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兇悍史前動物,第3種存在一億年,迄今未滅絕

2020-12-20 自然界小偵探

安氏中獸,因其化石在蒙古和中國地區發現,因此也叫蒙古安氏中獸,生活於距今3500-4000萬年前,是一種身體粗壯的哺乳動物,是曾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哺乳類食肉動物之一,體型甚至大過現今的亞洲象,是一個兇悍至極的掠食者。

恐狼,是距今約260萬年的一種古老犬科動物,恐狼直到一萬年前才開始滅絕,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地區,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稀樹草原以及較乾旱的地帶,滅絕原因可能是因為失去食物,甚至淪落到吃腐肉的地步。

鱷雀鱔,雀鱔魚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美地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物種,存在地球已經一億多年,而且至今依舊沒有滅絕,鱷雀鱔是一種大型兇猛魚類,體長甚至可達三米,滿口利牙,破壞性極強,是一種兇悍無比的動物。

波斯特鱷,一種巨型初龍類史前動物,其外形十分奇特,有點像鱷魚和霸王龍的結合體,體長6米左右,分布在北美地區,最早於1985年命名並首次描述,在一些紀錄片中波斯特鱷被描述成用全部四條腿行走的動物,但關于波斯特鱷的運動方式在科學界其實是存在爭議的。

鬣齒獸,這種史前動物分布範圍較廣,在亞洲,歐洲及北美洲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獸是高度專化的掠食者,最早於4000多萬年前出現,已知最早的種類是分布於中國的垣曲鬣齒獸,它們窄長的顎部強而有力,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獵食者。

