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大家都想必看過,中國古典小說巔峰的稱號,它是當之無愧的。除了透露出來的幻滅感外,還有很多許多值得玩味的人物。裡面有冰雪聰明的林妹妹,有精於人情世故的寶釵,還有那個精明能幹的王熙鳳。不過我們這次不說他們,就說一說,一個單親家庭,金寡婦和她的獨子金榮。
想必大家對這個家庭還是有點陌生,這對母子在《紅樓夢》中,只在第九回和第十回出現之後,便黯然下場了,也不知道他們的結局,也不知道他們的歸宿。
然而在曹公有限的筆墨中,金榮作為一個在貧困單親雙重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通過其在鬧學堂事件中的表現,他的性格也呈現出了貧困和單親的雙重影響。
鬧學堂事件金榮的角色
金榮無疑是在這次事件中扮演著一個導火索的角色。首先是因薛蟠不和他龍陽之好了,而嫉妒薛蟠的新寵香憐,所以在香憐在與秦鍾說話的時候,他故意咳嗽了一聲,並且威脅要「抽個頭兒」拿點好處,不然就告訴大家。在賈瑞對香憐的一番訓斥之下,這件事的第一階段看似平息了。
第二階段也是金榮開啟的。他在學堂裡肆無忌憚地誇大,說了一些隱晦的描寫,激怒了賈薔,但是賈薔很有心機的沒有自己出頭,而是把汙言穢語告訴了寶玉的書童茗煙,茗煙於是對金榮開始破口大罵,進而引發一場「全武行」,涉及到了學堂的其他幾乎所有人,連一向好好讀書的賈菌都出手了。
第三階段是有年紀的用人出來平息此事,事件以金榮的磕頭道歉為了,但是金榮隨後又回去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並以金寡婦的抱怨結束了此事,順帶引出了下一個小高潮——秦可卿去世。
我們通過這三個階段,其實金榮都扮演了一個不怎麼光彩的角色,是事件的導火索,助推器,可憐的求饒者,以及學生時代最討厭的告狀者。
貧窮加單親:帶給他的究竟是什麼?
金榮無疑是個可憐人,曹先生寫這一段,明顯是以小見大,借一件學堂裡的事,來反映賈府這個大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不和諧。我們最後看到的,並不是正義戰勝了邪惡之類的橋段,而是勢力的角逐,所以對於始作俑者金榮還抱有一種同情。
單親,貧窮,在他身上打上了牢牢地烙印,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很多複雜的因素。
首先是近乎諂媚地討好。賈家的私塾就是一個小社會,不僅有賈家的孩子,也有秦鍾和金榮這樣託關係進來的外姓孩子,有像賈蘭一樣,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的好學生,也有像薛蟠這樣的混世魔王,來上學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結交些契弟」。
而可憐的金榮,也許是因為單親的緣故,便特別想找個依靠,同時因為貧窮,讓他更關注物質上的利益,很自然的「圖了薛蟠的銀錢吃穿,被他哄上手的」,為了拿一些銀錢,讓自己的母親省些家用,被薛蟠強行龍陽之好。
單親家庭,在封建社會,就是家裡沒了頂梁柱,培養出來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一般都極度渴望認同感,而金榮,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他渴望得到同輩的認同,希望找到一個依賴,所以他才會喪失自尊的極力討好薛蟠,並且對失去他的歡心而耿耿於懷。
其次是見識低下,遇事不明。金榮是通過自己親戚璜大奶奶的關係,走後門進入賈家的私塾讀書。璜大奶奶的丈夫賈璜在榮寧二府中,身份並不金貴,只是普通的同族子弟,只有一些小的產業,只是因為時常到寧榮二府裡去混個臉熟,又會奉承榮府的掌勢人王熙鳳和寧府的尤氏,所以過的比一般的賈氏子弟好一些。
然而金榮卻看不清楚這一點,他的話語中,卻認為自己和秦可卿的侄子秦鍾在一個身份上,並且敢得罪受盡寵愛的寶玉,並且覺得都是走關係進去的,為啥自己和秦鍾就不一樣?尤其在被書童茗煙辱罵之後,「便奪手要去抓打寶玉秦鍾」,寶玉是誰?是賈母的心肝兒,是少一根汗毛都有人心疼的人物。
見識局限在學堂的金榮,遇事如此不明,真是令人可悲。
