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展·資訊|不無尷尬的茜茜公主與被「切割」的藝術家法圖

2020-12-24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此次評點的展覽有德國的「在一起!集合新建築」展與上海博物館的「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等,同時介紹近期各地值得一看的藝術展覽。

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17年6月2日-2017年9月3日

票價:免費

點評:茜茜公主的傳奇經歷固然值得被書寫和展示,但展覽過於強調了茜茜公主的生平,而展覽想向觀眾表達的核心「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卻在無形中被削弱了。

評星:三星

茜茜公主是伊莉莎白皇后的暱稱,在16歲的時候嫁給了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她同時也是奧地利和匈牙利的皇后,推動了後來奧匈帝國的誕生。

展覽從政治、服飾、生活、武器和宗教五個方面來呈現匈牙利的歷史與文化,並在第二部分開頭專設茜茜公主的板塊。通過文物與歷史相結合的方式,從不同領域與門類展示了17-19世紀匈牙利貴族的日常生活。

透過這場展覽觀眾能窺探到匈牙利貴族文化的一角,不同的文化和藝術風格在展覽中得到了融合。例如西歐風格的餐具,東方元素裝飾的武器,匈牙利貴族男士禮服上的中國結,以及在17世紀中期以後在匈牙利王室中興起的巴洛克藝術風潮等。

雖然展覽呈現了許多匈牙利貴族的生活物品,展廳口的互動屏幕也加強了展覽與觀眾的互動,但是在略顯「沉重」的政治和宗教話題上卻書寫不足。展廳中處處可見關於某個時間節點的背景介紹,但碎片式的物品呈現方式無法使觀者在腦海裡清晰地串聯起匈牙利的那段歷史。

至於展覽中的流量擔當茜茜公主的地位則略顯尷尬。展覽過於強調了茜茜公主的重要性而犧牲了整體邏輯,與其他部分的銜接顯得有些生硬。而如果單純是為了茜茜公主而來的觀眾或許又會覺得展品資料太少。(文/孟悅)

印記:亞歷山大·法圖(Vhils)作品展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17年6月30日—7月23日

票價:免費

點評:一個跟牆過不去的藝術家的又一次藝術實踐。每面牆都配合著周圍不同的建築與風物,有著自己的故事和背景。但當這些作品被搬運到美術館時,其作品的生命力就被削弱了。

評星:三星

葡萄牙視覺藝術家法圖的足跡曾至世界30個國家87個地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語境,他拍攝當地的人像,並大費周折鐫刻在牆體上,尋常百姓籍此有了一種永恆的生命力。

此次展出的70個作品全為藝術家在北京街頭實地拍攝的人物與街景,賦予這些尋常的路人以故事和背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行色匆匆的路人與街頭風物,我們或許從來沒有停下來認真看一眼別人的臉,並試圖想像他的故事。法圖完成了與城市的一次對話。

對法圖而言,牆不是靜止不動、毫無生機的,而是一個會從周遭環境不斷吸取的有機表面一不論是震動、實踐,又或是當地的種種特質。法圖希望通過一些巨幅的牆體浮雕人像切實地應對和探索了社群的實際問題,比如都市再造工程計劃、人口安置問題、下層住宅高檔化等。

展覽現場

然而這樣的藝術作品或許留在街頭更具生命力,殘破而巨大的牆體,配合著周圍截然不同的建築與風物,一個巨幅人像的面孔顯得格外深邃和富有故事,一個龐大的當地人的形象的樹立,給人一種威懾力和敬畏感,每一個作品在每一個城市或每一個街道都會是獨一無二的。而當這些作品被「切割」、被鐫刻在兩米多的石膏板上、被搬運到了高大上的美術館中時,卻失去了它們的故事和背景,使其作品的生命力被削弱。

在為這些作品布展時,只是搬運牆上的圖像是不夠的,還需搬運作品周圍的環境,才能體現作品的意義。(文/高丹)

