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姜鑫
勞動實踐。
居家勞動教育——飼養桑蠶。
居家勞動教育系列,學生根據視頻教學自製綠豆芽、鮮奶麻薯、木糠杯、發糕等,搖身一變成為「美食小達人」;童年拾趣系列,家長和孩子一起巧手做沙包,自製摩天輪、萬花筒,在親密互動中增進親子感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即墨區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統籌防疫工作和教育教學,通過開設「空中課堂」讓學生享受實踐教育的快樂。
「我們藉助信息化手段,充分組織網絡集備,考慮學生自主學習特點,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科學制定空中課堂教學板塊,以學校微信公眾號為展示平臺,以『視頻+圖片+文字』為展示方式進行教學。」基地副校長王寧介紹,以「空中課堂」為支撐,生命健康教育、生態環境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居家健康教育四大類綜合實踐課程分期上線,讓學生通過網絡體味實踐教育的豐盛「大餐」。
教師進行遠程教學。
採茶。
而在即墨區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近三十門課程中,最受學生喜愛的莫過於《居家勞動教育——飼養桑蠶》。飼養桑蠶作為基地一門「招牌」勞動課,對學生而言絕對是一門新奇的課程。「學生們在飼養桑蠶的過程中感知了生命成長的奇妙,更有些學生比學趕超,掀起了養蠶『大比武』的熱潮。」參訓教師宋佳說。
而為了準備一個簡短的教學視頻、一節簡單的課程展示,授課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加深著對實踐教育的認識。手工組教研組長董君帶頭錄製了4節網課,最讓她難忘的是「母親節特輯」課程。在這節課上,董君錄製視頻教授學生製作摺紙康乃馨,沒想到的是五歲的兒子竟在旁邊「偷師學藝」,為她折了一朵不太完美的摺紙花。「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無聲的,這就是實踐育人的魅力吧。」董君感慨地說。
「空中課堂」讓實踐教育觸手可及,得到參訓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各方好評與支持。「這種方式彌補了孩子因為疫情而無法到基地接受實踐教育的遺憾,豐富了孩子的業餘生活,特別是《拍拍操》《杯子舞》等居家健康教育課程,孩子放鬆了身心,體驗到了不一樣的體育課。」實驗二小學生家長曹愛華說。
對於到來的暑假及今後一段時間,即墨區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制定了教學計劃。「空中課堂——助力暑假課程已上線,市民可關注即墨區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微信公眾號參與體驗,基地將繼續推出更豐富、更優質的綜合實踐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參與,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影響,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校長趙前表示。
返回半島網首頁>>