相關焦點

  • 一億年後地球會怎樣?科學家提出3種猜測,令人細思極恐!
    一億年後地球會怎樣?科學家提出3種猜測,令人細思極恐!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有了46億年的歷史,與人類百萬年的壽命相比,人類的歷史顯得微不足道,在這偌大的地球上,已經經歷5次生物大滅絕。很多生物從此銷聲匿跡,也有不少的史前生物頑強活了下來,只是數量稀少,瀕臨滅絕。人類經過多年的演化,逐漸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越來越重,都想了解除地球之外的其他星體,在這短短的幾百年中,人類已經有了不少的成就,很多人都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再過一億年後,人類會出現在哪裡呢?生活會發生改變嗎?
  • 7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 但實際卻還活著的野生動物
    那麼今天小編來說說,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但實際卻還活著的7種野生動物!2,腔棘魚腔棘魚可是史前的動物,從歷史來看,要追溯到6000萬年前,不過,它一直被認為和同時代其他動物一樣被滅絕了,可是直到1938年,在南非的一艘漁船中才被打撈上來,這種腔棘魚最讓科學家著迷的一點,就是它們是從魚類演化成兩棲動物的轉折點,這也從另外一方面證明,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是始於大海,腔棘魚也是十分罕見,能夠從史前一直活到現在的動物之一
  • 地球上10大恐怖的史前動物:第1種可以直接一腳踩死恐龍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遠古時期生活著許多未知的生物,他們有一些甚至被恐龍還要兇猛可怕,下面就讓我為大家盤點一下地球上地球上10大恐怖的史前動物,其中第1種可以直接一腳踩死恐龍,第8種可刺穿霸王龍堅硬厚重的皮膚
  • 一百年來,中國人滅絕了多少種動物?
    研究人員在分析數萬種脊椎動物和哺乳類動物的數據後,發現約50%的物種滅絕,發生在近幾十年內。過去一個世紀裡,物種的滅絕速度,是人類出現前自然狀態的百倍左右。在同一時期,中國亦有大量野生動物滅絕,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
  • 36種史前鱷魚(二)
    20、地蜥鱷屬地蜥鱷屬(Metriorhynchus)棲息地:西歐和可能南美洲歷史時期:晚侏羅紀(1.45億至1.5億年前)尺寸和重量:長約3米,重226公斤它們可能是魚食性,能夠捕抓快速、光滑的獵物,但無法順利追蹤陸地動物。成員包括:古喙龍、狂齒鱷、以及迷鱷。過去一度認為古喙龍與迷鱷因為擁有同種適應演化,而屬於一個個別生物群(迷鱷科或迷鱷亞科, Huene, 1915),但2002年起迷鱷被認為與副帕拉鱷有較近親緣關係(Hungerbühler, 2002)。
  • 5種最可怕的史前物種,專門獵殺我們的人類祖先!
    說起可怕的史前動物,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霸王龍。感謝史匹柏,成功地用虛擬的疼痛,讓我們忘記了血液和基因裡殘留的史前祖先親歷的痛苦和磨難,事實上,在智人生存的幾十萬年裡,至少有5種史前猛獸是以我們智人和其它靈長類為食的。
  • 中國5種數量極少的動物,第3種極可能會滅絕
    伊犁鼠兔,這是一種直到1983年才被發現的新生物,樣貌十分可愛,僅生活在新疆,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群體,一般生活在天山山脈高寒山區,攝食方式和行為等與兔子相象,特別稀少。斑鱉,中國特有種,原先分布於長江下遊及太湖周圍,古人稱之為癩頭黿,常被誤認為是黿或中華鱉,數量稀少極其珍貴,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極可能會走向滅絕。六不像,屬牛科動物,學名叫扭角羚,因其長相奇特,似牛似羊又似馬,所以得名「六不像」,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等地,數量稀少,屬一級保護動物。
  • 6種生存於億萬年前的動物,第4種已被證實仍然存在
    蛇齒龍,生活在晚石炭紀到早二疊紀,的一種盤龍目史前動物,也就是兩億多年前,其化石聚集地主要在北美地區,它是遠古蛇齒龍科中比較聞名的一個物種。薩斯特魚龍,生存在兩億多年前加州與墨西哥等地的一種魚龍類動物,魚龍是一種身材特別龐大的海洋生物,恐龍在它們面前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據《每日鏡報》的報導,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消息,這10種動物正瀕臨滅絕。這是世界上最奢華的名單之一——但它卻讓我們所有人感到羞愧。我們來看看這10類物種,它們的數量如此之低,它們正處於滅絕邊緣。
  • 6種不確切存在的動物,第4種只存在中國,蹤跡隱秘
    英國大貓,這是在英國郊外地區被發現的一種動物,疑似大型貓科動物,雖然至今仍是不確切存在的動物,但因其目擊次數非常之多,因此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極高,一些觀點則認為這是一種來源於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本耶普,這是一類外形奇特的動物,被發現於澳大利亞地區,澳大利亞原住民稱它們有像狗的面、毛呈深色、有像馬的尾巴、有鰭、海象般的獠牙及鴨喙,一般在水域附近出現,身份仍不確切。驢頭狼,這是一種不確切存在於中國的動物,在神農架一帶被目擊,被稱擁有狼身驢頭的形象,關於這種動物的猜測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人為是史前倖存的砂獷獸,而另外一種則認為是史前生活在中國的碩鬣狗。