在一起!集合新建築

地點: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德國)

展期:2017年6月3日至9月10日

票價:11歐元

點評:如何面對我們自身居住的問題,也反映著我們對於社會與家園的理想和期待。作為一家私人設計類博物館,不斷推出與社會密切相關的展覽議題,是值得稱道的事情。

評星:四星

近年來,隨著全球房價快速增長,傳統的家居概念似乎愈發難以為繼。面對這樣的狀況,在當代建築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潛移默化的革命——集體生活和集合建築成為一種可能。

「在一起!集合新建築」收集了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案例,展現集合住宅在全球發展的現狀。展覽也從歷史維度,考察了集體生活理念的淵源:從19世紀的改革主義思想,到嬉皮士、寮屋居民的生活方式。

儘管展覽羅列的項目和計劃差異萬千,但它們共同的一點,即尋找一種更好的方式,與彼此生活在一起。「在一起」,並非線性的單一敘事,而是包容了大量不同的故事,充滿了間斷、反差,也有出人意料的彼此呼應。這樣的潮流誕生於人們共同生活的理想,更是世人針對具體社會問題的反應:例如房屋短缺造成的社會不穩定,以及越來越多人生活於傳統核心家庭結構之外的狀況,也許是丁克、單親、獨身,或是孤老,對於這些情況來說,集合住宅也是城市中人與人疏離狀況的一種彌補。

查爾斯·傅立葉的法倫斯泰爾

新的居住項目不僅可以惠及住客,同樣可以給附近社區帶來新的活力。與現代以來主流的單一功能住房不同,新的集合住宅項目往往也包含居住以外的功能,這些項目的基於一個理念,即住房是城市結構的組成部分,精心設計的建築必須與周邊環境產生聯繫,才能形成一個有活力的城市空間,而非充滿了鴿舍的城市。某種程度上,非盈利的集合住宅實驗,也是商業驅動的房產市場的一種補充和修正。

歸根結底,如何面對我們自身居住的問題,也反映著我們對於社會與家園的理想和期待。本次展覽呈現居住理念的變化發展,居民與建築師共同創造了新型的生活方式,不僅滿足個體需求,更是回應了一個重要問題:未來我們希望如何共處?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的建築,是弗蘭克·蓋裡在歐洲的首個項目,扎哈·哈迪德首個建成項目維特拉消防站也坐落於此,此外,這裡還有安藤忠雄、SANAA、西扎、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等普利茲克獎得主的作品。作為一家私人設計類博物館,具有這樣的眼光和胸襟支持當時的「未來明星」,時至今日,依然不斷推出與社會密切相關的展覽議題,是值得稱道的事情。(文/小樹)

更多展覽資訊:

上海:

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

地點:阿拉裡奧西岸

展期:2017年7月1日-2017年8月27日

展覽將呈現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的22位藝術家的創作,意在傳遞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並激發討論。在展覽中,每位藝術家將通過不同的媒材從多種角度反映他們彼此面對的區域現實以及個人趣味,展覽同時將探討不同方向和命題,為觀者提供一種豐富而視覺化的亞洲語境。

菲利普·帕雷諾:共此時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展期:2017年7月8日 - 9月17日

展覽將展出法國藝術家 Philippe Parreno(菲利普·帕雷諾)的藝術作品,這是他在中國的第一次個展。藝術家試圖探索展覽自身作為一種媒材的可能性,通過對時間、空間、光影、聲音等媒介的運用,改變了建築環境的當下存在,使之成為一個半自動的木偶,一種恆動的狀態。

西風東韻:第七屆國際傳統藝術邀請展

地點: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高島屋藝術空間

展期:2017年6月25日 - 8月31日

展覽展出來自10餘個國家的藝術家作品,除中日韓三國之外,首次邀請西班牙、法國、俄羅斯、匈牙利、奧地利、斯洛伐克、埃及等國藝術家參展,重要展品包括最古老的埃及紙草畫、長7米的中國拓片畫《上下五千年》等。

