旋律留在他們心上」。張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日常管理中,張老師盡力為每個孩子打造一個美麗的支點,用愛養育,用心教育,用情薰染。每月生日會,每周秀才藝,節日課程,書香課程,研學課程,還有讓學生視若珍寶的期末頒獎詞、班主任寄語……每一個日子都在學生的期待中到來。
初中孩子正值叛逆期,說教太蒼白,責罵更無效,促膝談心時間不充分,簡單粗暴更是適得其反。唯有以尊重與信任走近孩童,用真情與行動去感化他們。楠有吸菸劣習,為使之迷途知返,張老師沒有呵斥,更沒有拋棄,而是寫下了兩萬多字的書信。
遇到學生生病,更是關懷備至。潤晚上犯病,大便不通,蹲在衛生間直哭。張老師聞訊後立即從家裡趕來,帶她去醫院,醫生給了三瓶開塞露,在臭氣燻天的農家廁所裡,她親自給孩子一瓶瓶擠進去。
就這樣,張老師握緊手中的筆,以書信溝通,讓筆下生情,用文字記錄與學生在一起的艱難抉擇與幸福時光,愛撫一顆失落彷徨的心靈,溫潤著一顆顆不羈的靈魂。
潛心課堂,書香潤澤
90年代的鄉村,信息閉塞,觀念落後,交通不便,身在鄉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培訓。直到2004年,一次培訓,一個人,一句話,一張保單,直擊心房:做一個頂天立地的語文老師,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堅持每日閱讀,寫千字文,十年籤約。
張老師瞬間尋到了心靈的棲息地。她開始致力於課堂教學實踐,嘗試導學案的應用,構築理想課堂,實施板塊教學,倡導詩意語文,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她把每一節課都當作未完成的作品,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努力讓課堂富有情致與詩意,讓教育充滿激情與靈動。
腹有詩書氣自華。張老師愛讀書,也是當地閱讀倡導者,她說教師必須首先是讀書人,特別是語文教師。2006年5月17日,張老師正式加入了新教育實驗團隊,開始了近乎瘋狂式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佐藤學、魏書生、雷夫、王曉春、張萬祥、李鎮西、張文質等教育家、名師的著作、博客,先後進入她的閱讀視野。特別是2007年,她加入「海拔五千新教育讀書會」後,百萬字的海量閱讀豐厚了每一個深夜,一本本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深邃了每一顆星星,一篇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吻醒了每一個黎明……
2009年,「師生共讀共寫」課程啟動。每個晚上,查寢回來,她總會在辦公室再坐上一會兒。孤燈下,寫作量超越30萬字。每一屆學生的隨筆寫作啟動,她都要與學生算一筆帳,若每天寫300字,每周是2100字,一個月是8400字,一年呢?耳濡目染中,班裡的學生,舉手投足盡顯書香氣息。
10年過去了!張老師心無旁騖地在行走在教師專業發展之路上,真正理解了「讀書,是世上門檻最低的高貴」,「思考,是生命的拔節放歌」。就這樣,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與智者對話,與教材對話,與自己對話,她聽到了生命拔節的聲音。
當張老師在長垣首屆名師評選中以初中組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時,當張老師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享有政府津貼,並不斷得到同行關注,享受到專業尊嚴帶來的幸福感時,同事們都感慨萬千:婉拒高新聘請,堅守鄉村教育。張老師真正做到了在喧囂中尋求寧靜,在繁華中找到本真,不為名利所誘惑,不為聲名所拖累。
專業引領,影響輻射
獨行快,眾行遠。作為教研組組長,張老師把每一次教研作為教師展示和成長的平臺,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況再到教後反思,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微笑,都逃不過她敏銳的眼睛,都會成為她指導教師專業成長的話題。
她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引燃身邊的同事。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真正的教育不僅是知識的豐富、智力的成長,還有情感的浸潤、意志的磨礪、人格的完善、心靈的圓滿,進而體驗到一種精神上的幸福。
她以美好的文字詮釋美好教育。教育是一種慢藝術,用一種閒情逸緻的心情等待水暖花開,不急不躁才會綻放芬芳。遇到棘手問題,選擇冷靜思考問題的根源;遇到問題孩子,選擇講故事浸潤心田;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刻意感動上,而是用情用智,讓事故轉化成文字,書寫成故事,演繹出美麗。
有為就有位,有位更有為。2016年,當選鄉村教師工作坊坊主,張老師暗下決心:如果我能點燃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就會點燃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一定要做鄉村教育的燃燈者,去喚醒,去薰染。於是,駐足工作坊,她從擬定方案到團隊構建,從日常引領到「讀、寫、研」常態化,作業篇篇點評,句句含情,悄然入心。
短短10個月,本坊坊員線上提交日誌1264篇;共讀了11部書籍,提交近18萬字的讀書筆記;每日教育經典近10萬;教育隨筆逾越30萬字,已編輯成冊,並在教育部國培案例評選中獲得第三名。2019年,啟動簡書千字文日更365天,已有80人先後加入,完成日更挑戰者已有30人之多。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正如靳老師研修總結中而言:不逼自己一把,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優秀,語垣坊的兄弟姐妹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越走越遠,她也不想掉隊!人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活著,就要努力,讓自己作為老師的價值更高,也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所謂教育,即教天地之事,育生命自覺。教是內容,育是目的。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激發和引導學生走上自我發展之路,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成就感、幸福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目光與叮嚀中正直,無私,達禮,知書。
一間教室,就是一個世界。課堂上不僅僅有「鮮花」,還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感受到師生生命的律動,宜居,溫暖,明亮。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當教師,一定要具有心靈的力量。若愛,請深愛;若不愛,請走開。面對學生,和善而堅定;面對課堂,潤澤而詩意。修心,修煉,修行。閱讀,寫作,反思,踐行,以專業生活鑄就專業成長路。每一條通往專業的道路上總是孤獨相伴,寂寞為伍,唯有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彼岸,有詩,有遠方,有自由自在生長的幸福。
播種與收穫,往往不在同一個季節,這中間隔著的那段時光,我們把它叫做守望,亦或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