  • 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巨型動物滅絕?真的是人類獵殺嗎?
    如今陸地上的巨型動物較為罕見,所以現代智人難以想像自己現在站著的土地上在幾萬年前可能就有巨型動物的腳印。眾多考古研究指出,在大約四萬年前地球上大多數陸地都分布著巨型動物,其中我們較為熟知的就有猛獁象和劍齒虎。
  • 5種人為原因導致滅絕的動物,第3種曾經數量眾多
    馬德拉大白鳳蝶,一種與大白蝶很相似的蝴蝶,它們曾經遍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因建築用地引起棲息地的減少和農業灌溉引起的汙染等因素,導致馬德拉大白鳳蝶滅絕了。金蟾蜍,美洲蟾蜍的一種,在1966年首次發現,金蟾蜍曾大量存在於哥斯大黎加蒙特維多雲霧森林中一片狹小的熱帶雨林地帶,由於環境汙染、全球變暖以及棲息地被破壞,金蟾蜍在1989年就開始滅絕了。
  • 8種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最後一個來自中國
    地球上有許多奇妙的野生動植物,但可悲的是,一些曾經被稱為我們星球之家的物種如今已不復存在,這些被稱為滅絕的動物。我們不僅在談論吼叫的史前恐龍!也有「 最近滅絕 」的動物, 自1500年代以來已經滅絕的動物。
  • 被許多人認為已經滅絕,但有傳聞依然存在世界上的動物
    動物商人和表演者卡爾·哈根貝克在20世紀出版的書籍《野獸與人類》中提到了這種動物,很快就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接下來的數十年裡,又有諸如「密碼動物學之父」伯納德·休維爾曼斯等人開始推廣了這一思想,也發布了類似的書籍。 密碼學的觀點主要認為,哈根貝克的故事起源於與未知動物的真實見證。但是,還有另一種文化和社會學視角。
  • 5類滅絕於近代的動物,第3種能在胃部孵卵,用嘴生娃
    臺灣雲豹,我國臺灣地區特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因體側分布著6塊雲狀的暗色斑紋而得名,在1972年,因人類活動等因素導致臺灣雲豹走向滅絕,如今,人們只能在博物館中才能欣賞到臺灣雲豹。中國犀牛,曾經大量生存在中國地區的犀牛,至宋朝開始,犀牛的角就被人視為珍貴的中藥材,在近代更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大肆進行商業性的捕殺,導致在20世紀時期,中國犀牛就已經蹤跡全無,於1922年被宣布滅絕。胃育蛙,屬龜蟾科動物,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的特有動物,它們最奇特之處在於哺育後代的方式。
  • 因肉太好吃,被吃到「滅絕」的5種動物,圖一27年就被捕殺滅絕!
    因肉太好吃,被吃到「滅絕」的5種動物,圖一27年就被捕殺滅絕!1、大海牛。特斯拉大海牛是在1741年的時候被發現的一種新物種,這類生物跟海牛長的非常的像,當時被科學家們發現的特斯拉大海牛一共有2000多頭,這些動物的體型非常的龐大,最長的可以達到10米之多,體重最終的可以達到10噸,是一種食草性動物。然而,在歐洲人發現它的27年內,肉質美味且容易被捕獲的斯泰勒海牛,被徹底捕殺滅絕。
  • 世界5大奇異動物,其中在我國還存活著上億年的史前生物
    而科學家研究後發現馬達加斯加盲蛇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上億年時間,迄今仍未滅絕。裸鼴鼠,和人們所熟知的老鼠不同的是,裸鼴鼠擁有超強的生存能力,它們的體內具備一種天然的癌症抗性物質,以至於它們幾乎可以免疫掉癌症。雖然外表醜陋難看,但是裸鼴鼠的壽命卻是其他鼠類的十倍以上,長達三十餘年,可以說是鼠輩的壽星公。
  • 盤點史前五種怪異生物,第三種至今仍未滅絕,但被人吃至瀕危
    披毛犀,又稱長毛犀牛,更新世時期的古犀代表生物,因軀體遍布厚厚的長毛而得名,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前才走向滅絕,是最晚滅絕的史前犀類生物。其後代蘇門答臘犀牛現今仍舊有少數部分生存在東南亞地區,但數量稀少,瀕臨滅絕。
  • 3種被認為滅絕,但實際上還活著的動物,如今怎麼樣了?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為了保護動物的多樣性,分別為每個動物都建立了檔案,並根據該物種的稀有程度以及數量,將生物分為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絕滅,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低危,數據缺乏,未評估。
  • 十種已滅絕的最著名動物
    霸王龍(滅絕於6千5百萬年前) 霸王龍是有史以來生存於陸地上的最大的食肉動物,體長達到43.3英尺,身高16.6英尺,據估計體重更是達到7噸之巨。與其它 恐龍相比,霸王龍算是兩足食肉動物,其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後那條又長又重的尾巴來維持平衡。相對於它強壯有力的後肢,霸王龍的前肢十分瘦小,且只有兩個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