葉隱谷金石書畫藝術展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

展期:2017年6月30日-8月13日

葉隱谷(1912-1991),原名秀章,字隱谷,號遯齋,上海川沙縣人,鄧散木先生入室弟子,擅長書法篆刻,亦能中國畫。在已故海上著名金石書法家葉隱谷先生誕辰105周年之際,「葉隱谷金石書畫藝術展」在上海筆墨博物館舉辦。

馬思·巴斯:蜿蜒之門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展期:2017年6月24日-8月27日

本次展覽將展出美國藝術家 Math Bass(馬思·巴斯)近期創作的18件繪畫及雕塑作品。她在創作中致力於建立清晰且高度風格化的藝術作品和語言體系,用色明亮均勻、邊緣銳利的圖像讓人產生持續的視覺共鳴,重新思考對於周圍事物的認知與關係。

桂國強 -- 邊緣書法展

地點:上海圖書館第一展廳

展期:2017年7月7日-7月10日

桂國強,作家,出版人,曾舉辦過三次個人書法作品展。在書法創作上,他講自己深厚、廣博的文化積累融於作品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濃濃的書卷氣和豐富的思想內涵。

上海高校藝術界女性作品花韻藝術展

地點:上海植物園植物大樓展廳

展期:2017年7月2日-7月12日

本次參展的畢鳴雯、崔莉萍、丁薇薇、方華、慄平、湯寧容、湯筠冰、吳洋、程麗華、張帆既是女畫家,又身兼教師之職,她們傳道授業、問道學術,不僅具有理性智慧,同時,通過藝術的形式描述自身,用視覺符號語言展現和表達美好的情感。此次展覽為大家呈現一次跨門類的相遇、融合、升華的藝術體驗。

北京:

天將金石付斯人 — 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特展

地點:國家典籍博物館

展期:2017年6月29日 - 8月28日

陳介祺是清代金石學家和收藏家,對中國現代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印學等多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均有貢獻。其曾收藏毛公鼎、天亡簋、曾伯簠等珍貴文物。此次展覽共展出來自濰坊市博物館的135件藏品,分為「富藏精鑑」、「翰墨遺珍」、「宗仰海內」三個單元,系統梳理了其收藏及著述簡目、歷代學者評價及簡要年表等。呈現了陳介祺的生平及學術成就。

中國當代攝影40年(1976-2017)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展期:2017年6月28日 – 8月27日

展覽呈現了中國當代攝影自文革後興起的40年曆程,包括「民間攝影社團和展覽的浮起(1976-1979)」、「攝影新潮(1980-1989)」、「實驗攝影(1990-2006)」及「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展」(2007-至今)四部分,全景式呈現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些重要中國當代攝影家的作品及史料。

臺北:

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17年7月1日 - 9月28日

展覽包括「聖賢小像」、「刻碑崇聖」、「歷代尊儒」、「經典圖繪」四個單元,參展作品包括繪畫、版畫等各類孔子肖像,書法中的漢隸名作、歷代碑刻、經典箴言、御筆書匾等,共計將展出與孔子有關的書畫作品35件。

香港:

萬壽載德:清宮帝後誕辰慶典展

地點:香港歷史博物館

展期:2017年7月2日 - 10月9日

展覽將展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210件/組文物,均為康熙、乾隆母親——崇慶皇太后、乾隆、嘉慶、慈禧太后的萬壽賀禮。展覽主要通過文物介紹清宮萬壽盛典的禮儀制度以及中國古代豐富的祝壽文化。

日本:

北齋 x 富士 - 《富嶽三十六景》與《富嶽百景》

地點:墨田北齋美術館

展期:2017年6月27日 - 8月20日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是日本江戶時代畫家,代表作是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由46幅浮世繪組成的系列作,按照季節、時間、天氣、地點的不同呈現富士山的別樣景致。出版後當時就受到歡迎,葛飾北齋接著又推出了收錄102幅畫作的《富嶽百景》。