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賈蘭和金榮,同樣是單親家庭,賈蘭的待人處事都十分成熟,很有見地,往往有時他的叔叔寶玉也比不過他。
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性格,其實和他們的母親的見識有極大關係。
作為封建時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婦人,金榮的母親覺得金榮去賈家上學後,「你這二年在那裡念書,家裡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來的,你又愛穿件鮮明衣服」,她省下來的錢,用來貼補家用和買文房四寶我都可以理解,但是金寡婦很淺薄的給兒子買了幾件鮮明衣服。這一點就能看出,同樣是孀居,李紈和金寡婦的差距。相比於中午還督促賈蘭學習的李紈,金寡婦無疑是見識一般了。
金寡婦和李紈的差距,不僅表現在見識上,還來自於金錢。李紈一個月的例銀,通過鳳姐的描述,足夠她和賈蘭活得非常滋潤,所以賈蘭完全不用擔心這些。
賈蘭雖然也單親,但是貧窮卻沒有蒙蔽他的雙眼,他可以看到更遠的東西——好好學習,考取功名,回報母親。而這些,都被金榮不得不蒙蔽了,他還年輕,只能看到學堂之內的爭吵,而同樣是上學的賈薔,賈蘭就能看到這背後的東西,選擇了最利於他的選擇。金寡婦送孩子上學,只是為了能省點兒家裡的開銷,而不是為了更深遠的東西,對於貧窮這件事,我覺得她很可憐,很悲哀。
最後是性格上的睚眥必報,怨天尤人。學堂混戰的鬧劇,最終以賈瑞威逼利誘金榮向秦鐘下跪道歉而結束。鬧劇的挑起者是金榮,但是金榮卻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只是覺得寶玉在仗勢壓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冤屈,回到家裡還是依舊的念念不忘,絮絮叨叨的向自己的母親打了小報告,卻絲毫沒有反省自己的過錯。
也許是單親的緣故吧,金榮的表現其實很像我們現在的「媽寶男」,凡事都會找母親訴苦,這也體現了他軟弱的一面;這個人物的複雜性還不止於此,因為母親一手把他拉扯大,他在這件事上,最後還是表現出心疼母親的這一面的。
金寡婦的無奈與辛酸
金寡婦在聽聞這件事後,生氣嗎?
兒子跪了,當然生氣。如果是王熙鳳,早就開始想辦法還回去了,但是金寡婦也有自己的苦衷,她不敢也不能,只能讓他別爭閒氣,以可以想到的抽泣念叨著,金榮去上這個學堂自己的不易,又是求璜大奶奶,又是託人去求王熙鳳,並且還算了一筆帳,金榮去上學,省了家裡的一筆開銷,而且「不是因為你在那兒念書,你就認得什麼薛大爺了,那薛大爺一年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我們七八十兩!」
金寡婦沒有掀桌子的資本,她和她兒子的生活,都依靠這賈家的龐然大物,自己本就是賈家的遠房親戚,和賈家的嫡系毫無關係,好不容易扯上了關係,卻有可能因為兒子緣故,讓自己孤兒寡母的生活無以為繼。憤怒是有,不然也不會發牢騷給外人了,但是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悲哀,一個母親的悲哀,仰人鼻息的悲哀。
同時她還特地提到了薛蟠,金母未必不知道薛蟠的為人,但是能如何,自己的兒子和薛蟠的關係,作為一個單親母親,自然是心裡有數的,七八十兩,可不是小數目,但是她沒有勇氣說不,沒有辦法拒絕。
胭脂齋在這段話旁邊批了一句話「因何無故給許多銀子?金母亦當思之」,那裡是不想,是不敢細想罷了。對於金母來說,面子尊嚴,在錢面前,都是可以談的,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因為她們只想好好活下去。
作為一個年輕守寡,飽嘗人情冷暖的底層婦人,她不可能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才能換來哪怕一點點好處,在夾縫裡討生活。她應該也是清楚,兒子身上有什麼價值能得薛蟠的一點賞錢,也知道薛蟠到底是個什麼樣人,可為了能稍微體面一點活下去,她還是讓兒子去交好薛蟠,讓兒子去用色相換吃穿用度,換銀子,並且這時,還得哭著勸兒子繼續做下去。
這就是生活,總有些不想做但是必須要做的事。
這也是你,我,和她的生活。
文/扒拉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