此次展覽將這兩組最具代表性的名作同時展出。展覽共分為三期,每期展品有所不同:第一期 6月27日-7月9日,第二期 7月11日-7月23日,第三期 7月25日-8月20日。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現代美術展

地點:日本新美術館

展期:2017年7月5日 - 10月23日

太陽雨是地處熱帶的東南亞國家常見的一種晴天降雨現象,展覽從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的十個國家中選取了85位藝術家約180件作品,呈現日益受到關注的東南亞現代藝術的動向,以此紀念東協創立50周年。展覽借用太陽雨隱喻東南亞地區在二戰結束後經歷的一系列曲折歷史:從殖民地獨立運動到冷戰格局下的內戰與困境,民主化浪潮和全球化,特別是1980年後急速進展的城市化。

法國:

阿爾薩斯考古發現展

地點:巴黎猶太教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展期:2017年6月29日 - 2018年1月28日

此次展覽展出2012年阿爾薩斯地區發現的一批多達千份、不同載體、跨越14世紀至19世紀的猶太教歷史文獻。展覽將追溯這批文物的來源及其內容,並深入探討其背後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習俗。

大衛·霍克尼個展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2017年6月21日 - 10月23日

繼英國泰特美術館《大衛·霍克尼》大展之後,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時隔近二十年首次舉辦霍克尼大型回顧展,慶祝這位英國藝術家八十歲壽辰。本次展覽共計展出超過200件作品,包括繪畫、攝影、雕刻、裝置影像、素描、印刷品等,其中包括了霍克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泳池系列、雙人像系列、宏大建築系列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羅密施奈德就是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就是她,每一張照片都極具經典
    羅密施奈德就是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就是她,每一張照片都極具經典《茜茜公主》(Sissi)是恩斯特·馬裡施卡(Ernst Marischka)執導的奧地利愛情電影,由羅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和卡爾海因茨-伯姆主演,這部影片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
  • 絕代佳人茜茜(SISSY)公主,為何最後被刺身亡?
    1955年,一部奧地利電影《茜茜公主》風靡一時,讓世界知道了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美麗公主。她全名為伊莉莎白.亞美莉.歐根妮(ElisabethAmalieEugenie),「茜茜」一般是家人與朋友對她的暱稱。
  • 「茜茜公主」羅密·施奈德經典美照,笑容優雅,美得令人窒息!
    《茜茜公主》是恩斯特·馬裡施卡執導的奧地利愛情電影,由羅密·施奈德和卡爾海因茨-伯姆主演,系列一共有三部影片,其中包括《年輕的皇后》《皇后的命運》,而這部影片講述了活潑可愛的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皇帝兩人一見鍾情,並且不畏嚴苛的皇太后追求真愛的故事。現在來一組「茜茜公主」羅密·施奈德經典美照,笑容優雅,美得令人窒息!
  • 為什麼茜茜公主是「公主」,卻被說血統不夠高貴?跟她的身世有關
    畢竟在當時,電影《茜茜公主》風靡一時,不少少女還特意學習茜茜公主的裝扮,以表達對茜茜公主的喜愛之情,不少男人甚至把以茜茜公主為藍本,尋找自己理想中的女孩。毫不誇張的說,茜茜公主就是那時候男人心中的女神,是他們的夢中情人。不同於出身平凡的英國前王妃黛安娜,茜茜公主是血統純正的真公主。雖然茜茜公主是貨真價實的真公主,可她卻被稱為血統最不高貴的王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 茜茜公主羅密:美貌驚豔了世紀,卻被男友拋棄,44歲終結痛苦一生
    提起電影《茜茜公主》,我們腦中便會浮現出茜茜公主那美麗大方、高貴典雅的形象。這部影片1955年在奧利上映,影片主要分為三部,講述了茜茜公主追求愛情,最終有成人終成眷屬,而茜茜公主也成為了奧地利皇后的故事。
  • "茜茜公主"小說將改編成英劇
    時光網訊 Netflix英劇《王冠》的編劇艾米·詹金斯,將把Allison Pataki的《茜茜公主》小說改編成英劇,講述這位奧地利皇后的故事。  劇集改編自Allison的兩部暢銷小說,《意外的皇后》(The Accidental Empress)與《茜茜:獨自為後》(Sisi: Empress on Her Own),將會呈現這位意志堅定的女人,是如何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學會接受、擁抱自己的力量。劇集將聚焦歐洲最有權勢的皇族之一,從1853年講到一戰。
  • 浙大姑娘畫出「會唱歌」的繪本,還原經典音樂劇《茜茜公主》
    此行德國,她帶著歷時兩年半創作的《音樂劇〈伊莉莎白〉紀念畫集》,向歐洲讀者展示自己心目中的茜茜公主。畫集衍生自《伊莉莎白》,這部德語音樂劇在全球廣受歡迎,講述了奧匈帝國王后伊莉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的故事。
  •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後時光:以美貌徵服世界的女人—茜茜公主
    一部電影《茜茜公主》,讓這個美貌的王后出現在世人眼前。喜歡她的人瘋狂的將她的美貌、善良、溫柔傳揚於世,好像她是世間所有美好的化身。但其實人無完人,茜茜公主同樣是一個敏感的、脆弱的女人,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人性的複雜。
  • 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後時光:茜茜公主的兒子魯道夫魂斷梅耶林
    父親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鬧著要娶茜茜公主,這倒是典型的王子與公主的配對,只可惜茜茜公主完全不適合做一個王后,她渴望自由新鮮的空氣,在世界各地旅行,根本無法承擔王后的職責;
  • 歷史上的茜茜公主:當了44年皇后,兒子自殺,患上抑鬱症
    不知道年輕的00後和10後的朋友們,有沒有看過經典老片——《茜茜公主》?這是一部很早很早之前的電影,上映於1955年12月。似乎,這是一部爺爺輩的電影。《茜茜公主》是一部經典電影,是恩斯特·馬裡施卡執導的奧地利愛情電影,由羅密·施奈德、卡爾海因茨-伯姆主演。
  • 羅密-施奈德,永遠的茜茜公主,初戀是阿蘭德隆,經歷了中年喪子
    1954年,因為跟真實的茜茜公主長相有幾分相似,羅密被選定為《茜茜公主》的女主角。後來,羅密又接連主演了《年輕的皇后》和《皇后的命運》,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電影明星。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這部《茜茜公主》,羅密把茜茜公主演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它飾演的茜茜公主是個極富愛心且有個性的奧地利皇后!但是現實生活中,羅密和歷史上的茜茜公主一樣命運多舛。羅密7歲那年,她的父母就離婚了。
  • 茜茜公主從上海走進了紫禁城,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宮展出
    「真實」的茜茜公主在結束上海博物館之行後,到北京故宮了!1955年,一部奧地利電影《茜茜公主》風靡一時,讓世界知道了這位來自巴伐利亞的美麗公主。2017年9月27日,「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的匈牙利貴族生活」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隆重開幕,這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 「原創」跟著電影《茜茜公主》,走進如詩如畫的「奧地利」美泉宮
    X電影《茜茜公主》劇照對遊客而言,或許維也納不僅僅是音樂之都,除了貝多芬和莫扎特外,還有奧地利美泉宮裡發生的故事。那些故事中最廣為人知且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巴伐利亞茜茜公主與奧皇弗朗茨·約瑟夫愛情傳說了。
  • 童話背後一地雞毛:電影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真實的茜茜公主
    天真活潑的茜茜公主和英俊瀟灑弗蘭茨皇帝在美麗的奧地利譜寫了華麗的愛情樂章。這個情節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羅密版的茜茜公主美麗活潑,讓人印象深刻,電影裡的茜茜有著感情和睦的父母,鍾情於她一人的丈夫,愛戴她的國民,懂事可愛的孩子,她的一生仿佛是童話的現實版。然而?歷史上的茜茜真的如此幸福嗎?
  • 茜茜公主到底有多美?因細腰而美名遠揚,將美演繹成了傳奇
    羅密·施奈德1954年,羅密·施奈德出演影片《茜茜公主》而一舉成名,此後她接連主演了「茜茜系列片」的兩部續集《年輕的皇后》《皇后的命運》,她高貴典雅的公主形象深入人心。羅密·施奈德的美貌與外表以及神韻都與歷史上的茜茜公主十分的相似,給世人還原了最真實的茜茜公主。那麼,歷史上的茜茜公主到底有多美?因細腰而美名遠揚,將美演繹成了傳奇。茜茜公主,全名伊莉莎白·阿瑪莉亞·歐根妮,1837年12月24日出生於巴伐利亞王國的慕尼黑,母親巴伐利亞國王的女兒,父親馬克斯是公爵,他生性熱愛自由,成家後帶著妻兒隱居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城堡裡生活。
  • 各國王妃絕美照片欣賞:茜茜公主、黛安娜王妃、摩納哥王妃
    各國王妃絕美照片欣賞:茜茜公主、黛安娜王妃、摩納哥王妃1、茜茜公主在各國王妃中,茜茜公主也是驚豔了一個時代的絕美佳人。茜茜公主的美貌在19世紀60年代登峰造極,人們形容她「光彩照人」,薩克森王后稱讚她「美貌絕倫」,據普魯士王儲妃維多利亞公主在一封於1862年寫給母親維多利亞女王的信中所言,「皇后使我興奮不已。她的並不完全對稱的美貌是無與倫比的。我還從末見過如此光彩和如此動人的面孔。
  • 杭州市中小學生憲法主題藝術評展活動舉行現場決賽
    他們參加的是2020杭州市中小學生憲法主題藝術評展活動的現場決賽。中午12點半,許多孩子就由家長或者老師陪著,手裡拿著小水桶、水彩筆、毛筆、墨水等各種各樣的工具,陸續來到杭州高級中學。 走進比賽現場,不少家長忙著給孩子拍照留念。有些家長比孩子還激動,連連說,有參加大賽的童年回憶太好了,不管最後拿不拿得到獎,都特別珍貴。
  • 去奧地利旅遊不是為了維也納,而是為了維也納的茜茜公主博物館
    茜茜公主博物館也是位於這個宮堡裡面。現在霍夫堡宮是奧地利總統辦公的地方,也是當地一個重要的會展中心。霍夫堡宮賣票的地方比較難找,要是找不到,可以去問一下附近的人,買完票之後,可以憑票免費領一個講解器,這裡有中文講解器,講解器講解的很詳細,如果仔細的聽完裡面的講解,大概需要3-4個小時的時間。在宮殿參觀的時候,裡面是不能拍照的。
  • 評展·資訊|當代作家書畫,有多少符合文人藝術的語境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除此之外,一幅1979年所繪的《四君子圖》由夏伊喬、潘素、張伯駒、劉海粟、沈裕君合作頗具意義地表達了當時的文人交往和好惡。
  • 各國名媛絕版舊照:茜茜公主美豔動人,伊莉莎白二世高貴優雅
    茜茜公主原名伊莉莎白·阿瑪莉亞·歐根妮,巴伐利亞貴族的女兒,暱稱茜茜公主,也是歐洲史上最美麗的公主之一。16歲的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約瑟夫浪漫邂逅,弗蘭茨對她一見鍾情,他不顧親生母親索菲公主的反對,娶了茜茜公主,茜茜成為了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憑藉美貌和魅力徵服了整個歐洲,世人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人們永遠忘不了這位美豔動人又不乏善良的茜茜公主和這段浪漫的純真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